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以后的事情谁也算不准,难怪赵如月那么紧张他的身体情况,她娘家那边这种情况就很少。
宁绍明现在只希望,自己两个孩子遗传媳妇儿那边更多点,可千万别遗传了他家这边的毛病。
沉默半晌,宁绍明说道:“改天我也劝劝大姐,每年定期去体检。”
“家里老人也要定期去体检了。”以前赵如月就想提这个事,但是现在的人有病都不一定愿意去医院,更何况身体看不出有什么病的时候去体检?
要是体检出病来,没准还要怪体检,觉得体检才检查出事来了,不体检就没那么多事。
宁家的事,也算一个提出带老人去体检的契机。
赵如月除了担心宁绍明,也担心她爸,她妈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长寿的,她爸上辈子走得就太早了,比生活不能自理的黄秀华走得还要早。
想来现在她娘家生活条件好了,他爸不用那么辛苦,再每年定期体检,身上有点小毛病的,该治就治,应该能更长寿些。
赵如月这么计划着,过了一段时间,送走一批在云山县总公司培训好的员工到省城去后,稍微有了点空闲时间,孩子也刚好不用去市里上兴趣班。
她就开车带着孩子回了镇上,拉着孩子一起劝两家的老人去体检。
三个老人跟她猜的一样,觉得体检没必要,但有宁家突然生病的人当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也犹豫了。
再加上她家的两个孩子在旁边劝,三个老人半推半就地就答应了。
赵如月不给他们反悔的机会,第二天就直接一车把人拉到省城去检查。
检查过后,三个老人除了有点小毛病,暂时没有其他问题,赵如月才稍稍放下心来。
顺道带着她爸妈去妹妹家的店里看了一下。
赵如媛的店,现在生意非常红火,客人太多,夫妻俩都忙不过来,请了两个员工帮忙,林彩柔下课后,写完作业也来店里帮忙,才勉强应付得过来。
看到赵如月带着爸妈来了,赵如媛想好好招待他们来着,可客人一直催,她也只能跟他们说几句话就赶紧去招待客人了。
反而是赵如月几个临时帮了一会儿忙,过了最忙的那一阵之后,赵如媛和林国豪才能坐下来跟他们好好说话,给他们也做几盘了几盘小龙虾尝尝味道。
吃得差不多,他们要走的时候。
赵如媛把赵如月叫到房间里:“姐,彩柔说有点东西想让你带回去给小秋和小夏,你跟我进来拿一下。”
赵如月正跟林彩柔说话,注意到林彩柔有一瞬间疑惑,但又很快反应过来,什么都没说。
她就明白了,那大概是她妹妹有话想私下跟自己说,随便找的借口。
第152章
“怎么了?”进入房间关上后,赵如月问道。
赵如媛满脸担忧:“姐,你还记得妈过寿那天,主动去送礼的远房亲戚吗?”
赵如月当然记得,那几个远房亲戚给她的印象还挺深的,因为她完全没想过,他们竟然会来找自己家谈合作。
“记得,他们也来找你谈合作开店的事了?”
“如果是这事,我就不用发愁了,直接拒绝就是。”在开店这方面,赵如媛也学的她姐,不轻易扩张,更别说接受别人的投资,开什么连锁店。
她虽然很想多挣点钱,但不贪,不喜欢这种让她感觉有可能会失控的挣钱方式。
赵如媛继续说道:“他们是对你家的面包店还没死心,想从别的地方逼你们答应跟他们合作!”
“别的地方?”赵如月在听完她话的一瞬间,脑子里闪过自家孩子的脸,不由担心起来,难道他们想耍些不好的手段?
好在赵如媛接下里的话打消了她的疑虑:“他们好像跟你们找的那个中药材企业负责人有交情,还是亲戚来着,我也不太懂,反正肯定是有关系,他们来的时候就是暗示我,让我给你转达他们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们还不同意的话,就要搞黄你们仓库的生意,让你们仓库白白空着,把钱压在那里动不了。”
这也是赵如媛这么担心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建仓库那块地可是她家卖给她姐家的,她姐要不是为了帮她,不至于跑到省城郊区买一块本来用不上的地。
哪怕以后有可能会拆迁到那边又怎么样?
也有可能不拆迁啊,这种事谁能预料到呢?她们家里又没有内部消息。
在赵如媛看来,二姐帮自己担着有可能让那二十万白白压在块地的风险,她很希望二姐家的仓库建好后,能尽快开始挣钱,把压在这块地的钱尽快挣回来。
一得到这个消息,赵如媛马上就想联系赵如月,可店里生意太忙,她正想着忙过客人最多的这一阵就给她姐打电话说,结果她姐带着爸妈来了,也是赶巧。
把这事说出来,赵如媛心里就好受多了,她有些焦虑地说道:“姐,我们得想想办法,可不能让他们得逞!”
赵如月倒是挺淡定,毕竟事情还没发生:“别担心,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说的话保不保真,我先去查查,如果是真的,我回去再跟你姐夫想办法解决。”
她现在可不是当初那个遇到麻烦,除了一条命之外,什么本钱都没有,只能以身犯险的人了。
苏胜楠的维修家政服务公司有她的一份,这是她们没怎么往外说过,知道的人不多。
这个生意目前看起来不如房地产之类的大买卖高大上,也非常不起眼。
但想要获得什么信息,也是能用上的,用起来还很方便、很管用。
因为这,她们在跟员工签合同的时候,还把不得泄露客户家庭信息的条款写进了合同里。
不过客户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在合同条款规定的范围里,毕竟很多客户觉得她们公司里的某个员工好,也会互相介绍。
如此一来,客户之间的关系,也就不算什么说不得的秘密了。
赵如月去了一趟省城的分公司,先把客户的档案拿出来查阅。
现在一点简单的修理问题都找维修人员上门的人家,多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单身女性和家庭。
这个年代,很多普通人家里的男人多少都会一点简单的修理,不到不得已必须要找人修,一般不舍得花钱请人。
她那几个远房亲戚,经济条件非常好,省城能让经济条件好的人扎堆住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
她们公司的选址就在这些地方的居中位置,不管去哪个距离都不远,分公司这边为了迎合目标客户群体,装修得又比较上档次。
赵如月对自己培训出来的员工很有信心,也对公司很有信心,如果她那几个亲戚找过维修或者家政,找的八成就是她们公司的员工。
她仔细翻找,果然找到了,客户档案上,详细记录了哪个员工为那几家提供的服务,是谁介绍的。
到这一步,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赵如月继续往后查,确实查出那几个远房亲戚里,有一个确实跟自己谈下来的客户有关系,那个客户是那个亲戚的小舅子。
查到这层关系,赵如月不免猜测,她家仓库之所以在还没能投入使用的时候,就找到一个优质客户,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不知道对方是太过傲慢,还是太看不起她和宁绍明,做这种事不遮掩就算了,还特地跑去找她妹妹说。
这让赵如月很难不认为这是不是在向自己家示威。
赵如月也是感觉挺无奈的,不过有一点也多亏他们的这些小动作,要不然她还不知道自己家面包店的价值比自己和宁绍明想象中还要高。
既然这样,有钱当然是自己挣,凭什么分给这种会在背后耍手段的人呢?
他们有钱是他们的事,有钱向投资别人就一定要接受吗?
赵如月憋着一股气继续查下去,她得先确认对方还有没有其他过硬的关系。
查到最后,发现他们也只是比较有钱罢了,搬到省城这么多年,生意做得不温不火,跟她老家比起来,肯定算是特别有钱的,可在省城也排不上号。
所以虽然在省城也认识一些人,但也仅限于认识,背后并没有什么大靠山,赵如月这才稍稍放心了。
他们敢让她妹妹传话,透露自己的意图,大概是想仗着信息差,表现出一副他们在省城很厉害的样子,赌她探不清他们的低。
可惜那几个人对赵如月的判断有误,也太小看她和宁绍明了。
赵如月查完对方的信息后,也不着急反击。
对方暂时还没动作,但是主动暴露了出来,现在他们在明,赵如月打算暗地里做准备,明面上仍旧当做不知道这回事。
继续做仓库的收尾工作,同时摆出一副等待着客人货物运进来存放的样子。
借着这个烟雾弹,赵如月找了个时间,跟宁绍明商量起网店的事。
早就有客人催着他们在网上开店,而且已经不只有市里和省城的客人,还有一些去镇上旅游,在她们家镇上的老店吃过东西,被吸引的外地客人。
只是宁绍明挺忙的,在这方面顾虑也比较多,就一直拖着。
很多人让赵如月催他,赵如月也没催,她还希望宁绍明能多点休息时间呢。
只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们有仓库,也就是说,有地方可以存放很多货物。
甚至开辟出一块作为操作间,大量生产面包。
很多网店都没有门面,只要有个地方放货,就能做起来,他们自家有那么大个仓库,就算不租出去,能做的事也不少。
以前考虑出租,只是觉得挣这个钱没那么麻烦而已。
其实如果他们愿意折腾的话,以这仓库为基点,就可以辐射四周,往省城和省城周边开店,每天从这里把东西做好,当天运到店里卖都行。
只是他们并不打算在线下开太多店,首先是线下各种成本比较高,其次目前大概率还会有人捣乱。
但是线上销售,那些人的手伸不到那么远。
到时候她家的合作对象也就食品原料公司、包装公司和快递公司。
这几种公司数量多,竞争大,那几个亲戚也没法从中作梗,哪怕他们也认识一些这三种公司的人,想跟人合伙坑她家,她家转头就能换别家合作,选择多得很。
近几年快递行业发展得也不错,比前几年好很多,当初他们担心的运输问题也差不多解决。
宁绍明早在有客人提出想让他邮寄面包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保质期比较久、味道又好的面包,陆陆续续地尝试下来,也积攒了好几种。
现在也勉强算来到合适的开网店的时机了。
赵如月和宁绍明商量着做好计划。
没有马上开网店,而是先Q.Q上建了个群,小批量地开始在老客户里试卖。
同时申请网上店铺,一开始店铺等级太低,搜索排行肯定不高,赵如月就先养养店铺,打算养得有点样子,再花钱买网站的推广。
宁时秋和宁时夏发现他们要搞网店后,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可以帮忙。
他们俩在网上开店挣钱的时间比他们爸妈可早得多,很多东西早就摸索会了,拍照、修图、做详情页、宣传页、商品上架,玩得比赵如月和宁绍明都溜。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两个皇冠店,直接就能拿来用。”
他们在网上开店的事,赵如月和宁绍明早就知道,但是两人都没干涉,也不经常去看他们的店铺。
毕竟他们做的都是虚拟产品,给别人翻译、带别人打游戏、帮别人解决一些电脑上的小麻烦之类的,完全不需要父母帮忙或者帮衬。
赵如月对他们网店的等级一点不惊讶,倒是对他们把网店拿出来,给她和宁绍明用这事感觉很意外。
“你们不做你们的小生意啦?”
两个孩子都摇头说:“不做了。”
赵如月有些担心起来:“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需不需要我和你们爸爸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