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在心里认真分析着皇帝此举的用意, 他之前隐约察觉到皇帝似乎有些忌惮成国公,但看现在皇帝又似乎很看重成国公,还特意让自己的心腹太监给成国公带话,那说话的语气就好像朋友之间打趣一样。
六皇子则是懊恼自己没早点下手,他现在还没娶正妃, 若是早点跟成国公提亲, 娶了宁芙当自己的王妃, 就能获得成国公的支持, 他在夺嫡之争中就能压老对头三皇子一头了,有成国公这个圣心在握的岳父帮忙,父皇肯定也会更看重他的。
不管两个皇子心里都是怎么想的,明面上两人都客客气气的对司源和英国公送上祝福,至于两个新人, 他们反倒是没怎么在意。
宁芙出嫁的场景极为浩大, 十里红妆送嫁,司源没有半点低调的意思, 嫁女嫁得风风光光的。
宁余成和李氏看着宁芙那第一台嫁妆都进了英国公府, 最后一台嫁妆还没从成国公府抬出去,看着那特意定制的比寻常嫁妆箱子尺寸规格更大几分的红色喜箱, 就知道里面装的嫁妆肯定爆满的那种,眼红得都要滴血了。
他们二人作为新娘的叔父和婶母,自然是要参加婚宴的,虽然宁家内部有诸多龃龉,但胳膊折了都要往袖子里藏,宁家内部的斗争是不会摆在明面上的,他们就算再怎么不高兴,也得摆出笑脸祝贺宁芙这个侄女出嫁。
宁池自从自己谋害亲弟东窗事发之后,虽然没有被正式拿到台面上惩罚,但他也是自觉的躲在自己屋子里很少出门,他怕在长辈面前晃悠会提醒他们自己做的错事,想着等事情风头过去了再出来摆个认错的姿态,博取原谅。
如今宁芙出嫁,阖府的喜事,他现在出来也不会被人说什么,所以他也就出来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还试图以宁芙兄弟的身份,亲自背宁芙上花轿。
然而司源和程氏怎么可能允许让宁池来做这个背宁芙上花轿的人呢?
当宁池主动一提起这件事,司源就丝毫不给面子的说道:“池哥儿之前不是生病了,修养了许久么?如今虽然出来了,但想必病还是未完全养好,就不麻烦池哥儿了,到时候让隔房的哥儿来背芙儿就好。”
宁池脸色有些难看,他不敢暴露在司源面前,只能低着头应道:“多谢伯父关心。”
所以今日婚礼上,宁芙上花轿,背她的人是隔房的堂弟,宁池这个血缘更亲近的堂兄反倒是成了袖手旁观的观众了。
也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但谁也没敢在这大喜的日子说这种得罪人的话。
不过不少有心人都记下了这件事,看起来成国公府的大房和二房之间关系不怎么和睦啊,连大房嫡女出嫁,都不让二房嫡子背上花轿,这是连下一代都撕破脸了吗?
司源根本不在乎外人是怎么想的,他只要盖好那层遮羞布,不会影响了成国公府的名声,从而连累到宁芙的名声,至于那些聪明人猜到了什么,他是无所谓的。
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没点狗屁倒灶的事情呢?只要盖子捂得好,谁也不会那么不体面的去揭别人的盖子,毕竟你揭了别人的盖子,难保别人不会恼羞成怒的也揭开你的盖子,互相伤害,两败俱伤,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而且司源就算为了顾全名声,不想影响到任务目标宁芙,也不愿意让二房的人借他的关系狐假虎威。
所以一些对外的暗示还是有必要的。
司源的这番行为也并不是无用功,起码来参加婚宴的六皇子在看见宁池在司源这里的待遇连个旁支隔房的堂侄都比不上,他就打消了通过二房拉拢司源的主意。
本来六皇子还想着,成国公的亲女儿出嫁了,但侄女儿还没出嫁啊,只是订婚而已,就永安侯府那个已经衰落了,空有爵位没有实权的勋贵,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只要他跟成国公府的二房达成一致,让宁余成和李氏去跟永安侯府退了婚,他就去请旨娶宁蓉为侧妃。
正妃之位,宁蓉一个小小从四品官之女肯定是没资格的,他愿意给个侧妃之位,还是看在宁蓉是成国公的亲侄女的份儿上。
如今看见宁池这个亲侄子都在司源那里没什么面子,更遑论宁蓉这个侄女。
六皇子顿时就觉得宁蓉不值得自己付出一个侧妃之位,还要背上强抢他人未婚妻的名头。
宁蓉看着宁芙风光出嫁的场面,心中五味杂陈,她的婚期也不远了,可是她将来出嫁时能像宁芙一样风光吗?
成亲的婚礼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哪个女孩子不会幻想自己成亲时是风光大嫁呢?
特别是看见别人的婚礼办得那么盛大风光,难免会羡慕向往。
可是宁蓉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婚礼不可能有宁芙这种规模的。
不止是她嫁的夫家永安侯府比不上宁芙的夫家英国公府,就连她自己的身份也远远比不上宁芙这个国公嫡长女。
而且她大伯父连一点光都不想让他们家沾,赶在她婚期之前,就要把他们一家扫地出门了。
不能从成国公府出嫁,她可想而知自己的婚礼会有多么寒酸,说不定连宾客都请不来几桌。
宁蓉想怨想恨,可是想到自己曾经偷听到的父亲母亲吵架时透露的骇人真相,她又不知道该如何怨恨本就是受害者的大伯一家。
终究是她父母做错了事。
可是宁蓉也还是不甘的,她父母哥哥做错了事,她却是无辜的啊!
大伯父为何连她也要迁怒呢?
为何就是不肯容纳她从成国公府出嫁呢?难道大伯父不知道,她在二房被分出去后再从自己家出嫁,嫁到永安侯府会站不稳脚跟,会被人看不起吗?
宁蓉在怔怔出神,怨天尤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小声的对父亲抱怨着什么,她好似偷听上瘾一般,下意识的靠近过去,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然后她就隐约听见自己母亲在对父亲说:“也不知道芙姐儿这么多嫁妆里,母亲究竟出了多少,到时候蓉姐儿出嫁,可不能比芙姐儿少了,蓉姐儿对她祖母可比芙姐儿亲近多了……”
后面的话宁蓉都羞于听下去,母亲这般赤.裸.裸的觊觎着祖母的私房,说得好像她这个女儿曾经亲近祖母孝顺祖母都是为了图谋祖母的私房好处一般!
可是要宁蓉去责怪母亲李氏,她也做不到,因为她知道李氏是为了她好,为了让她有更多更体面的嫁妆,才会这样汲汲营营不择手段。
她作为既得利益者,是最没资格去做指责李氏的那个人。
可是她的道德观又让她对这种事引以为耻,深觉羞愧。
但她内心的理智又告诉她,如果没有了母亲的争取,她的嫁妆只怕真的会非常寒酸。
各种情绪在心头拉扯,宁蓉最终选择了逃避,她当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正如那一日偷听到父母吵架的内容之后,她也是选择当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她本能的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宁余成对妻子李氏这么直白觊觎自己母亲私房的行为很不满,但他不满归不满,却还是赞同李氏的说法的,母亲可不能那么偏心,给了大哥女儿的添妆,也要公平的再给一份他的女儿,大哥都有爵位有七成家产了,总不能连这点东西都要占大头吧?
在李氏明里暗里的暗示下,宁余成始终没有说出他亲自去找母亲张氏给女儿宁蓉要嫁妆的话,只当做自己没听懂。
他真的没听懂李氏的意思吗?不是的,他听懂了,但他觉得就算自己不管,李氏肯定不会不管的,他只要撒手不管再等等,这种不体面的事情自有李氏去做,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去做。
宁余成可不想坏了自己在母亲张氏心中的印象,让李氏去做这个坏人,他坐享其成,母亲心里还会觉得所有的坏事都是李氏做的,他只是被李氏蒙蔽了,他还是母亲心中的贴心好儿子。
就像之前谋害大房子嗣,谋夺爵位一样,至今张氏都还以为宁余成什么都不知情,是被李氏这个毒妇瞒着鼓里。
张氏还想着如果司源要追究宁余成,就让李氏病逝来缓解大房的怨气,只是没想到司源并没有提及对二房的处置,张氏也就怀着侥幸心理,没有处置李氏。
张氏和二房都以为司源把二房强制分出府,这件事就算这么过去了。
第245章 偏心娘想让我过继弟弟的儿子!
宁芙出嫁, 三朝回门之后,司源就再度重提让二房搬出成国公府的话题。
张氏本来见司源一直没催二房搬出府,就想着故作不知, 多拖延一段时间, 拖到宁蓉的婚期将近, 顺势让宁蓉从成国公府出嫁,却不曾想司源这么快就开始催二房搬走了。
张氏有些试探性的对司源开口道:“芙姐儿才刚刚出嫁,这么快就让芙姐儿的叔父搬出府, 是不是不太好啊?”
张氏现在都只敢用宁芙为借口来为宁余成求情了,根本不敢表现出自己对二房的偏袒,就怕更加触怒了司源,让二房雪上加霜。
司源淡淡的道:“芙儿回门都结束了,二弟也早与我分家了, 若是一直拖着不搬, 难免会被外人说道, 觉得二弟是贪图成国公府的荣华富贵, 才不想搬走的。”
张氏拿宁芙的名声想让司源投鼠忌器,那么司源就拿宁余成的名声来威胁张氏。
张氏心道:如果没有你主动推波助澜,外人又岂会管到我们宁家的家事来?
但张氏也清楚,司源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让二房尽快搬出府, 他就要放出流言打击宁余成的名声。
张氏只能妥协。
张氏都没派上用场, 宁余成和李氏在司源那里就更没有丝毫面子可言,连司源的面儿都见不到, 直接就被扫地出门了。
宁余成灰溜溜的派人去收拾张氏之前补贴他的那个宅子, 然后带着妻妾儿女还有仅剩的那些愿意跟着他们二房走的下人们搬出去了。
宁余成一家子搬得很低调,尽可能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消息。
可是二房愿意低调, 大房却不乐意给他们这个低调的机会。
程氏很快就把二房分府独居的消息传了出去。
正所谓父母在不分家,成国公府的老太君张氏还活着,她的两个儿子就已经分产分家了。
这其中必定有其他猫腻,特别是二房分出去看起来还有些寒酸,再联系之前宁芙婚礼上背宁芙上花轿的是远房堂弟,而非宁池这个亲堂兄,就足以证明宁余成和司源这对兄弟应该是闹翻了。
位高权重的成国公与被扫地出门的宁余成,该选择谁,实在是再明白不过的选择题了。
宁余成身上的从四品官本就是清闲职位,多年不曾动过,也毫无上升的机会,这些年宁余成能受别人的尊重,多亏了他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大哥。
现在他跟他的好大哥不仅分家了,似乎还关系闹僵了,与宁余成交好,不但搭不上成国公的关系,还可能得罪成国公。
于是宁余成身边的不少朋友,都与他疏远了,那些认为他不可能再有翻身机会的人,做得更绝一点的,就是直接与他断绝了来往。
宁余成并不是那种腆着脸讨好别人往上凑的人,他有种莫名的清高,在发现这些朋友对自己的疏远之后,他只会在背后怒斥他们狗眼看人低,见风使舵,前倨后恭,然后怨恨司源将他扫地出门,根本不会去反省自身。
永安侯府。
永安侯夫妇在得知宁家二房被分出成国公府之后,两人的心情都不太好。
虽然早知道宁家二房与大房的关系不太和睦,就算为了嫡长子娶了宁蓉这个宁家二房嫡长女,也多半是攀不上成国公这层关系的。
但他们也只是想让自己的嫡长子攀不上这个关系,让嫡长子不至于压制住他们心爱的嫡次子。
可他们夫妇二人却还希望宁家二房依旧能住在成国公府里,然后他们能借着这层姻亲关系,在外面打着成国公的旗号,让别人高看永安侯府一眼。
虽然一个是侯府,一个是公府,看起来差距不是很大,但这也只是爵位上看起来差距不是很大,实际上论实权,永安侯府连给成国公府提鞋也不配。
永安侯府从上一任永安侯那一代就退出了权力中心,到了现任永安侯的时候,就只剩一个空头爵位了,家中的人脉资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连运作一个虚职都比较费劲儿。
甚至永安侯府财政状况都出现了问题,难以支撑。
永安侯夫妇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家的情况呢?再怎么沉浸于往日荣光之中,也不会完全看不见目前的困境,不然永安侯夫妇再怎么不偏爱嫡长子,那也是他们的亲儿子,他们也不会看得上宁蓉一个从四品官家的女儿。
还不是因为那些高门贵女他们高攀不上,低门娶媳他们觉得丢脸,倒不如宁蓉来得实在。
宁蓉父亲官职低,可她伯父位高权重,也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名头,永安侯府娶了她,也不算丢脸。
但现在宁家二房被分出府了,谁都知道宁蓉沾不上成国公的光了,那么他们永安侯府娶了这么一个嫡长媳回来,能有什么好处?还可能得罪成国公!
永安侯夫妇夜半私语时就讨论过此事,永安侯夫人甚至提出想退婚。
但被永安侯一言否决了:“不行,这不明摆着嫌弃宁家姑娘吗?要是退婚了,那才是真的得罪死宁家了。”
永安侯夫人也回过神来,光想着娶了宁蓉可能会得罪成国公,却忘了要是把宁蓉退婚了,整个宁家姑娘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成国公可是只有一个独女的!要是因为这事影响了成国公的女儿名声,只怕就真的把成国公给得罪死了。
永安侯夫人有些不太甘心的说道:“那我们就这样继续履行婚约?”
永安侯叹气:“不然能怎么办?我们要是找其他理由退婚,你当别人不会在背地里说道吗?名声重要。”
永安侯夫人只好悻悻作罢,不过她决定心爱嫡次子的媳妇一定要好好挑,挑个对嫡次子前途有帮助的高门贵女。
毕竟嫡长子日后能继承爵位,不能继承爵位的嫡次子多可怜,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好好为他打算,他以后可怎么办啊!
可恨爵位继承必须按照嫡长继承制,不能随当家人的心意立世子……
永安侯世子也是半夜难眠,他今日遭到了弟弟的讽刺,本以为能娶到成国公的嫡亲侄女,日后也能有个得力妻族,可谁曾想到宁家二房竟然这么快就被成国公扫地出门了,他可能不仅借不到妻族的力,还要多些拖累。
有这样的妻子,父母只怕更不喜欢他了。
感觉自己地位岌岌可危的永安侯世子,彻底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