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赶紧补货,另外让各地的印刷厂再印刷五十万册杂志出来,我感觉木勺先生这本书会让我们的杂志卖爆。”主编朝手下人吩咐。
“好的,我马上就安排。”手下人答应一声,连忙安排去了。
在手下人离开后,主编感慨了一句:“唉!我还是小瞧木勺先生的号召力了啊!”
他原本以为,李可灼两年没有发新书,他的新书发表应该不会太火爆,所以准备的并没有那么充足。
好在现在科幻文艺杂志社和全国各地很多印刷厂都有合作,很快就能印刷大量的刊物投入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教室里。
下课的时候,教授朝学生们问:“谁有新一期的科幻文艺杂志,借我看一下,我今天没有买到。”
“周教授,我有,我给你借。”听到教授的话,很快就有学生拿出了科幻文艺杂志递给教授。
“周教授,原来你也看科幻啊?”一个学生朝周教授问。
“我不看科幻,但是我看木勺先生的书,我觉得木勺先生写的不是科幻,应该是科普。”教授纠正学生说。
“我也觉得木勺先生写的书不是科幻更像是科普,因为上面的很多先进科技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里面肯定都会实现。”一个学生说。
川省,省府大院。
一个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杂志。
“小刘,你去帮我问一下科幻文艺杂志社,问问他们有没有木勺先生新作的全本……”
深市。
同样是一个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杂志。
“小刘,你跑一趟川省科幻文艺杂志社,看看能不能要到木勺先生新作的全本……”
“好的,领导。”听到领导的吩咐,叫小刘的秘书连忙答应。
几天后,深市常委会议上。
“大家都看过了木勺先生写的新作品了吧?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未来深市的发展方向……”一个领导朝所有人说道。
听到这个领导的话,另一个领导也说道:“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看过了这本书,有人跟我说一本能够指导深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是打死都不会信的。
木勺先生这本书,把未来世界写的非常真实,各种科技和生活方式都写的非常有理有据,各种因果关系也都非常详细,就算未来不是如同木勺先生描述的这样,也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听到两个领导的话,一个中年人说道:“既然木勺先生这么厉害,我们为什么不请他来深市帮我们参谋一番呢?”
“李凯同志说得对,我们可以请木勺先生来给我们参谋一番,从木勺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木勺先生的远见卓识,就算木勺先生来了没有提出什么好的意见,我们也没有损失不是。”一个领导说道。
“那就邀请木勺先生来深市一趟吧。”另一个领导拍板。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人问了一句:“那要是木勺先生不来怎么办?总不能把他绑过来吧?”
“这……”
“不管如何,先邀请一下试试,实在不行再想其他办法。”一个领导说。
首都,一处院子中,几个老人也正在讨论着。
“木勺先生这本新作大家觉得如何?”一个老人朝其他人询问。
“很真实,有理有据,我询问了很多专家,他们都说木勺先生描述的大部分技术未来都可以实现。”一个老人说。
“你们对这本书里面描写的,互联网将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事情如何看?”一个老人问。
“我咨询了专家,他们说书里面描述的很能会成为未来,而且并不需要一百年,很可能几十年就能实现。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早点布局未来了。互联网的出现,将会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早做准备,到时候很多事情会让我们措手不及。”
“老胡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们也不能全信一本书里面写的东西,我们应该找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如果未来真有可能如同木勺先生书里面描写的这样,我们就早做准备。”
“对了,这本书的内容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不适合让全民知道,大家觉得呢?”一个老人问。
“既然如此,那就让科幻文艺杂志社那边停刊这本书吧,至于作者那边,可以多给予一些补偿。”
------------
第196章 高见
“这个叫木勺的作者,真名好像叫李可灼,是被人名曰报评为一代名师的年轻人,去年他一个人在一所公社学校教出了七十多名大学生,其中有三十几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十几个人考上了清华北大。”
“他不仅在教育方面十分出众,现在看来他掌握的的知识也是相当的惊人啊。”一个老人感叹说道。
听到这话,另一个老人说道:“我上次听老钱说过这个李可灼,老钱说他能够过目不忘,阅读的国内外书籍高达数千本,由此可见这个李可灼是一个天才。
他不仅在教育方面有建树,他在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非常出众。
听说那个大明星李丽娟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他创作的。
我在想,这样的一个人才,放在那么小的一个地方,是不是太浪费人才了。”
“既然怕浪费人才,那就把他调到首都来呗。”另一个老人说。
“恐怕这个李可灼不会同意,前面就有很多人邀请他,结果都被李可灼拒绝了,李可灼拒绝的理由是,他一个人天才起不了什么作用,他要教出无数个天才。”
“从去年高考的成绩来看,李可灼确实有这个能力,或许把他放在教育领域,对国家起到的作用更大吧。”
“不过虽然如此,我们也可以见一见这个李可灼,听听他对咱们国家目前的改革开放有什么意见。”一个老人说道。
“说实话我也想听听这个孩子有什么高见。”
——
这天,李可灼正在给学生上课,朱校长告诉他有他的电话。
“李老师,有个事情我要告诉你。”电话那头传来了科幻文艺杂志社主编的声音。
“什么事情?”
“你的这本新书,停刊了。”主编朝李可灼说。
听到自己的新作停刊了,李可灼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回过神来。
他朝主编问:“什么原因?”
“上面的决定,我们也没办法!”主编说。
“行,停刊就停刊吧。”李可灼答应一声。
他知道,如果不是外力介入,科幻文艺杂志社不可能停他连载的。
肯定是出现了什么不可抗因素,就像他写的第二本那样。
说实话,他写的这本新作,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有巨大价值的。
比如qq,微信,微博,百度,淘宝,支付宝,美团这些互联网产品就不说了。
里面还有芯片制造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设想,2g3g4g通讯技术的原理设想,卫星导航的军用和民用作用,等等等等。
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能指导未来的科技研发方向。
特别是李可灼在书中对互联网的描述,称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给无数人提供无数的工作岗位。
除此之外,李可灼通过对未来的描述,也让人看到很多工作岗位的诞生。
现在国家对于改革国企势在必行,到时候会有很多工人下岗,李可灼作品中的很多行业,无疑都让国家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国家高层不希望这样的东西被太多人知道,特别是有敌意的外国人知道,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老师,不能继续连载你的作品我们很遗憾,为了弥补你的损失,我们到时候会给你寄一张十万元的汇款单,你到时候接受一下。”
“另外,你以后写科幻可以不要写的太真实了,你的作品影响力太大,会被上面禁止的。”
“你如果还想继续写科幻,我建议你可以写星河舰队那种……”
和杂志社主编挂断电话,李可灼一时间有些愣愣出神。
他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写一本又被禁了,这让他都不知道怎么描述此时此刻的心情。
“唉!”
最后李可灼叹了一口气,他没有怪国家禁了他的书,他之所以写这类,主要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开开眼界。
虽然国家禁了他的书,但好在给了补偿,虽然十万块钱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微不足道,但这也说明了国家的诚意了。
十万块钱,相当于后世上千万元的购买力了。
如果后世谁的被禁了国家能够赔偿一千万的话,作者做梦都要笑醒。
“李老师,有人找。”
这天,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找到了李可灼,并且表明了身份。
“李老师,我是深市领导的秘书,我叫……我这次来呢,主要是想要邀请你去……”
男人朝李可灼表达了自己这次来的目的,那就是邀请李可灼去深市发展。
听完这个领导秘书的话,李可灼直接摇头拒绝了!
“这位田同志,很抱歉啊,我没办法去深市发展,因为我志不在此,我的志向是培养学生,我们湘省这边的领导对我也非常照顾,所以我不可能去深市发展的。”李可灼朝领导秘书说。
“李老师……”
领导秘书还想说什么,直接被李可灼打断了,他说道:“田同志,你就不要劝我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深市发展的。”
“不是,李老师你误会了,我们领导说了,如果您不愿意去深市发展,我们也不会勉强您。”
领导秘书说道:“不过我们领导对李老师你的预见性非常佩服,所以我们领导希望李老师您能够对深市的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听到领导秘书这么说,李可灼想了想后点点头:“行,我可以提出一些意见供你们领导参考,不过这需要时间,给我一些时间再说吧。”
“好的,李老师,这是我们领导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您有什么好意见告诉我们的话,写信也可以,打电话也可以……”
深市领导秘书离开了,但是因为李可灼新作引发的事情并没有消停。
在第二期杂志,科幻文艺杂志社告诉读者木勺先生的作品又没了的时候,很多人都怒了。
一时间,全国各地寄往川省的信件竟然比平时多了一倍,而且大部分都是寄给科幻文艺杂志社的。
这些信被杂志社的人拆开后,看的所有人都是苦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