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应该的!”
随后周扬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厚叠文件,推到顾成华面前,接着说道:“这份文件非常重要,你立即带人送到京城装备部,亲手交给姜老!”
“是,保证完成任务!”
“路上注意安全!”
“是!”
说完之后,顾成华随即将文件收入自己的公文包,然后转身离开了周扬的办公室。
看着顾成华转身离去的背影,周扬的心情隐隐有些激动。
不出意外的话,在收到这些文件之后,装备部那边就会做出反应,届时不但炮兵侦察雷达数线并产的计划将会提上日程,888厂的雷达整装生产线的建设也会全面开始。
一旦这事成了,不但对于炮兵侦察雷达的量产并列装部队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还会对国内的军工生产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毕竟模块化设计,数线并产、总线组装的优势相当明显。
以上面那些大佬们的眼光,不会看不出这个模式的先进性。
而一旦将这个模式在国内整个军工体系中推广开来,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军工业的生产效率,影响深远。
此外,这事还会对几年后的那场针对南猴的战争产生积极的影响。
虽说那场战争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几位老将的指挥下,我军曾一度逼近对方的首都,吓得南猴方面紧急迁都。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损失也极为惨重。
南猴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名头虽说是吹出来的,但也有两把刷子,整个战争期间我们打得非常辛苦。
尤其是面对猴军冷枪冷炮的偷袭,我军应付起来也有些吃力。
但如果我们提前优化了军工生产体系,再加上在前线部队大规模的列装先进的炮兵雷达,对付起南猴军队,必然更加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当然了,他将自己的部分想法在文件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上面的领导是否会采纳,周扬心里也没底。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将炮兵侦察雷达的总装线搞起来,然后大批量的生产这种新式雷达,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至于其他的,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了。
而就在周扬沉思之际,突然一阵“噔噔噔”的敲门声,将他的思绪拽了回来。
“进来!”
随着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只见郭亚民、闫海生、郑爱国三人一起走了进来。
看到这几位之后,周扬当即笑着问道:“你们三位怎么一起过来了,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话音刚落,就听郭亚民当即说道:“你没来的时候,接到了青城方面的电话,说是不久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要进行测试,聂南孙同志询问我们这边要不要派人一起去观摩学习一下?”
听到这话,周扬心里当即一动,急忙问道:“什么重要的项目?”
郭亚民摇了摇头说道:“那边没说,应该是有保密要求…”
没等郭亚民说完,一旁的闫海生教授突然说道:“是空警一号项目”。
闫海生的话让周扬的心里“咯噔”一下,还真的是这个项目,就是这个项目导致聂南孙在内的十几名顶尖专家牺牲。
想到这里,周扬故作惊讶的问道:“闫教授你知道这个项目?”
“嗯,我是这个项目的第一批科研人员之一,后来上面筹备空天之眼计划才把我调到青城的!”闫海生解释道。
“闫教授,方便透露一下这个空警一号是个啥项目,是研究预警机的吗?”周扬再次问道。
“对,就是预警机!”
接着闫海生继续说道:“预警机是当下各国空军装备建设发展的潮流,目前贼鹰、毛熊以及英酱都拥有了自己的预警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全面落后于这几个国家了,所以几年前上级提出了研究我们的预警机的计划!”
这种新装备的研发向来是国家级的重大机密,除了参与相关计划的研究员以外,知道的人并不多。
即便是郭亚民、郑爱国这种级别的人也都不太了解这事,所以听到闫海生的话之后,两人都表现得很惊讶。
国内竟然偷偷摸摸的在研究预警机,这可是大事啊!
要知道这几年预警机的发展可谓是极为迅速,自贼鹰E-2“鹰眼”型空中预警机诞生之后,世界上各个大国都对这种高机动性的预警装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熊和英酱两国先后成功研制出了图-126“苔藓”型空中预警机和“猎迷”MK1型电子侦察机。
在此情况下,国内很多雷达专家和飞机设计专家多次建议上级部门着手研发预警机,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
没想到国内早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了,而且看样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了。
当下,郭亚民急忙问道:“小闫子,能说说这个计划进行到了哪一步,有成果了吗?”
闫海生想了想说道:“本来这事是需要保密的,但是以你们几位的级别已经有资格知道这事了,那我就简单的说说吧!飞机的话,早在71年的时候就已经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但是在后续测试的时候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后期一直在大修大改之中。不久前听说已经修改得差不多了,准备再次进行全地形测试,应该问题不大!”
郭亚民一脸惊喜的说道:“这么说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预警机了?”
“真是太好了,要是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到现场观摩一下,也算是亲眼见证咱们的预警机的诞生!”郑爱国也是激动地说道。
然而,周扬此时的心情却有些沉重。
相比于闫海生,他对空警一号的命运了解的更多,这个项目根本就没有成功。
该飞机从试飞之后就状况不断,第一次带天线罩试飞,“空警一号”在空中出现剧烈的震动现象。
在驾驶舱里,飞行员的脚蹬板上有间歇性敲打感觉,咯咯直响;在中部机舱,3名射击员都能看到垂直尾翼明显的周期性摆动;在尾舱,人摇晃得无法写字。
经过分析,科研人员提出了17种排振方案。
后经过2年多的艰苦攻关,总算是飞机尾部抖振排除了,但最终因预警雷达的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空警一号”于1979年停止研制。
而从时间上来看,聂老等人即将参加的是提高雷达抗地物与海浪杂波干扰的测试,也就是这次测试让他和其他十几名各领域的专家教授牺牲在茫茫戈壁滩上。
为了一款终将失败的装备,一下子牺牲了这么多顶尖人才,想想就让人心疼。
想到这里,周扬当即说道:“预警机测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打算亲自去观摩观摩,你们觉得呢?”
“算我一个!”郑爱国道。
郭亚民瞪了郑爱国一眼,随即说道:“你倒是积极,青城方面一共就给了我们研究所两个名额,所长一个你一个,看来是没我们什么事了!”
周扬笑着说道:“郭老,研究所一共三个所长,要是咱们都走了显然不行,您老就留在所里坐镇吧!”
“就是,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就不要瞎跑了,这种机会还是留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吧!”郑爱国也跟着打趣道。
“这话要是周扬说也就罢了,你这老东西黄土都埋到眉毛了,还有资格说自己是年轻人,不害臊?”
打嘴仗,郭亚民从来都没输过。
几句话下来,郑爱国只能饮恨败退,而办公室里瞬间响起了众人的笑声。
第695章 聂老的期望
青城项目部
小会议室里,一场高级别的会议正在召开。
主位上,聂南孙在听取完牛伟彤教授作的报告后,略作沉默,然后说道:“牛教授,刚刚接到装备部的决定,鉴于你们9号项目的设定参数已经无法满足战机的作战需求,上级决定暂停对该项目的研究!”
听到聂南孙的话,牛伟彤同样沉默了好一会。
随后,他叹了口气说道:“我理解上级的决定!”
其实在八宝梁研究所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得成功之后,他就预料到今天的结果了。
不仅仅是他们空天之眼计划的9号项目,包括金陵14所和607所正在研究的单脉冲雷达,也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下马是迟早的事。
毕竟他们研究的这些雷达在性能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脉冲多普勒雷达,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将其研究出来,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聂南孙点了点头说道:“单单你一个人理解还不行,得你们9号项目300多名同志都理解,毕竟大家伙为了这个项目日以继夜的奋斗了三年半的时间,现在说下马就下马,任谁都会有情绪!”
牛伟彤摇了摇头说道:“情绪肯定有,但是大家伙也都知道目前的局势,有了脉冲多普勒雷达,自然不需要我们研究的这些落后单脉冲雷达了,毕竟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可供浪费!”
聂南孙深吸一口气,他能感受到牛伟彤等人内心的落寞。
作为一个资深科研工作者,聂南孙很清楚9号项目对于牛伟彤等人意味着什么,这就像是他们这些人的孩子一样。
研究项目就像是培养一个孩子,项目落马则是相当于孩子夭折,当父母的内心有多痛苦只有他们知道。
牛伟彤再次问道:“14所那边…”
“唉,也下马了!”
“607所呢?”
“也下了!”
听到这话,会议室的气氛更加低落了。
前几年他们几个科研单位都在暗中较劲,都想在对方之前研究出国产的机载雷达,竞争颇为激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临了半路杀出周扬和八宝梁研究所这个程咬金,一通乱杀之下竟然整出了国内第一部 脉冲多普勒雷达。
更为重要的是,周扬等人研究出来的这部雷达不但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性能方面完全可以吊打他们这几个单位正在研究的雷达。
也就是说,即便是他们投入巨大的资源将雷达研究成功了,也没办法和周扬等人研究出来的这款雷达相抗衡。
这就像班里的几个学霸憋足了气想要争第一,结果临了被一个转校生给截了胡,而且对方是用碾压的实力赢了他们。
你说服气吧,也服气!
要说不甘心,那也是有的。
总之,很纠结!
“牛教授,前段时间转交给你们项目部的资料研究得如何了?”聂南孙再次问道。
“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大部分同志已经搞明白了脉冲多普勒的理论了!”牛伟彤道。
“那就好!”接着聂南孙再次说道:“之所以问这个,主要是空警一号的雷达性能有些差,上级部门可能要对这款雷达进行大改!”
听到这话,牛伟彤眼睛顿时一亮,急忙问道:“聂总,你的意思是上面要将这个任务交给我们负责?”
“没这么容易,现在金陵14所以及内江607所都在争夺这个项目,到底花落谁家还未可知,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聂南孙道。
“是!”
“下个月空警一号项目即将进行全地形测试,你也一起去观摩一下吧,心里也好有个底!”
“是!”
这时,聂南孙对着一旁的助理问道:“小林,八宝梁研究所那边有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