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体积跟战斗力之间应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是我看见这架飞机的第一眼,直觉就告诉我,和F16掰手腕不是问题……”
绝大多数人在此情此景之下,第一个想到要对比的当然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空军。
苏27要国产化的事情,在这个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因此早就被拿来跟同样作为重型战斗机的F15对标,那么眼前这架明显小一号的飞机,自然而然地会被拿来对比F16。
毕竟大多数人可都没忘了,距离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家门口耀武扬威,也就才过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由于苏27目前还只能使用俄制地勤装备,导致完备率和部署的灵活性都大受影响,很多消息灵通的人也都知道。
去年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歼8C勉强算是给了信心已经低到谷底的人们一些希望。
但那毕竟还是一种第二代改进型飞机。
就算修改了气动、更新了航电,也跟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差着一截呢。
因此,大家对于一种真正国产的三代机,已经翘首以待很长时间了。
现在终于得以一睹真容,自然按捺不住要拿来跟别人比较一番的想法。
看着屏幕上面一条条满含激情的文字,席博洋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这种一切性能都靠目测然后虚空下斗兽棋行为从军事学角度上当然毫无意义,但本来也没人指望着一群平民老百姓讨论出什么军事学成果。
真正要紧的事情在于信心。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尤其是在这个强敌势大以至于看上去几乎不可战胜的时代,更是如此。
或许单独的任何一件事情带来的信心都微不足道,但一件件事情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奔涌而下的大江大河。
看着版面上连篇的讨论,本来在这个聊天室里一直只窥屏不发言的他也最终没有忍住,把键盘拉到面前,用还不太熟练的指法参与进了讨论之中。
尽管空调的出风口就在他的身边,但喷涌而出的冷气却全然无法影响到他心中的暖流。
BBS这种东西,尽管用起来有一定门槛,不太利于推广,但也正是因为有门槛,因此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用户筛选。
因此,在最开始的几十页讨论中,整个气氛都还算比较正常。
直到有人在回复中发出了另外一张图。
“我以前在一本书上见过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飞机诶,你们看看这个。”
“嗯?”
这个回复让席博洋不由得内心一惊。
于是他又花了漫长的将近一分钟时间下载并打开了那张图片。
确实是一架跟刚刚图片上歼10外形很相似的飞机。
又迫不及待地刷新了几遍网页之后,终于出现了对方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大卫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战斗机,大概在1986年,也就是十号工程立项那一年完成首飞,但最终因为跟F16的定位重叠而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这个人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刚刚首飞的歼10,应该是仿制,或者至少大量参考了图里面的那架大卫国战斗机。
电脑前面的席博洋本能地感到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太出来。
席博洋把两张照片都放大,然后仔细对比。
不过那张歼10试飞时候的图片实在比较模糊,而且角度还是斜向上拍的侧面,只能看出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机腹进气道、鸭翼加大三角翼、单发单垂尾之类的。
这么一总结的话,和那架名为“狮”的飞机好像还真就有点像。
他有些苦恼地抓了抓头发。
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设计飞机的时候参照国外成熟型号,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就连今天之前,大家对于自研三代机的期待也基本没跑出F16和幻影2000的类似物。
但一方面,刚刚大家已经欢天喜地地讨论了很久自主设计的问题,现在突然横插这么一档子事,还是让人有些膈应。
另一方面么……
既然已经是仿制了,那干嘛不干脆找个更成功一点的呢?
聊天室内的气氛尽管仍然还算和谐,但方向显然已经跟刚才不太一样了。
显然不少人都跟他一样,在看到刚刚那条消息之后,不管表面上怎么说,但心里多少还是不太舒服。
“唉……要是能有更权威一点的消息源就好了……”
……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正在蓉城的常浩南也正在感到困扰。
当然,他自然没有进入那个BBS聊天室,并且就算进去了,也不会因为里面的内容而有什么其它想法。
别说在90年代末,哪怕搁在二十多年后都有那么一批人执着于给国产装备找爹。
对于这群人,他没什么好说的。
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拉到同一阵线上来。
他苦恼的问题在于,跟着那架教8上天拍照的摄影师是个二把刀,手艺实在是不行,甚至还不如经历过智能手机时代的常浩南自己。
本来挺好看的飞机,被他拍的要么逆光要么短粗要么比例失调。
几摞照片被他挑挑拣拣,甚至连一张能放在内部刊物上宣传的都没有。
更别说实现他更长远的想法,也就是建立一个不那么正式的、半官方的宣传渠道了。
宣传阵地也是阵地,伱不去占领,自然就要被别人占领。
正规渠道受制于政策和身份的限制,有些事情不好直接出面。
那完全可以考虑由官方提供素材支持,建立一支由编外人员组成的、以宣传效果为导向的新队伍作为前端。
哪怕一时间比没办法完全压制国外基金会赞助的第五纵队,但总要试着打一打。
在实战中锤炼部队战斗力嘛。
然而看着眼前铺满桌面的奇特照片,常浩南突然有一种拍案而起的冲动。
“TMD,跟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宣传呢?”
第408章 飞机出口还是要严抓宣传
想法归想法,军宣这个事情涉及到的部门跟常浩南目前存在影响力的科技工业系统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在没有什么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总归不好直接插手。
更何况他在这方面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最多只能算经历过自媒体时代信息大爆发的影响,耳濡目染所以稍微了解过一些而已。
要是真像搞研发那样被委以重任,恐怕还承担不起这份职责。
所以他最后还是只能连续做上几个深呼吸,这才勉强把几乎爆表的血压给压下去。
只能从基层抓起,一点点来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从桌面上勉强找出两张角度和构图都稍微正常一点的交给宣传干事,然后把剩下所有照片收进一个信封里,起身来到楼上一层,蓉飞副总经理的办公室。
由于1001号机在第一次发动机启动试验之后并未再遭遇前一世的那几次大波折,此时身体已经比较虚弱的总经理杨宝树同志也就没有继续带病强撑在岗位上,而是把日常的大部分管理工作交给了蓉飞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罗海荣。
后者也是飞行器设计专业出身,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学术方面的天赋有限,本科毕业之后就光速转了管理类读研。
显然这个自我认知非常到位,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出什么太大意外的话,如今还不到40岁的他应该很快就能正式接手蓉飞了。
尽管已经入夜,但毫不意外地,办公室里面还隐隐透出一些光亮。
首飞,只是一架飞机从立项到定型过程中的无数个节点之一,自然不是飞完就万事大吉了。
或者不如说,对于相当一部分项目参与者来说,首飞才是他们工作真正的开始。
常浩南之所以看上去比较悠闲,是因为他作为十号工程的“编外”人员,无需参与很多案头工作,但罗海荣显然不行。
作为实际负责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大部分行政上的事情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房间里面,后者正在对着电脑专心致志地敲键盘,并没有注意到门外的情况。
直到常浩南轻轻敲了敲房门,听到声音的罗海荣从巨大的显示器后面探出头来:
“常总?”
他愣了一下之后才认出来人的身份。
二人之前虽然也见过几面,但并没有太多直接交流。
“罗总,我刚刚看了看首飞时候咱们摄影师拍的照片,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啊……”
常浩南把手中的信封放在CRT显示器的顶部,交给办公桌对面的罗海荣。
后者娴熟地从里面抽出那一摞照片,然后快速翻看了几张。
“伴飞拍摄的基本要求是细节清晰内容全面,这样万一原型机飞行过程中暴露出什么问题,比较容易进行事后复盘,我看这些都还算符合要求吧?”
罗海荣毕竟是正经的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哪怕后来一直走的行政路线,但一些基本认知还是有的。
“单从技术层面上确实是这样。”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但刚才我跟宣传干事一起想从里面挑几张出来放在航空工业内部发行的刊物上面,实在找不出符合要求的。”
听他这么一说,罗海荣才再次拿起已经被放到旁边的那些照片,花几分钟时间从头到尾看完。
“内部刊物么……”
他轻轻摸了摸下巴,面色有点尴尬——
怎么说呢,确实不太好看:
“其实随便挑几张就行,根据我的经验,那东西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不会去看……”
这个年头的航空工业虽然已经开始了公司化集团化运营,但客户要么是其它主机厂,要么干脆就是解放军,实在也没有什么大张旗鼓搞宣传的必要。
“时代变了,罗总,根据咱们的未来规划,现在这个01/03号机的构型可是主要拿来出口的。”
常浩南轻轻拍了拍面前的显示器,对明显已经有点动摇的罗海荣说道:
“过去咱们航空工业虽然也往外卖飞机,但都是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型号,买家也主要是一些没有其它选择的客户,宣不宣传自然无所谓,但是歼10么,可是能跟现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好的F16正面较量的第三代战斗机,潜在客户群体跟以前可是大不一样,那些中东石油土豪,还有刚刚暴富起来的东南亚国家,弄些好看的宣传品,还是很有必要的,你看不管是洛克希德、达索还是苏霍伊,都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这功夫亚洲金融危机还没彻底爆发,像马来西亚还有泰国都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东南亚各国内部也存在各种难以调和的冲突,因此在整军备战这方面都颇为积极。
后者甚至还从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买了一艘一万吨出头的轻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