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472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1-24 16:57:12

  姜韶华目光扫了过来:“记住,此行你们都听左大将军号令。谁不听军令,大将军可以军法处置。”

  “谁要是仗着是朕的亲卫,给左大将军添乱,朕绝不轻饶!”

  刘恒昌三人心中凛然,不敢和女帝陛下明亮锐利的目光对视,纷纷低头领命。

  姜韶华又看向其余三位大将军:“御林军留守京城,不能动。神武营勇威营各留一万人,其余人手全部都派出去,随左大将军出征。”

  “这一场国战,打赢了,都有功劳,朕不会亏待你们。要是谁敢从中弄鬼,扰了大局,朕亲自用长枪,取了他的人头。”

  包大将军还好,司马将军和宋将军心里直冒寒气。说实话,做武将的,都将自己的人马看做命根子。要领兵打仗,那功劳就得是自己的。谁愿意将自己的兵给别人?

  可眼下,女帝陛下摆明态度,要全力支持左大将军。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低头领命。

  姜韶华看着冯尚书:“冯尚书,朕只给你十日时间。户部要筹措出大军的军费和粮草。”

  冯尚书二话不说,拱手就应了:“臣立刻去户部。”

  陈丞相不等女帝陛下吩咐,便道:“老臣去一趟内务府。”

  这等时候,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得用上。

  姜韶华略一点头,最后,目光再次落在左大将军的脸上:“英卫营有八万人,南阳亲卫营有三万。神武营勇威营再各出四万多人。加起来将近二十万人。”

  “朕再发一道圣旨,让范大将军听你号令指挥。”

  “加上边军,就有将近三十万兵马。”

  “左锋!朕信你,希望你不负朕厚望!”

  左大将军热血激涌,目光愈发平静锐利,沉声道:“末将也不说什么好听话了。一切战场上见真章!末将这就召集武将们来军帐,商议如何行军打仗。”

  ……

  二十万大军,先不说怎么打仗了,光是行军安排,就是一项令人头皮发麻的浩大工程。每日行军多少里,如何扎营安顿,每日饮水吃饭排泄,都得仔细安排。

  左大将军领着一众武将在军帐里反复开会商议,熬了几晚没睡,才勉强理出个章程来。

  左大将军亲自进宫,将厚实的奏折呈给天子。

  姜韶华这几日忙着调度筹集粮草,也没怎么睡好。她翻看了一遍奏折,对左大将军道:“这些事,都由你定夺拿主意。朕只做一件事,就是保证大军的军需辎重粮草军费。”

  武将得遇明主,没什么可说的,且拼了这条命就是!

  左大将军不再多言,躬身行礼。

  大军出发前,姜韶华特意宣召刘恒昌进宫。

  “刘恒昌,朕知道你有雄心壮志和一腔热血抱负。只是,你这几年才展露头角,资历尚浅,威望还不足。”

  姜韶华温声道:“此次国战,朕压上了家底,只能胜,不能败。朕选左大将军,一来是因为左大将军在边军二十年,对柔然骑兵最熟悉。二来,二十万大军,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都不是易事,眼下有这份能耐的,只有左大将军。”

  “军中只能有一个统帅,那就只能是左锋。”

  “朕要你放下心中成见,抛开所有杂念,一切都听左大将军指挥号令。”

  刘恒昌正色应道:“皇上放心,末将对左大将军并无不服。”

  姜韶华淡淡道:“你没有不服,亲卫营里有人替你不服气。”

  亲卫们兵阵练得娴熟,可以说都是刘恒昌的功劳。在他们看来,自家统领比左大将军厉害得多。又是正经的天子嫡系,凭什么要听左大将军号令?

  刘恒昌见天子都知晓了,不由得一声苦笑:“末将也说他们了。他们嘴上不吭声,心里总有些不服气。”

  姜韶华看着刘恒昌:“总之,朕今日该说的话,都和你说了。行军或打仗的时候,亲卫营上下要听令行事。扰乱军心乱了战局的,一律以军法论处。别仗着是朕的亲卫营,就骄狂肆意妄为。”

  刘恒昌肃容应是。

  又过几日,大军终于启程。左大将军打起了自己的旗帜,又令人打起赤色蛟龙旗。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边关。

第818章 番外之国战(二)

  “启禀大将军!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追上了柔然骑兵,还交了手。伤了大概两百多人,只得退回来了。”

  一个满脸胡茬的武将匆匆进了边军的主将军帐,急急拱手禀报。

  已经熬了多日未曾好吃好睡的范大将军,着急上火双目赤红,闻言眉头重重跳了一下,怒道:“谁让他们退的?传本大将军号令,令他们继续追击!”

  武将低声为同僚们说情:“大将军请息怒。不是我们想退,实在是柔然蛮子太凶残,杀红了眼。兄弟们实在撑不住。再不退回城内,去的人就得都交代在那儿了。”

  范大将军用力攥紧手中的书信,怒火汹涌喷薄而出:“那也不能任由柔然蛮子四处烧杀抢虐。当兵吃饷,这时候就该为大梁朝的江山百姓拼命。”

  “立刻去传军令!只留一万人守城,其余人都派出去,给我追击柔然蛮子,能杀几个算几个!”

  心腹武将被喷得满脸口水,无奈领命,快步跑出去传军令。

  范大将军深呼吸一口浊气,将手中信展开,又看了一回。

  这是天子的亲笔书信。信中内容很简单,朝廷已派了二十万大军,由威远侯左大将军亲自率兵前来。边军的任务是,牢牢拖住柔然骑兵,绝不能任其来去如风。

  这一场国战,不容有失。哪怕主将不是他范忠良,打赢后最大的功劳是威远侯左锋的,他也不能有怨怼不满,要竭尽全力打赢这一场国战。

  一旦输了……

  不,不能输!

  大梁朝的精锐兵力,几乎都来了。为了供应粮草辎重军费,朝堂亲尽全力。天子连家底都拿出来了。

  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他们再也无颜回朝,更没脸去见天子。

  现在边关战况也十分明显。主动权都在柔然那一边。柔然蛮子们饥寒交迫了一个冬日,穷疯了饿疯了,现在四处抢掠,杀人也快杀疯了。边军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出坚固的城池,去追击柔然蛮子。

  战损高得惊人,用边军的两条命三条命甚至更多人换柔然蛮子一条命。短短数日,边军死伤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好在这样的拼命,总算有些用处,大大拖住了柔然蛮子四处掠夺的脚步。而且逐渐摸清了柔然蛮子的兵力分布。

  现在,就要继续熬下去,撑到朝廷二十万大军赶来。以庞大的兵力,压制并打垮柔然蛮子。

  这么做是眼下最合适的军策。就是死伤太重,且看不见什么实在功劳。

  范大将军用力抹了一把通红的眼,勉强打起精神来,走出军帐,先去伤兵营安抚伤兵。

  伤兵营里,到处躺着伤兵,断腿断胳膊的,腰腹后背鲜血汩汩的,各种惨状都有。一个个哀嚎痛呼。这样的惨状,普通人看了根本受不了。

  范大将军看在眼里,胸口都在抽痛。

  他来边军也有六七年了,一步一步慢慢收拢了军心。虽然威望还不及以前的左大将军,因为军饷发的充足伙食胜过从前,倒也颇得士兵们拥护爱戴。

  这几年来,他一直用刘恒昌的方法来练兵,练出了不少精锐骑兵。普通步兵以五人为小方阵,专练对付骑兵。所以,对上柔然蛮子,也有一战之力。

  现在死伤这般惨重,战损太高。这一场国战过后,不知边军中有多少人能活到最后。

  范大将军在伤兵营里转了半日,出来的时候眼睛赤红。

  接下来半个多月,和柔然蛮子的激战一直在延续。柔然骑兵也死伤了许多,边军死伤更重。全凭着一腔热血悍勇在硬撑。

  他已经没有和左锋较劲的心思了。

  左大将军快些领兵来救援。

  边军真得快撑不住了!

  在五月初二这一日,朝廷援军的先锋营终于先到了边关。

  范大将军激动得差点没哭出来。前来探路送信的武将,是神武营的人,也是范大将军昔日的属下。

  这个武将见了范大将军此时模样,也被惊住了:“大将军怎么这般憔悴?”

  整个人精瘦,双目通红,眼下一片青黑。这是熬了多久没好吃好睡了?

  范大将军苦笑不已:“先不说这些了。威远侯率军到何处了?还有几日能到?我们边军快被打残了!日夜苦盼着朝廷援军!”

  武将肃容应道:“我们先锋营比大军快了三四日路程,大军几日就能赶到。不过,还得休整几日。侯爷令末将给大将军带话,请大将军务必要撑住,也一定要拖住柔然蛮子,不能让他们跑了。”

  没错,边军打得这般辛苦,就是因为边军没有固守坚城,而是一直在主动出击。边军死伤得颇多,却救下了无数百姓,也牢牢拖住了柔然蛮子。

  如果柔然蛮子望风而逃,朝廷大军来是来了,却连柔然蛮子的影子都逮不住,想打也无从打起了。

  所以,边军还得继续出死力。

  范大将军用力咬紧压根,口中都有血腥气了:“好!我亲自领兵上阵!一定拖住柔然蛮子!”

  ……

  “范忠良在边军几年,倒是大有长进。”

  十日后,左大将军带着休整后的大军来了。有边军源源不断的军情消息,朝廷大军精准地扑中了柔然蛮子的大军。

  一边是苦战日久疲惫不堪,另一边远道而来战意高昂。两支大军就如汹涌的海浪碰撞到了一处,血肉横飞,喊杀声震天。

  如此规模的大战,几乎所有将士都是第一次经历。

  因为战场铺开得太大,已经没办法有效精准地传出军令,只能靠各武将领着各自的人马,按着之前定好的军策猛攻。

  左大将军身为主将,在大军后方坐镇。左大将军站在高高的战车上,以特制的千里镜眺望厮杀激烈的战场,口中忽地冒出了一句。

  此时在左大将军身边的,有五六个武将。

  现在出动的约有十万人,还有一半人马在后方静待军令。刘恒昌也在一众等待的武将之中。

  左大将军的唏嘘,也唯有刘恒昌有接口的资格:“末将几年前来过边军,现在的边军,确实远胜从前。”

第819章 番外之国战(三)

  边军虽然接连吃败仗,却越战越勇,消耗了柔然蛮子许多兵力,牢牢将柔然骑兵拖住。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

  熟悉边军战力的左大将军,发出了“范忠良在边军几年大有长进”的感慨。

  刘恒昌接了话茬,是因为这几年边军一直在以亲卫营的法子来练兵。准确地说,是在以刘恒昌制定的办法来练兵。

  左大将军对此心知肚明,闻言扯了扯嘴角,放下千里镜,对刘恒昌道:“等这一仗打赢了,再论功行赏。范大将军和边军是头功,谁也抢不走。放心,本大将军也不是那等爱抢功之人。”

  你刘恒昌的功劳,本大将军不会抢。

  刘恒昌只当没听出左大将军的话中之意,肃容拱手请战:“大将军,末将愿意领亲卫营出击。”

  “不急,”左大将军沉声道:“本大将军要先看一看。等摸清柔然蛮子的兵力,找准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再派亲卫营出战。”

  二十万大军里,三万的南阳亲卫是绝对的精锐,个个擅长马战,耗费几年之功练就了对付柔然骑兵的战术。这么一柄尖刀,要用在最合适的时机,狠狠地刺入柔然蛮子的胸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2页  当前第4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2/4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