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东西之后,他不但会复刻出来,还会举一反三,去创新制作属于自己的新品。
现在他的面包店里有一个单独的橱窗,专门用来放他做的新品,哪些做出来后受客人欢迎,就会上架一段时间。
如果销量能比较高,而且一直相对稳定,才能成为店里的常驻产品,然后再铺货到另一家分店。
可以说因为宁绍明的爱钻研、爱创新,现在店里有不少他创新后经过市场考验,得以保留下来,非常受客人欢迎一直在售卖的产品。
就这么不大不小的一家面包店,不说多厉害,至少拎出来跟别人比,它也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一家店。
所以那几个亲戚夸完之后,话音一转,很是为他们可惜的样子:“我觉得以你们的能力,不该拘泥于小小的一个县城,我在省城都听说过你们家的面包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市里和省城都有人特地开车去你们店里买东西。”
赵如月点头,这个她和宁绍明倒是早就发现了。
不只是面包店,其他两家店也有外地的客人。
有些人原本冲着面包店来,来到之后,发现隔壁也是面包店老板家的店,好奇之下就进去逛逛,结果又觉得餐饮店的东西看起来也不错。
来都来了,就顺势在餐饮店吃一顿,吃完觉得很好吃,就又打包了一些餐饮店的东西,跟隔壁买的面包蛋糕一起带回去。
回家后东西吃完解了馋,过一阵又开始想念,就这么成了回头客,隔一段时间就来。
赵如月老店的生意也被面包店带动了不少。
因为她跟范小蓉关系好,范小蓉在羊城那边有什么新款电子设备,肯定会为她弄一些寄过来。
有些电子设备,县城别的店甚至市里都不一定有,但是在她这里就可以找到。
久而久之,很多客人也习惯了,新出什么电子设备,先来她这里问一问看她这里有没有。
本来只有县城的客人来,自从面包店那边吸引了外地的客人后,她这里也被外地的客人发现,外地的客人也跟着多了起来。
有些人回市里和省城之后,没时间再来,既想买她这里的新款电子设备,也想买面包店里的东西,干脆就远程购买,然后让赵如月帮忙一起装箱寄过去。
赵如月这边本来就有代网购和代收寄快递的业务,跟本地的邮局算是有合作,寄东西也很方便。
只是客人每次只能打电话过来订东西,嫌电话里说太麻烦,不能随意选,还不能看到图片,有时候她比较忙,就会顾不上这一类客人。
很多客人都在催他们开网店,要不然就组建一个卖东西的群,方便他们卖东西,也方便自己买东西。
这个事赵如月还在考虑。
不是她不想开,实在是考虑到现在的物流还没有以后那么厉害,很多面包店里的产品都是没法寄的。
宁绍明面包店里的面包不爱放各种添加剂,这就意味着,保质期不会太长,根据季节的不同,顶多能放个三五天,而且就算能寄的产品,味道也肯定不如实地吃新鲜的味道好。
毕竟开网店的话,需要面对的可就不只是省内的客人,还有可能有全国各地的客人。
另外她也担心丢件的问题,现在的监控也没以后那么厉害。
赵如月还以为这几个亲戚也是吃过他们的东西,然后念念不忘来劝他们开网店的。
赵如媛和林国豪还没把买店铺缺的钱拿到手,很担心人家手头有好项目,可能是来拉投资的。
但是这次他们全都猜错了,人家是想拿店铺授权,在省城以她家面包店省城分店的名义开店。
几个远房亲戚把这事说得天花乱坠。
说什么自己不缺资金,只缺好的项目,要是他们同意这事,要不了多久,他们家的店就能开成连锁店,在省城以及省内的各个县市遍地开花。
再过几年,发展成全国连锁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番话把赵如月的哥嫂和妹妹妹夫说得晕晕乎乎,深感这个买卖做得,是个非常有前景的好买卖。
差点也跟着开口帮他们劝赵如月和宁绍明,千万要抓住这个做大做强的好机会了。
可宁绍明听着别人描绘的美好事业蓝图,却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第一反应是,如果答应了,自己以后是不是会很忙,太忙顾不上保养身体的话,他媳妇儿肯定会不高兴。
别说什么他可以只专注开发产品,出配方,别的全都不管,可以把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做,只管等着拿分红就行。
现实实践起来可不会那么简单,哪怕他只专注开发产品,这个工作一旦牵扯到的人和事多起来,就无法做到只是单纯地开发产品了。
自己的店,他可以自己说了算,做出来的新品不符合客人口味也没关系,大不了直接下架,自家吃或者给亲朋好友分一分就没了,有时候还不一定够分。
给企业做产品可不能这样随性,每一个产品都需要尽量去迎合客人的喜好,要绞尽脑汁地去想,客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
推出一个产品销售效果不好,甚至失败的话,那就意味着不但他自己,背后很多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都白费。
而且这几个亲戚又不是她媳妇儿手把手教导出来,还知恩图报、人品过硬的苏胜楠。
他们只是跟自家没多少情分、打交道的次数都不如邻居多的远房亲戚,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几个人真实的人品是怎么样的。
如果是他教出来的徒弟想自己开一家店,他会支持,因为他自己开过店,他知道该怎么做。
但他不想跟不熟的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搞这些。
开授权连锁、开加盟这些看起来都是开店,可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
他的技术、他的店铺授权、他的配方交出去以后,如果真如这几个人所说,确实成功做大了,他们以后真的甘心一直把利益分给他?
企业做大之后,后来者架空创始人,甚至把创始人踢出局的事可不少。
到时候可就不是单纯的合伙卖东西的事情了,其中涉及到的资本运作,他和他媳妇儿都不了解,很容易被坑,可别最后连现在这两家店都得赔进去才好。
这些话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他杞人忧天,所以宁绍明没说。
他只是在他们天花乱坠地说完后,客气地拒绝了:“我暂时没有授权店铺和让人加盟的打算。”
说他胸无大志也罢,宁绍明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真的已经很不错了,他很知足。
那几个亲戚在他们家劝了半天,见不管自己怎么说,赵如月夫妻俩依然不为所动,看着天色不早,人家还要去接孩子放学,就只好先离开了,说改天再来拜访。
赵如月就没见过那么能说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他们还特别拉得下脸面、放得下身段,哪怕被拒绝好多次,人家也一点不觉得尴尬,还是能一直车轱辘似的在那里反复地劝说。
一开始还好,到后面赵如月都听到整个人有点烦躁了,只是还忍得住,没表现出来。
他们走的时候,她就没亲自出去送。
赵鸿发是在场的人里,勉强算是跟他们最熟的人,就站起身来帮忙把人送出去了。
那几个人临走的时候,还请他帮忙劝劝他二妹和二妹夫。
他把人送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车开远,转身回到客厅,就听到陈芳妮几人正在那遗憾地说:“这么好的事,你们不答应真的太可惜了。”
赵如月笑笑,她跟宁绍明一样,并不觉得这算什么好事,反而微妙地有种被人盯上的感觉。
她不想再多说这件事,转移了话题,跟妹妹妹夫聊起省城那块地。
第144章
那块地四四方方的挺大一块,看起来特别规整,没有那些奇形怪状的边边角角。
赵如月亲眼见到后,就明白了,为什么妹妹妹夫会相信小道消息,当初又为什么,那么着急忙慌地选了这块地买下。
抛开拆迁需要等很多年这一点,这在附近确实已经是一块很好的地,她坐车的时候,一路看过来,很多在地上画了白线划分出来的地块都不如这块方正。
这让赵如月觉得,即使以后省城的发展,跟县城一样与她的记忆出现偏差,花二十万买这块地也很值。
这一片现在是郊区,等城区逐渐往外扩,哪怕不能跟城区一样繁华,远郊也会变成近郊,地价自然而然就会涨,只这一点就不会亏,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宁绍明看了也觉得很满意。
他对赵如月说道:“这里看起来偏离了城区往外扩张的方向,但我看过地图,刚才也在附近转了一圈,周围的路四通八达的,还靠近高速路进出口,居住在这附近,可能会被路过的大卡车吵得睡不好觉,所以在这附近自住房的人很少,要是开店卖东西,客户群体就比较单一,可能大部分都是路过的司机,办个小厂子或者做仓库就很合适。”
听他这么一说,赵如媛和林国豪也跟着观察四周,他们当初买这块地的时候,也是参考过二姐和二姐夫在镇上的店。
赵如媛听她姐说过,他们刚开始店的时候,还特地请那个帮她家拉货的司机帮忙,给他相熟的司机发名片,让人家相信她家店,给店里拉客人。
她一看到这块地,就觉得这里的位置跟二姐家很像。
只是那时候她和丈夫买得匆忙,只见注意到附近来来往往的司机和车子,觉得这么多途径的车,那都是他们家的潜在客户群体,忽视了两家卖的东西不一样。
人家司机刚从附近的厂子里拉货出来,着急上高速送货,怎么可能一出来没走多远,就停下先吃个小龙虾喝几杯再上路?
也忽视了,她二姐家的店还有另一个稳定的客源,那就是镇上的街坊邻居们。
其实过路司机那都是锦上添花的相对不稳定的客源,镇上的居民才是真正能让一家店站稳脚跟的决定因素。
她姐家的店,说是不太近集市,周边住的人少,其实只是相对于位置就在集市上的那些店来说不近而已,走路也用不了多少分钟。
放在城里,如果集市那地方是个小区,她二姐家的店甚至能划进‘小区附近距离我家很近那家店’的范围内。
在看看她们买的这块地周围,买地的很少有以个人的名义买,大多是以公司的名义,很多公司跟她二姐夫说的那样,买来建仓库的。
如果是建厂子,这地方还能救一救,毕竟工厂的工人,总不会一直在厂里吃,肯定有想要出来解解馋的时候。
周边都是仓库,那还怎么玩?
就那几个管仓库的工作人员,那点客流,可撑不起一家店,更何况小龙虾这玩意儿不是日常非得消费的东西。
在这里开店卖小龙虾店,还不如开个小卖部卖点饮料方便面、烟酒、槟榔!
赵如媛只是在心里想想,但宁绍明和赵如月还真打算买下这块后,就先在这里开个小卖部。
他们看过地,确认这块地可用,不至于一到手就得白放着,等待不一定是不是真的会到来的拆迁。
在正式交易之前,还把他们觉得可以在这里做的生意,全都说给了赵如媛和林国豪听。
可赵如媛和林国豪满心都是去省城比较繁华的城区买铺面,而他们说的那些生意,几乎都要慢慢发展,属于细水长流的类型,跟他们的期待不太符合。
双方签了合同,交钱、过户后。
赵如媛才私下跟赵如月说:“其实我们非要在城区买房,也是不想让家里孩子在学校被人看不起。”
赵如月第一反应是:“彩柔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
“那倒没有,那孩子成绩好,我们没给老师送礼,老师也挺关照她。
只是她是在省城城区上学,当初考上的时候,我们单纯觉得她能考上这么一个好的学校,入学后跟那么多当初在小学时,也是各个学校班级尖子生的孩子竞争还能名列前茅,很为她高兴。
可后来去给她开家长会,人家家长看起来都特别体面,不是在省城城区做生意有铺面有房子的,就是在公家单位上班,有些职位还不低。”
赵如媛脸上带着苦笑说,“只有我们家,我跟她爸都是农民,我不想给孩子丢脸,已经尽量往好了去打扮,看起来还是不如别人,自身没有的东西,那气质装也装不像,就跟乞丐穿上皇帝衣裳似的,孩子没嫌弃我不给她长脸,但我自己觉得很丢人。”
听到这里,赵如月算是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在城区买铺面了。
其实也并不单纯是为了给孩子争一口气。
“你是不是想着,既然没有的东西装不出来,那就想办法拥有,以后气质自然而然地改变,就不需要装了。”
赵如媛激动地一把抓住她二姐的手:“姐,我就知道你一定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