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262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目前大量装备的超视距红外空空弹也就只有米卡和R27T,确实都不是主要威胁,但甲方当初毕竟提出过相关要求……”

  实际上,除了航空兵部队的要求以外,他本人也希望从自己手中诞生的第四代战机能够尽可能趋近完美——

  由于十号工程的特殊性,杨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具体主持工作。

  而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等到眼前的第四代战机完成定型,他也差不多到了脱离一线岗位,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层的岁数。

  换句话说,这大概率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

  只不过,刘永全还没意识到这一层,只是回答道:

  “再者说,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个可以由飞行员自行选择是否启动的附件,不属于维持常态化飞行的必须设备……”

  “从书面规范的角度来讲,它跟弹舱还有减速板这些属于同一个分类,在验收过程中核准指标的时候是不会让你打开的,而从实战角度来讲,目前采用红外制导的基本都是视距内武器,就算米卡和R27T的射程也是惨不忍睹,反正格斗过程也不需要雷达隐身,在视距内接敌之前关掉就行了……”

  “……”

  杨韦深吸一口气,想要反驳点什么,但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可这事如果不解决的话,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简直如鲠在喉。

  下半辈子不敢说,至少后面一年的觉都睡不踏实。

  “呼——”

  杨韦摇摇头,没有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朝着玻璃外面的测试工位扬了扬下巴:

  “先不提这些,等等看数据情况吧。”

  刘永全这会儿也注意到了对方的些许异常,但又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同样把视线重新投向那架周身泛着荧光的验证机上。

  一时间,整个房间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大约二十分钟后,飞机正上方的第一组数据终于完成反演并被录入系统。

  数据分析员已经感受到了两位大佬之间的低气压,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大声道:

  “报告,结果已经上传至服务器终端!”

  这句话如同打开了某个开关,让刘永全和杨韦二人几乎同时迈开脚步,来到控制台前。

  从定性层面上讲,只能进行单向控制,以半自由形态分布在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鞘套必定不够稳定。

  因此呈现在二维图上的结果如同犬牙交错,令人一时间眼花缭乱。

  但仍然能看出从后到前,电子密度和红外辐射强度都逐渐削弱的整体趋势。

  跟之前肉眼观测到的现象基本一致——

  除了一个极其细微的细节之外。

  “等一下。”

  杨韦原本凝重的表情瞬间由阴转晴,指着曲线上接近飞机尾喷口的一处位置。

  那里对应的电子密度与其他位置无异,但红外辐射却明显呈现出异常的凹陷。

  甚至跟飞机中部的数值接近。

  尽管不知道具体原理,但显然是进行了某种对红外信号的遮蔽处理。

  之所以刚才在红外成像图上没看出来,大概是因为这一处的空间尺度实在太小,大概只有10厘米左右,所以被周围超高强度的红外信号给遮蔽住了。

  而通过激发荧光反演出的结果则不会受到常态化的光学干扰,仍然忠实地记录下了真实情况。

  “老刘,你可以啊。”

  杨韦转过身,重重拍在刘永全的肩膀上:

  “这地方大概对应发动机外匣向尾喷口过渡的那一段,合着刚才铺垫了那么长时间,是准备给我整个惊喜是吧?”

  然而刘永全这会儿肉眼可见地跟他一样发懵:

  “我不是,我没有……”

第1403章 拦住红外辐射的闸门

  刘永全花了好一阵子,才终于让对方相信这不是自己特地准备的“贴心小惊喜”,而是个纯粹的意外。

  “你们之前的测试过程都没发现么?”

  杨韦有些难以置信。

  “这套可调谐激光阵列和干涉仪构成的测量系统国内只有你们这一套,606所还在使用最传统的红外测温仪,无法排除周围的信号干扰,结果你刚才也看见了,全都连成一片,根本分不清楚哪是哪。”

  实际上,红外信号分布这种指标本来也不需要特别精细化的测量,毕竟没有哪个红外导引头会精确瞄准你的某一块蒙皮。

  606所这边花大价钱购置这么一套家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测量等离子体分布。

  红外信号只是顺便测测而已。

  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让二人发现了一个非常神秘的细节。

  杨韦控制着鼠标显示屏上反复滑动,将那片异常区域的图像放大到极限,红外辐射曲线上的凹陷清晰可见,如同在数据洪流中被劈出一道突兀的峡谷。

  他转身看向刘永全,后者正陷入思索之中,眉头几乎拧成一团。

  见一时间分析不出个一二三来,干脆直接下令:

  “先把另外几个方向的干涉扫描给做了,看看推导出来的三维图是个什么样子……”

  这套新设备刚刚被安装不久,杨韦之前也只是在调试过程中进行过几次验证测试,今天算是第一次正式投入使用,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

  换句话说,除了进一步获取数据以外,他也需要排除故障或者随机误差之类的因素。

  不过,抛去玄学层面的因素,刚刚通过验收的新设备出现问题,实在是一件概率不大的事情。

  因此在发动机的轰鸣声断断续续响了大半天之后,二人最终获得了跟之前一样的结果。

  只不过,这次是以三维的形式被展现了出来。

  “这个位置……应该对应的是发动机尾喷口?”

  由于尾焰的存在,坐标轴最末端并不是飞机本身的最末端,导致即便是三维图像,也并不是特别直观。

  “没错。”

  刘永全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很快纠正道:

  “不过严格来说,应该是尾喷口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过渡部分,正常来说应该是除了尾焰本体和喷口以外,整个飞机外层温度第三高的地方,在不开启加力的情况下,等离子体表面大概得有……800-850℃,当然因为磁控的影响,作用到材料上会更低一些,但也得有500℃作用。”

  说到这里,他又指了指屏幕上的那一处凹陷:

  “而这个辐射信号如果直接对应温度,那么应该只有120-150℃的水平……”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杨韦尽力回忆着过去的每一个细节,很快想到了一处值得注意的地方:

  “我之前去阎良的时候看过涡扇10G在空中台上进行测试,记着那时候的尾喷口还跟涡扇10A一样是亮银色的,不是现在这种?”

  “尾喷口和过渡段在去年五月份分别换过涂层……”

  刘永全的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立即明白过来了对方的意思。

  杨韦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口:

  “有没有可能是更换过连接处的隔热涂层,导致绝热效果增强,表观温度降低?”

  但前者却几乎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

  “之所以要更换新的涂料配方,就是因为过去的老涂料无法适应涡扇10G的外层温度,而且涂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热腐蚀,也根本没有什么材料能通过区区一个毫米的厚度就维持几百度的离谱温差……”

  他说着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半开玩笑地说道:

  “要是真能实现这种隔热效果,咱们现在就该打电话给科学院材料所,让他们连夜过来安排新的院士头衔。”

  杨韦没有接这个茬,只是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击着。

  几分钟之后,才重新说道:

  “我觉得,这种时候还是得回归最传统的办法。”

  接着快步来到指挥台前:

  “用接触式测温探针,准备重新启动测试!”

  二十分钟后,发动机的轰鸣声重新充斥整个测试车间。

  只不过,机械臂上固定着的设备从高大上的激光阵列变成了一根朴素、但几乎同样昂贵的铂温度传感器。

  这个临时加入的环节并没有被纳入到统一的测试系统当中,好在接触式测温的数据极其直白,并不需要任何复杂的二次处理。

  前端操作台可以直接看到读数。

  “1100K。”

  经过一系列预热之后,通讯系统中传来操作人员的汇报。

  相当于大约827℃,跟刘永全刚才所说的差不多。

  “真TM见鬼……”

  看着这个结果,杨韦都没忍住爆出了粗口。

  高温,但低红外信号。

  “等等……”

  已经有一阵没说过话的刘永全突然插了一句:

  “关闭磁控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器,……然后换激光阵列和干涉仪重新扫一遍。”

  测试工位旁的工程师几乎是机械地执行着指令,把刚刚装上去的探针取下来,重新换上那套非接触式测量设备。

  2003号机尾部的淡蓝色辉光突然变得凝实,原本弥散在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如同被无形之手收束,沿着特定轨迹向尾喷管方向汇聚,然后消失。

  这一次,当然没必要做出详细的三维结果。

  而二维结果曲线上的凹陷也比上次浅了很多。

  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变浅的原因是失去了覆盖在外层的高温等离子体,导致周围的“高地”信号强度大大降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2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2/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