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除了嫡长子能继承家业和爵位,其他儿子都得自己打拼,没有现成的爵位可以继承。能给自家次孙得一个国公爵位,谁家能不乐意呢?改姓都只是小事了。
程氏听懂了司源的解释之后,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司源没想把宁芙嫁得太低就行,而且她也从未想过让女儿嫁入皇家,去搏一搏什么泼天富贵。
再多的富贵,在程氏心里都没有女儿的幸福来得重要。
女儿嫁到皇家去,要是受了委屈,都不好替她出头教训女婿。
但嫁到其他人家就不同了,有司源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亲爹,谁敢给她委屈受?
第241章 偏心娘想让我过继弟弟的儿子!
程氏很赞同司源不把宁芙往皇家嫁的想法, 便问道:“那老爷你看中了哪家儿郎?”
司源说道:“英国公之子,你看如何?”
英国公府跟成国公府很相似,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爵位, 都是当代国公很有能力, 在朝堂之上有实权的勋贵国公。
只不过当代英国公比原主要幸运很多, 并没有兄弟,连个姐妹都没有,也没有偏心眼的亲娘, 或者说就算他母亲想偏心,也没有其他子女可供偏心的,当代英国公就是独生子。
英国公的儿子倒是有好几个,不过嫡出的就只有一个,即现任英国公世子, 其他儿子都是庶出。
司源开口说‘英国公之子’, 程氏自然就下意识认为是英国公世子, 毕竟她的女儿作为成国公嫡长女, 怎么可以嫁给庶子呢?
嫡长子和嫡长女对一个家族来说,就是占据了家族最多资源的子嗣,他们的身份有特殊的意义,一般门当户对的人家,嫡长女都是嫁嫡长子的, 只有高嫁才会有嫡长女嫁给嫡次子或者庶子的情况。
以成国公府如今的情况, 只要司源这个手握大权的成国公还活着,宁芙就算是嫁给皇子, 皇帝都不会考虑让宁芙做侧妃的, 而是板上钉钉的正妃。
所以宁芙若是嫁到英国公府,那必定是嫁给作为嫡长子的英国公世子。
程氏想到英国公府的情况, 便十分心动的说道:“英国公世子如今年少便考中举人,又是文武双全俊朗不凡的人物,正配我们的芙儿!”
最重要的是,现任英国公夫人缠绵病榻,并无力插手自己儿子后院的事情,将来宁芙嫁进去,作为世子夫人,即刻就能名正言顺的管家,并且还不用受婆母的磋磨。
英国公夫人病得很严重,据说时日不多了。
虽然这么想很有些过分,但程氏依旧庆幸英国公夫人病重,毕竟她曾经吃过婆母张氏磋磨她的苦,她希望自己女儿将来嫁人可以不吃这份苦。
那些名声在外的夫人们,哪怕名声再好,在自己儿媳面前都未必是个慈善的婆婆,就像她的婆母张氏,在府外的名声照样很好,可她嫁进来之后发现张氏的偏心眼真面目之后又能怎么办呢?婆媳矛盾,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世道里,儿媳天生便低婆婆一头。
程氏想到女儿嫁进去可以不必受婆母的磋磨,就对这门婚事再满意不过了。
程氏连忙对司源说道:“那老爷赶紧跟英国公商定好婚事啊,英国公夫人说不定哪天就……让芙儿早日嫁过去,也省得被守孝耽搁了。”
若是英国公夫人去世,英国公世子就要守孝三年,她可不想让自己女儿等三年再嫁入英国公府。
她更希望女儿嫁进英国公府之后,再跟着丈夫一起守孝,为公婆守过孝的儿媳,是不允许被休的,就算宁芙作为成国公嫡长女,这个身份不可能被休弃,但让他们小夫妻俩一起守孝,也能增进一下感情。
司源:“……”人家英国公夫人还没死呢,你就盘算上女儿嫁进去该怎么给人家守孝了,这要是被英国公府的人知道了,这门婚事指定成不了。
司源倒不像程氏那样想,他觉得宁芙年龄还小,就算多拖三年再嫁人,也依旧正好妙龄,还不用担心她年纪小小的就早早怀孕生子。
在古代医疗条件差,也没有剖腹产什么的,女人生孩子形同过鬼门关。
司源说想要过继宁芙的孩子继承成国公爵位,那么宁芙起码要生两个孩子。
为了保证宁芙的安全,司源想先给宁芙锻炼锻炼身体,将他以前创造的练体之法传授给她。
练体有成之后,不说别的,起码在家关上门揍夫君,不会揍不赢。
因为英国公夫人病重,所以跟英国公府商议婚事,就只能司源出面找英国公本人商议,程氏这个夫人派不上用场。
所以司源对程氏说道:“此事我心中有数,会与英国公商议好的,届时定下来了我再告诉你。你先去问问芙姐儿,她愿不愿意嫁给林承期。”
林承期就是英国公世子的名字。
在这种古代社会,让宁芙自由恋爱肯定是没戏的,那就只能让宁芙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保障宁芙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
在原剧情中,英国公府虽然没什么多的笔墨描写,但也是提过几句的,英国公府起码在下一任新帝上位之后,依旧在朝中屹立不倒。
可见英国公府的当家人还是很明智的,并没有去博取什么从龙之功,或者说他们暗中投靠的正是最终赢家三皇子。
司源慎重的调查了一下英国公府的动向,确定他们不是投注投对到三皇子身上,而是始终保持着远离夺嫡之争,只做一个保皇党,他就更放心把宁芙嫁进英国公府了。
如果英国公府有投注三皇子,他固然会觉得英国公站对了队,但也难免会忧虑英国公府会不会尝到从龙之功的甜头,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下一代夺嫡之争还想押注。
谁能保证自己每次押注都能押对呢?但凡是掺和进夺嫡之争的人,很少有得到善终的。
押注皇子,就跟赌博一样,越赌越红眼,还是押上自己全家性命的往上赌。
对于英国公府这样已经达到异性勋贵顶端的人家,就算赢得从龙之功,也是升无可升了,新帝又不可能给林家封王,而权力给多了,新帝还会忌惮英国公府。
倒不如就维持现状,摆明车马的要当保皇党,谁坐在龙椅上就拥护谁,那么新帝登基了,也会对英国公府这样的保皇党十分放心,毕竟自己已经成为被拥护的皇帝了,还不用担心英国公府像那些习惯了投资皇子的投机党一样,暗中押注他的皇子们开启夺嫡之争。
人都是双标的,皇帝更是双标狗中的双标狗。他自己当皇子时可以各种夺嫡,跟兄弟们斗得死去活来,但他当了皇帝,就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兄友弟恭,对儿子们开启夺嫡之争深恶痛绝。
皇子们都是自己的亲儿子,皇帝觉得自己儿子是不会有错的,那么错的肯定就是那些挑拨皇子们不和的臣子了,于是想博一个从龙之功的臣子就被皇帝拿来出气了,往往都等不到自己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就被皇帝一波送走了。
司源对皇帝的这些心思门清儿,自然希望自己的亲家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省得他们自己找死还带上他这一世的女儿一起,他到时候捞女儿还要把亲家一起捞了,麻烦!
与其日后去捞糟了事儿的亲家,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找一个不多事的亲家。
在调查完英国公府之后,司源满意了,程氏也带回了宁芙的回答:“一切但凭父亲母亲做主。”
这就是愿意的意思了,如果她不愿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多留两年在父亲母亲身边尽孝。”
宁芙自己也愿意,司源就在某一日下朝,跟英国公发出了一起喝养生茶的邀请。
英国公:“……”
虽然林家与宁家的关系不能说是毫无交集,也不能说是毫无交情,但真的来往也没那么密切,关系更没近到他俩能一起喝养生茶。
等等,喝茶就喝茶,养生茶是什么鬼?
司源叹着气说道:“没办法,我年龄也不小了,但至今没个儿子,过继来的儿子也养不住,就想着将来女儿出嫁了,给我过继一个孙子。我当然得好好养生,争取活得长久一些,好让孙子能成长起来接过我手上的担子,支撑起成国公府。”
英国公听了这话,第一反应就是——过继外孙?这的确血缘关系比过继族里旁支的子嗣来得亲近。
第二反应就是——也不知哪家能白捡这么一个成国公爵位。
宁芙将来嫁的夫家,虽然要过继一个宁芙的儿子给宁家,但毕竟也是自家的孙子,就算改了姓,血缘关系总是斩不断的。
司源要是把过继外孙这话放出去,愿意娶宁芙的人家绝对是排到京城八百里之外去了。
英国公忽然心中一动,等等,他儿子林承期可年龄与宁芙正相仿,尚未订亲娶妻呢!
英国公这时也反应过来了,成国公突然邀请自己喝养生茶,还突然提起过继外孙这种话……
英国公有些担心自己是想太多了,于是他试探性的问道:“犬子林承期今年十八,刚中举人……不知令媛是否有婚配?”
英国公还从未干过亲自给自己儿子找媳妇的活儿呢,毕竟他的嫡长子林承期都还没成婚,剩下的庶子们年龄就更小了,一个成亲的都没有。
但他夫人病重,他总不能让府上的姨娘去跟成国公夫人程氏商谈婚事吧?
正好他跟成国公在一起,他当然要自己亲自提这件事。
司源故意提起过继外孙的话题,就是为了引英国公主动提及婚事。
毕竟他作为女方的父亲,总不好上赶着嫁女。
第242章 偏心娘想让我过继弟弟的儿子!
英国公主动提及他还有个未定亲的嫡长子, 司源自然也就适时的表示他的嫡长女也尚未婚配。
这不就一拍即合了么?
两人作为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的当家人,他们定了婚事,这婚事就彻底定了下来。
英国公当即就表示, 回去他就开始准备厚礼, 届时亲自上门提亲求娶。
司源得了英国公的准话之后, 回了成国公府,就同样把准话告诉了程氏和宁芙。
程氏十分高兴女儿的婚事定了下来,还定的是这样好的人家。
宁芙则是作为即将订亲的闺阁女儿, 谈及自己的婚事有些羞涩和期待。
司源看着原主的这个女儿宁芙,在原剧情中,原主始终受困于亲情,被母亲张氏拿捏了一辈子,程氏这个妻子也因为他的愚孝而苦了大半辈子。
最后还因为原主过继了宁池, 导致原主自己被害身亡, 程氏和宁芙母女俩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然而就算是原剧情中宁池继承成国公爵位, 二房的人当家, 这样的困境之下,宁芙依旧想办法挣出了一条出路。
可惜她为女儿身,在这个古代封建时代,她没有爵位继承权,甚至在父亲去世之后, 她的婚事还拿捏在过继来的弟弟手里。
她挣扎出来的出路, 也只能是借势借力,她自己却始终没能脱困。
就像原剧情中, 她暗中联络上了三皇子, 表示愿意为三皇子的内应,帮三皇子调查六皇子的暗中势力, 之后三皇子都登基为帝了,也没想过让她与六皇子和离,让她脱离六皇子那个大坑。
宁芙自己也没用这份功劳找三皇子求过自由,毕竟她清楚,自己若是真想离开六皇子,是绝对不可能以宁芙的身份离开的。
宁芙原剧情中是上了皇家玉牒的皇子侧妃,皇家再怎么样也没有和离归家的皇子侧妃,就算三皇子再怎么痛恨忌惮六皇子,也得顾全皇家颜面。
所以宁芙真提出恢复自由身的要求,三皇子也顶多是帮助她假死,换个新身份。
可宁芙从没想过换身份,因为她不是宁芙之后,她就没办法再护着自己的母亲程氏了。
可惜后来程氏也被害死了,程氏死后,宁芙真正失去了所有软肋和弱点,开始对宁家展开疯狂报复。
她以前只是报复二房,还要顾忌报复二房的同时不能连累到程氏,毕竟程氏也是宁家妇,她怕打老鼠伤到玉瓶。
当程氏一死,整个宁家就再没有一个让她顾念的人了,她就直接对整个宁家下狠手,让成国公府被抄家下狱。
若不是宁蓉的女主光环大爆发,宁芙的报复说不定真成功了。
司源看着宁芙,有些叹息的说道:“若女儿能继承爵位,我又何必想着过继的事,直接让芙儿当继承人就很好。”
司源倒也不是不能改革,让女子走上政治舞台,但他这种改革会动很多人的蛋糕,当今皇帝也不是个坚定的人,不会坚定支持司源改革的。
所以司源要想改革,就必须推翻皇帝自己上位,但在这太平盛世造反,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引起的动荡,都会非常庞大,死伤者绝对众多。
司源倒也不是不能徐徐图之,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他潜移默化的改革成功了,宁芙估计都当祖母了,他过继来的外孙估计都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
司源的这番感慨,让宁芙整个人都怔愣当场,不知不觉间竟喜极而泣了:“父亲……您真的这么看好女儿吗?”
宁芙倒不是真的产生了想继承成国公爵位的野心,她只是为自己父亲对自己的认可感到激动喜悦。
在她母亲程氏没有生下元哥儿之前,父亲后院里是有妾室生下庶子的,她清楚的记得,每当有庶弟出生时,母亲程氏总会搂着她微微叹气,遗憾她为什么不是一个男孩儿。
她母亲生下元哥儿之后,更是将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