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他从末世来_分节阅读_第542节
小说作者:竹茶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9 MB   上传时间:2016-03-18 04:12:22

  其实就是面包车。担惊受怕的经历还没结束。11点过上车,却一直连司机都没看到,于是开始怀疑自己与乡民的交流是否成功;由于不知道几点开车,连下车吃饭都不敢,只能在车里继续啃面包。

  一直到了12点半,才陆陆续续地开始上人,总算是松了口气。上车的除云落之外都是当地村民,对云落这个亚洲面孔很是好奇。虽然都不会说英文还是努力和云落交流着(能交流的词就仅限于哈图沙而已)。

  其实似乎在整个土耳其亚洲人都不多见,放学的孩子经过车旁时都会好奇地回头打量一番(而且不多的亚洲人还以日本人为主,于是后来有华国人一见面就问云落areyoujapanese的-_-)。到1点,车总算装得满满当当了,于是小巴风驰电掣般向着哈图沙进发。

  小巴所到达的其实是bogazkale,一个现代的小村落,不过离hattusa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拐入hattusa大门,连绵青山迎面而来。山并不高。但起伏明显;树也不多,于是更显得辽阔;再加上一整天在hattusa没碰到第二个游客。

  再加一份空旷。hattusa属于那种实景比相片有意思的地方。怎么照也抓不到当年不可一世的帝国首都的气魄。山下远处是bogazkale,小镇散落于昔日的荣光下。整个hattusa分为山下的内城和山上的外城,根据介绍有着琳琅满目的神庙、住所、要塞、工房。

  仓库等等。不过光从残存的地基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不知是该感慨曾经的城池如今只有些微痕迹的沧桑,还是该感慨如此荒凉的地方曾聚集了数万人威震天下的霸气。全城最大的建筑群thegreattemple,那时一定相当壮观。

  外城终于山巅,山头一侧的城墙还基本保存完好。同样残存至今的还有城墙上的若干城门。著名的有三道:国王门、斯芬克斯门、狮门。每道门都有内外两重。和华国的瓮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国王门的雕像只有一侧残存了下来。

  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件在安卡拉的博物馆里。斯芬克斯门下有一条隧道,从城内通往城外,用途众说纷纭至今不明,有说逃难的有说排水的有说就是日常出入城用。看介绍说。这条隧道看上去很像是拱门设计,其实不是。

  因为那时人类还没发明出拱来,遂对这里的历史突然有了更深一层的领略。隧道虽是略向下倾斜,出口仍在高处。往下便是乱石铺成的城墙。山下本是一条大河,现在也完全干涸,和整座城一起陷入伟大的死寂中。

  斯芬克斯门也只剩下一侧的雕像,矗立在全城的最高点。最后的狮门,与斯芬克斯门气势相当,威严不减当年。离hattusa大约3km,是yaz?l?kaya,当年赫梯帝国的宗教中心之一,现在残存有神庙两座,已经没有了屋顶,成了露天博物馆。

  看点便是石头上留下的各种浮雕。托淡季的福,在yaz?l?kaya也只有云落一个游客,可以慢慢欣赏。岁月流逝,很多石刻已黯淡模糊,再经相机一折腾,效果更是令人伤心。但从现场看到的精细笔调和逼真刻画仍然历历在目。来张清晰的,地狱十二神祗。这是某任皇帝接受神灵加冕的场景。

  匆匆忙忙赶上不知是不是当天唯一一班公交回到bogazkale,总算能歇口气下来慢慢等车回安卡拉。下一段行程是土耳其大俗地之一cappadocia,至少交通方面不用担心了,呵呵。大凡名声在外的景点总或多或少不免让人游后觉得比自己预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第一一九二节 鼓落

  cappadocia却是无论游前游后基本只听众口一声纷纷赞扬。这里曾经是火山爆发的活跃区,岩浆和岩灰冷凝后将地面硬生生抬高了数百米。千万年来上有风吹雨打,下有暗流冲蚀,将整片大地打造得坑坑洼洼,恍如来到月球表面。

  大凡名声在外的景点总或多或少不免让人游后觉得比自己预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cappadocia却是无论游前游后基本只听众口一声纷纷赞扬。这里曾经是火山爆发的活跃区,岩浆和岩灰冷凝后将地面硬生生抬高了数百米。

  千万年来上有风吹雨打,下有暗流冲蚀,将整片大地打造得坑坑洼洼,恍如来到月球表面。由于石头质地松软易于开凿,更有很多人直接在石头上凿出一间一间的屋子。云落住的青年旅社便是这样的房间改造而来,颇为新奇。

  不过云落这间没窗户-_-围绕着goreme分布着大大小小的valley,本来打算去最有人气的redvalleyrosevalley,结果从openairmuseum出来之后,在一个不起眼的路口看到路牌指示“zemivalley”,然后拿出lp一翻,写着“zemivalley(lovevalley)”。恩?

  lovevalley?(纯洁的同学请自行搜索图片)如此猎奇的景观岂能错过,于是便兴冲冲地上路了。后来回到青年旅社看地图才发现,zemivalley和lovevalley明明在两个不同的方位,lp也会坑人啊-_-补一个假的lovevalle刨去过高的期望。

  zemivalley还是颇为清幽的,路边不时有着标志性的邪恶蘑菇,鬼斧神工。还有其余的风化形式。大概美国犹他科罗拉多一圈的国家公园也都类似吧。太为清幽的坏处就在于一路上又是一个人都没遇到,问路也没法问。

  这里的trail比在grandcanyon让云落咬牙切齿的tontotrail还要隐蔽,根本就看不到路,只有走入一片灌木丛中时才知道自己“大概”是走错了。还时不时地要穿过下面这样的隧道,只能想当然地把河床当路来走。

  不知道出口还有多远甚至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出口的情况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好在valley毕竟是valley,至少方向是错不了的。虽是寒冬腊月,地上的草地也时不时被一层冰渣覆盖,整个山谷仍青翠一片,更有挂着野果的树直指蓝天。

  一抹艳红给冰冷的季节添上几分暖意。在这样的状态下突然听到头顶上传来汽车喇叭声,让自己大大地松了口气。昔日觉得令人烦躁的滴滴声这次却成为一剂最好的兴奋剂,呵呵。果不其然,面前的小道逐渐浮现。

  10余分钟后,云落终于能站在马路上回首刚刚走过的zemivalley了。钻出地面。经过种种努力,云落终于辨认出了眼前高耸的城堡一定是uchisarcastle无误了。原来不知不觉云落已经走到了另一个城镇。

  这个城堡是由一整块火山岩镂空而成,霸气吧。(晚上补拍)走向uchisarcastle的路上,一处绝好的观景台。下方是pigeonvalley,当地人在石头上雕凿出了各式的鸽笼,虽然云落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养鸽子来要干嘛。

  另一侧可以看到uchisar的城镇了,和goreme一样,与形形色色狰狞的乱石混在一起难分彼此。其实事先完全没想到要来uchisar(这一片在googlemap上辨识度之差以及网上能搜到的地图之匮乏让云落根本没考虑去goreme之外的城镇)。

  此时却一激灵,早上没舍得坐热气球。没能看日出;现在正好可以登顶看看日落。虽然比气球低了200米,应该??没有太大差别吧。一看表离日落只有不到20分钟了(冬天旅游就是悲惨啊)。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冲往屋顶。

  屋顶如预想般坑坑洼洼浑然天成,只是栏杆寥寥无几,总让人心惊胆战。放眼远眺,心旷神怡。近处是犬牙交错的石林,稍远的四面大地上石浪滚滚汹涌澎湃,再远处便是整个cappadocia的最高峰:mountercyies。

  巍峨的雪山被夕阳染成橙红色。颇为震撼。此时又来了一家游客,大概说西班牙语,听不明白,不过看到双方手中的lp,彼此会心一笑。此后云落和纳兰涩琪都只顾着放空。直至夕阳收去最后一缕光束,夜幕伴随着星星灯火笼罩大地。

  第二天参加的greentour,有一段是走ihlaravalley。平心而论ihlaravalley也属壮观,不过跟grandcanyon比自然就属袖珍了。谷底一条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溪流算是加分吧。总的说来无甚出奇,就顺带一提罢了。

  让你看不见goreme-goreme-安卡拉宿:夜车若只是乱石嶙峋的喀斯特地貌,美则美矣,却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不算特别出奇。cappadocia的魅力,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基督教刚刚起源之初,被当时的罗马帝国定为邪教而加以迫害。

  不愿放弃信仰的早期基督徒们长途跋涉,来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了自己的藏身之地。历经磨难的基督教终于在公元312年迎来了成为国教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从7世纪起,东罗马帝国于这一带的领土被萨珊王朝一点一点蚕食。

  直至11世纪,cappadocia彻底落入波斯手中,基督教再次成为异端。不愿放弃的基督徒们继续东躲西藏。在巨石中建造了一处又一处隐蔽的圣地,与当地独特的地形相得益彰,到现代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土耳其的两处自然文化双遗产之一。

  到了16世纪,强悍的奥斯曼帝国席卷整个土耳其,这秘密修建教堂的热潮才算结束。然而即使占领了cappadocia,对于当地星落密布又深藏不露的众多教堂。奥斯曼帝国也无法一一摧毁,于是众多瑰宝得以保存至今。

  可以说,cappadocia的历史俨然就是一部基督教的避难史,以至于goreme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其原义为:让你看不见。要看教堂,最理想的地点莫过于goreme旁边的openairmuseum。这里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教堂数十座。

  其中不少内部还保留了10-12世纪的精美壁画,至今仍然有着艳丽的色彩。这里8点半就开门,要想赶在大大小小旅游团进驻之前好好感受,一定要争取9点半之前入场。虽然是淡季,10点左右云落还是见识到了如国内景区般的人潮-_-进入景区之前。

  路边已经能看到石柱中开凿出的教堂遗址。虽然只剩下房间的形状,已经看不出教堂的形式。时至今日,人们早已不知道当年的教徒们给这些教堂都取下了何等神圣的名字,只能按现在能看出的特点冠以苹果啊蛇啊纽扣啊等等绰号。

  失传的名字难掩传至今日的虔诚。教堂一侧挖出了教徒最后的安息之地。棺木早已无存,只剩朴素而沧桑的死之气息。石穴虽小,该有的结构都齐了,包括吃饭的餐桌也凿得有模有样。,早期的石窟内部装潢还相当简陋。

  几乎只是用单色线条勾勒成型而已。然而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用石灰水绘制湿壁画。比意大利人引以为豪的创举早了300余年。,开始出现更加繁复的图样。各式纹路将整个空间填得满满当当。

  thesnakechurch,其实画的是著名的圣乔治屠龙,然而这龙画得也太不象龙了。于是snake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theapplechurch,绘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华丽啊,1000年前的杰作到今天仍然洋溢着暖暖的气息,震撼着每一个驻足的游人。

  其实各教堂内部是严禁拍照的,拜淡季无人所赐,才能一路大摇大摆地拍下来。至今也没想明白。如果闪光灯关掉,拍照对壁画会造成伤害么?theapplechurch之后,更让人震撼的是景区内唯一要单独再收一次门票的thedarkchurch。

  教堂本身地势比其他几座要高,从外面看就很有气势。整座教堂只有很小一扇窗户,长时间的黑暗让教堂内的壁画保存得栩栩如生。堪称拜占庭艺术的精华。景区门口还有整个goreme最大的一座教堂,昵称churchofthebuckle。

  虽不比黑暗教堂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却更为整齐宏大。论时代,cappadocia的壁画比敦煌晚了好几个世纪,却仍不失比作一东一西交相辉映。类似的壁画在第二天的greentour的ihlaravalley中也有看到。到了goreme,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还是靠tour。

  虽然云落是个想极力避免tour的人,但在地图资源极度匮乏的现实下也只能妥协了。最常见的是greentour和redtour,后者相对而言比较不划算。greentour除了ihlaravelley的hiking之外,还有两大重头戏。

  其一是derinkuyuundergroundcity.整个cappadocia地区有大大小小地下城四十来座,如前所述,都是逃避迫害的早期基督徒隐藏自己所挖。derinkuyu是其中最深的一座,其本意便是深井,深入地下二十余层,还有无数甬道蜿蜒通往其他地下城。真正的地道战。

  纵使现在只开放了最上七层,仍足以使人啧啧称奇。遥想千年前的教徒们是如何在不知今夕何年的黑暗中度过了几百年的岁月,信仰的力量着实强大。沿着阶梯步步深入地下,地面上的喧嚣逐渐被微弱的滴水声取代。

  地道狭窄矮小,进进出出都要弯腰低头,犹如在神面前的谦卑。错综复杂的结构仿佛迷宫。穿梭其间完全不知身在何处。虽然看似处处差不多,整座地下城严格划分出了起居室、餐厅、厨房、储藏室、酿酒室,甚至马厩等许多区域。

  除了每几个月需要上到地面补充粮食,完全足以满足日常生活。会客厅位于众多小径交汇处,四通八达。作为基督徒必不可少的便是教堂。本来这里也应该有着美丽的壁画,可惜太潮湿,壁画早已褪色得不可辨认。

  甚至连尸体临时放置的太平间都有安排。回到地面,让你看不见的最后重头戏是selimemonastery.这座建于13世纪的巨大修道院挖空了大半个山头,隐匿在群山之中。恐怕走到脚下也不一定能认出来。

  远处据说是星球大战的取景处。对云落这个修道院控来说看到如此的庞然大物无疑是打了鸡血般兴奋。加上修道院的无数或天然或人工的小道将凿开的石室(lol)一一连通,更是增添了上蹿下跳的乐趣。

  很多石梯已崩塌破碎,只能手脚并用攀岩而上。所谓的小道更多时候也只是宽度刚能容纳一只脚的深沟。缘石而上数十米,一路都能看到废弃了的洞窟。凭石远眺,一碧如洗,似乎能感受到圣灵的气息充盈全身。

  再往上,来到一个大平台,修道院的主要房间便尽收眼底了。双层教室。很有气势,却总觉得压抑。所谓知识的力量么,呵呵。虽然简陋,门口仍然一丝不苟地作了雕花装饰。一个结构复杂的教堂,得是多么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打磨出这么一处威严之地啊。

  教堂的梁柱上,依稀还能看出当年壁画的残迹。其实整个cappadocia地区值得一看的实在很多,两天也是太匆忙的走马观花。后来在ephesus遇到的一对宝岛夫妇说。他们来过土耳其5次,觉得cappadocia是最妙之处。

  云落以为颇有道理。土耳其九处世界遗产,知名度最低的怕就是这xanthos-letoon了。其特别之处在于曾是lycia的古都。然而云落印象中lycia是个无甚出彩的国度。这个关系和希腊十分密切的国度为了拒绝加入希腊而和希腊打了一仗(还胜了)。

  然而最终还是落入波斯统治,直至亚历山大将其解放出来。要说文化成就恐怕在希腊面前是黯然失色。始终不解这里何德何能竟能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后来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就凭它是希腊时期的城邦啊,那可是古希腊啊!

  顿时了然,罗马时期的遗迹还算分布广泛,希腊之外能找到的古希腊遗迹怕真是寥寥无几了,于是坚定了要一探究竟的念头。说是这么说,做功课时却犯难了。这个googlemap上搜不到,一切有网站的土耳其大巴公司都没有去那里的车。

  游记也找不到几篇,就连万能的lp上,这俩地的描述加起来一共还不到一页??不过云落不信邪,旅游事业如此发达的土耳其不会怎么也去不了吧,遂怀着忐忑的心情直接把这天行程留白。从goreme的夜车大巴直接坐到了antalya。

  因为之前有游记提过从antalya到fethiye的车可能路过xanthos。另一个私心是即使没有合适的车次也可以临时把当天内容换作antalya,这座地中海畔的名城应该也不会让人失望。抵达车站后,第一件事便是冲到售票处询问。

  (土耳其的各家大巴公司都是各自为政,一排售票台铺开,得一家一家问过去),经过种种努力和文字交流后惊喜地发现当地真有去xanthos的小巴,于是立马决定放弃antalya。地中海,稍后再去拜访你了。

  小巴奔驰在崇山峻岭中,一路美不胜收,间或有高峡出平湖的胜景。又或有巍峨的雪山映入眼帘。更有二者相得益彰,缩小版的冰川公园?按之前查到的那点信息,从antalya到fethiye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海岸线走的长线,过xanthos的正是这条线。

第一一九三节 屋檐

  另一条则是两点直插的高速公路短线。虽然买票时云落应该已经反复说明了云落的目的地,大概不会坐错线,可一路看到跟海岸线毫无关联的景致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直至近中午,车在山前盘旋了好几转,然后眼前豁然开朗。

  地中海,云落终于见到你了。远眺地中海的激动就不冗述了,那片迷人的蓝已经被古往今来太多人称赞过。左边的小镇是kas,从这里开始到xanthos大概就只有半小时车程了。车停之处叫kinik,算是个颇为繁华的小镇。

  准备下车时被司机叫住,一番比划后明白他说可以载云落到离xanthos更近一点的地方,顿时心生感激。不过车没开出两分钟司机就示意云落到了,原来这么近-_-面前还剩一个大坡的路程,已经能看到xanthos的断壁残垣了。

  曾经这里是城市的大门,现在仍然是最先迎接游客的地方。xanthos作为lycia首都,想必还是有相当辉煌的时候,可惜现在繁华早已只剩被遗忘在野草之间的一堆乱石了。希腊罗马的遗迹最容易流传下来的有两种,一是浴室,二是剧场。

  xanthos保存得最完好的遗迹也就是这么个剧院了。第一次见到货真价实的古剧场,不免激动,后来发现走到哪里都有,就渐渐麻木了。人都是追求新鲜的,呵呵。lycia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喜欢把石棺做得无比精致然后炫耀般摆在高处。

  xanthos最大的一尊石棺早已被大英博物馆抢去,还剩几座较小的,不过已经很有规模。剧场背后,残存的墙体将空间分割得整整齐齐。曾经的lycia居民便居住于此。该说房屋密度大呢还是人均面积小呢。

  跨过马路,另一侧主要是商业区。东西向的主干道,据说仍保留着当年的原汁原味。满地滚落着精致雕花的石刻,不知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山下最后一处大型遗迹是拜占庭时期的教堂,其貌不扬。

  对比售票处的宣传照才发现沙砾之下有着怎样的风采。由这里开始上山,一路上古墓不断。都漫不经心地斜倚于荒草之中。虽已是寒冬腊月,山上却毫无衰败之意,地上的野花也成片铺开。即使只论自然风光,这里也不比很多州立公园逊色吧。

  xanthos仅剩的一点城墙就在山顶附近。远远望去,山下都是种蔬菜的大棚,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这个山顶也被一个巨大的卫星中转站占据,只见现时兴盛,谁忆昔日繁华。再居高临下看看剧院以及其后的“豪宅”。

  山顶另有一处教堂,当然也是遗址。当天正好是圣诞。土耳其好歹也是个伊斯兰国家,不过圣诞。于是自己在教堂旁驻足发呆了片刻,也算是加入普天同庆了。xanthos到此结束,其实地方不大。

  另一个目的地是letoon,只知道离xanthos8km,具体方位路线什么的都是迷。xanthos是lycia政治上的中心,letoon则是宗教中心。

  大概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letoon这个名字明显来自leto。没错。这里供奉的主神不是阿波罗也不是阿波罗他爹宙斯,而是阿波罗他妈勒托。其实除了生下日月二神。勒托在希腊神话中似乎没有任何存在感,letoon也是大概现知唯一的leto祭拜地了。

  和当地人比划了一阵还是云里雾里,先走走再说吧。从xanthos返回kinik,是一个三岔路口。既然xanthos在一条路上,来时走的另一条路,letoon应该只能在第三条路上了吧,于是姑且相信自己的判断走下去。

  不久见到一加油站。觉得心里还是悬乎,于是又试图跟人家比划,结果老板一指,正是云落过来的方向。这下云落更是摸不着头脑了,一路上都没岔路啊。不过也只能回头。走不多远见到来时经过的一座桥,豁然开朗,是不是得到桥下顺河而行?

  奔至桥头一看,果不其然,还有标志牌。后来证明标志牌虽然很少,但每逢该转弯处都有,只要细心点不要错过大概就不会迷路。总之,找到了方向,离目的地只有一小时的距离,心头的石头也就落地了,有点闲心可以观赏两岸风景了。

  拐了几次弯,在一片蔬菜大棚中,letoon到了。letoon比起xanthos来说要小得多,而且大概由于偏僻,这里连收门票的人都没有,倒是有一群小孩在里面放羊。门口又是一处剧场,比xanthos的剧场来得更加庞大。

  门厅现在已经淹没水下。若隐若现的立柱底座,曾经撑起了怎样的庄严。主体建筑是三座神庙,最大的自然是为供奉的主神勒托所建。这座与帕特农同时期的巨大神庙现在尽管只保留了基座和屈指可数的几根柱子,至少号称80%的神庙布局还是保留了下来。

  已经算是相当完整了。勒托神庙一侧,还有两座小神庙,供奉阿波罗和阿尔忒密斯。相比而言这两座神庙残存下来的部分就更是寥寥无几了。阿波罗神庙的地上有着精致的马赛克,七弦琴、太阳和弓箭。

  阿尔忒密斯神庙就更没剩下什么可看的东西了。和阿波罗神庙一样,这里毁于一场大火拜占庭时期这里还建起了一座教堂。两种信仰在此共存,而之后又都湮为废墟,被更为强势的伊斯兰教取代。

  在神庙一角有座喷泉。传闻勒托来此处饮水,召到牧人无理阻拦,一怒之下勒托把牧人们变为了青蛙。其实想想幼时读过的希腊神话,这样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似乎还不少,不过当时根本没留意众神也都如此小孩子脾气,呵呵。

  如今的水边倒是看不出惩戒的痕迹。只有破碎的石柱七零八落地散布于芦苇从中,一副寂寥的景象。xanthos-leeton到此结束,其实如果不是对古希腊特别有兴趣,这里倒也不是非来不可。只是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对生活改善的村落中。

  追忆一下被遗忘的繁华,那个简单淳朴又欣欣向荣的时代,云落以为也是种有趣的体验。fethiye(这个名字云落基本没有一次拼对过)在云落的计划中只是个留宿之地。硬要说的话。逛的时间就一个晚上一个清晨而已,却给云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若是把ankara的那一天移到fethiye来,想必这次行程会更圆满吧。爱琴海似乎已经成了希腊的代名词,事实上爱琴海却有一小部分海岸线落在土耳其。fethiye便是爱琴海畔的一座旅游名城,依山傍海,占尽了大自然的风头,每年吸引游客无数。

  即便是淡季,仍能看到到处张贴着的旅游广告。抵达fethiye时已是夜里,不甘就这么睡过去的云落放下行囊后开始准备夜访。fethiye曾经也是lycia的一处重镇。如xanthos一样,这里保存下的古墓也相当多,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墓穴更为壮观。

  高高地建于岩壁之中,又精心打造如神庙般秀丽,有如缩小版的petra古城。云落的夜访目的地也就定于此处。小城的夜里相当静谧,独自走在昏黄的路灯下,目的地还是2500年前的古墓,似乎很有盗墓的感觉。不免有点小激动。

  爬上城后的一段坡道,便赫然发现聚光灯将最大的一尊古墓清晰地映照了出来。第二天清晨又抽空来了一次。其实古墓还是在相当高的位置,掩映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阴中。不过这尊古墓前是有专门修葺的台阶直奔岩壁,本来门口还有售票处。

  不过大半夜的自然没人收门票,于是带着一点小猥琐,欣欣然拾级而上。不得不说这个灯光选得相当好,惨淡而冷冽。很有鬼片的感觉。一路到了墓前,各种阴森。待真正凑近了,才体会到墓的壮观,足有三四米高的石柱与绝大多数lycia建筑一样。

  逐一雕成了ionic式样。幕门敞开着,虽然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但死亡的气息还是于一片漆黑中扑面而来(其实就是有点臭罢了??)。第二天清晨,临走之际又来探访了一次。山体的另一侧还有一群稍小的古墓,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若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墓,云落说不定还真以为这里是神庙吧。到底是人太崇高以至于能轻易模仿神,还是神太渺小以至于能轻易被模仿。若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墓,云落说不定还真以为这里是神庙吧。

  到底是人太崇高以至于能轻易模仿神,还是神太渺小以至于能轻易被模仿。说了这么多,还没切入爱琴海的主题。从车站到旅舍的路上其实一路沿海,只是深更半夜只能看到黑黝黝的一片。翌日刚至黎明,云落便迫不及待地草草洗漱完毕。

  抓起相机冲往海边,然后理所当然地被这一片醉人的海面所打动。尽管是寒冬,fethiye却有如春天般的明媚,简直是象明信片上的风光。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海面也变得越发蔚蓝。fethiye是个港口,海面上停着各式各样的私家小艇,与整座小城一样慵懒而惬意。

  海上除了私家游艇,还有专门cruise的小船。看介绍,前往的附近几处名景都有着童话般的名字:butterflyvalley,bluelagoon,twelveislands...如云落般认为在海边晒一天太阳是很傻很无聊的人,也觉得,如果能抽一天在这里cruise,会是相当值得的乐趣吧。

  象不象ps出来的?真没想到,现实中的海面居然也能有如此艳丽的色彩。其实凑近一看,海水又变成了温宛如玉的碧绿色。以前在florida见过绿色的大海,然而多少还带点蓝,不如这爱琴海绿得如此通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3页  当前第5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2/7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他从末世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