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稳住别浪_分节阅读_第843节
小说作者:跳舞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 MB   上传时间:2025-01-25 13:22:30

  朱大志一脸陶醉的表情,然后扔掉烟,双手比划了一下。

  比划了一下,忽然觉得不对,不够。手又撑开撑大了,重新再比划了一下。

  “大!”

  这个字,就是大志的回答。

第402章 【满村尽是蒋家徒】

  十字坡。

  青云门的山门之下。

  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的开到这山坡子下,村里修的石板路其实已经有不少地方开裂破败了。

  一路上把陈诺和老蒋颠的够呛。

  老蒋和陈诺坐在拖拉机后面的车斗子里,一边扇着灰,一边咳嗽着。

  拖拉机停下,跳下车的时候,老蒋笑眯眯的走过去拍了拍开拖拉机的老伯,用本地的口音笑眯眯的道了两声谢,从兜里摸出一盒烟来塞进了人手里。

  “不用不用!”拖拉机老伯和老蒋推搡了两下:“蒋老师,你是咱们村里当过老师的人,不能拿你的烟哟,我家的老四老五当年都是你教出来的……”

  老蒋强行把烟塞进了人家口袋里,这才转身看了一眼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提着背包的陈诺。

  拖拉机开走,老蒋挥手告别,才转身看了看这山坡子上的野茶树,还有野桃树,目光悠然,仿佛带着几分缅怀。

  “你以前在这里教过书?”陈诺问道。

  “不然呢?没在这里待过,我怎么会收了吴叨叨那个坏种当徒弟。”老蒋摆摆手,叹了口气。

  想着自己这一门,也真的作孽……

  内门的几个徒弟都是妖孽东西。

  而吴叨叨这个外门的记名弟子,当年自己还左右看着都不顺眼——如今和内门的这几个妖魔鬼怪一比。

  那简直就是良善之人啊!

  老蒋其实一直就是把陈诺的师娘宋巧云托付在青云门照顾的。

  这是陈诺这次陪着老蒋出发来之前才知道的。

  ……也好。

  吴叨叨那个家伙虽然鬼鬼祟祟了一点,但一门老小,都是有本事的。宋巧云在这里,吴叨叨一门应该能护得住她。

  当然不是靠那个打架连自己徒弟都打不过的吴叨叨。

  而是吴叨叨的老婆,那个眼珠子白多黑少的女人。

  她那一手鞭子,当初和陈诺相斗,都能追的陈诺满山跑。

  ·

  来之前出发的时候,老蒋其实很着急,一路上都坐立不安的,但真的到了十字村,却反而看着,那气儿啊就沉下来了。

  双手背在身后,丝毫没有帮陈诺拿行李的意思,施施然的走在前面。

  陈诺倒也无所谓,背行李就背行李啊。

  毕竟是自己的师父。

  本事大本事小的,师徒就是师徒嘛。

  唐僧打起来就是送肉的份儿,但走路的时候,还不是猪八戒沙和尚一个牵着马一盒挑着担?

  吃饭都是孙猴儿去化缘或者摘果子给捧到面前来呢。

  老蒋和陈诺一路上山,一路却忍不住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了些个话。

  蒋老师其实在这个地方待过不少年的。

  早年他其实是金陵本地人。

  只是从小没了爹妈,被宋巧云的爹收养。

  宋巧云的爹是十字坡生十字坡长大的。

  后来老宋去了金陵城谋生,做点小买卖,无非就是夏天推个自行车上街卖冰棍儿,冬天卖糖葫芦棉花糖什么的。

  有两年,还推着个土炉子,走街串巷的炸爆米花。

  给钢筋过修过锅底,磨过剪子锵过菜刀。

  其实宋巧云的爹,算是个有文化的——毕竟祖上当官的,练武到如今,其实有点家学渊源的意思——练高深的武功,不识字是不可能的。

  不然的话,给你留下本武林秘籍,你不识字,那不是抓瞎了么?

  还得懂些医学药理。

  但亏就亏在,那个年代做啥都讲成分的。

  老宋成分不好,进不了工厂,当不了光荣的工人阶级。只能当个小贩子。

  顺带说一句,如今的年轻人,知道“成分”是什么意思的已经很少了。

  若是再过二十年后,陈阎罗重生回来之前那个年代的话,已经没什么年轻人知道这个词儿了。

  ——靠走街串巷的各种谋生,老宋在金陵城养活着宋巧云,也靠着一路供了孩子上学。老蒋还特别整齐,一路念到了高中。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罕见的高学历了。

  然后呢,就到了相应号召。

  小蒋光荣成为知青了。

  知青么。

  当时正念高一的老蒋,停下了课业。

  相应号召么。

  老蒋是个简单的性子,太复杂的事情不会想那么多。

  于是,少年老蒋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老宋就出了一把子力气,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老宋砸锅卖铁托人找关系,最后弄成了一个事儿。

  把老蒋上山下乡的去处,最后安排到了,回十字村。

  于是,把在金陵住了多年的小院子,家门上了一把锁。老宋带着十来岁的小蒋还有宋巧云,回了十字坡。

  多年后,老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感激自己的师父做的这一切!

  那年月,其实很乱的。

  有些地方是很艰苦。。

  但回十字坡就不同了。

  老宋是这里的本土人出去的,回去就等于回家,乡里乡亲的,都有人帮衬着。

  蒋浮生听说自己学校里的同学分去了别处的,日子过的挺难。

  听闻了这些,再看看自己个儿在十里村的日子。

  那真的,一个天山一个地下。

  屋子给分了个好的大的——屋顶漏雨和房梁维修,都是本村的宗族乡亲一群小伙子帮着弄好的。

  棉被什么的,也是张家借一床李家送一卷。

  灶台的砖头都是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给凑出来的。

  其实按照规定,小蒋是知青下乡,也要干活儿的——当然也不白干,有工资拿的。

  那年月,这叫工分。干多少活儿,挣多少工分,然后多少分可以换多少口粮。

  看,这不就是积分制么。

  可见积分制在华夏早有渊源……

  但是本地本乡的人,都当老宋一家是自己人回来的,都愿意照顾着。

  而老宋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哪朝哪代,人都是要读书的!

  古往今来,不管哪国哪朝,只要是稳定的社会,有文化才能吃的开!

  所以,不读书不行!”

  于是,老宋给小蒋定了路子:在家念书!

  从金陵回十字村的时候,家里的那些被褥家当,老宋其实没带多少。

  却唯独把小蒋在学校里的那些课本书,一张纸都不带少的,全带回来了!

  还不止!

  老宋利用自己之前在城里收破烂的功夫,走街串巷的,还搜罗了一些高中课本——那个时候不少知青上山下乡,很多人都把书本当破烂卖了。

  老宋就趁机收了好几套回来。

  全带回了十字村。

  于是啊,在小蒋当知青上山下乡的那些年,其实很多需要挣工分的活儿,都是老宋去出面代他下地干活儿去了。

  而小蒋则被老宋压在了家里,闭门苦读念书自学。

  那个年月,其实日子过的苦,读书也没那么容易。

  无非就是乡里下的组织开大会的次数多了些。

  其他的,也就还好。

  就这么着,一家三口,在食子村,就这么半苦半甜的,过了好几年。

  小蒋在十字村靠着自己自学,把高中的学业算是完成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8页  当前第8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3/1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稳住别浪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