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他从末世来_分节阅读_第395节
小说作者:竹茶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9 MB   上传时间:2016-03-18 04:12:22

  “要看看那个有名的巴约挂毯,好好瞧瞧征服者威廉的故事。”安青桔说。

  这两个愿望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安青桔和安初遇今天的目的地:巴约(bayeux)。两次征服标志着巴约的历史:诺曼底人征服英国,以及被征服的英国人回来解放法国。联军诺曼底登陆解放的第一座城市就是巴约。

  安青桔和安初遇从翁弗勒尔一路驱车100公里来到了巴约。城市很小,感觉和鲁昂有点像。也有一座圣母大教堂,街道古老而干净。

  安青桔和安初遇入住巴约这家民宿时已经五点多了。这家民宿位于一条安静的小街上。车子可以很方便的就停在路边(免费)。稍微往前走5分钟就进入了老城的中心——小城市就这点好。

  这是在法国的第二家民宿。这时安青桔和安初遇已经发现民宿的共同点,就是约定入住的时间通常都比较晚,一般在下午5点以后(好一点的4点)。如果早于这个时间来,人家是不接待的。

  欧洲的民宿不同于咱们华国的“农家乐”,住宿条件很舒适,极富地方文化气息。有过体验的人大概都会喜欢。可是入住时间晚,早上一般又要求10点以前checkout,这就使得民宿这种住宿方式变得非常不适合“只住一晚”的旅行风格。

  那么晚才安顿,一早又要赶路,太奔波了。在巴约。安青桔和安初遇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后来感触更深。而住酒店,“只住一晚”就没有这个问题,比如在卢森堡入住hiton,中午以前就可以checkin,第二天下午2点前checkout,时间很从容。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看了看地图,发现安青桔和安初遇离巴约战争公墓(bayeuxwarcemetery)不过步行15分钟的距离,不妨先去看看。

  巴约战争公墓就在诺曼底登陆纪念博物馆(museememorialdelabatailledenormandie)斜对面,是诺曼底18个英联邦军队公墓中最大的。这里安息着来自英国和包括德国的其他10个国家的4848名士兵。

  每块墓碑上都篆刻了士兵所在军种的标志,国别,姓名,军衔,生卒。让安青桔和安初遇有点意外的是这里也有阵亡的德国士兵的墓碑,战场上的双方有胜败,死去的人都是平等的。

  墓地外的街道对面还有一个纪念1807名没有找到遗骸的英联邦战士的纪念碑。横贯其顶部的是大丁文题词:“曾被威廉征服的现在解放了征服者的祖国。”

  前面说到了,诺曼底登陆的战场上留下了18个墓地,分布在诺曼底海滩沿线的很多城镇和郊区。有个最有名的公墓,就是在卡昂(caen)附近的奥马哈海滩高地的公墓,那个公墓是美**队在诺曼底最大的公墓,出现在了《拯救大兵瑞恩》那部电影里:

  不过,安青桔和安初遇并没有特地去那里看。每一处墓地的氛围都是类似的,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在这里留出了那么多那么大的地方让异乡人长眠,还是很让人有些感触的。

  巴约战争公墓对面的诺曼底登陆纪念博物馆今天已经关门,安青桔和安初遇明天的d-day之旅会来这里。

  第一顿正餐从公墓返回,接下来安青桔和安初遇要做的就是回到巴约老城吃一顿法式晚餐。昨天到达法国,行李里还有不少从京城带来的稻香村的排骨,今天午餐把它们收拾殆尽,所以这顿晚餐才是安青桔和安初遇在法国的第一顿正餐。

  lp上推荐了巴约老城的不少餐馆,民宿的接待小伙子热心地帮安青桔和安初遇在地图上标注出这些餐馆的位置,安青桔和安初遇挑了一家叫做lepommier(在圣母教堂斜对面)的坐下。

  太好了,这家餐厅里提供英文菜单(安青桔和安初遇后来觉得,不带英文菜单的餐馆似乎更地道,当然也很挑战你的猜字能力)。坐下来吃,才慢慢体会出一些在法国就餐的门道:首先,站门口要让人家领位,别进去就坐。

  第二,不管大小饭馆,一旦坐定后,从头到尾服侍你用餐的都是固定的人,叫别的服务生不好使。第三,不管吃什么,先要解决aperitif(somethingtodrink)的问题,那怕就说要免费白开水,也要先drink下才能开始点菜。

  第四,安青桔和安初遇看到的法国菜单(只要是法国菜)都差不多分成这样几个部分:entrée(前菜)、plat(主菜)、dessert(甜点)、还有drink(酒水)。一个人的一顿正餐差不多就是1entrée+1plat+1dessert+1aperitif,上不封顶。

  前菜主菜都可以多要几种,每种主菜还可以配不同的佐餐酒,只要吃得下吃得起就行。前菜相当于咱们的凉菜,主菜就是热菜+主食了。

  不知道怎么搭配呢可以把菜单直接翻到carte/menu(套餐),一般可以在可选的几个前菜、主菜、甜点中每样点一个,套餐比较实惠。

第八六五节 那些相爱相杀的情侣

  不想吃那么啰嗦呢,其实也可以直奔主题就要1个主菜,怕不够可以要1前菜+1主菜(你要俩主菜人家也没意见)不过餐前酒一般都是要点的。第五,主菜里一般是配主食的。但每桌上都会供应一箩面包,等菜的时候可以吃着玩,不够还可以要(不加钱)。

  第六,不用给小费,你自己愿意给随便你。这是安青桔和安初遇第一次吃饭的总结,其它发现容后再表。

  安青桔和安初遇点了烤鸭胸和烤猪排,餐前酒不知道喝什么,只能点了啤酒和健怡可乐。一顿饭下来60欧。后来证明巴约的用餐偏贵,当然也没贵多少。味道不错,法国人做的鸭子特别合安青桔和安初遇的胃口。

  早上起来吃早饭,碰到两对美国老年夫妇,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听说安青桔和安初遇开车,美国大妈说:howbraveyouare!她说“这些法国人”道路又窄车速又快,太吓人了。

  的确,美国那路,那车,傻大黑粗。美国车在法国路上走,会把其他车都挤路下面去的。安初遇对此有个说法:这正好说明了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美国和法国同是西方文明(都开车),但文化却非常不一样。文明有程度高低之分,但文化很难说好说坏。

  吃完早饭,安青桔和安初遇有了昨天莫奈花园的拥堵经验,知道在暑假去参观什么博物馆的都要一开门就进去才有一线先机。巴约挂毯博物馆是9点开门,安青桔和安初遇真是准点就在那里等了。基本上第一批进去,没有什么人,可以慢慢的看。

  巴约挂毯的门票9欧,可以和诺曼底登陆纪念博物馆一起买捆绑门票(后者单独去要5欧),两个是12欧。

  清晨的巴约老城非常宁静,街道上的纪念品橱窗里多是中世纪武士的各种模型。老房子、老教堂、老水车,这个“老”是真的老,不是做旧的“老”。

  这里就是巴约挂毯博物馆(tapestrymuseum)。这大概是世界上展品最少的博物馆了,因为这里的展品只有一件:巴约挂毯(bayeuxtapestry),真名叫做“玛蒂尔德女王”(lareinemathilde)的挂毯。

  为什么安青桔对它如此热衷,要特特跑到这里看涅?首先,它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连环画。安青桔看过bbc的一部叫做《英国史》的纪录片,在介绍征服者威廉的时候,直接用这幅挂毯的内容进行讲解;看得安青桔心驰神往啊。

  这幅挂毯长70米。宽半米,现存62米。挂毯在战乱的时候被剪成很多小块,有人用来做马车的顶棚,有人在家里做毯子,能收集起来这么多重新拼起来也真不容易。

  挂毯里共出现623个人物,55只狗,202只战马,49棵树。41艘船,超过500只鸟和龙等生物。约2000个拉丁文字,非常好看。

  故事说:英王爱德华没子嗣,他的远房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访英的时候,正赶上爱德华和岳父不和睦。为争取诺曼人的支持,爱德华就允诺他死后把王位传给威廉。为这事,爱德华特意让自己女婿哈罗德亲王跑了一趟诺曼底宣布威廉的继位身份。

  爱德华死了。没想到哈罗德亲王和群臣一商议,自立为英王。威廉当然不干啦,拉上弟弟巴约大主教厄德还有其他异母兄弟招兵买马,越过英吉利海峡和哈罗德亲王的央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国的黑斯廷斯地区来了一场恶战。

  赢了,干掉了哈罗德亲王。最终成为英国国王。这就是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

  这场历史上的号称很有军事参考价值的著名战役,后来就被厄德大主教找人绣在了一匹超长亚麻布上来歌颂自己老哥的丰功伟绩。

  幸运的是,在这个博物馆里有中文语音导游,在语音的指导下,安青桔和安初遇把这幅亚麻长卷反复看了两遍,实在惊叹于绣制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挂毯上的人物轮廓都是中世纪风格,艺术表现其实挺质朴的。但是它绣得充满动感,用艺术性的概括和各种细节的描绘,刻画出每个人物强烈的个性特征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挂毯的画面布局是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有些鸟,彗星或者文字等等表示天气、天象信息,中间是故事的主线,下部一般是故事现场的背景,比如战场的话就有尸体,出征的话就有老百姓、士兵等等表示故事的气氛。在中文语音指点下,还能看出不少充满喜感的镜头。

  比如威廉为感谢哈罗德亲王来诺曼底宣布继位消息,让其迎娶自己妹妹,画轴下面居然出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裸男,算是史上最早的fullmonty啦。

  再比如威廉的那些littlebirds(密探)躲在草丛、柱子后面偷听哈罗德的阴谋的画面,总让人联想到蓝精灵撞破格格巫的阴谋诡计的场面。真是不白来!

  喜欢这幅长卷的游客,可以参观完这博物馆唯一展品后,在出口的纪念品商店买到各个语言版的巴约挂毯影印本,可惜没中文版。对了,安青桔回来查了上可以下载这个巴约挂毯,超长。

  那么一个挂毯,看了快两个小时,流连忘返,不虚此行。接下来安青桔和安初遇就赶着去诺曼底登陆纪念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还是挺大的,可惜只有英文和法文介绍。

  里面展示了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的各种部队服饰、武器原件、各种记录等等,挺好看。里面还循环放映一个30分钟长的电影介绍诺曼底登陆。

  出来的时候到中午了,去看d-day-beaches。在前面的诺曼底登陆纪念馆的一通乱看(乱看的是安青桔),大概其对这个d-day海滩有了大致概念。咱们华国历史教材对这段事情基本没有乱写(没有乱写的必要),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

  这条海滩非常长。最西边到东边分别是犹他(utah)、奥马哈(omaha)、黄金(gold)、朱诺(juno)、宝剑(sword),总计跨度达到100公里。每个海滩都有个类似游客中心的地方,都可以找到盟军登陆的一些遗迹(安青桔和安初遇一路开车遇到好几处)。

  安青桔和安初遇则去了奥马哈海滩。那片海滩是美军负责登陆的。这片海滩的沙滩过于平坦和宽阔,而离着不远又一下子直上直下是一条三十米高的峭壁,让上来的美军直接成了活靶子,登陆行动肯定死伤极大。

  现场看了这里。回家后又翻出《拯救大兵瑞恩》来看,就一下子对登陆时的惨烈景象产生了更加直观和惊悚的认识。

  如今这片海滩除了残留的一些防御工事,在不知道这里是何地的人眼里,就是一片宁静舒适的海滩。安青桔和安初遇发现,原以为法国南部才是“阳光海滩”,其实北部的海边一样漂亮。在安青桔和安初遇去的时候,这里显然已是北方的法国人夏季度假的地方,很惬意。

  安青桔和安初遇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片干净的沙滩,两个人抛开那些沉重的战争故事。十分恶俗无耻地在沙滩上用自拍神器——“快门遥控器”摆拍了一顿。

  在《走遍》上,圣米歇尔山被划入诺曼底的旅游章节,其实圣米歇尔山位于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交界处。照着雨果的《九三年》来游览圣米歇尔山的话,还是把它划入布列塔尼的范围吧。

  离开巴约接下来的两天,是安青桔和安初遇在布列塔尼的行程:

  巴约bayeux>>蓬托尔松pontorson(住下)>>圣米歇尔山mont-saint-michel(看圣米歇尔山和教堂)>>圣马洛saint-malo(海盗城)>>康卡勒cancale(吃牡蛎)>>富热尔fougeres(看中世纪的防御城堡)

  在来到布列塔尼bretagne之前,安青桔和安初遇对这个地方简直是一点概念也没有,不都是法国嘛!真的到了那里,再就着《九三年》里描述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布列塔尼地区的旺代叛乱的描述。安青桔和安初遇一点一点对这个地区有了一些感受。

  布列塔尼位于法国的西部,海岸线很长。几乎像是一个半岛。这个地区在法国的历史上其实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公国,直到15世纪布列塔尼的女公爵(就是“布列塔尼的安娜”)嫁给了路易十二,才算并入了法国版图。

  看看下面图片的旗帜就明白了。安青桔和安初遇后面去的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勃艮第的建筑,巴黎的古迹,史上所有和法国皇室沾边的地区的旗帜都带有那个著名的“金百合花”标志。而布列塔尼地区的旗帜却完全不一样:

  布列塔尼地区山脉蜿蜒。峡谷、山涧众多,海岸线还长。地区居民一部分是高卢人,更多的是跨过海峡定居的英格兰人,大部分人口散居在各个相互隔绝的小农场和村舍里。这里土地肥沃,通过农业、牧业来糊口并非难事。

  农民同外部的交往并不多。观念更新比较慢(日子一直不错有什么好变的),领主对他们也不错,所以人们把服从领主(而不是法国国王)看做自己的天职,没有自身利益和贵族利益的矛盾问题。

第八六六节 进口萝莉也很萌

  自己到了这个地方,才逐渐体会到,为什么在法国期间,布列塔尼旺代地区的农民对处死和自己其实没啥关系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六没有什么反应;而对他们的强制征兵,却导致旺代农民叛乱,拼死反抗。

  《九三年》的故事里,想复辟的法国贵族们其实是“搭便车”,趁着旺代农民奋不顾身的反抗(越挫越勇型),带着不要命的旺代农民和共和**队打仗的。

  书中的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带着英国皇室的赞助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时,趁黑登上制高点观看敌情。那个制高点,就是著名的圣米歇尔山。

  哦,对了,还有一样事情也是布列塔尼的特别之处。全法国都可以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独独布列塔尼例外。所以布列塔尼的特产酒是苹果酒(cidre)。

  来到蓬托尔松,圣米歇尔山真是如雷贯耳,旅游书上往往有“没去过圣米歇尔山就没算去过法国”的评语。此处先不介绍这个地方怎么好,先说说怎么去和怎么住吧。

  对于自驾的游客而言,在圣米歇尔山周边住宿一下(而不是一日游),就有机会好好看看日出和日落的美景了。

  大部分旅游书都会推荐住在圣米歇尔山脚下的酒店村,奇贵。安青桔和安初遇扩大了地理范围,选择住在距离圣米歇尔山南边8公里的一个叫做蓬托尔松(pontorson)的小镇上。

  实际上,这个小镇有一条笔直的马路,可以一脚油门直接开到圣米歇尔山,价廉物美。实在是方便极了。

  在诺曼底海滩闲逛完,安青桔和安初遇驱车赶往蓬托尔松。这次换安青桔开车了。刚开始真有点紧张,道路那样窄,还不能减速。安青桔和安初遇没有选择高速,就为了看一看路边的风景,代价就是十分考验车技。

  还好安青桔初次登场。顺利完成驾驶任务……一路上的美景也值得紧张驾驶,到处郁郁葱葱,随处可见风吹麦浪。乡村的路面实在简陋,有的地方参天大树交错在一起居然完全遮挡道路。

  但是法国有一种神奇修剪车,安青桔和安初遇亲眼见过它从安青桔和安初遇前面开过,可以把道路修剪成漂亮的树荫“隧道”,特别惊艳。

  尽管一路看景,安青桔和安初遇还是三点多钟就到了蓬托尔松,比预订的入住时间早。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敲门。迎接安青桔和安初遇的是一位温柔的日本女子。

  她完全理解安青桔和安初遇早到,建议安青桔和安初遇先四处逛逛,过半个小时等她收拾好房间就能入住,真让安青桔和安初遇感激。于是安青桔和安初遇停好车,大致把蓬托尔松这个小镇看了看。

  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住处就在小镇的中心,斜对着旅游咨询中心,小镇其实只有两横两纵四条主要马路,一目了然。小镇周边有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镇中心是住家还有餐馆、商店。和其它小镇一样,这里也是非常安静、整齐。

  半小时后安青桔和安初遇准时回来。女主人已经在热烈欢迎安青桔和安初遇。这是怎样干净的民宿啊。女主人是日本人,所以安青桔和安初遇一进门就换上了她为安青桔和安初遇准备的拖鞋。

  换鞋时,发现女主人的法国斗牛梗十分乖巧地站在院子里好奇地看安青桔和安初遇进进出出,一下子想念起安青桔同事alley家那只叫“猪”的小斗牛了:

  折磨人的晚餐,中午就顾着乱逛诺曼底海滩了,只随便吃了点东西。安顿好后。安青桔和安初遇已经是饿的肚子咕咕叫了。此时已经五点半,出门吃完饭去!

  这一出门打听不要紧,发现法国餐馆另外一个麻烦:不到时间不开张。而且晚饭的这个开张时间还很晚,早的要6:30,晚的7点才开门。

  你想早点开饭?人家根本不招待。或者根本不开门。有的小饭馆是兼营咖啡小吃的,也一样倔强,在晚饭开张前你只能点喝的东西或者小吃。哎呀这可真把安青桔和安初遇愁死了,肚子饿,还到处吃闭门羹。

  安青桔和安初遇只好苦中作乐,一家家餐馆逛过去,最后选了一家意大利餐馆(累了,吃点舒服的吧),转经一样围着人家小店附近乱逛了很久,直到7点一到准时跨入。说来也怪,时间一到,食客几乎是在很短时间陆续进入,不到半小时就把个小小餐厅都坐满了。

  安青桔猜和安青桔和安初遇一样饿肚子等饭的人应该不少。点了意大利宽面条(tagliatelle)和细面条(spaghetti),很合安青桔和安初遇的胃口。

  早上8:00在住处吃了丰盛的早饭,安青桔和安初遇出发去圣米歇尔山(mont-st-michel)。先说说上下山、进出的问题。首先,上圣米歇尔山本身是不要钱的。

  要钱是山上的圣米歇尔山修道院(mont-st-michelabbey),9欧/人。当然,如果不付这9欧,也就等于没来,因为沿着山门入口往里走不过100米就进入修道院范围,也就是说,整个山体9/10属于修道院;上山其实就是上修道院,古时候就是“朝拜”。

  此外,还有4个私人博物馆,也可以付费参观,都是一些古代盔甲什么的,安青桔和安初遇都没去。

  再说说自驾车的游客怎么停车(乘坐公共交通的另外有乘车路线,请自行查找),怎么到圣米歇尔山山脚。圣米歇尔山算是一个近海的岛屿,每日涨潮落潮只有不到半天时间能有陆地露出来到山上。

  19世纪末修了一条大坝连接了岛和大陆,这才方便后人游览。安青桔和安初遇住的民宿的女主人介绍说,以前。游客自驾的话都是把车子停在大坝的沿线,据说挺乱的。后来政府就投资改造了,成了现在的样子:

  自驾游客要把车子停到距离大坝最近的一片专门的巨型停车场,大车小车分开停,停车费一天12.3欧。这个停车场距离圣米歇尔山还有2公里左右。

  从停车场到圣米歇尔山可以乘坐免费的shuttlebus专门运送到山脚下,早上7:30就开始。一直运营到深夜12:30,每隔10分钟一班。

  看看安青桔和安初遇的停车进山过程吧。早上驱车靠近圣米歇尔山的时候就会看到“p”的指示标记,此时跟着走就是了。停车场很大,大概分了a-h等很多区。

  进停车场的时候要按按钮,抬起横杆给一张停车卡。停车场入口有清楚的收费提示:24小时12.3欧;晚7点到凌晨2点免费;晚7点到早11:30之间4.2欧;其它时段少于2小时6.2欧;全天停车少于半小时免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3页  当前第3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5/7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他从末世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