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654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常浩南虽然年龄最小,但要论项目经验,恐怕比在座其他人加起来都丰富。

  十一号工程并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业务,前者在理论上也没有直接参与,但却毫无疑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另外几人也纷纷竖起耳朵。

  “合作研发意味着我们对于产品,当然对于武器装备来说,主要是产品的出口有话语权。”

  常浩南继续道:

  “就像刚刚康建同志提到的十一号工程,使用二阶段升级型机体的型号,比如苏27smk和苏27ubmk,必须同时获得双方同意才能出口。”

  “上半年共青城方面的改进型完成首飞之后,就有几个国家马上提出了购买改进型号的想法,但最后因为触发了我们和俄方之前签订的限制条款,只有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签署了购买smk型号的订单,而安南方面则只能购买使用老机体的型号……”

  在国际军售市场提高话语权,对于华夏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紧接着,文康建又非常谨慎地问道。

  “那……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十一号工程的思路,交换一些我们,或者是其他兄弟单位急需的技术?”

  “这个么……”

  常浩南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低头略微思索了一会:

  “法国人手里确实有不少我们需要的技术,但是达索和斯奈克玛未必,尤其是我们在飞机和发动机两个方面都已经确定了发展方向,也不可能再继续走法国人的路子……而且搞技术交换类型的合作,还涉及到很深的互信问题。”

  “互信……他们都已经找我们帮忙搞发动机了,还谈什么信不信……”

  “不是他们和我们之间的互信。”

  常浩南摆摆手,解释道:

  “是他们内部的互信,整个阵风项目里面不止涉及到达索和斯奈克玛,还有泰雷兹、萨基姆、火炸药集团公司这些,相对来说,我方更感兴趣的是泰雷兹的光电设备,还有火炸药集团公司的无烟推进剂之类的技术。”

  “之前我们跟俄国人能以技术交换的形式合作,是因为咱们这边有国防科工委,他们那边也有一个能整合大部分军工业务的国防武器出口公司,但这次我们是跟法国人做生意,泰雷兹怎么可能付出自己的技术帮斯奈克玛解决问题?”

  虽然上面提到的几家公司都算是法国国企,但法国的国企和华夏的国企之间还是不能直接对标的。

  在华夏这边,电科集团用自己的技术换到了航空工业集团需要的技术,然后可以在科工委的协调下通过内部结算机制来抹平双方的得失。

  而要是没有这样的平台和机制,就得签署极其复杂的多方权利转让合同,相关扯皮扯上十来年都很正常。

  ……

  与此同时。

  “华夏人突然搞出来了一种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件事,无论是放在航空界还是军事界,都算得上是个不小的新闻。

  因此,关注到这一点的自然也不可能只有法国人。

  至少,当天到过阅兵现场的白礼德和周瑞夫二人,也在洗出照片之后,很快从中发现了端倪。

  当然,他们作为武官,本身就担负着开源情报收集的任务,肯定不可能随便猜猜就完事了,而是要把分析结论写成书面报告提交上去的。

  但开源情报收集,前提是得有开源情报。

  现在手头只有几张照片,而且还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拍下来的,显然分析不出个一二三来。

  他们也只能借鉴一下“同行”的结论。

  “准将,国内似乎有不少评论员认为,这个新型号发动机可能是在cfm56核心机的基础上发展的。据说在大概十年前,华夏曾经通过法国人那边的关系,搞到过cfm56的相关技术资料,然后以f110ge100发动机为蓝本,搞出了这个对标的型号。”

  白礼德把几份报纸放在周瑞夫面前,然后说道。

  其中也包括常浩南此前曾看过的那份。

  当然,还有后续的、更加详细的报道。

  只不过,最开始的那篇文章似乎给这件事定下了一个基调,导致至少七成以上的西方媒体,都倾向于在其基础上展开分析。

  当然,这也符合这个年代的思维定式。

  毕竟歼10首飞之后,还有不少媒体宣称是仿制了大卫国的狮式战斗机呢。

  不过,周瑞夫到底是空军准将,半个航空专家,对于这种说法直接就是一个嗤之以鼻:

  “我看过半个月前简氏防务周刊上面的那篇文章,虽然写的很有道理,但那个作者我认识,大概六七年前就已经离开通用电气了,他这么写,只是为了给自己那个‘通用电气前高级工程师’的身份贴金而已。”

  “再者说,法国人自己都玩不明白cfm56,华夏人就算真从他们手里拿到技术资料,也是不完整,甚至可能有错误的,怎么看看这么快就拿出对标f110发动机的成品出来,还敢在国庆阅兵这种场合亮相?”

  这一番分析显然说服力十足,白礼德当场就被说服了。

  “那你觉得有可能是……”

  “我这些天看到了一篇华夏国内的分析。”

  周瑞夫说道:

  “作者是一个华夏人,而且对于华夏国产苏27的过程非常熟悉,写出了很多外人根本不可能了解的细节,应该是,或者至少曾经是接触过相关工作的内部人员。”

  显然,他说的正是那篇逆天小作文。

  由于内容实在太过生动,导致周瑞夫对作者的身份产生了亿点误判:

  “他的说法是,华夏方面在引进苏27生产线的同时,也从俄国人那边引进了al31f的技术,但并没有直接生产原装版本,而是在al31f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升级,以适应华夏空军和俄军不同的作战需求。”

  “考虑到华夏方面的保密规定,这应该不会是全部真相,但我想,其中肯定会有一些真实的部分,至少在大方向上,应该比简氏防务周刊上的那篇文章可靠很多……”

第780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

  对于周瑞夫的这一番分析,白礼德虽然找不出任何逻辑上的漏洞,但冥冥中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准将先生。”

  后者有些躁动地搓了搓手:

  “虽然你说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华夏人,但简氏防务周刊毕竟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

  在90年代末这会,简氏防务还没走向彻底的娱乐化,内容多少还是有点深度的。

  很多国家的军政商界人士都会订阅,甚至在上面发表评论文章。

  不过,周瑞夫却摆了摆手:

  “如果是在欧洲或者美国,那你的说法或许没错,但在华夏,或者说在整个东亚地区,简氏防务的内容其实都没什么好看的。”

  紧接着,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份报纸和一本杂志,放在了办公桌上。

  报纸上面有不少用铅笔做过的记号,明显是经过认真阅读。

  “相反,这份报纸,当然还有附带的刊物,虽然名气不算很大,但我专门托人查过背景,发现其实是一个华夏军工企业在大概十年前创办的,一直到今天,也仍然保持着资金方面的往来。”

  周瑞夫说着,伸手轻轻在报纸上敲了敲:

  “所以,能在这上面发表的文章,必定跟他们背后的金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小人物为了完成kpi而完全凭借想象力编出来的文章,最终会以这样的间接直接影响到国际政治。

  实际上,他这就完全是以己度人了。

  在80年代末的时候,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军事装备方面知识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当然也为了在军工低谷期创收,各大军工总公司确实注册过不少文学出版物。

  甚至有的还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

  但好景不长,由于老国企的运营方式实在不够灵活,内容也是专业性有余但趣味性不足,这些报纸杂志之类的东西很快从输血包变成了放血槽,不仅无法提供收益,反而还经常入不敷出。

  因此,到90年代后半叶,其中大部分都被以承包形式委托给了个人,或专业的出版机构运行。

  换句话说就是保有原来的名称,但其实已经跟背后的军工单位关系不大了。

  相应地,刊物的内容质量也开始出现滑坡。

  而后来五大总公司又被拆分成集团,那就更没关系了。

  但在周瑞夫一个美军高级军官看来,这不就是妥妥的“军工集团赞助媒体和游说集团”剧本吗?

  你还说你没有背景?

  而白礼德在华夏呆的时间还没有周瑞夫长,听到后者这么一说,也不再有任何质疑。

  于是,他们就把这个“al31f改进说”的猜想,作为开源情报分析的结论报了上去。

  本来嘛,这种报告也就是个例行公事,加上周瑞夫和白礼德俩人都是职业军人半路出道,既没有经过外交也没有经过情报学的科班训练。

  而且在后冷战年代,军事技术情报也不是什么时效性要求特别高的东西,只要再多等一段时间,就会有更专业的情报机构提交可信度更高的分析结论。

  因此一般情况下,也不太会有人当回事。

  但这一次,二人直接抄上去的分析却恰好卡在了一个奇妙的时间点上。

  以至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为了完成kpi而随手编出来的一篇小作文,最终撬动了整个世界的航空产业格局……

  ……

  当然,对于常浩南来说,促成谈判的决定这功夫才刚刚做出,甚至连谈判团队都还没拉扯起来,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后续。

  在开完会之后,就照例回了学校。

  对于他来说,眼下最打紧的事情是……

  招生。

  这个招生涉及两方面。

  一是国庆结束后,一直到十一月初,是毕设学生选导师。

  二是大致在同一时间,已经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生要确认导师——

  研究生推免工作其实开始的很早,但这年头又没有学信网,也没有在线档案,所以各方面进度都会比常浩南穿越之前慢上一些。

  当然,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推免面试就是走个过场,最后出来的排名基本就是平均绩点排名,所以早在大三下学期结束之前,一部分觉得自己有希望的同学就会开始联系导师了。

  就像是常浩南自己当年那样(虽然他是被导师主动联系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

  有些想要推免到外校读研的学生,这功夫空口无凭,其它学校的老师仅凭一张成绩单也无法确定专业排名。

  而且这个时候的联系,无论结果如何,都只能算是师生之间的个人约定。

  双方原则上是都可以鸽的。

  直到11月,导师人选才会被以档案的形式确定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6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4/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