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宁丹萍突然收到这么大额的红包,太惊讶了,忍不住跟赵如月说,赵如月才知道公公给自家孩子的,比别人家孩子的,多那么多。
这还是宁丹萍考上了中专,宁达才给的五百块钱大红包。
可见宁达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
赵如月叮嘱妹妹:“这事我就跟你说过,你可别出去跟别人说。”
赵如媛道:“你放心,我嘴巴严不严你还不知道?不过说到姐夫大哥家的姑娘,她爸坐牢了,她上中专政审也能过?”
“现在读中专早不审核这个了,又不是以前特殊时期的时候,可能也就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学校,比如说军校,可能还要政审吧。”
说到宁丹萍上学的事,也挺有戏剧性。
以前她没目标,读书不认真,后来有目标了,学习成绩又不够,她爸还犯事进去了,又得为以后的学费发愁,课余时间在亲戚家里兼职干活,给自己攒学费。
结果到考试那一年,峰回路转,镇上开发景区,过几年她妈可以在景区干活,也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未来有了保障,她妈不再捂着钱不敢用,也愿意出钱供她读书了。
最后宁丹萍中考时超常发挥,成绩可以上普高,但学校不太好。
宁丹萍认真思考之后,还是选择去读了中专护理专业,虽然当时只是几个孩子一起开玩笑说她适合这个。
但她考虑到以后这个专业毕业出来,在镇上或者县城可以相对没那么难地进入体面的单位,也想尽快出来工作,好尽早经济独立,就依然选择了这个专业。
赵如媛听完她的事说道:“听说现在中专学历也不怎么值钱了,我真担心我家彩柔以后考不上大学。”
赵如月倒是不太担心,她妹妹的女儿跟自家两个孩子有点像,全都是自觉性特别高、知道自主学习的孩子。
人家该玩的时候玩得尽兴,该学习的时候也非常认真,脑子还聪明,想不考上都难。根本不需要家长瞎操心。
赵如月说她妹妹:“我看你是没事闲的瞎操心,以前你不管,孩子读书不也读得好好的,我劝你可别兜里有点钱就瞎搞,最好先跟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别想着自己为孩子好,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报班什么的。”
这也就是亲姐,换了别人不敢把话说得那么直白。
赵如媛手头有钱后,还真想过给孩子找补习班:“我看市里好多家长都给孩子报班补习,成绩不好的报,成绩好的也报,还有不少上那什么兴趣班,学才艺的,那我们家的不报班,不是就落后了吗?”
“她现在成绩下滑了?”
“那倒没有,今年还考了年级第三!”
“那你费这钱做什么?钱多咬口袋啊?你要真是有闲钱,倒是可以问问孩子想不想上兴趣班,以后她要是考上大学,要表演点才艺什么的,也不至于干瞪眼。”
赵如媛被她劝动了:“我回去问问家里两个大的愿不愿意学,小的就算了,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学了也是白学。”
赵如媛回去后跟女儿商量这事,林彩柔知道了是二姨劝的自己妈妈,还特地私下给赵如月道谢,说她确实不想去上补习班,觉得浪费钱,倒是确实跟想去上兴趣班,学点别的东西。
这事让赵如月也想到自己家孩子,找了个机会就问宁时秋和宁时夏:“你们要不要报兴趣班学点什么才艺?”
宁时秋眼睛一亮,问道:“县城也有少年宫了吗?”
“还没有,怎么突然问这个?”
“我经常见课本里提到少年宫,还没见过少年宫长什么样呢,有点好奇。”
宁时夏附和:“我也是。”
赵如月恍然,其实市里就有少年宫,自己带孩子去市里那么多次,竟然没带他们去过少年宫。
刚好明天有空,赵如月直接说道:“明天就带你们去,今天你们先想想要学什么,明天我们去问问,能不能周末去学。”
平时孩子要上课,而且她家孩子课后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事也不少,肯定没法每天赶去市里上兴趣班,再赶回家,周末两天时间去还行。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跑去开电脑查询少年宫都可以学什么了。
赵如月提醒他们:“锯子以前不是在市里读书吗?我们县城所属的市只是小城市,在网上不一定能找到具体信息,还不如直接去问锯子。”
两个孩子又急忙去给姚据打电话。
姚据这会儿也在老家过年,过年期间他爸爸妈妈又好像完全没有矛盾一样,带着他一起回老家,除了姚据不太爱说话,看起来就像是很正常的一家三口的样子。
实际上只有他知道,背着人的时候,他爸妈都会忍不住对对方翻白眼。
要不是过年期间,来他家拜年的亲戚非常多,就没个停歇的时候,老家左右还都是亲戚,房子隔音效果一般,怕被亲戚听见,他们肯定会见面就吵架。
姚据也难免会被逼着,必须跟他们一起好好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戚朋友。
接到宁时秋和宁时夏的电话,姚据终于找到借口跑回楼上自己房间接电话,得到难得的喘息机会。
打完电话,姚据深吸一口气才从楼上下来,因为在楼上待得太久,难免又被父母一顿斥责。
好在他找到了离开的借口,等夜深家里客人终于全部离开。
他趁着父母还没休息,跟父母说:“今天我兴趣班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兴趣班那边要提前开班,我得回去上课。”
他爸妈拿过那个今年给他买回来的最新款诺基亚看了一眼。
今天打来的那个电话,随意地看了一眼,备注确实是老师,就摆了摆手:“那你就去吧,明天让司机送你。”
如果他们能多看一眼手机号码,就会发现他在撒谎,而且这个谎言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查。
姚据收回手机转身离开父母的房间,回到自己房间后,把那已接来电的号码备注改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第133章
客车缓缓停稳,司机转头对后面的乘客说了一句:“市客运站到了。”
同时按下开门按钮,噗嗤一声,车门打开。
宁时夏动作迅捷,飞快解开安全带,第一个跑到车门处蹦下去。
“小夏你慢点,注意安全!”宁时秋追在她身后,连连提醒她注意安全。
“知道了知道了,我很注意的!”宁时夏一下车,就看到了站在一辆黑色小轿车旁边的姚据。
她用力挥手:“锯子哥,这边这边!我们到啦!我们还给你带了好吃的!”
姚据一看到活力十足的宁时夏就忍不住露出笑来,也学着她的样子,举起手用力挥动:“小夏,快来试试我家的四轮车!”
站在他身边的司机听到‘四轮车’这个词,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这个词让人听着,直接把豪车拉到跟三轮车是一个档次的车似的,
他心想:小孩子真有意思,心思单纯,看车子只看几个轮,完全不在乎它是什么牌子的车,价格多贵,他家孩子也一样,觉得挖掘机和推土机比豪车厉害多了。
“来啦来啦!”宁时夏左看看右看看,确定没有车子后,迅速冲过去,解下自己的背包。
她的背包是赵如月找人给她定做的缩小版绿军包,现在别人都嫌这种包土里土气,可宁时夏就喜欢这个颜色。
看到正常型号的绿军包后,她就非要买一个,可买回来她个子又太小,日常完全背不了。
赵如月没办法,只好在网上给她订做了一个小号的,但即使是小号的包,里面的容量也很大。
绿军包里塞满了宁绍明做的,各种各样方便孩子带出门吃的小零食。
姚据习惯性地要帮她拿包,宁时夏却没让,直接把背包打开了。
“昨天我爸爸做了雪花酥、牛轧糖、猪肉脯、牛肉脯、牛皮糖、花生芝麻糖,可惜你不在,要不然吃刚出锅热乎的,可好吃了。”
宁时夏一边小嘴说个不停,一边往外给姚据掏东西,她带了双份的量,除了自己的,另一份就是给姚据带的,姚据也很自觉,她一打开包,自己也很自觉地打开自己的空包,让她往里塞东西。
“还有一瓶奶茶,我包里装不下了,就装在我哥背包里。”
她说着话,宁时秋也走到了他们面前,拿出包里的奶茶,往他们背包里一人塞了一瓶。
他包里也装着一些零食,不过数量没宁时夏的多,只挑了两三样自己喜欢的带上,反正中午肯定要在外面的饭店吃饭,带多了肯定吃不完。
为了能让两个孩子在市里多玩一会儿,赵如月和宁绍明早上很早就起床带他们去坐车了。
这会儿到了市里时间还很早,少年宫没开门,姚据热情邀请他们去自己家:“我去你们家好多次了,你们还没去过我家玩呢!”
姚据本来还担心这次他们又拒绝,就听到宁时夏说:“好呀!我爸爸给你做了好多菜,也一起带来了,得及时放进冰箱里保存。”
姚据这时候才意识到,他赵阿姨和宁叔叔手上提着的袋子,通过袋子显露出来的形状,可以看得出里面是一个个方形的盒子,看起来像打包盒。
他们一行人来到姚据家后,宁时夏走进他家装修得很金碧辉煌的大房子哇了一声,发现自己的声音在这个房子里竟然还有回声。
可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房子里好像没什么人住,很豪华,但看起来空荡荡的。
“锯子哥,你家人都不在吗?”宁时夏说话时又有回音,吓得她只敢凑到姚据身边小小声地跟他说,“你家真好看,像个城堡。”
姚据轻轻地拍拍她的脑袋,帮她把背包放好,心想:也就小夏这么单纯可爱的人觉得自己家像城堡了。
别人都说他家这个装修就是暴发户装修,跟酒店大堂似的,特别看不上。
“他们都在老家走亲戚,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想跟你们去玩,跟他们说了一声,他们就让我先回来了,反正我年纪小,大人吃饭聊天我也听不懂,他们得在老家待到过了正月十五才回城。”
过年期间,他家也给家里雇的阿姨们放假了,只有司机没放假。
本来他爸妈各自有一个司机,但是为了装和睦一家亲,就让他妈妈的司机也放假了,过年期间只留下他爸的司机开车载他们一起回老家。
司机帮他接到人,送他们到家后,还得赶回去给他爸妈开车。
所以他家目前还真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连个保洁阿姨都没有。
赵如月和宁绍明以前要是来到这么豪华的房子,肯定会觉得手脚往哪儿放都不对。
现在倒是很从容了,毕竟他们也是有自己事业的人,哪怕不如姚据家,但有事业就有自己的底气。
宁绍明倒是有点担心:“要不今天你也跟我们一起回镇上吧,这么大个房子,一人住着多空荡,就算小区安保再好,一个人住着也不够安全。”
这么大个房子只有一个人在,就是个大人也可能会害怕,更何况这还是个孩子。
一开始姚据跟他家孩子玩得好,但来往得没那么多,他们就算知道他自己一个人住,觉得这孩子有些可怜,也不好插手。
自从他们家在县城开店后,他家孩子经常去县城,三个孩子能一起玩的机会更多了,小秋和小夏经常带姚据回家吃饭,姚据玩得太晚了,就留下跟宁时秋一起睡。
这两年相处下来,姚据跟他家的两个孩子玩得越来越好,他们也把他当做自家侄子一样看待,宁绍明才多说了这一句。
听到宁绍明的话,姚据一口答应下来:“好,那我把你们给我带来的菜都放冷冻里,等开学我再带回县城慢慢吃。”
他最喜欢去小秋和小夏家,尤其喜欢他们家那种温馨的氛围,每次去,他都在悄悄在心里假装自己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虽然他其实并不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但每次他去了之后,从来不会被忽视,也不会被特意照顾,姚据很喜欢这种感觉。
不过姚据也不是天天去,大部分时候晚饭还是在家吃。
宁绍明和赵如月把带来的东西放到厨房的桌子上,姚据自己把那些打包盒一个个拿出来,再放进冰箱冷冻室。
透过透明的打包盒,他可以看到,里面装着的,果然全是爱吃的菜:红烧肉、水煮鱼、水煮牛肉、干锅羊肉、孜然牛仔骨、孜然牛肉、黄豆焖猪蹄……
一共十几盒,每盒都是一种不同的菜,小秋和小夏家昨天一天肯定吃不了那么多菜,这一看就是特地给他做的。
姚据看得心里热乎乎的,有一种被人重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