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珠月夹在其中也别提有多尴尬了,她想打圆场吧,又因为矛盾没有摆在明面上,都不知道该怎么打圆场。
唯一感到高兴的就是继室王氏了,毕竟谭珠月在出嫁前可没少恶心她,现在谭珠月出嫁后过得不好,王氏别提有多高兴了,最高兴的还是李长闻这个火坑谭珠月坚持自己跳了,还好没让她女儿跳下去。
不然就算李长闻再有出息,这种在回门的时候都不给夫人好脸色看的男人,她的清月嫁过去怕是要吃不少委屈。
谭清月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她也很庆幸自己母亲想为自己抢来与李长闻的婚约的谋划没成功,不然她嫁给这种给新婚妻子甩脸色的男人,日子岂不是要特别难过?
能简单开局她为什么要去冲地狱开局?她宁愿自己母亲给她选一个好拿捏的夫君。
不过谭清月虽然看不上李长闻对新婚妻子冷漠的态度,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她想跟李长闻打好关系。
因为她是未婚少女,又有一个谭珠月虎视眈眈,不好跟李长闻打好关系,于是谭清月就推着自己弟弟上前去跟李长闻交好。
因为李长闻才华横溢,眼看着前途无量,他对自己妻子渣男关她什么事?他可是她的表哥,他日后前途光明了,她也就大树底下好乘凉了。
有一门出息的亲戚,她将来的婚事也能攀得高一些。
谭清月心中思考得十分理智,什么做法是对她最有益的,她就选择哪条路。
谭清月的母亲王氏也是跟她差不多的想法,所以对自己儿子去亲近李长闻这个表哥,她是乐见其成的,甚至在谭父想对李长闻发怒的时候,王氏还故意打断他的话,岔开话题阻止谭父对李长闻发难。
谭珠月这个继女出嫁后日子过得好不好关她什么事?她可不想因为一个谭珠月就得罪了李长闻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外甥。
有王氏的阻止,谭父在谭珠月期待的目光下,始终没能发作出来,谭珠月目光里的期待越来越淡,最终消失,变得恶狠狠的目光瞪向谭清月。
王氏他们对李长闻示好的举动,在谭珠月看来就是谭清月想勾引自己姐夫。
所以这回门谭珠月都没多待,匆匆拉着李长闻走了。
李长闻觉得谭珠月拉着他提前走实在太失礼了,虽然他自己心里也不想继续待下去,万一谭父没忍住直接开口对他发难,作为晚辈他也只能低头听训,所以他顺势就跟着谭珠月离开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把回门提前离开岳家的责任全部扔给谭珠月背着,自己装出一副是被妻子拉着走才迫不得已提前离开岳家的样子。
甚至李长闻还率先倒打一耙:“夫人太失礼了,按理说我们应该多待一段时间的,现在提前离开,外人若是知道了只会认为我们不懂礼数。”
这义正辞严的样子,丝毫看不出他自己其实也很乐意提前离开的样子。
以谭珠月的眼力,她也是看不出来李长闻正义凛然义正辞严的外表下藏着什么样的想法,还真以为是自己成功强迫李长闻提前离开的。
谭珠月心里还有点美滋滋的:夫君虽然不愿意,但还是跟着我走了,可见夫君心里还是有我的!所以肯定是谭清月那个贱人主动勾引夫君,错的是谭清月……
她根本没想到,回门这一天待的时间短,提前离开,丢的是她这个新嫁娘的脸,别人只会以为他们夫妻俩在回门的时候提前离开,要么是夫家不待见她不愿意让她在娘家多待,要么是娘家不待见她不乐意她在娘家多留。
对这些弯弯绕绕毫无敏感度的谭珠月,在李长闻和谭氏看来就是个蠢货,与她接触得越多,就越不喜欢她。
李敬源这个公公除了在儿媳妇敬酒的时候见过谭珠月之外,其他时候他都与谭珠月没什么交集,谭氏和李长闻看在谭家的面子上也不会把谭珠月是个蠢货的真面目告诉李敬源,所以李敬源还以为自己家和万事兴呢,只顾着叮嘱李长闻好好准备会试。
李长闻被蠢而不自知的谭珠月给弄得身心俱疲,就连为会试做准备的温书都有些温习不进去了。
李敬源家鸡飞狗跳的时候,司源一家正全家吃瓜吃得津津有味。
司源亲自转播,听众就是余雁和李长卿,母子俩听着李长闻娶妻后家里鸡飞狗跳的日常,一边吃瓜一边感慨:“娶妻不贤,家宅不宁啊。”
李长卿特别同情李长闻这个堂弟:“我就说他不该在会试前成亲,现在这种家庭环境肯定会耽误他温习的。”只是他跟李长闻关系也没有太亲近,甚至因为父辈关系不好,他们俩的关系还有些微妙的尴尬,他就算同情李长闻也不能做什么。
余雁转头对儿子说道:“长卿你放心,阿娘以后肯定不会给你找这种妻子的。”
李长卿对谈论自己日后娶什么样的妻子的话题,那是一点也不觉得害羞,十分坦然淡定的道:“阿娘,阿爹说我的婚事由我日后自己做主,他不插手,都随我的意思。”
余雁吃惊的看向司源,见司源点了头,她才说道:“那好吧,既然你阿爹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有他的用意,我们就不管你了,你自己去找媳妇吧。”
这些年来司源看似不着调也不靠谱,但儿子被他教育得极好,余雁对他的信任度也很高,觉得他做什么都肯定是有自己用意,绝对不会害了儿子的。所以余雁虽然不明白司源为什么要给李长卿婚事自由,但还是选择了支持。
说到底还是因为余雁跟谭氏不同,她没有鸡娃的想法,儿子有出息她很高兴,但没出息也行,只要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就好,反正家中有钱,又背靠靖远伯府不会受人欺负,丈夫也不在意子孙后代传承问题,她一个姓余的就更不在意姓李的传承问题了,她只在乎李长卿这个亲儿子过得好不好。
在原剧情中余雁各种催促着李长卿努力上进,那是因为原来的李司源太不靠谱了,将家产都赌博输光了,还四处得罪人,李长卿根本没有任性躺平快乐成长的资格,只能背负着沉重的期待与负担努力上进。
余雁希望儿子在年少时多努力,将来过上好日子,摆脱原生家庭这一摊泥淖。所以才会用尽各种方法激励他努力上进。
如今司源穿越过来之后完全改变了他们母子日后的悲惨命运,余雁的想法自然就发生了改变,余雁再也没有对儿子李长卿说过,希望他给自己挣个诰命这种话。
但李长卿却自己很懂事的知道上进:“阿娘,成婚的事情不急,我现在就想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给阿娘挣个诰命,让阿爹父凭子贵。”
余雁瞪了司源一眼,哪有这么教育儿子的,什么父凭子贵,真是难听死了。
司源无辜的笑了笑,玩笑道:“我这个当爹的不想努力也上进不了,反正这辈子就这么没出息了,只能让儿子来养我了呗!”
李长卿笑嘻嘻的亲昵的靠在司源身边,开心的说道:“阿爹你放心,儿子一定特别有出息,等儿子当官了,就让儿子来养你和阿娘!”在爱里长大的孩子特别骄傲自信,脸上满是阳光明媚的笑容。
司源笑着搂了搂儿子的肩膀,欣慰的说道:“是是是,我儿子肯定特别有出息,那阿爹和阿娘就等着小长卿来养我们了,让我们父凭子贵,母凭子贵了。”
李长卿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嘿嘿。”
李长卿斗志满满的起身:“那我继续温书去了,这次会试我一定要拿下会元!”
考上进士对李长卿而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在进士之中拿下‘大.三.元’成就,就是李长卿想进一步追求的了。
李长卿为会试和殿试做准备的时候,司源其实也没闲着。
十多年前就开始的夺嫡之争,如今正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个时期加入官场的新人们很容易成为夺嫡之争的炮灰,原剧情中男主李长闻科举入仕之后,即使有自己官居三品的父亲庇佑,也几次三番的卷入皇子们的斗争之中,要不是李敬源暗中投靠了三皇子,有暗中积蓄实力,势力不弱的三皇子庇护着,只怕李长闻这个探花郎也会沦为炮灰。
而与李长闻同一届科举入仕的状元榜眼,都早早的因为卷入夺嫡之争战场里面,沦为被殃及的池鱼,轻易就被炮灰掉了。
这种混乱的官场太难混了,根本不给一心为民办公不想站队的不粘锅官员活路。
那些进行党争的皇子们发现有一个没有阵营的野生官员,第一反应就是拉拢,拉拢不过来就除掉,然后把这个官位换上自己人。
根本不给没有阵营庇佑的野生官员活路。
司源怎么会让自己儿子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官场步步心惊胆战呢?
所以司源直接在几年前就开始悄悄的布局,他没有露面,只是在幕后进行着推波助澜,如今是时候收网了。
在今年会试开考之前,朝野上下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三皇子举报大皇子私藏龙袍有谋反之心,大皇子大惊失色,因为他没有私藏龙袍。
不过他也不慌,因为大皇子真的有谋反之心,因为夺嫡十几年,他的势力一直备受打压,成为储君的几率越来越低,他不得不考虑铤而走险逼宫这条路。
所以在被三皇子冤枉私藏龙袍之后,他就索性真的直接谋反宫变了。
因为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人告诉他,这个谋反赌局,高人赌他赢。
信心满满的大皇子逼宫造反,三皇子大惊失色,因为他是冤枉大皇子的,只是想借此栽赃陷害大皇子,把大皇子从夺嫡战场中踢出局,他都已经派人往大皇子的王府的假山中藏龙袍了。
但三皇子万万没想到,大皇子他没有真的私藏龙袍,却是真的想谋反啊!
猝不及防的三皇子被大皇子带兵给抓了,大皇子逼宫逼到了当今皇帝的面前,皇帝震怒,不愿意给他下禅位诏书,于是大皇子冷笑着嘎掉了三皇子,杀鸡儆猴:“父皇,你也不想落得跟三弟一个下场吧?”
三皇子临死前还眼泪汪汪的感到委屈:大哥你是被我冤枉的啊,你怎么能真的想造反呢?
大皇子冷笑:当你被冤枉谋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已经做好了谋反的打算!
皇帝被大皇子手起刀落嘎掉三皇子的狠辣行为吓到了,真的打算写下禅位诏书保命的时候,二皇子带人来勤王护驾了。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皇子表示,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人指点他,这个时候来救驾肯定能够如愿以偿,这个赌局他赢定了!
大皇子这个螳螂也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人手竟然轻易就被二皇子带来的人手给击溃了,他打算最后拼死一搏,只要干掉了皇帝和二皇子,就算他公然谋反又如何?皇位还是只有他能坐!
于是大皇子先冲皇帝手起刀落,二皇子抓住机会叫身边亲卫前去救驾,自己躲在剩余亲卫身后保护自身安全,口头救驾:“父皇!儿臣这就来救驾!快救驾!大哥你这个乱臣贼子,快放了父皇!”
大皇子一刀捅中了皇帝的腰子,然后就被二皇子的亲卫制服了。
最后大皇子伏诛,皇帝重伤,二皇子成为最后赢家。
第25章 状元郎的爹是个逢赌必赢的神棍!
二皇子作为皇后养子, 在皇后没有生育嫡皇子的情况下,他这个养子就是诸位皇子之中身份最尊贵的,所以身后自然是有许多势力跟随押注的。
在原剧情中二皇子和大皇子斗了个两败俱伤, 被低调伪装不争的三皇子渔翁得利。
而如今三皇子早早被司源设计得跟大皇子斗上, 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在进入大皇子和二皇子的视线之中后,势力远不如两个兄长的三皇子就被两位皇子摁在地上暴捶。
要不是皇帝有心扶持三皇子与大皇子二皇子相斗,维持三足鼎立的平衡, 三皇子只怕要不了多久就被大皇子和二皇子给提出夺嫡战局了。
不过就算有皇帝的扶持,三皇子也是三位夺嫡的皇子之中势力最弱的一个,他的基本盘多半是在清流文官之中,有这些文官为他刷名声,三皇子在士族之中名气颇大, 但他不像大皇子和二皇子那样手里有一定的兵权。
在逼宫谋反这方面, 还是谁手里有人谁硬气。
所以手里没人的三皇子, 也没想到被他冤枉谋反的大皇子竟然早就做好了谋反的准备, 直接逼宫造反,并且拿他当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嘎得可以说没多少存在感。
二皇子的亲卫将大皇子制服之后,二皇子就示意手下趁着现在乱,暗中把大皇子给搞死了。
虽然大皇子逼宫谋反, 如今被抓, 必然是没有机会再登上皇位了,但二皇子清楚大皇子多年谋划身后势力众多, 他本人不死, 哪怕被废黜圈禁,大皇子阵营里那些下不了船的势力也会蠢蠢欲动的搞事。
所以嘎掉的大皇兄才是好的大皇兄。
不趁着现在情况乱糟糟的让大皇子死在混乱之中, 难道要等事情平息下来之后再苦恼怎么处死他吗?
二皇子又不傻,所以他下手相当干脆利落。
大皇子的死甚至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因为皇帝被大皇子一刀捅进了腰子里面,如今正重伤被整个太医院的太医抢救着呢,能不能抢救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在皇帝生命垂危的时候,谁还会去关心把皇帝捅得生命垂危的逆贼大皇子是死是活啊,就算是活的,这刺杀皇父的罪名也足够他死个一百次了。
二皇子站在皇帝寝宫之外,看着抢救皇帝的太医们进进出出,神情严肃的讨论抢救方案,他心里也特别的紧张。
他希望自己父皇就这么驾崩,又希望父皇能活着。
皇帝驾崩了,他就能直接登基为帝。
皇帝总共有六个皇子七个公主,如今有皇位竞争权的只有排行前三的三个皇子。
因为四皇子和五皇子是一对长相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在皇家双胞胎是天生没有继承权的,不然其中一个当了皇帝,长相一模一样的另一个难免会想要用自己这张与皇帝一样的脸对皇帝取而代之,直接把皇帝替换掉,谁又能分辨得出来呢?这就是乱国之象,所以在皇家双胞胎是不吉之兆,四皇子和五皇子的母妃在生下这对双胞胎之后就失宠了,他们哥俩也天生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六皇子现在还是个吃奶的小娃娃,根本没法与成年皇兄们竞争。
所以在大皇子和三皇子都嘎掉的情况下,如今下一任皇帝继承人就只有二皇子一个人了。
皇帝只要一驾崩,二皇子作为唯一继位人选,就是当仁不让的新君。
不过也正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二皇子又有些不希望皇帝这个时候驾崩,他希望皇帝能够清醒过来,多活一段时间,册立他为皇太子,然后让他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这样二皇子就能够算是获得皇帝认可名正言顺登基的继承人,而非靠逼宫上位的乱臣贼子。
虽然在高人的指点下,真正逼宫谋反的是大皇子,二皇子算是勤王护驾,可是宫变那点儿事儿谁还能猜不到呢?只看他是这场宫变的唯一获利者,聪明人就能猜到这场宫变的秘密,难免会在心中腹诽他这个二皇子的登基正统性。
于是二皇子就站在皇帝寝宫外心中纠结不已,尤其是想到之前大皇子去捅皇帝的时候,他的口头护驾行为,要是皇帝清醒了想起秋后算账可怎么办?
可是他真的好想被册立为皇太子,然后以太子的正统身份登基称帝啊。
在皇位已经成为囊中之物后,二皇子难免会矫情的想要正一正自己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