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价值连城。
奶奶接过来,眼圈也红了,“这是当初额娘成亲的时候,太后老佛爷给添妆压箱底的嫁妆,她特别喜欢,一直不舍得带。”
老王爷两个侧福晋,六个妾室,十个孩子,八子两女,只她一个嫡生的女儿。
当年兵荒马乱的,也不是只她没跟着走。只不过其他人没有她会隐藏身份,东北这地界,胡子、马匪多的是,都被抢了。
“出去了,颠沛流离的,不见得比我过得安稳,我这辈子,算下来,比我同龄的都享福多了。一生也没有干过活儿,好好的养着。你姑父挣钱养家,正是因着没家产,我们的日子才安稳。
你姑父没了,你两个表弟也大了,从来不让我干什么,儿媳妇都孝顺。孙辈们更是都没的说,孝顺还各个有出息。我现在这日子过的,真不比小时候在王府里差。
也不像你爹娘他们劳心劳力的。
全中国像我这样享福的老太太,也找不出来几个。
这些个身外物,我也是真不缺。这套首饰,是我娘的嫁妆,我收下了。其它的我不要,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花几个?孩子们自己都能养活自己,日子也不差,要这么些钱,没处花去。”
老太太收了翡翠,直接交给洛清微了,自己也没留在手边。
那些个文件,看都没看一眼。
“姑姑,这不是您要不要的事儿,这是祖父的遗嘱。之前是没找到您,但是您那份儿,谁都没资格动,必须得是您的。
我们都从基金里领生活费,都是一样的。”
罗君泰给老太太科普了一下什么是家族基金。
老太太不确定的又问了一句,“一样的?”
罗君泰肯定的点头,“一样的。而且随着基金的收益增长,生活费也会等比例增加的。
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咱们家族也在特区有不少投资,现在逐渐北上,已经进京城了。
父亲本打算今年正式退休后,就回咱们东北老家来,找找叔叔姑姑们。虽然也知道机会渺茫,看看老家也是好的。
没想到先跟您在港岛相见了。”
老太太在港岛时,去看一个清朝皇室珠宝展,好些个前朝后裔去看,就在那地方跟罗君泰的父亲相认的。罗子衍是庶子,排行第三,小时候一起在王府里长到十几岁,隔了五十多年,还是找着点影子,给认出来了。
老王爷八子二女,就剩下兄妹两个,孙辈有十几个,从家族基金领生活费。
多是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也不算是完全啃老。
老太太让洛清微把文件收起来了,并没有签,“等你爸妈回老家的,也该回来看看了。现在的日子多好啊,趁着现在还能走得动,能走走看看。省城老王府还在呢,现在是政府的地方,从外面还能看看。
园子没有了,但是在咱家老园子的地方,有我跟你姑父的家。我在那里住了五十年。还能去山里转转,小时候,我和你爸你几个叔叔伯伯,随着阿玛一块儿进山,还挖过人参,猎过狍子。
咱家那时候在山里还有金矿。那么些人在外面偷着淘金,都发了家,现在还有些傻瓜以为金矿没人开,想着包矿呢。
岂不知,早在我玛法那一辈,就开始采金,早挖得不剩什么。
花大钱包那个矿,多少钱都得打水飘。
你们呀,是不了解你们的玛法,要真是家底子都在国内扔差不多了,去了港岛没本钱怎么在十几年里就挣下那么大的家业?
咱们金矿开了几十年,金子除了给京里送的,都哪去了?”
老太太念叨呢,跟谁都没有提过的家族秘辛。
然后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问罗君泰,“老侄儿,你这回想投资干点儿啥?”
罗君泰就笑,“姑姑,真让您说着了,祖父就是开金店起来的,当年只说是用的嫡祖母的嫁妆,照您这么说,可能是家里的老底子了。之后咱家的主业一直都是珠宝公司。
在京城也是开珠宝店。
在特区,也有几个轻工业的工厂,有一家牛仔裤的厂子,现在生意不错。
我是听说咱们这边有稳定的棉花供应,想着能不能开一家袜子工厂。
这人嘛,总得穿衣吃饭,吃饭的买卖,咱不做。穿上,都想着做衣裳做鞋,好像还没有正经的袜子工厂。”
说完了,就看沈默,“四侄儿,你是父母官,这个得咨询你,觉得这个生意,能做吗?”
原本可不正是在京城听说了金矿的消息,想着来分一杯羹,自家的珠宝公司,跟金中玉金总的公司有过合作,也有竞争,有消息来源。
老太太那话一说,他就没法再说金矿的事了。
得亏他反应快,把原本要在江浙上马的袜子工厂计划拿出来应对。
第91章 罗家不养闲人
招商引资,只要是来投资的,那当然就是好的。
“咱们县里现在确实有固定的棉花供应基地,一处在中原,一处在西疆生产建设兵团,明年种植面积要扩大三倍以上,保证咱们县里的需求。三大爷您要是打算在这边建厂,原材料可以有一定保障,运输方面,咱们铁路可以直接工业园区。非常方便。
公路也马上开始修,未来三年内,公路可以连接国道,直通京城。
投资环境方面,我做为主管领导,会竭尽所能保障最好最公正的环境,让商业只是商业,不掺杂其它东西。”
沈默没客气,该拉投资就拉。
这会儿经济当先,内举不避亲。
罗君泰在家里排老三,罗子衍三儿一女,他是最小的。家中产业是老大继承,老二是大律师,姐姐是医生。到内地投资,在大部分都还是谨慎行事的时候,他做了前锋。
听沈默说完就笑,相比起金矿的几千万大生意,一个袜子厂,十万块钱投资都能建起来,投上五十万,就是最先进的。这么点钱,也不用跟父亲和大哥申请了,他能直接做主。
“那行,回头我走走看看,合适的话,上两套设备。要是能拿下东北的市场,也很好。”
这都要考察市场了,那肯定得住下呀。
别在这边儿住了,老太太带着人去了大伯家的小二楼,那边条件好,地方也多。
二哥听说家里来了亲戚,紧赶慢赶的从外地回来了。
“亲戚之间,还是别合伙,有矛盾或是理念不和的话,以后不好相处了。尤其咱这还是几十年没联系过的亲戚。说亲戚,是实在的血亲,可也实在不熟。合伙真不合适……”
沈默一见沈山就劝啊。
沈山都笑了,摇头否认,“合什么伙呀。我赶回来主要是想让三大爷帮着看看我那个小区,怎么建。你不知道,他可不是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人家是建筑大师。罗家在港岛特别低调,闷声发大财,自己只做了珠宝公司,但实际上,各行各业的有很多投资,子弟也都各有成就。
咱们建房子,四四方方的,盖个能住的窝棚就行。人家盖房不光是讲究样子,还讲究风水呢。
之前我一直说建成高档的小区,照着港岛那边儿的建。可就是嘴上说,我也就是知道个样子。请设计师吧,咱们请不起。好设计师好几十万的费用,请了不值当。一般的,那还不如不请。
可算是遇上真正的内行明白人了,还是咱亲戚,也不说设计不设计的,让真神给指点指点,也行啊。”
行吧,不是合伙就行。
“二哥,我二表哥他们拿了公路的项目,你没参与啊?”
洛清微问呢。修路可是大项目,很赚钱的。当然,投资也大。
政府里没有钱,还想修路,怎么办吗?把工程承包出去,然后开放相应路段的二十年路权,就是建收费站,收二十年费用。
肯定不是想建就建的,几百公里路段设置收费口,这是有规定的。不能过分。
这个事情,就是相辅相成。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交通就越发达,过路车辆就多,收费就多。
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越收不着钱。
孟承泽自己非要拿下几百公里的公路工程,是拿不下来的。没有那么大的本钱,再一个也是怕修好了路收不上来费用,成本收不回来,压太多钱,耽误别的生意。
拉了林丹妮还有几个圈子里做生意的子弟,一起拉起来的工程。
沈山摇头,“我这点儿钱,可参与不了他们这大工程。还是老老实实搞厂子,建房子吧。他们玩儿太大了,这要是咱们县里经济发展不起来,他们那些少爷小姐,随便再接点什么工程就缓过来了。我要是赔了,完蛋了。
所以,老四啊,你压力不小。可千万把经济搞起来,要不然,坑的都是咱自家的亲戚。”
洛清微心里就有点儿明白,为啥上面非得要开金矿了。
领导压力也很大吧。
有个金矿实实在在的放着,修路就赔不上。
只靠着几个小厂子,啥都不好说。这要是赔了,以后谁还敢来投资?
越不来投资,越挣不回来,成恶性循环了。
“现在就是遍地黄金的年代,做什么都挣钱,只看有没有眼光和魄力了。中草药也是很好的生意,种植的草药,一样有药用价值,咱们这边有气候和环境优势。
除了山野菜,山货,还可以做咸菜呀。黑土地上,种出来的菜味道好。做成小包装的现成咸菜,往外发,一样有市场。
还有养殖业,能养的太多了。养殖业做起来,配套的饲料厂是不是也有销路了?
还有家具厂,守着林场,哪有更方便做家具的地方了。
随便想想,就有太多能做的生意了……”
洛清微靠着上一辈子的记忆,提了好些想法。能发展的行业可太多太多了。
“这不是光说就行的,你只想着生产什么,不得有市场,能销售出去吗?有市场了,才能谈生产。
还是要走出去,看一看,外面有什么需求,不能闷头瞎干。”
沈默比较谨慎。
这下江山站洛清微一边了,“看一看是要看的,考察嘛。但是我说句实在话啊,这几年我也算把大半个中国都跑遍了,现在这个势头,就是你只要不是生产的粑粑,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市场真是太好了。
虽然都还很初级,跟港岛,跟外国不能比。
但是潜力好啊。
再过个十年八年的你再看看,翻天覆地。
要我说,过上个三五十年儿,咱们老了以后啊,保不齐就能赶上港岛了。
不知道咱们能不能看着那一天。”
见过世面的人,眼光就是不一样。
洛清微默默的在心里给沈山点了个赞,很想告诉他,用不上五十年,三十年之后,就已经很发达很先进了。五十年之后,跟现在反过来,外国人来咱家,成了土包子进城了。
第92章 直男能有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