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证据,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测,华夏方面正在研发一种无动力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通过火箭助推获得初速度,可以像弹道导弹那样打击大约2000公里距离上的目标,以现有技术几乎没有稳定拦截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对等的型号作为回应……”
他口中的“对等”,指的当然不是性能对等而是威慑能力对等。
也就是一种射程在洲际水平,可以直接打击对方本土的武器。
雷蒙德只是年轻加上级别比较低,还不到寻思旋转门的阶段而已,脑子本身是没问题的。
听到上司这么说,也瞬间反应过来:
“就可以算是我们的装备?”
尽管还没想到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之间竞争的那一层,但也已经足够了。
反正洛德只是找个理由说服对方而已。
“没错。”
他重新恢复了一开始放松的姿势:
“本来这个项目应该是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但好……但不幸的是,X51A的测试没有完全成功,华夏人又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加速了他们的高超音速武器开发,所以我们需要做出两手准备,以保证能够和对方拉开足够的装备性能差距。”
他本来想说好在,但想了想又觉得自己毕竟是空军高级将领,不太适合过于幸灾乐祸。
所以才临时改口。
雷蒙德自然不会戳穿这些细节。
实际上,他的大脑此刻正在飞速运转,考虑着应该如何修饰手中这份报告,才能更加契合上级的目标。
根本顾不上注意这些细节。
但还没等他想出个一二三来,洛德就已经下达了新的指示:
“去帮我联系一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本·温德克主管,就说有和猎鹰计划有关的情况要和他讨论……”
……
作为当今高超音速领域(明面上)的领头羊,美国对于华夏方面的动作关注度相当高。
除去军方和情报机关以外,各大航空航天相关企业,也都通过各自的信息渠道分析着当前的局面。
因此,在温德克接到来自空军航天司令部的电话之后,他几乎马上就意识到了对方想要做什么。
实际这些年来,尽管并没有从国会获得太多资金,但猎鹰计划的概念方案也一直在借用其它项目的资源进行完善,为的就是等到这么一天。
第二天一早,他便乘飞机赶往彼得森空军基地,并见到了满面春风的洛德上将。
后者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说明了目前的情况,并直截了当地询问道:
“如果我给你一笔应急启动资金,你最快可以在多长时间内重启猎鹰项目的研发?”
由于航天司令部的特殊性,这里每年都有一部分不受问责局和财政部监管的秘密支出款项,只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能够对此过问。
数额虽然不多,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项目,但作为先期研发还是没什么问题。
然而,早有准备的温德克直接摇了摇头:
“不需要准备,也不需要启动资金。”
“嗯?”
洛德脸上满是意外。
“猎鹰计划的三个子方案,HTV1因为涉及到过于繁杂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在当前基本不具备可行性,而HTV3可重复利用,又有自主动力,也不符合你的需求,而剩下的HTV2恰好进度比较快,至少概念部分是比较完整的,只要国会方面批准,随时都可以启动项目。”
温德克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不如说,我们早就在等着这一天。”
有那么一瞬间,洛德竟然不知道是该感到欣慰还是震惊:
“你们……早有准备?”
“呵……”
温德克发出一阵短促的笑声:
“我们之前就知道,X51A项目团队中的一些成员缺乏职业道德,所以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型号的后续发展。”
这个回答让洛德有些无从应对,只好转移话题:
“无动力飞行器需要弹道导弹或者火箭作为助推器,这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考虑?”
“本来是没有的,不过么……”
温德克说着看向了旁边墙上的一组照片。
那是构成美国陆基核力量的几代核心装备,属于办公室装饰的一部分。
“多亏五角大楼要求你们退役了所有的LGM118洲际弹道导弹。”
他的语气中带着淡淡的讽刺:
“为了省去拆解的麻烦,我们在其基础上改造出了米诺陶-4固体运载火箭,整体性能和早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第四级,所以削减了一些运载能力……不过仍然有908kg的载荷、换算射程大约11000公里,完全满足HTV2飞行器对于初始动力的要求……”
第1348章 扩核,扩核!
“常院士,您怎么看?”
刑牧春手里拿着一份前一天发行的英文报纸,向办公桌后面正在等待数据分析结果的常浩南问道。
随着夏去秋来,“嘉手纳快递”的研制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很多琐事已经可以交给各个子系统的负责人决定,最后再定期统一上报给项目管理层,让常浩南等几人的工作强度明显下降。
至少,已经有了在工作之余休息片刻的时间。
“看什么?”
后者把手里的保温杯放下,目光从电脑屏幕转向桌面的报纸。
然后差点就笑出声来——
报纸上面用黑色加粗的字体印着一条醒目的标题:
【重新定义高超音速——空军已获国会批准,将于今年年底重新启动“猎鹰”计划,建设全新战略威慑力量】
内容倒是没什么特别新奇的。
毕竟,关于是否要让HTV2无动力滑翔飞行器转正这件事,美国方面自打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唇枪舌剑了——
别看衮衮诸公在朝堂之上人模人样道貌岸然,但说到底无非还是为了一个钱字。
作为顶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各自都在国会山和五角大楼内部有着极为强硬的人脉,而高超音速武器又无疑是如今最大的热点话题,谁能在这一领域拔得头筹,就将在至少几百上千亿美元的后续项目中抢占先机。
此外,空军航天司令部主持的项目在资金流向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较宽松,更方便史密斯专员们从中上下其手。
如此恐怖的利益之下,哪怕打破头都属于正常情况。
只是“重新定义xxx”这个句式,让他很难不想起过去那条时间线上的一些小趣事。
坐在对面的刑牧春当然不懂常浩南为什么露出如此怪异的表情,投去有些疑惑的目光,继续道:
“美国人这么快就做出反应,结合前两个月他们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我们的高超音速研究项目,应该算是针对性的动作吧?”
常浩南倒也没有马上收敛起笑容,而是顺势打趣道:
“与其说是针对咱们,倒不如说是针对波音。”
“前段时间我让杨教授根据公开信息研究了一下X51A的预算情况……虽然很多细节信息都不完整,但还是基本可以认定,包括尚未执行完的剩余周期在内,波音拿到了大约30倍于我们的经费数量,并且考虑到这个项目显而易见地还要延期,所以这个数字只会变得更加恐怖。”
尽管刑牧春对于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但真听到这个结果还是难免心里一惊。
要知道,他们拿到的经费,可是包含了滑翔式和吸气式两个方案在内的。
相比之下,波音所负责的只有一个单独的吸气式型号而已。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类技术密集型的工作而言,人力成本根本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哪怕考虑到汇率差异,华夏在这方面能够占到的便宜仍然很少。
也就是说,这30倍,或者可以说是60倍的成本,绝大多数都被消耗在了中间各个不太起眼的环节上。
刑牧春点了点头,感慨:
“这么恐怖的利润……其他人确实也不可能不眼馋呐。”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美元只需要印钞就行……所以花钱倒还是次要的。”
常浩南笑道:
“对于美国人来说最大的麻烦在于,在这种执行模式下,让一个项目不断延期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迅速成功反而没什么油水可拿,导致乙方哪怕有足够的能力,也根本没有动力去好好执行……”
这下子,刑牧春算是听懂了弦外之音:
“所以,跟X51A一样,您也不看好这个猎鹰项目?”
单从技术的角度上讲,滑翔式高超因为无需考虑动力、进气、以及燃料消耗带来的重量变化问题,所以难度要比吸气式更低。
他今天之所以和常浩南聊起这件事,也是因为担心对方在找准先易后难的研发方向之后,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来。
虽说单就进度而言,按照08年上半年进行试射的时间表,洛马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其实已经很低了。
但HTV-2的射程在11000公里以上,论起性能和速度的话,美国人还是有话能说的。
结果,常浩南压根就不觉得这东西能成功。
“在高超音速这个领域,已经没必要把美国人当做主要的竞争对手了……”
他摇了摇头:
“相比之下,反倒另外一件事情更值得担心。”
“什么?”
“作为运载器具的这个米诺陶4火箭,是由已经退役了的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改造过来的……如果让他们多发射几次,那完全有可能拖到民兵3到寿,然后通过某种方式重新转正。”
冷战时期的美国科技,那是真的震撼人心。
LGM118作为一款70年代研发、80年代服役的弹道导弹,即便以三十年后的眼光来看仍然完全不显落后,如果考综合虑精度和投射能力等因素,甚至可以算是遥遥领先。
如今美国人搞新型号的能力已经在逐步丧失,如果真让他们回过头去搞考古式科研,反而会带来不少新的麻烦。
尤其对于核能力本就处于弱势的华夏来说,在核平衡的态势交换中,老迈不堪的民兵3所带来的威胁显然更小。
至于诸如“哨兵”之类的新型弹道导弹,更是连看都不用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