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知道了!”宁时夏话音没落,人已经抱着碗跑出去。
跑到隔壁开了电视的邻居家,跟小伙伴一起坐着小板凳边看电视边吃。
宁时秋还来不及提醒她,端着碗慢慢走路,别跑那么快,已经连个人影都不见了。
只好转头回来,捡起被妹妹撕下扔在桌上的日历,小心翼翼地折起来,带回房间,夹在日记本里。
然后拿出笔,在夹着昨天日历的那一页,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下一行字:
2004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星期六,爸爸妈妈还有四天回家。
第29章
坐上前往工厂的车时,赵如月难掩激动的心情。
她觉得这次机会送上门来,自家不说发大财吧,怎么也能小发一把。
多活了一辈子,赵如月认为自己有先知优势,不就是选小商品卖嘛,这有多难?
这一次,她必然不会再被时代的浪潮抛下!
她畅想着,等以后自己挣了钱,给儿子女儿都买一套房一辆车,看女儿还敢说自己偏心她哥!
结果去之前有多雄心壮志,真正见识到人家工厂的商品种类有多少、出货量最低要求是多少后,她就有多傻眼。
陆发说他这几个开厂的亲戚做的都是小商品的生意,乍一听好像是代工的小作坊小工厂,生意貌似也做得不大。
赵如月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到了之后才知道,人家的商品是小商品没错,生意却不是什么小生意,不但在国内铺货,还正经做出口生意。
别说虽然她有十万,但还要留着一部分备用和应急,能动用的钱,可不到十万,就算把他们全副身家都拿来进货,也不够人家最低的出货要求的。
赵如月看完第一家工厂,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什么先知优势、什么多了一辈子?
她深深感受到,就算再多活两辈子,人也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也许换了胆子大、有闯劲儿、有经济头脑的人来,可以凭借手头有限的资金,撬动一笔大生意,从此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走上人生巅峰!
可赵如月有自知之明,很明显,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
要不然有这本事,自己上辈子也能发财了,还用得着供两个孩子上学都苦兮兮的?
好在他们夫妻俩面上都端得住,跟在陆发身后到处参观,心里不管怎么想,也没表现在脸上。
赵如月心里庆幸,之前陆发提出这事的时候,自己没有被这个好处冲昏头。
要是那时候脑子一热,跟人家说想趁春节前那几天好卖,年前批发一些货回去卖的话,现在就要下不来台了。
前面几个工厂参观下来,赵如月没有发现哪个是适合自己这样的小本生意人做的,倒是陆发跟亲戚谈下了两笔生意。
赵如月这才知道,陆发家不只靠房租生活,人家在鹏城和羊城都有店面,生意还做得不错。
只是那些店是他的孩子在管理,他不需要去看店,只需要负责把控货源,收收租也只是平时有空顺带手做一下。
今天恐怕主要来进货的是他,带自己跟宁绍明来只是个搭头,怪不得陆发敢说,他带他们来,他的亲戚一定会给他们批发价。
原来是他自己也要进货,赵如月想,以后自己进货,估计也是搭着陆发家的货一起批。
只是这样,就要根据陆发家卖的货,来考虑和确定自己要卖什么,并不一定能随自己当地的需求和心意挑选。
如果她要的货不包含在陆发家要的货范围内,赵如月不知道,到时候是否会被拒绝。
以这种方式做起来的生意,限制很大,不可控性也很大。
也有可能,到时候陆家为了还之前他们帮忙的人情,会贴钱帮他们做生意,可这样的生意不会长久。
“要是换个聪明人,人家可能在房东提出这事的时候,就会问或者直接就猜到房东家也做生意了,再不济,参观第一个厂子的时候,听他们说话或者观察他们的神态,大概也能猜到,”赵如月趁着没人的时候,小声跟宁绍明说,“我看到人家验货签单才意识到这点,可见我在这方面确实没什么天分。”
宁绍明倒是觉得她有些妄自菲薄:“你以前也没接触过这些,不知道不是很正常?这次见识过,以后就知道了。”
赵如月叹气:“机会可遇不可求,哪可能一直待在原地等着我学会,以后怕是没这样的机会了。
宁绍明看出来她没干劲,也不想做小商品生意了。
安慰她:“我们说好了年后再给房东答复,你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考虑,接下来还要看最后一个工厂,参观完你要还是不知道该卖什么,这事就算了。
反正不做小商品生意,你还可以跟我一起做餐饮,夫妻档也挺好的,两个人忙一个店,总比一个人干一样轻松些。
到时候由我来跟房东说,我希望你帮我一起开餐饮店,就不做小商品生意了,今天来参观就当花一天时间,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
赵如月挺不好意思,之前兴致勃勃要卖小商品的是她,现在打退堂鼓的也是她,幸好宁绍明比较能包容她。
最后一个工厂,倒是跟赵如月来之前预想中的有些接近。
那是一个做衣服、裤子、帽子、袜子、鞋子的代工厂,规模不算大,出货量最低要求也不高。
进货资金这方面是合适了,赵如月却依然做不了,因为衣服这东西,需要比较好的审美去选品。
她的衣品只能勉强算得上一般,买的衣服几乎全是以舒适为主,但是想长期做服装生意,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选品要是做不好,就等着积压一大堆货亏钱吧。
赵如月觉得,让自己女儿来选,没准选出来的都要比她选的好,可她女儿才三岁……
最后,来这一趟发财梦碎,还什么也没做成,赵如月干脆破罐子破摔,想着来都来了,干脆豁出去。
算着准备要走的时候,她厚着脸皮问人家:“我们过几天回老家过年,想给老人孩子买几件衣服,能不能直接在这儿买?能给个批发价不?”
本以为老板会不太高兴,没想到人家脸上的笑容一点没变,直接点头同意:“当然可以,我们这里经常有打算进货去卖的人来拿样品,只要登记一下,就算每样只拿一两件,我们也给批发价,你们要的话,我就当样品给你们了。”
“那太谢谢了!”赵如月原本只打算给父母公婆、她和宁绍明一人买一套,两个孩子一人买两套。
一看价格,连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全算上了!
儿子女儿更是直接把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要穿的,一人给买四套!
赵如月选好款式,跟着工作人员去拿衣服。
工作人员在仓库里翻合适的袋子给她装衣服,不小心扯到角落的一个大口袋,里面散落出一捆一捆红红绿绿的袜子。
赵如月好奇地问:“你们这怎么还做这种大红大绿的袜子?城里很少有人会买这种样式的吧?这种带到我们老家乡下去,价格实惠点的话,倒是有可能会比较受欢迎。”
“这个啊,”工作人员头疼地看了一眼那袋袜子,“这是圣诞节前做的袜子,圣诞节那时候倒是卖得还行,过了圣诞节就不好卖了。”
“原来是这样。”赵如月看到的时候,就觉得那配色挺眼熟,还真没往圣诞节想,毕竟她也不过洋节。
就她这种审美非常一般的人,看着都觉得如果不跟圣诞节搭边的话,那配色真的挺土挺丑的。
工作人员听赵如月说,那袜子在她老家可能受欢迎,仿佛看到了清理积压货的希望。
“那些都是当时做多剩下的优等货,不是瑕疵品,你要带回去卖卖看不?
一共有两袋,可以便宜点当积压的次品,一袋一百块钱批给你,还有三袋丝巾、围巾、手套那些混装的,不全是圣诞款,有些是去年春节做的羊年生肖款,今年过时了,拿回去需要自己挑拣分类,你要的话,等会儿我去跟老板说一声就行。”
赵如月下意识想拒绝,那袋子可不是两塑料袋,而是类似尿素袋那样的大编织袋,想带那么几大袋东西回去可不容易。
他们原本回去要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再加上这些,长途车司机的白眼恐怕能翻到天上去。
过年人人回老家都要带不少东西,放行李的地方不一定够分,到时候可别连他们都被司机拒载了。
可话没说出口,赵如月又想起他们是跟老乡一起包车回去,不存在中途揽客超员和放行李的地方不够分的情况。
合伙包车的人还差两个,要是她把那两个位置也包了,加上原先她和宁绍明的两个位置,他们一共就有四个位置。
车底行李舱里能占的空间也更多,多带点东西,其他人应该不会有意见。
最重要的是,那一袋袜子,里面有几百双,只要一百块钱一袋,能卖出去就绝对不亏。
别的赵如月不敢肯定,但是那些袜子,她可以确定,只要能带回老家,就一定卖得出去!
其他三袋东西,里面每种数量不多,应该也不难卖,要是年前卖不完,也可以留着慢慢卖,反正这东西又不会坏,成本也低,实在不行就打折卖!
赵如月问:“你能不能稍微等等,我出去跟我老公商量一下?”
工作人员挥挥手:“行,你去吧,你要的衣服我还没找全呢,可以商量好了再过来。”
赵如月转身跑出去,没一会儿拽着宁绍明一起来了:“你看看,就是那些。”
宁绍明问过工作人员后,跟赵如月一起过去,大致翻了翻那几袋东西。
确认那些东西确实不是瑕疵品,大小型号也都很齐。
他在心里粗略地算一算利润,跟赵如月对视一眼,两人不用说话,就默契地理解了对方眼里要表达的意思。
来的时候,他们是坐着陆发家的小汽车来的。
走的时候,他们是跟着最后一家厂里帮忙运货的皮卡车走的,五大袋东西,陆发的小汽车根本装不下。
陆发也没预料到事情会是这个走向,不过他看赵如月和宁绍明批了货,心里也挺高兴的,觉得不管怎么样,他们俩这次跟来有收获,这人情算是还回去一部分了。
晚上吴丽和黄文发下班回家。
看着客厅里几乎占满小客厅的那五大袋东西,两人齐齐傻眼:“那么多东西!你们这都买的什么?回老家日子不过了?!”
第30章
“就是想以后日子过得好一点,才买这些。”赵如月拆开袋子,拿出了适合他们尺寸的袜子,让他们拿一些去穿。
“我和绍明打算把这些货带回老家,趁着年前甩卖,挣点钱好过年,”赵如月拿了袜子,又打开另外的袋子,“别看那些袜子颜色花花绿绿的挺不好看,这些可都是工厂里的优等品呢,这里还有别的,你们快来选几样试试,丝巾、围巾、手套全都有,就是还没来得及分类,来喜欢哪个就拿哪个,算我们送的。”
“那可不行,你们要拿去卖钱的,我选几样你给我算算多少钱,”吴丽摸了摸赵如月拿出来的袜子,觉得质量确实不错,拿了钱塞赵如月手里,“我顺便给家里父母孩子也买几样,你回去的时候,帮我带给他们就行。”
赵如月把钱又给她塞回去:“可别给钱,我们都多少年交情了,这点东西还用得着给钱?快给我收回去!不用你说我也得给他们送一些,我们捡了个大便宜,进货价低得很,送出去这点破不了产,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宁绍明也在旁边附和:“小月说得对,你们就收下吧,后天我们回去,还得麻烦你们帮忙收拾房间和剩下带不走的东西。”
黄文发说:“你们留下的东西,全是平时能用得上的好东西,我们收拾也算我们占便宜了,哪能算帮忙。”
“得了,一点东西,别一直叽叽歪歪的,”赵如月干脆自己挑出两条丝巾塞给吴丽,又挑出男女款不同颜色款式的围巾各两条,手套各三双,直接全部塞过去,“再退回来或者给钱,我真生气了!”
她都这么说了,吴丽和黄文发也不好再跟她推来推去地客气:“好吧,我们这回算是沾光了。”
两人摸着塞过来的东西,那质感,跟他们去逛商场的时候,只敢看看摸摸,不舍得买的那些质量一样。
要是去商场买,这么多东西,怕是要花出去半个月工资!
他们收下东西也在心里琢磨,得买点什么让赵如月和宁绍明带着,坐长途车的时候在路上吃。
以前来的时候兜里没钱,他们坐长途车带的就是家里煮的鸡蛋,街上买的馒头、包子,这一类便宜的东西,连水都是从家里拿个水壶装的凉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