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看得就慢,还要施扎,烧艾,还有要按压的,有要做理疗的。
药也不好配。
可着洛清微一个人忙活,一下午,也没看上三个患者。
“洛大夫,这段时间跟你一起义诊,我穴位认得差不多了,你看我能做什么,帮你打打下手也行。”
姜护士好学,洛清微舍得教,这几个月待一起,她受益最大。
“我上手不行,抓药熬药能行,这些你不用管了,只写上啥熬,我看着。”
于咏秋还是专业上更擅长,中药她差不多都认识了,也懂了中医的术语。抓药煎药很熟练了。
高大夫也说,“我现在能找着脉了,轻症我先过一遍,你再看。骨科的,我直接就处理了。”
义诊全程跟下来的,都是有收获的,还配合默契。
张影和她男人陈大夫俩挂名的都被开除了。
后勤上走了张家门路的也开除了两个。
剩下的大夫,加上洛清微和牛院长,还有五个。
牛院长谁也管不着人家。
可赤脚医生祖大夫和西医王大夫就有点尴尬。
“祖老师,我这把不准,洛大夫针灸呢,您帮我看看?是不是胀气?”
共事了这么久,高大夫也知道洛清微是什么样的人了。主动给祖大夫递了梯子。
到这时候了,祖大夫还哪里敢端架子,马上把脉枕拿过来,“好,我看看。”
过了一会儿,点头,“是胀气,你开方子,我看看。”
接下来,还真的当起了老师,指导上高大夫了。
不是不给患者挂别的大夫的号,是患者自己不干,全是冲着洛大夫来的。
要不是高大夫说了,他过完手还给活大夫看,人家患者也不会同意。
这会儿给祖大夫看了,那大叔就不乐意,“我是挂的洛大夫的号,你们看完得让洛大夫再我看一遍,我可信不着你们。”
祖大夫挺尴尬的,正想说啥,洛清微那边起了针。
“大叔,祖大夫是我的前辈,当大夫的各有擅长,您这胃胀气,祖老师可比我看得好。放心吧。”
这还真不是她夸大其词,对于日常的这类小毛病,作了一辈子赤脚医生的祖大夫,那真是行家。见得多呀。
中医,很大程度上跟经验有关系,为啥老有人说中医越老越值钱呢,指的就是经验。
乡下人生病了不舍得去医院看,而且这山沟沟里,离医院也远,都是找赤脚大夫看。他们日常病见得多,疑难杂症,可能治不了,但是见得不少。
那大叔一听洛清微这话,这才笑了,跟祖大夫说好话,“大夫你别跟我一样儿的。我这也是听家里亲戚说的,奔着洛大夫来。”
祖大夫活了一把年纪,还有啥想不开的,“没事儿,你这问题不大,就是胀气了,别自己吓自己个儿。回去把药一喝,消消炎症就行。往后嘴不要急,饭盛出来凉一凉再吃,胃负担小,也不会烫坏食道。你要是不听劝,记不住,那后面可不好说了。”
大叔眼睛都瞪大了,“大夫你这把脉能把出来我爱吃烫嘴饭?”
把出啥呀,就是经验。以前见过这样的病人,食道和胃老有灼伤,反酸,胀,看了几回,有一次赶上饭点了,在那家吃饭,才发现,那人爱吃烫嘴饭。饭出来得烫嘴的时候吃。饺子则出锅就吃。这才找到了病因。
那位的脉像,十几年了,他都没忘。
这个患者的脉一搭,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那你信不信我的话吧。”
大叔真被吓住了,“信信信,以后指定再不吃烫嘴饭了。”
还以为生癌了呢,只要不是癌,记烫嘴饭算啥,记饭都行啊。
排队的患者看得可神奇,哎哟,这中医院还卧虎藏龙呢。不只洛大夫医术好,这位祖大夫也是行家啊。
之后就陆续有排不上队的患者,到祖大夫这边儿来看病。
但是王大夫那儿确实人少,中医院里一个西医大夫,看完就打吊针,怎么看怎么别扭。越发的不爱找他。
不管怎么说吧,中医院的名声确实是打出去了。
洛大夫的名气也是越传越远,每天都有患者慕名上门。
阳历年前,县里大局已定,沈默的常务副县长,总算是有名有实,分管了政法和经济、文卫。
原公安局的陈局被刑拘,刑侦大队的苏建华因为在于家案中表现优异,被破格提拔成为公安局长。
财政局和招商局的原一把手,都平调了,一个去了拖拉机厂,一个去档案局。新换上来的,都是外地空降的干部。
洛大夫也因为义诊中表现优异,升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洛院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一个理疗室,姜护士成了理疗师,改了医生编,不再是护士了。
诊室也开始分科,因着医生少,只分了内科和外科。
祖大夫是内科主任,高大夫是外科主任。
升了职,但是干的还是大夫的活儿。
于咏秋也挂上了药剂科主任的头衔。
都涨工资呗。
患者多,收入多,自然待遇就好。
这么一操作,这不是,洛院长的威信就立起来。
中医院,只知有洛院长,而不知牛院长了。
第76章 二表嫂?
“妹子,这杯酒我必须得谢谢你。真没想到,卫生巾的销量能这么好。之前我还是低估了内地市场的含金量,也低估了咱们老百姓手里的钱。
真是没想到啊,电视广告一把出去,不到一个月,就脱销了。现在咱的产品,得预定。
开了春,就得扩大生产线了。”
林丹妮又是大包小包的来家,这回长记性了,坐火车来的,发了半车皮的东西。
冬天能冷住,吃的不怕坏了。她运来的大部分都是吃的。小部分是穿的,大人孩子的,棉服,羽绒服,买了一大堆。还都是进口货,奢侈品牌。
卫生卫厂正式投产一个两个月,在电视台投了广告,请的当前最有名的女明星代言的。一经播出,订货电话就被打爆了。卖得比最好的预期还要好。
这不,林丹妮高兴了,搭起架子后再没过问过的小厂子,又亲自跑来一趟。来感谢洛清微帮她开发的新商机。
人家感谢的不是这一个小厂子的盈利,而是发现了一个盈利的行业。
洛清微跟大嫂一起,在打扮俩小姑娘,穿着浅粉色的羽绒服,戴上同色的毛线帽子,真是粉雕玉琢的小美妞。
俩孩子穿上新衣服,就要跑去隔壁找她们波姐玩雪去。于波这孩子很会带小孩儿,几个月,洛洛就要成人家小跟屁虫了。
“去吧,别摘手套和耳包。这是给你们波姐的衣服,给送过去吧。”
“哎,妈,那我们能去吃糖葫芦吗?”
洛洛和晨曦一人抱着一套衣服,问呢。
“能去,但是只能买糖葫芦,不能买糖了,一天只能吃一样。”
俩孩子笑了,抱着衣服往外跑。
出了门就喊,“波姐,去买糖葫芦。”
林丹妮也听说了于波的事儿,“……就是那孩子?”
“是。可懂事了,眼头也活。马叔的棉鞋就是那孩子给做的,攒了钱给马叔买零嘴,买棉手套,棉帽子,自己一点不舍得花。”
确实是个知恩的孩子,老太太特别喜欢她,说这孩子占了一个忠字。
“那我回头给她包个大红包,好孩子不能苦着。”
“洛洛也快上小学了吧?”
“已经上了,上半年上了几个月幼儿园,她不爱上,说学校只让玩儿,不教课。天天跑去高年级跟大孩子玩儿。这不是,下学期就直接让上一年级了。”
“哎哟,才六岁,你就让上小学啦?”
“也不算太小,虚岁七岁了。班上四五个孩子跟她同岁的。”
“跟着学吧,年纪小,不急。将来要是想留学,包我身上。”
他们这样的家庭,真不是非得死磕学习的。
“嗯,我跟他爸都没要求她必须得学得多好,只是她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长大就好。老太太管得比我们还严些,大字,画画每天看得可紧了。”
奶奶念叨了好多回,在县城里耽误孩子学本事了。没有钢琴老师,没有乐器老师,没有舞蹈老师……
老太太不看重学校里考了第一还是倒第一,但总说技多不压身,琴棋书画必须得会。她自己这些都会,也是从小就教给孩子的,养在身边的都教,现在也教晨曦。
可她只会一样西洋乐器,是小提琴,学得也不好,说是刚接触几天,家就败了,再没学了。
就想让孩子学,人家啥都知道,什么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的,在京城的时候,还去舞蹈学院找老师,给洛洛拉筋学芭蕾。
来了县城,这些都学不成了。
“这有啥的,只要有钱,没啥是学不成的。这样,我在港岛给孩子找好老师,让过来教几年呗。”
那得多大的破费。
“那还是让孩子寒暑假去港岛学吧。”
现在学校没以后那些补习班啥的,北方的寒暑假都长,暑假四十天左右,寒假两个月。其实过去,还真行。
让老太太跟着去,她老人家才七十,身体硬朗着呢,去见见繁华,回忆一下旧时光,也挺好的。
“行啊,你二表哥刚刚入手了半山的一套别墅,住的地方尽够的。这次我回去,就带老太太和洛洛一起过去呗。”
“还没跟二表哥说呢。”
“说啥,他一个单身汉,没啥见不得人的小情人儿,又不是住不下,又不是别人,他还能不欢迎啊?”
咦?
洛清微就看林丹妮,“丹妮姐,你这是能做我二表哥的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