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走的时候他要收我儿子为学生,还留下了一百块钱当路费呢……”
刘荣把之前和李可灼的事情说了一遍。
“真的假的?”刘能惊讶。
“我骗你干什么,你看,这是李老师给我留的名片,他说是名片,就是上面有李老师的名字和地址以及电话号码。”刘荣把李可灼送给他的名片拿给刘能看。
“我看看。”
刘能接过名片,然后朝名片上看去。
只见名片上写着李可灼三个字,下面是一串号码,以及通讯地址。
“难道真是李老师?”刘能的神色震惊。
“老弟,你说我要把我儿子送到李老师的学校去读书吗?”刘荣朝刘能问。
“去,当然要去,李老师可是被人民曰报评为一代名师的人,小杰能够跟着李老师读书肯定能考上大学,说不定咱们老刘家以后发达就要考小杰了。”刘能颇有一些羡慕的语气说。
PS:最近卡文,需要调整一下子。
------------
第214章 用意
就在刘荣刘能兄弟两讨论着李可灼的时候,此时的李可灼,已经骑车朝粤省韶关而去。
“李老师,你为什么给那家人那么多钱还收他们孩子当学生?”
中途休息的时候,周天远好奇的朝李可灼问。
“为什么?”
李可灼想了想,用深沉的语气问道:“周哥,你知道当一个地方人才扎堆,会有什么后果吗?”
“人才扎堆能有什么后果?”周天远不明所以。
听到周天远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在明朝的时候,出现过很多地方党派,他们有浙党,楚党,齐党,宣党等等。
他们都因为是从一个地方升上来当官的,所以他们结党营私,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最后引发个明朝末年最恶劣的党争,这也让明朝三百年的基业就此终结……”
“这跟我们有关系吗?”周天远不解问。
“当然有关系。”李可灼说道:“因为我的存在,很可能会让咱们这边出现非常非常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都会被国家分配到一些重要单位。”
“你想一下,当以后他们很多人都成为了有权有势的人,再加上又有同乡这一层关系在,这些人会不会拉帮结派呢?”
“这……我还是不懂。”周天远挠了挠头。
“你不懂没关系,你只要知道我不能只教咱们公社的学生,我需要在全国各地寻找学生就行了。”
“而且省里之所以帮我们扩建学校,也是不希望让更多的大学生都同出一乡。”
“下半年开学的时候,省里每年都会抽调两千多名高中生来小安乡中学读书,这也是防止我说的那种情况发生。”
“你想一下,如果小安乡中学每年有两千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基本上全都是咱们龙凤城人的话,而全省每年的大学生名额却只有一万多个,咱们一个县城就占据了全省六七分之一的名额,那么其他一百二十多个县每个县又能分到几个名额呢,你觉得这样的情况还不严重吗?”
“这……”听到李可灼的话,周天远想了想说道:“这样一说确实很严重,这可能就像是分家的时候老汉偏心,把家产都分给老幺一样吧!”
听到周天远的话,李可灼呵呵一笑,他朝周天远说道:“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在明朝初期,因为南方自宋朝以来就文风鼎盛,所以南方读书人成绩都非常优秀,而北方因为战乱,所以北方读书人成绩很差。
在一次大考中,因为南方读书人实在是太强了,导致北方读书人一个都没有录取。”
“一开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怀疑是南方考官徇私舞弊,但是他亲自查看过北方读书人的答卷后却发现,北方读书人考的确实不怎么样。”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是朱元璋的话,你会怎么做呢?”李可灼朝周天远问。
“这,我不知道。”周天远摇头,他一个大老粗那里懂这个。
“朱元璋的做法很明智,他采取了南北双榜考试方式,也就是说南方读书人一个榜,北方读书人一个榜,每个榜录取同样多的人数。”
“这,这样一来对那些南方读书人岂不是很不公平?”周天远问。
“对于国家而言,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长期录取南方人,那么北方官员势必被南方官员排挤到没有任何地位,这样一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南北分裂。你觉得相比起考试公平和阻止国家分裂来说,哪个更为重要?”李可灼朝周天远问。
“那肯定是阻止国家分裂更重要。”周天远毫不犹豫说。
“道理就是这样的,如果咱们龙凤城出的大学生太多了,那就会让其他地方的学生没有出路,就像是明朝只录取南方读书人就会让北方读书人没有出路一样,长期以往必然受反噬。”
“所以省里才会从其他各县抽学生来咱们学校读书,才会控制咱们龙凤城大学生的数量。”
“其实省里也是看到了小安乡中学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才会主动扶持咱们小安乡中学。”
“而省里提出这所中学必须要从全省各县选拔学生,并且限制了龙凤城在小安乡中学的高中生名额,主要也是存在这方面的考虑。”
“如果不这样做,让龙凤城每年都占据全省大部分大学生名额的话,长期以往下去,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所以你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外省收学生的用意了吗?”李可灼朝周天远问。
“明白了,李老师你比省里的领导考虑的更远,他们只考虑到了一个省,你考虑到了全国一盘棋。”周天远点点头说。
“呵呵!”听到周天远的话,李可灼笑了,没想到周天远还知道全国一盘棋。
此时此刻,李可灼很高兴,他朝周天远说道:“其实咱们的高考制度也还存在着很大弊端,比如全国统一考卷的问题,就会让社会矛盾积累。”
“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我不太懂。”周天远摇头。
“问题大了,全国统考,每省录取名额虽然有比例,但是这会让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怨声载道。”
“比如浙省的学生考清华北大要考五六百分,而贵省的学生却只需要考到四五百分,见到这样的情况,浙省的学生就会想,凭什么啊?凭什么我考五百多分都上不了清华北大,而别人只考四百多分却能够上清华北大?他们会觉得这不公平。”
“而正确的方式就是,每个省出自己的试卷,这样一来教育弱省就可以出题简单一些,教育强省也可以出题难一些,这样一来就能控制教育强省和教育弱省的高考分数差距。
不会出现全国统一高考中,同一所大学对两个不同省份学生那么极端的录取分数线。”
“李老师你真厉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些我听都听不懂。”周天远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却朝李可灼竖起大拇指。
“呵呵,多读书就行。”李可灼摆摆手。“我们继续赶路吧。”
接下来两天时间,李可灼因为有系统预警,所以他绕开了三处拦路打劫的地段,多跑了很远一截路程。
两天后,李可灼和周天远两人终于来到了第二个学生所在的地方。
“周哥,天色不早了,咱们在这个村子里找一户人家住一晚上明天再走吧!”李可灼朝周天远说。
“行,都听你的。”周天远点头。
------------
第215章 哈哈哈
李可灼按照系统的导航直接把摩托车开到了他要找的目标的家门外。
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很快就从屋里走出了一群人,一对老夫妻,一对中年夫妇,以及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中,李可灼其中最小的就是李可灼这次来的目标。
“你们找谁?”中年男人朝李可灼和周天远问。
“大叔你好,我们是一路游玩过来的,看天色快黑了,所以想要在你们家住宿一晚上,我们两个人住一宿给五块钱你看怎么样?”李可灼朝中年男人问。
“你们是来这边游玩的啊?我们家有空房间,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尽管住就是,不要你们的钱。”中年男人听到李可灼的话后顿时热情说。
听到中年男人的话李可灼一愣,没想到还有不要钱的。
“那就谢谢大叔了,我们住一晚明天就走。”李可灼感谢说。
很快,两人就在这家人家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走的时候,李可灼留下了一张名片一百块钱以及几份报纸。
这次收学生,好像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韶关收学生后,李可灼和周天远又骑着摩托车往下一个目的地岳阳而去。
几天后,李可灼和周天远来到了岳阳,并且顺利的收下了第三个学生。
收下第三个学生后,李可灼又骑车朝鄂省而去。
就在李可灼和周天远骑着摩托车找学生的时候。
7月18日,湘省高考成绩终于全部?批改改完。
“领导,所有考过本科线的学生成绩都已经统计出来了。”一个手下人朝领导汇报。
“既然统计出来了,就按照志愿达标的分数线发传真给各所大学吧。”领导吩咐。
“好,我这就安排人去发传真。”手下人点头。
“对了,你去把龙凤城小安乡中学学生的成绩单统计一下拿给我看看。”领导最后吩咐。
“好的,那我就去做事了。”
“去吧。”
一个小时后,手下人再次敲响了领导的办公室门。
“进来!”
“领导,这是你要的小安乡中学的学生成绩单。”手下人把几张打印纸递给领导。
领导接过打印纸看了起来。
“嚯,这个叫胡华良的学生考这么高的分啊!”领导看到胡华良好成绩,很是惊讶。
只见胡华良的成绩,是语文112,数学120,物理94,化学96,政治96,英语100,生物61,总分679分。
今年高考总分才710分,胡华良考了679分,只差31分就满分了啊。
“领导,这个胡华良是咱们省今年的省高考状元,至于是不是全国高考状元还得看其他省份的成绩统计结果。”手下人朝领导说。
“有很大概率会是高考状元,就算不是高考状元也肯定是前十名。”领导说道。
说完他继续看其他人的成绩,他只看最后的总分,所以很快就看完了。
“这些学生都是小安乡中学的学生?”领导朝手下人问。
“是的,今年小安乡中学一共有86人参加高考,并且全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有三十多人还考上了重点大学。”手下人朝领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