但与这些官员有关系的京官却都还在皇帝的掌控之下,暴怒的皇帝只想把这些人通通都杀了。
“曹靖!立刻将这些乱臣贼子拿下,打入诏狱,狠狠的给朕审问,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背叛了朕!”皇帝已经觉得这些跟江南官员有关系的京官背叛了自己,就是林柊安插在京城的眼线细作。
眼看着这金銮殿上就要上演血腥的一幕,众人却齐心协力的对皇帝说道:“陛下,林柊打的是‘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并不是真的造反,还请陛下铲除奸佞,安抚人心。”
文武百官异口同声,齐齐请命:“恭请陛下铲除曹靖、曹嘉荣等奸佞小人,安抚人心!”
虽然林柊的确是在造反,他打出来的‘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只能听听而已,但这并不妨碍这些朝臣们拿这个理由逼迫皇帝处置了曹靖等北厂太监们。
皇帝看着一齐逼迫他除掉自己心腹的朝臣们,气得眼前发黑,感觉阵阵眩晕。
一直守在他身边的曹靖连忙上前扶住皇帝,担忧的道:“陛下,您保重龙体啊!快传太医!”
皇帝深吸一口气,扶着曹靖的手,恶狠狠的瞪着这些想要逼迫他自断臂膀的朝臣们,坚决不肯屈服。
第210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皇帝虽然被朝臣们蒙蔽了很多事情, 但他能从夺嫡之争中胜出,也不是什么蠢人,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杀了曹靖, 林柊也不会放弃造反, 最多就是再找一个其他理由。
所谓的‘清君侧、除奸佞’只是一个为了名声好听编造出来的造反借口而已, 谁信谁傻批。
这些朝臣们想以此逼迫他杀死曹靖,无非是觉得曹靖这把刀是悬在他们头顶的铡刀,想报复这些年曹靖对他们的威胁。
曹靖这些年仗势欺人, 为非作歹的事情,皇帝也不是不清楚,他只是不在乎,并且觉得曹靖身上有把柄正好,若是日后曹靖权力大到影响他这个皇帝了, 可以借此名正言顺的把曹靖处置了, 他这个皇帝还能换一波铲除奸臣的好名声。
而且曹靖得罪朝臣, 与朝臣们势不两立, 正合皇帝的意,他抬举北厂和曹靖出来本就是为了抗衡这些朝臣们的,只有两方势力维持平衡,他这个皇帝才能稳坐钓鱼台。
如今朝臣们想借着林柊的势,逼迫他处置了曹靖, 就是想断了他的臂膀势力, 把他变成傀儡皇帝,以后林柊打过来, 说不定还能把他绑了向新主投诚。
皇帝越脑补越觉得这些万众一心逼迫他的朝臣们不怀好意, 就连曾经的那些保皇党朝臣也在其中,他的心腹爱臣居然也加入其中来逼迫他, 这让他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心腹背叛了,朝堂上究竟还有多少人忠于他这个皇帝。
要不是皇帝这些年里早已经把曾经跟自己争夺皇位的兄弟们陆陆续续弄死了,他都要怀疑现在是不是有朝廷支持他的那些死鬼兄弟们造反了。
朝臣们越给皇帝施压,让皇帝处死曹靖,皇帝就越不愿意处死曹靖,越觉得曹靖才是自己值得信赖的心腹,毕竟曹靖得罪了满朝文武百官,只能依附于他这个皇帝了。
有皇帝的力保,皇帝坚决不肯处死曹靖,文武百官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总不能拿刀架在皇帝脖子上逼他杀曹靖吧。
不过皇帝对曹靖的力保态度,也让朝臣们惴惴不安,他们今日如此逼迫皇帝处死曹靖,曹靖肯定恨死他们了,日后他们与北厂之间的关系更紧张了,说不定哪天就被曹靖网罗罪名投入诏狱之中折磨致死。
皇帝那么信重曹靖,真的会愿意相信他们是被曹靖构陷的吗?
这种每时每刻都要担忧自己是不是被北厂的探子盯着,是不是下一刻就要被北厂闯入府上抓入诏狱中折磨致死的惶惶日子,让朝臣们心力交瘁。
今日文武百官之所以那么齐心协力的逼迫皇帝处死曹靖,并不是像皇帝脑补的那样什么想要背叛他,他们就是单纯的想趁此机会把曹靖搞死,也省得他们每天那么提心吊胆的。
曹靖死后,就算北厂依旧会有下一任厂公,但有曹靖不得好死的前例,下一任厂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他们也就有了喘息之机。
这才是满朝文武不管是不是保皇党,都要齐心协力的对皇帝施压,让皇帝处死曹靖的原因。
退朝之后,皇帝怒气冲冲的离开了,文武百官们也心情沉重的离开了。
曹靖回到北厂之后,心跳依然没能平复下来,今天他可谓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如果不是皇帝坚持保他,今日就是他的死期了。
曹靖心知皇帝今日能抗住压力保他,以后未必能一直抗住压力,毕竟随着林家军越来越靠近京城,哪怕皇帝清楚林柊打的‘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只是造反借口,在亡国近在眼前的危机下也会选择舍弃他曹靖,好歹让林柊没了借口暂缓攻势,皇帝也能多苟延残喘一会儿。
所以曹靖已经思索起来,要么就是解决林柊这股造反势力,让皇帝依旧占据上风,这样皇帝就不会因为忌惮林柊而舍弃他;要么就提前想好退路,不管是林柊打进来还是皇帝想舍弃他,他都能提前跑路……
曹靖将自己的义子曹嘉荣唤来,把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曹嘉荣:“荣儿,你如何看待此事?”
曹嘉荣的确就是当年的温嘉荣,温嘉荣入宫之后,也像原剧情中顶着‘温嘉荣’这个身份的林忠一样,变成只有一个小荣子名字的罪奴太监。
温嘉荣不甘心自己就这么一辈子完蛋了,他在皇宫大内受人欺负,刚开始还能端着温家小少爷的气势去反击,在被狠狠的教训过一顿,差点就这么死了,温嘉荣才意识到在死亡面前其他都不重要了。
于是温嘉荣学会了低头,学会了讨好他人,他终于是活成了点头哈腰小太监的模样。
曾经温家的教育也让他识字明理,他心机颇深,在放下那些无谓的清高和傲骨之后,他渐渐在皇宫里混出了头,搭上了曹靖这个当年的总管太监的路子,凭着自己出色的演技让曹靖认了他当干儿子。
温嘉荣也就此改为曹嘉荣。
曹靖的干儿子并不少,曹靖也不是对干儿子多怜惜爱护的人,与其说是干儿子,不如说是他的下属,还是任劳任怨少有怨言就被训斥不孝的大冤种下属。
曹嘉荣也吃了很多苦头,才从曹靖众多的干儿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曹靖倚重的心腹,此后对曹靖不了解的外人,都只知道曹靖有曹嘉荣这么一个干儿子,其他干儿子根本就不知道。
此时曹嘉荣站在曹靖的身旁,姿态恭敬,微微躬身,脸上是恭敬谦卑的表情,但那一身阴桀的气质却与曹靖几乎如出一辙。
他恭恭敬敬的开口说道:“爹,您不能掉以轻心,陛下现在愿意抗住压力保您,但以后陛下不愿意了呢?毕竟北厂也不是完全是您的一言堂。”
皇帝玩平衡之术玩得相当溜,朝堂上让朝臣与北厂互相制衡,北厂里让曹靖而二把手制衡,反正就是不能让人一家独大。
曹嘉荣继续说道:“爹,您得让陛下知道,那些大臣们逼迫他处死您,就是为了逼迫陛下削弱自己的势力,他们是臣大想欺君啊!”
曹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深知对皇帝而言自己这把刀是具有可替代性的,北厂厂公之位谁都能坐,只要皇帝愿意支持,依旧可以造就出下一个北厂九千岁。
但皇帝可以舍弃自己手下的刀、自己手下的狗,难道皇帝还能舍弃他自己的权力吗?
只要他把自己的生死与皇帝本人绑定,那些朝臣逼迫皇帝杀他,就是逼迫皇帝放权,逼迫皇帝当傀儡皇帝,这样皇帝才会真正的死保他。
曹靖经过曹嘉荣的提醒想通了关键之处,大喜的摸了摸便宜义子的脑瓜子,就跟撸狗头一样,笑呵呵的说道:“好儿子,你可真是爹的好智囊,真是帮了爹的大忙了!”
曹嘉荣将腰弯得更深了,好方便坐在椅子上的曹靖能姿势更舒服的摸他的头。
他心里却恶心得想吐,口口声声喊他‘好儿子’,又哪里真的把他当成儿子看待了?这摸头的姿势就跟曹靖摸他养的那条狗的的姿势一模一样,简直就是把他也当成了狗。
可是就算是给曹靖当狗,也是他辛苦算计多年才得来的,他再怎么恶心也得表面上感恩戴德欢喜不已。
曹靖去见皇帝了,毕竟他要尽快把自己的生死跟皇帝的权力绑定在一起,让皇帝明白他的不可或缺,这样皇帝才不会在朝臣的压力下舍弃他。
皇帝也是相当顺利的被曹靖的一番话说服了,因为皇帝之前在早朝上就是这样想的,才会抗住压力死保曹靖。
或许曹靖不主动来说这番话,皇帝在冷静下来之后思考一番,会怀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误,是不是舍弃掉曹靖更合适……但现在曹靖赶在皇帝冷静下来之前就把这番话说给了皇帝听。
皇帝一听,哎呀这不就是朕的心里话吗?曹靖的想法跟朕一样,说明朕一点都没想错,事实就是朕想的那样,那些朝臣们就是想把朕变成眼瞎耳聋的傀儡皇帝。
于是皇帝就跟曹靖同仇敌忾了,他们才是一国的,才是利益相同的阵营。
毕竟叛军打进京城,皇帝作为前朝末代皇帝肯定要完蛋,曹靖这个被拿出来当造反借口的‘奸佞’也是难逃一死。而文武百官却能转头换个主子。
皇帝难免会更信任处境与自己相同的曹靖,变得不信任那些有可能拿他当叛军投名状的朝臣们。
皇帝的怀疑就表现在派曹靖安排北厂的人对朝臣们的监控更严密了。
曹靖对这些想害死他的朝臣们也是心怀怨恨,趁此机会,逮住那几个领头站出来要求处死他的朝臣们就是构陷他们勾结叛军背叛皇帝,把人抓进诏狱里公报私仇。
他也不管这些人是真的勾结了还是没勾结,反正进了诏狱,没勾结也是真勾结。
曹靖只想着杀鸡儆猴,让朝臣们不敢再来一次齐心逼迫皇帝处死他的戏码。
第211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曹靖为了自保, 想要杀鸡儆猴,所以手段格外的酷烈,但他没想到的是, 他手段越冷酷无情, 那些朝臣们对他的敌意就越重, 甚至人人自危起来。
如果说最开始曹靖与朝臣们的对立,还是在皇帝的故意挑拨与平衡手段下,利益的冲突让双方阵营对立。
那么现在曹靖随意给人栽赃罪名, 以酷烈的手段让人全家死在诏狱里,那就是让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了。
朝臣们只会觉得,不把曹靖搞死,自己就迟早被曹靖以莫须有的罪名搞死。
于是曹靖的敌人变得更多了,但好在皇帝还站在他这一边。
如果是太平盛世, 皇帝站在曹靖这一边, 就足以让曹靖高枕无忧了。
可是如今不是太平盛世, 天下各地起义军层出不穷, 造反势力更是让皇帝为之惶恐苦恼。
满朝文武大臣们看着皇帝支持着曹靖迫害朝臣,心寒不已,于是本来还没联络叛军的朝臣们为了给家族留一条活路,真的开始联络起了各地叛军。
那些凡是他们觉得造反成功率高,胜算大的叛军, 都有朝臣暗中联络。
林柊这个横推好几股造反势力的清君侧大诸侯更是收到了好几封重量级文武官员的投诚信。
看着信中描述的合作条件, 林柊挑眉一笑:“看来这皇帝不得人心啊,他的这些朝臣们, 只怕没几个是真的忠心于他的吧。”
皇帝越是怕朝臣们勾结叛军, 背叛他,出卖他, 就越是信任看重曹靖,派曹靖去监视这些朝臣们。
曹靖刚刚经历了被朝臣们联手逼迫皇帝处死他的事情,怎么可能客观公正的对皇帝汇报自己的监视结果呢?那当然是能公报私仇就公报私仇啊。
曹靖一旦公报私仇,网罗罪名陷害无辜,其他朝臣们必然会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对曹靖和支持着曹靖的皇帝产生戒备提防。
朝臣们与皇帝离心,是可以预见的。
负责将这些投诚信送到林柊手里的方圆听见林柊的话,也猜到了这些信件里面的内容大致就是一些投诚之类的话了。
方圆对林柊拱手笑着说道:“那就恭喜主公,大业在望了!”
随着林柊率军攻城略地,战功赫赫,地盘越打越多,方圆对林柊的态度也越发恭敬了起来。
以前还能仗着两人年幼时就结交的友谊直呼其名,但现在则是要恭恭敬敬的口称主公了。
顶多是林柊在笑着说不必拘礼时,私底下与他说话时更亲昵放肆一点,但在正式场合,方圆从来都是正儿八经喊主公的。
林柊也能察觉到方圆与自己渐行渐远,毕竟从朋友关系变成了主公和下属关系猴,曾经的那份友谊必然不可能继续纯粹下去。
以前林柊还没起事时,方圆还能仗着交情稍微不那么注重上下级之分,但如今林柊起事了,就算是为了维护林柊的威严,方圆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肆了。
对于方圆转变的态度,林柊心中是怅然又松了口气的。
怅然是因为自己地位逐渐变高,也会慢慢走向那个孤家寡人的至尊之位,曾经敢跟他一起玩闹一起说笑的朋友,都会变得恭恭敬敬的不敢有半点放肆了,友谊变质了。
松了口气也是因为这份友谊也到了该变质的时候了,如果方圆在他起事之后还按照对待朋友的态度对待他这个主公,林柊也会很烦恼的,毕竟下属这样对自己没大没小的,会让他这个年轻的主公难以树立威严,但如果他主动对方圆要求改变称呼,又会让人觉得他一朝得势连过往的朋友都不认了,他会陷入两难境地。方圆能够自觉的改变态度,不让他为难,也是真的让林柊松了口气。
这也是上位者的通病了,对待曾经低谷时结交的朋友,在朋友态度变恭敬之后,会惆怅对方不能继续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自己,感慨自己成了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可若是朋友态度依然不变,又会心里嘀咕对方没大没小,没尊没卑,不把他的身份放在眼里,逐渐演变成忌惮和嫌隙。
林柊现在就是这种矫情状态。
林柊看着面前神色恭敬语气也恭敬的方圆,在心里按照流程矫情完了,就若无其事的说道:“哈哈,那我就借你的吉言了!”
林柊走到书桌前,拿出信纸提笔写下回信,然后装在那些投诚信的信封里,交给了方圆,吩咐道:“把这些回信寄回去吧,为了表示我们这边的诚意,他们寄过来的信封和信纸也原封不动的还回去。”
林柊只是把回信塞进了投诚信的信封里,与那些朝臣们写的投诚信放在了一起。就这样一起寄回去,就是为了对那些朝臣们表示:我没有留下投诚信当把柄的意思,都寄回给你们了,你们可以随时销毁这些投诚信,这是我真心想合作的诚意。
方圆接过这些信封,有些犹豫的问道:“主公,这些投诚信真的都要还给他们吗?万一有人反悔了,或者给我们设下陷阱……”
他们连个能拿捏对方的把柄都没有,总不能靠对方的信守承诺吧?
林柊放下手里的毛笔,淡淡一笑,说道:“如果有人想反悔,或者想算计我们,这些投诚信也没什么用。毕竟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在设计之前就跟皇帝提前通个气,到时候对方拿出投诚信,皇帝也不会相信我真的投敌了。而且……”林柊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就算没有投诚信,也能制造出更多的把柄,以皇帝的多疑,想让皇帝相信他手下的大臣对我投诚了,太容易不过了。”
如果有人临时反悔或者借此算计他,那就做好自食恶果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