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某些精英异乎寻常的卷,过年不回家是常态,譬如生物工程学院的院长项温韦就是典型。
过去二十年,晚上无论几点睡,项温韦永远是早上五点抵达实验室,常常连续干活十几个小时,前几年过年,他仅仅除夕下午和大年初一上午休息,大年初一下午又骑着自行车去了实验室。
宋河在食堂经常碰见郁安邦和谢元勋,这俩居然也是卷王,郁安邦只有除夕夜回老家一天,谢元勋则只休大年初一初二,今年春节假期两人都打算在工作中度过,集中精力编教材,顺手做点小研发。
“你们俩这么勤奋,有院士之资!”宋河在饭桌上感叹,“我知道好几个院士也是大过年泡实验室,天不亮就起床干活。”
“得了吧,咱们仨最院士之资的是你!”谢元勋哀叹,“努力比不过天赋啊!”
“确实,虽然你年龄最小,但我感觉你会最先评院士。”郁安邦也点头,“杰青长江你已经很稳了,等明年你博士学位发下来,分分钟杰青,估计会一路绿灯光速选上。”
“话说你们天天不回家,嫂子没意见吗?”宋河好奇。
“九院快放假了,我老婆过两天就来学校,住我宿舍。”谢元勋腼腆,娶妻之后他稳重了许多,不再那么暴躁,连脏话都很少吐了。
“我老婆过两天也来。”郁安邦笑笑,“吃饭的时候她给我带饭,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咱们没法在食堂见面了。”
“金屋藏娇啊,羡慕羡慕。”宋河唏嘘。
他是真羡慕,谢元勋和郁安邦的喜酒他都去喝了,份子钱各随了一根100克的金条,两位嫂子都挺好看,带着高材生的书卷气,想来婚后生活一定是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简简单单又带点激情。
反观自己实在形单影只,天天闷在宿舍看论文,相老师在的时候还能时不时串个门聊聊天,相老师一走,整层宿舍楼几乎没几个人了,夜里走廊上漆黑一片,静的可以闹鬼,他甚至把高中同学送的辟邪小物件又翻出来挂在门上。
宋河感觉自己融入科研圈子太早了,搞得自己也有点早熟,如果他按部就班地上高中,还处于和女同学拉个手会被老师批评早恋的环境。
但科研圈的平均年龄都很高,结婚离婚的一大群,还有私生活混乱的,于是他闲暇时也提前考虑婚姻两性问题,考虑半天才惊觉自己还小,去民政局领证会被工作人员轰出来。
“我们俩都有老婆陪,你是不是要在这孤家寡人吃饭了?”谢元勋忽然想到什么,“你要是嫌一个人吃饭太冷清,可以来找我一起。”
“别了,我当那个电灯泡干什么?”宋河无语,“我这几天翻翻图书馆,翻差不多了我就走,回老家或者回公司待着,反正编教科书在哪都能编,有台电脑就行。”
“其实你不用羡慕我们,我和郁安邦顶多就一个老婆,你可以有好多老婆。”谢元勋道,“毕竟你超级有钱。”
宋河震惊,“谢元勋你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很快,宋河在食堂就见不到熟人了,开始孤零零一个人,穿梭在图书馆、食堂和宿舍之间,像一台行走的工作机器。
院士会议已经在审核各大高校的期末试卷,还得花一段时间评定,但所有老师都忙于着手编写教材。
宋河同样野心勃勃,他无比希望自己编的教材能进入各大高校,供应成千上万的大学生!
教材这东西绝对是摇钱树,这里的钱不是指钞票,而是知识返点和怨念值!
只要教材推广开来,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学生捧着他的书啃,学会了,便是知识返点进账,学不会,便是怨念值进账!
乐观点,宋河甚至不怎么需要卖力学习了,枯坐电脑前刷论文效率太低,躺在床上睡大觉,级别便能蹭蹭上涨!
此外,宋河也确实认为很多教材太老了,知识量不够丰富,题目不够开拓思路,如果能编一本精彩纷呈的教材出来,能大大加快人才的孵化率,给整个科研圈注入一大股年轻力量!
但几天的努力后,他惊觉编教材的难度远比预想的要高!
第656章 进入教材编写队伍!
平时上课,老师可以不慌不忙花一学期,把该讲的东西一点点喂给学生,面对面教学,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很好沟通。
而教材呢?同样是教给学生,却得不到反馈,相当于学期没开始之前,就要备好一整个学期的所有课程,不能有偏差失误,因为没有纠错机会!
同时,要考虑使用教材的学生本身是什么水平,清北学生能看懂的题目,三本学生未必能看得懂,究竟该针对什么水平的学生编教材?
教材篇幅也是大问题,如果像一些西方教科书一样,唠唠叨叨举一大堆例子,固然能让笨学生们更容易看懂,但知识量无疑会大幅稀释,书本厚度也会趋于离谱,如果像国内的老教科书一样,凝练直接塞满干货,倒是能控制篇幅,但难懂的部分会不会导致学生们浪费精力,被迫从别的地方拓展学习?
以上其实都不算太致命的问题,打磨打磨能做个差不多。
最致命的是,内容!
一个领域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具体要教给学生什么?
教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构建知识框架的主干,势必影响大量学生的学业方向,甚至影响整个领域的未来发展!
宋河压力很大,撸遍了整个图书馆,翻了国内国外所有的教科书,同时研读了一堆各领域的最新专著。
最后,他坐在宿舍电脑桌前,闭上眼睛,周围便会出现成排成排的书架!
书架上满满当当,摆满他学过的知识,五花八门。
宋河意念一动,注意力从每个书架上快速扫过,挑出一些书直接扔掉!
大群大群的书本滚下书架,直接被狂风卷走,第一次清掉三分之一的书,脑海中的图书馆空旷许多,书架们自动重组,数量少了一些。
这些书几乎都是重复内容,很多同领域书籍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换换顺序,毫不犹豫就可以扔了。
宋河喝了口茶,继续孤身一人坐在宿舍里,闭上眼,周围浮现成排书架。
意念再次移动,从书架上快速扫过,又揪出一些书,干脆利索地毙了!
这些书都是“反面教材”,有的是已经被证伪的错误理论,有的看上去十分可疑,有的干脆就是胡说八道,写进大学生教材里只会遭到天下耻笑。
书架们再次合拢,只剩十几排书架,依旧太多!
宋河缓了缓,继续筛书,这次工作变得细致,一本本厚书从书架上飞起来,书页哗啦啦翻动,像一群多翅的蛾子,最后每本书仅仅撕下几页放回书架,剩余的统统扔掉。
书架急剧缩小,最后只剩一排纸页,参差不齐地聚在一起。
宋河睁开眼,已经没法再筛选了。
他打开电脑,两手在键盘上游走,试着编写教材。
他打算编写两种教材,一本《脑科学》,一本《生物制药》,恰好也是他的两个硕士学位。
但编着编着,他发现不行,施展不开。
“老师,上级要的教材编写任务,我能不编一本,而是编一套教材吗?”宋河发消息问。
“一套教材?什么意思?你不会要连出好几本组成一个系列吧?”相晓桐回复。
“单本的话内容确实太稀薄,我想出上几本组成一整套。”宋河解释,“我尽量压缩成上下两册,实在不行就上中下三册,还不行就搞个四五本。”
“应该不行吧?我帮你问问。”相晓桐道。
宋河等了半小时,消息来了。
“建议你试着编两个版本,一个单本,一个套装,同时递交院士会议送审,最后哪个能过就用哪个,不能过的另一个版本可以走其他途径卖。”相晓桐回复。
宋河有点头疼,但貌似没有更好的办法,“好,那老师我两手准备。”
“我这边忙,没精力帮你把关,这回只能靠你自己了。”相晓桐回复,“编教材对你来说难度太大,它不是考验你对前沿科技的掌握,而是考验教学能力,你只当过半年老师,做好失败的准备。”
“明白,失败了我就自己联系出版社印出来,给我的学生用。”宋河回复。
嘴上是这么说,但他信心很足,失败是不可能失败的,相老师其实走入了一个误区,世界上最会编教材的人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一种人编教材的能力更强,那就是自学成才者!
巧了,在自学成才这方面,宋河绝对功力深厚!
他知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需要从什么角度学起效率最高,也知道什么样的课后题能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真正考验学生的学业水平!
春节前五天,通知来了!
宋河出的期末卷通过院士会议验收,而且是高分通过,获得一致好评!
整个前沿科技大学,进入教材编写队伍的讲师不多,区区26位,平均每个学院只有一两个。生物领域只有两个讲师成功进入编写队伍,一个宋河,一个生工的庾才艺。
很快,宋河被拉进一个群聊。
【生物领域教科书计划交流群】
进群之后先是全员禁言,天南海北的高校教师和学术大牛成群结队地涌进来,大家基本都互相认识,或者久仰大名,如果不禁言的话,肯定群消息会热闹地像放鞭炮。
很快,群人数升到490人,停下了。
众神云集!
群主是侯院士,农科领域的大神,擅长提高各种瓜果梨桃的产量,每隔几年他育种的新水果都会横扫亚洲市场。
人到齐了,侯院士跳出来说话,宣布重要内容!
第657章 回家过年
侯院士先甩出一个链接。
“这个链接是教材提交窗口,编好的教材直接点进去提交即可!”
“要注意,提交的教材里不要出现编书人的姓名,因为所有教材都要进行不记名审核,并进行多轮不记名打分,我们的原则是不看编者的名气地位,只看教材的质量!”
“希望大家的初版教材可以在两个月内提交上来,我们争取高考结束后完成一批新教材的印刷,让大学生们能在秋天试用新教材,再根据试用反馈不断修改!”
“新教材是一个长期工作,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各位同志有什么问题意见,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做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教材!”
侯院士把这一大段发了群公告,随后解除全群禁言。
群里顿时热闹起来,乱哄哄地刷消息,有互相寒暄的,有喊话一起编教材的,有直接询问学术问题的,消息多的几乎刷出残影!
宋河头疼,果断把群消息设为免打扰,否则手机怕是要震烂了。
但群消息免打扰并没有让他清净下来,很快开始有好友申请弹出,手机成精了一样来回跳动。
宋河很快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势利眼。
如果来加好友的仅仅是不知名的大学老师,他便有些烦躁,虽然出于礼貌还是加上,但寒喧起来相当敷衍,对方狂拍马屁,说什么“久仰久仰”、“我读过您关于xxx的论文”,宋河只是随手回应“哈哈哈哈”、“过奖过奖”。
但如果来加好友的是学术大牛,他便有些诚惶诚恐,端正态度和对方认真寒暄,什么“久仰久仰”、“我读过您关于xxx的论文”之类的,学术大牛们也都挺随和,不时“哈哈哈哈”“过奖过奖”地回应。
等等,好像有点不对?
没什么不对的,巧合,巧合罢了。
有一些群友邀请宋河一起编写教材,但认真讨论了一下,发现侧重方向截然不同,编写科目也不一样,只得作罢。
最终,宋河还是决定独立完成教材编写!
单枪匹马编写大学教材,放在任何学科都是壮举,寻常学者想都不敢想,但宋河自认为有这个本事,至少本硕阶段的教材他能丝滑地编成。
深吸一口气,两手猛砸在键盘上,开工!
房间里的动静像钢琴家在狂躁演奏,又像一挺重机枪在持续扫射,键盘质量好的出奇,在如此狂暴的敲击下依旧稳定输出,也不亏宋河买键盘花的六千多块钱。
大量知识如飞湍瀑流一般倾泻到屏幕上,宋河编教材的工序有五道。
第一步先敲出知识点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