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空山澜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1 KB   上传时间:2025-05-02 10:11:31

  宁绍明附和道:“对,最好过年回家前就定下来,要不过年后来鹏城打工的人多,找房子租的人也多,到时候合适的房子不好找不说,没准房租还要涨。”

  吴丽看向赵如月:“那麻烦你了小月。”

  *

  赵如月去找陆发的时候,陆发听她说,他们夫妻俩过完年就不来了,觉得十分可惜,还反复劝了好几次。

  甚至提出给他们免费住现在租的房子,可赵如月回老家的心十分坚定,陆发劝不动只好作罢。

  不过之前宁绍明交的三个月租金,还有以前交的押金,陆发说什么都要现在就退给她。

  赵如月也不矫情地跟他客气了,一个月房租六百,分到两家人头上,每家三百,三个月的房租加上退回来的押金,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呢。

  先前陆发带着家人跟周家一起,正式去给赵如月夫妻俩道谢的时候,没提房租的事。

  他原本是想减免一部分房租,又怕赵如月和宁绍明两个老实人觉得不好意思,会拒绝这个提议。

  于是想着等三个月以后,他们交房租的时候再和他们提这个事,以后他们租多久就给他们减免一半房租多久,彻底还上人情,没想到他们年后就不来了。

  陆发感觉十分遗憾,心里琢磨着,要从其他地方补上。

  “你们回老家有没有想过做什么营生?”陆发斟酌了一会儿,问赵如月,“不会回去还继续种地吧?种地可挣不了多少钱,又辛苦得很。”

  他知道高家给了他们夫妻俩一笔赔偿款,但不知道具体金额。

  他跟以前赵如月认为的那样,以为顶多给个三五万的,这点钱想多花两年都得特别节省地花。

  陆发就想着,不如趁这个机会,彻底把欠他们夫妻的人情还上,要不心里总惦记这事。

  赵如月听话听音,完全没料到来这一趟竟然还有这样的惊喜。

  她意识到,房东可能是想给他们介绍一个,他们在老家也能做的小生意。

  赵如月试探着说:“我们还没想好,不过我家绍明有手艺,回去后可能先摆个摊试试水,要是生意不错,就开个小店。”

  她说话的时候注意着陆发的神色,发现他听完自己的话,露出有些遗憾的表情。

  立刻补充道:“他擅长厨房里的活计,我不太擅长,可能我也自己弄个小摊摆摆,卖点小商品。”

  “这就对啦,做点小生意,就算挣得不多,也比面朝黄土背朝天好,”这下陆发觉得自己能帮上忙,神色好多了。

  他笑着说:“我家和周家有好几个开工厂的亲戚,你们要是没有合适的货源,可以去他厂子里批发,我介绍过去的人,不管拿多少货,他都一定给你们最低的出厂价,等你们什么时候有空,我可以先带你们过去看看。”

  赵如月压制住激动的心情说道:“那太好了,多谢你帮忙牵线,到时候我让绍明早几天辞工,等进了一月份,人家厂里不那么忙,再跟你去看看,可以吗?”

  “可以可以。”陆发乐呵呵地应下,“到时候你们提前一天跟我说就行。”

第24章

  这天晚上,宁绍明下班回来,兜头就被这个完全没想过的惊喜砸晕了。

  他做出回老家这个打算的时候,确实想过回去后靠着手艺在老家混口饭吃。

  但完全没想到过走卖小商品这条路,毕竟拿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他有些不自信。

  “我们以前没做过这个,贸然去做真能成吗?万一亏本怎么办?”

  他上来就说丧气话,赵如月很想怼他。

  但看在他平时对自己那么好的份上先忍了:“没试过怎么知道做不成,亏就亏呗,在老家实在不行还能种地,再亏也饿不死。

  不过我知道你对这方面不擅长,以后你还是做你的餐饮,我来卖小商品。”

  宁绍明还是不太乐意:“那我们俩不是得分开?”

  他看别人做买卖,不管是摆摊还是开店,刚起步的时候都是夫妻档,一家子劲儿往一处使。

  “我又不跑外地去,怎么就是分开了?”赵如月觉得不怼一下这家伙真不行,“我们俩以前一个在厂里干活,一个在酒店干活,离那么远,也不见你这样,怎么一说老家就成没断奶的娃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断奶,离不开新‘娘’啊?”

  宁绍明听到后面没忍住笑出了声,抱住赵如月隔着被子,故意把头埋进她胸口:“我可不就是离不开么。”

  被怼还笑得那么灿烂,赵如月算是知道了,男人就是欠,以后该怼就不该忍着。

  她伸出一根食指,点住宁绍明的额头,把他推到床的另一边去:“你可给我消停点,现在我们俩都是负伤人员,那些少儿不宜的事,别说做,想都不许想!”

  宁绍明顺势躺下,侧头看向赵如月:“真决定了要卖小商品?家里不一定支持我们做小买卖,而且用家里的地方,我那些兄弟嫂子们肯定有意见,除非把这生意做成公中的生意,但你肯定不乐意。”

  赵如月说:“那当然,现在看起来是没正式分家,可你们兄弟三个已经各自成家了,按照老家的规矩,那就算三家人,混在一起,以后这事说不清楚。”

  “街上的店面不好找,近些年大家都知道做生意挣钱多,临街和靠近即使的房子人家都自己开店做小买卖了,没什么人转店铺,出租的也少。

  找不到合适的店面,又没法用家里的地方摆货,你可能真得去街上的集市摆小摊。“宁绍明真正担心的是这个。

  他也是出来城里之后才发现,他们老家有些现象奇怪得很。

  就说做生意这事,要是谁要是一上来就开店,并且成功站位脚跟挣到钱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有本事,正经是个老板。

  要是谁一开始只是摆小摊,没个门面,绝大部分人面上笑呵呵叫他老板,背过身却会在暗地里议论人家,觉得摆摊真丢人现眼,能挣到钱也会被人看不起。

  在老家人,尤其住在街上的人眼中,一旦谁摆摊,就仿佛多了一个不能考公的人生污点似的,很离谱。

  提到谁摆摊挣钱,给家里添了什么好东西,有些人总会来一句:不就是个摆摊的,有什么出息,在街上摆摊,全家人的脸都让他丢完了。

  刚开始做生意就开门店,与摆摊后挣了钱,再开店之间,他们也要比较个高低。

  即使刚开始做生意就开店的那个人亏本,他们依然觉得,他就是比摆摊挣到钱再开店的人厉害、有面子。

  最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鄙视链,一直摆摊,挣了钱也不搞店面的人,成为了鄙视链的最底层。

  不过宁绍明见得多了,心里很清楚,许多维持这条鄙视链的人,说白了,就是装模作样的穷讲究,外加嫉妒人家能挣钱。

  宁绍明对此无法理解,但如果他们以后要长期待在老家,还要做老家人的生意,自家孩子也还要跟街上的小孩玩,有些事就不能别人硬顶着来。

  他原先打算,回去后在家里那块空着的宅基地上,先建一个小平房,自己买砖块和水泥,简单搭建,花不了几个钱。

  那个空宅基地暂时用不上,他们临时用一段时间,家里其他人不会有意见。

  等小平房建好,他就在那里卖吃的,卖吃的有手艺门槛,家里其他人想抢都没法抢。

  而且卖吃的,一开始不用多大的店面,建个能做饭、能放两张折叠小木桌的平房就行。

  客人多的话,可以在宅基地没用上的空地,多摆几张桌椅,下雨撑篷布挡挡就行。

  如果他们夫妻俩分开干,就要多建一间,他觉得划不来。

  宁绍明跟赵如月说了自己之前的打算。

  赵如月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觉得划不来:“你是担心分家的时候不好办?”

  宁绍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当初去你家提亲的时候,我爸妈亲口答应岳父岳母,以后会给我们分临街的房子,岳父岳母才答应让你嫁给我,但事情过去那么多年,就怕有意外。”

  毕竟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分家应该在他结婚之后就进行,最迟也就是他有孩子之后。

  可这件事,拖到他小闺女都能上学了。

  赵如月斟酌了一会儿说:“其实我们回去就分家,直接要那块空地,自己建房,也不是不行。”

  “你认真的还是开玩笑?”宁绍明惊得坐起来,“不怕岳父岳母生气啊?”

  她不怕她父母生气,他可还怕老丈人和丈母娘打上门来收拾他!

  赵如月好笑地看他:“怕什么,我爸妈又不是不讲理的人,我们好好跟他们解释,他们会理解我们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真选了那块空地自己建房,这事也是我家出尔反尔,就算他们能理解,心里多少也会有点不高兴。”宁绍明心里仍然有顾虑,不过最让他不甘的,还是老房子的位置实在很好。

  开门就是街,把一楼简单改一改,直接就能做生意,而这原本是他们可以拿到手的东西。

  赵如月想劝他,以后空宅基地那地方,会比现在镇上的几条街更适合做生意。

  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说出自己预知的未来。

  因为那些当地的政策,不是现在的自己能知道的事,她身边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渠道。

  她惆怅地关了灯躺下,盯着黑漆漆的蚊帐顶看半天,一点睡意都没有。

  宁绍明看不到赵如月的表情,见她不说话,以为她生气了,忙说道:“现在谈这些还早,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都要等到过完年才能做,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商量。”

  接着又说起孩子,企图用孩子的事转移她注意力:“我们现在该好好想想过年要带回去的东西,给孩子们买的滑板和自行车,是在这边买了带回去,还是回老家县城再带孩子们去买?”

  孩子?

  对呀,还有孩子!

  赵如月福至心灵,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选全家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不问问孩子们的意见!

第25章

  赵如月想起上辈子分家的时候,小秋和小夏就更喜欢那个空宅基地!

  不过上辈子他们分家,已经是几年后。

  他们家确实争到了临街的房子,但那时候,宁家现在的砖瓦老房子已经被推倒重建。

  他们乡下人建房子,说不上什么审美不审美的,周边的人怎么建的房子、建成什么样,他们就建成什么样,没想过搞个不一样的。

  在乡镇就是这样,这个环境对于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包容性不强,特立独行只会变成别人口中的笑话和谈资。

  而且就算谁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想学城里别墅的样子来建,也找不到合适的施工队。

  乡下的施工队就是邻居、亲戚之类的熟人,要求搞点不同的花样,人家也不知道怎么搞,还会被嫌麻烦没事找事,到时候一个个都会来劝你,别瞎搞。

  除非真的非常有钱,不计成本,去请城里的施工队来做。

  上辈子他们新建的房子就跟大多数邻居一样,是一栋一栋紧贴在一起的楼,特别像鹏城现在一些新建起来的城中村楼房。

  为了能多做出两个房间,前院后院和中间的天井都没了。

  为了省钱,还跟隔壁大嫂家公用中间的一堵墙,隔音效果实在不怎么样。

  左邻右舍贴得太近,家里有点什么事,别想瞒着邻居。

  家里两个孩子不止一次说过,羡慕某个同学家有院子,周边还跟邻居隔着一段距离,清净得很,停车还特别方便。

  反观老宅在的那条街,因为这时候建房规定没那么严格,每家建房的时候都想偷偷多占点地,各家偷偷占一点,好好的一条街,后来都快挤成胡同了。

  赵如月打定主意,回去后先探探两个孩子的口风。

  看看提前分家的话,他们的选择是不是还跟上辈子一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6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