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休息室的门忽然又被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进来,脸还是青年人,头发却黑白相间。
“诶!”宋河挑眉,“老谢!”
“老宋,相院长,这么巧?”谢元勋惊喜进来,“正好正好,老宋有件大事想找你说,在这碰面省的我打电话了。”
“大事?”相晓桐好奇看着他,“我能听吗?还是我要回避?”
“当然可以!”谢元勋笑着坐到桌对面,拿了只小库尔勒梨啃,“说来话长,从哪说起呢?”
“我们时间足够,飞机还一小时。”宋河道,“你不用着急,慢慢捋。”
“元勋火箭公司今年运转的非常好,平安度过站稳脚跟的阶段,开始走向做大做强。”谢元勋道,“毛子那边,科拜努尔航天中心,本来也有电磁火箭项目准备商用,被我们卷的放弃商用了,投降退出民用市场。欧洲也有一个小民用航天公司被我们卷破产了。”
“可喜可贺啊!”宋河点头,“你这创业太成功了,十年后你也是富豪榜前几名。”
“就因为创业太成功,各路人马开始找我帮忙了,而且有些忙好像还非帮不可。”谢元勋啃完一只梨子,扔进垃圾桶,认真说。
“哦?”宋河一怔。
“我建火箭发射井那城市,当地主要经济来源是采矿,有那么一些矿山产金属,最早全是荒山,发现矿之后不断有工人过去,才慢慢形成城市。”
“过去十年,当地还算富裕,老百姓月收入基本在七千到一万五之间,个别技术工种甚至能到一个月七八万,很多矿进去还得托关系花钱。”
“按照储量,当地的矿能维持二十年左右,但计划没变化快,非洲和澳洲去年突然发现一连串新矿,储量大的吓人,而且开采非常方便,相关金属的国际价格一下子掉下去了,高台跳水似的。”
“价格一掉,火箭井那城市的矿不行了?”宋河问。
“对!当地的矿开采难度很大,成本极高,本来相关金属价格高昂的时候还有利润,金属突然一掉价,利润给掉没了,再继续采矿的话,采的越多亏的越多!”谢元勋感叹道,“太快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从赚钱变成亏钱!”
“全球经济就这样啊,起起伏伏的,尤其这种资源型城市,稍有变动就一夜之间暴富赤贫。”宋河点头,“所以当地希望你帮忙经济转型?”
“矿目前还没关,但也快了,如果那些矿关掉的话,至少得有十多万人丢工作或掉收入。”谢元勋说,“最近一大堆人来见我,从县到省各个级别我基本见全了,都是来问我有没有办法帮忙解决一下这十万人的就业,毕竟当地除了开矿,唯一的龙头产业就是我这火箭公司。”
“这不现实啊,民营火箭市场就这么大,哪来的利润给十万张嘴吃饭?”宋河皱眉考虑片刻,“这事你甭管了,回头我让乘黄过去建个工厂,招个几万工人。”
“对,就算你想帮,也不能盲目硬帮,几万矿工转型去做火箭,只会把你火箭公司给拖垮。”相晓桐点头附和,“神经元公司明年得扩建工厂,我安排个工厂过去,解决个一两万人就业是没问题。”
谢元勋笑了笑,“县里市里来找我的时候,我都回绝掉了,确实没能力创造那么多利润养活十万人。但省里来找我的时候我改主意了,可能是有办法的。”
宋河和相晓桐对视一眼,满头问号看着他。
这事儿听上去就好像在沙漠里找大海,压根无稽之谈。
“省里来找我,不只是单纯见个面吃个饭,他们来找我之前,先去找航天口专家咨询了一下,最后是拿着一个初步方案来找我的,相当于把路子给我勘探了个开头,劝我干一下试试。”谢元勋道。
“什么路子?”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太空旅游!”谢元勋说。
宋河恍然,但随即又继续皱眉,“能行吗?”
“确实,想扩大你火箭公司的盈利的话,只能开辟新市场,现阶段能开辟的也就只有太空旅游。”相晓桐点头,接着质疑,“但想靠太空旅游撑住十万人的就业,得做多大规模?有这么大的市场潜力吗?”
“简单粗暴算笔账,十万人,按月薪八千来算,每个月光是给员工发工资就得有八个亿以上。”宋河说,“现在国际市场上太空旅游的费用多少?”
“目前都是短途旅游,就是上去失重半小时就下来,一个旅客费用普遍在80万左右。”谢元勋道,“这还不是利润,利润大概也就10万。”
“所以说,每个月得有八千人上太空,利润才够发工资?”宋河笑了,“这不可能啊!太荒谬了!现在地球外总共才三百多人类,你每个月发射八千人上去……”
宋河说到一半忍不住大笑,相晓桐也在旁边笑。
两人脑海中都浮现满太空人类的画面,颇有些滑稽,确实过于荒唐了。
“别急啊,这说的只是其他民营火箭公司。”谢元勋道,“其他火箭公司,都是靠火箭自身把人发射上去,我们是电磁发射井加速啊,成本可以压低的!”
“能压低多少?”宋河来了兴趣,“运货的火箭井不能直接用来运人吧?乘客受不了加速度啊,一起飞旅客全昏过去了,你这买卖可不好做!”
“对,想做载人的话,目前的电磁火箭井就不够看了,得重新打更深的发射井,我们技术部门简单算了一下,至少得打三公里深的发射井,同时整个系统和火箭也都要重做,才能确保舒适性。”谢元勋道,“而且一口井还不够,得有至少二十口井。”
“造井阶段需要几万工人,当地就业是暂时稳住了,但发射井造好之后,盈利跟不上去,最后还是不行啊?”相晓桐提醒,“那就变成你的巨额亏损了。”
第1373章 太空城如何盈利?
“所以要拓展新业务。”谢元勋说,“只做亚轨道的十几分钟太空旅行是远远不够,必须开发长时间太空旅行。”
宋河反应过来,“你不会要搞空间站吧?”
“准确来说是太空城。”谢元勋认真道,“能容纳800人的规模。”
宋河和相晓桐傻眼了,两人微微张嘴,像在听一个天方夜谭的神话。
“老谢,多多少少有点痴人说梦了。”宋河怀疑他在开玩笑。
谢元勋从兜里掏出折叠手机,展开成大屏,点击几下递过来。
宋河接过他的手机,上面赫然是太空城草图,设计细致,规模庞大!
“往后翻,很多方案。”谢元勋说。
宋河翻看照片,各种形状的太空城设计出现。
谢元勋在一旁讲解,“环形和桶形太空城是最初方案,很好理解吧,高中生都明白为什么,包括科幻电影里大多也是环形桶形太空城。”
“但我们深入研究方案之后,发现以现有的材料学水平,环形桶形的太空城不够省钱,因为环本身就是承载结构,而且要造庞大的气密居住舱,施工难度太高了。”
“我们又跟航天口专家合作,设计了链球结构,对,就这张!成本和现有空间站才三四倍的差距,可以低能耗做出重力居住区,满足长时间居住旅行的需求,尤其是能让一些有钱老富豪们的身体能轻松适应。”
“链球结构的施工难度也很低,同样的规模,环形太空城需要做抗弯,而链球太空城只需要做抗拉,抗拉比抗弯好做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难度。”
“考虑后续发展,链球太空城的扩展性也更好。环形太空城定型了就很难扩展了,只能搞同心圆,而链球只需要加绳缆,各种舱室分散收拢都方便,遇到极端情况链球结构也更好避险和维修重组。”
谢元勋滔滔不绝说了半天,连续介绍了五六种太空城结构。
他讲的口干舌燥,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听完这些,老宋你有何感想?”
宋河呆呆地把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到谢元勋脸上,憋了老半天憋出一句,“我操!你认真的?”
“真要搞太空城?”相晓桐也发懵。
谢元勋无语了,“当然认真的啊!如此严肃的大事儿我能开玩笑么?”
“又搞三公里深的发射井,又搞太空城,你这……”宋河挠头。
“啥三公里深?十三公里深!”谢元勋纠正。
“多少?”宋河满头问号,“十三公里深?”
“对啊,载人的火箭发射井,得修十三公里深,三公里怎么够呢?”谢元勋诧异。
“不是,你刚刚说三公里!”宋河震了,“怎么突然变成十三公里了?”
“我刚刚说的就是十三公里!”谢元勋道,“老宋你动脑子想一想,电磁火箭的计算工作当时可是你负责的,这一下就算出来了啊,载人的火箭井不可能只深三公里的!”
宋河拧着眉头认真心算了两秒,“还他妈真是,用电磁弹射到压燃冲压再到超燃冲压,发射井得有十公里长度,留点余量到十三公里……这……”
宋河无语搓脸。
事情聊的太突然,刚开始他没细想,三公里深的发射井听上去不算太难,下意识感觉是可行的。
现在倒好,谢元勋口误,得有13公里深的电磁火箭井,这种深度就太离谱了!
“不行啊,这肯定不行。”相晓桐表情复杂,“一万三千米深的电磁火箭井,这得多大工程量?根本造不出来啊!”
“能造出来,我问过了,今天下单,后天就能开工,一年半时间就能造个差不多!”谢元勋道,“发射井是没问题的,太空城应该也问题不大,但技术不成熟,还得研究研究。”
“一万三千米深,一年半干成?”宋河严重怀疑,“现在技术有这么高了吗?”
“国内石油天然气八成以上在6000米深度以下,深地开发技术十几年前就很成熟了,塔里木一带万米深度的钻井每年打好几十,开采量以千万吨为单位!”谢元勋道,“当然做电磁火箭井的难度肯定更大,会面临一堆技术难题,但我们不用考虑,把钱付给人家专业团队,让人家去想办法解决。”
宋河稍微打消顾虑,“这么说的话倒也有可能干成。”
“不是有可能干成,只要钱到位了,十三公里深的发射井明年就能建出来!”谢元勋信誓旦旦,“人家老总给我拍胸脯保证没问题!甚至愿意签担保,造不出来双倍赔偿!”
“那好,就算十三公里深的火箭井可以造出来。”宋河点头,“咱们再接着之前的话题,太空城。”
“太空城我觉得谢元勋说的没问题。”相晓桐开口,“现在已经有科考性质的超大型太空站了,技术储备是足够的,太空城无非是扩大一些,容纳800人的规模也不算过于天方夜谭。”
“好,那咱们就算800人太空城也能做出来。”宋河说,“还是回归最关键的问题,盈利!你想养这十万人,怎么能每个月赚8个亿来发工资?”
“对,还是盈利模式的问题,这是创业生死成败的关键!”相晓桐附和,“比如二十年前比较成功的民营火箭公司空叉,看它的盈利模式,火箭公司只是外皮,本质上是家通讯公司,给全球没网和网络太差的地区提供付费网络服务,以此来赚钱支撑公司运转。”
“你说你做太空旅游的盈利模式,就算你把800人的太空城做出来,能有多少利润呢?”相晓桐问,“太空城满员的情况下,每个顾客每月得给你100万利润,算上其他成本,为期一个月的太空城之旅报价是多少?”
“恐怕要600万左右。”谢元勋马上报价,显然早就算过了。
“花600万上太空待一个月,每天20万,全世界有多少人愿意付这个钱呢?”相晓桐问,“确定能持续盈利吗?”
“我们算过了,假设全球身家过亿的人是客户群,再考虑到亿万富翁的更新换代,应该是没问题的。”谢元勋拿回手机,快速点开一份文件,又递了过来。
宋河扫了一眼屏幕,立刻摇头,“悬!”
“怎么说?”谢元勋一愣。
“身价过亿,和手里能拿出600万现钱去旅游,两码事。”宋河说,“资产和现金也是两码事,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你这市场调研过于简单粗暴了!”
谢元勋若有所思,宋河继续往下说。
“你这数据,统计亿万资产的人数,负债呢?一个人手里拿着价值1亿的资产,但欠着8000万或者两个亿的债务,看似亿万富豪,他能拿出六百万去旅游吗?”
“绝大部分富豪,手里现钱比例不会太多,即便有些闲钱,大部分会拿去继续投资,而不是自己上太空旅游花掉。”
“所以你拿着这种数据来判断,要出问题的。”宋河顿了顿,“我给你一个参考数据,劳斯莱斯年销量。”
“劳斯莱斯年销量?”谢元勋一怔。
“劳斯莱斯的车,跟你这太空旅行的费用差不多,每年劳斯莱斯能卖7000辆车,也就是全世界每年有7000人拿出这些钱来消费。”宋河说。
“当然,劳斯莱斯并非豪车的全部,咱们乘个三来粗算,那就是每年两万人左右,这两万人是有能力去当你太空城居民的。”
“但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旅游费用和买车费用性质还不一样!”宋河话锋一转。
“太空旅游是纯粹的挥霍享受,玩完也就玩完了,除了给人留下美好回忆,基本没有任何价值残留。但车子能开很多年,还能卖二手车回血,甚至车子本身就是做生意的工具。”
“所以,舍得拿几百万买劳斯莱斯的人,未必舍得拿同样的钱上你的太空城。”
“太空城每个顾客给你贡献100万利润,正好每月要有800个顾客,才能满足10万工人的8000工资要求,那么一年要有9600个顾客。你确定每年买豪车的两万人里,会有一半人花钱去太空城旅游?”宋河说,“这比例,我看很悬吧?”
房间里的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尴尬,其中主要是谢元勋贡献了大部分尴尬。
“10万人薪水如果降到4000块,这生意就稳妥的多。或者把员工数压缩到5万人。”相晓桐说,“但我和宋河都不喜欢这种生意,员工赚太少了,只能说维持生活,想富裕根本不可能。”
“当地的意思是先让这些人能维持生活再说,毕竟赚四千总比一分不赚要强。”谢元勋道,“我也是希望给员工们高薪的,但这么一算,这生意真的只能给员工们四五千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