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空山澜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1 KB   上传时间:2025-05-02 10:11:31

  以为爸爸还记着她说腿疼的事,真带她来看病,死活不肯进去。

  还是赵如月三叔从屋里出来,哪怕他笑眯眯的,小孩在他面前也都不敢造次,宁时夏也是。

  看到三外公,她才跟个小鹌鹑似的跟着爸妈进去了,发现不是带她来看病开苦药吃,她才又活泼起来。

  探望了几个长辈,一家人推辞了赵如月几个叔伯的留饭,跟最后一个长辈告辞回到家,发现家里气氛有点严肃。

  不但家里其他人全都在,连他们家以前所在生产大队的大队长,还有村委的人也来了。

第43章

  一看这架势,赵如月和宁绍明不用人说,也明白了家里要做什么。

  只是他们很疑惑,怎么老两口突然就愿意在年前分家了?

  宁绍明晚上去找过父母,跟他们提起想在年前分家。

  老两口当时没同意,说什么年前分家不好、不吉利,他们老两口最后一年当家做主,想一家子先团团圆圆过个年,分家的事年后再说。

  宁绍明觉得有点遗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今天他们却在自己一家出门走亲戚期间,一声不响地把大队长和村委的人叫来了。

  “正好绍明两口子回来了,人齐了尽快开始吧,你们家这事好办,办完都不耽误回家吃晚饭。”说话的是他们以前所在大队,十一队的大队长梁文建。

  现在虽然包产到户好些年了,但是镇上办事还是会按照大队来分派,大队以前的干事并入村委,依然负责自己大队的事宜。

  分家这种事,不是自家说一句分家,再把放东西分一分就算完的。

  分家还得办理分户,分户需要村委开证明,再到镇政府去办理。

  还有水田、林地、山地这些农村人真正的命根子,以前只是大概分了分,没更名,正式分家后,也要跟宅基地一样,更名到新户的户主名下。

  这些东西,分家的时候不分清楚,以后兄弟几个很容易吵架。

  还有老人的养老问题,也要在分家的时候商量好,白纸黑字写清楚,以免以后有纠纷。

  梁文建之所以说宁家的事好办,是他看多了镇上和大队里其他人家兄弟分家闹出来的事。

  大部分人家会闹起来,要么是老人攒下的家底不够平分,要么是老人偏心眼,又想养老责任平分。

  宁家看着穷,其实已经比大队里很多人家好多了。

  至少梁文建印象里没见过宁家三兄弟,或者宁家的三个媳妇儿把家里矛盾闹到明面上来,让外人看笑话。

  而且最重要的是,宁家老两口能攒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两个小院子的大院,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宅基地,算是给三个儿子都准备了房子。

  分家的时候,要宅基地的儿子多分点钱,在房子方面,勉强算是对三个儿子都公平。

  大队里和镇上多的是老两口生了好几个儿子,却只攒下一个院子,几个儿子里也没有哪个有出息,能自己申请宅基地建起新房子来。

  结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人的东西就那么点,谁都想要,谁都不服谁,那样的闹起来个个都跟他们哭诉自己日子难过,真的很让人头疼。

  听到大队长的话,赵如月笑得客气:“梁叔难得来家里一次,哪能让你们饿着肚子就走,怎么也得留在家里吃顿便饭才行,你们聊着,我去做饭。”

  反正该商量的她早就跟宁绍明商量好了,只要老两口不做得太离谱,她在不在影响都不大。

  宁家其他人也纷纷出声,附和赵如月的话,劝来做见证的几个人留在家吃顿便饭,梁文建几人客气了几句才答应下来。

  赵如月去厨房,王海燕也起身打算跟着去,反正她自己男人是长子,人又圆滑,儿女又长大了,在场看着,她家肯定不会吃亏。

  她看老二媳妇儿那屁股像长在椅子上一样,动都没动一下,给叶菁使了个眼神,示意她们也该去厨房帮个忙。

  叶菁假装没看到,不搭理她。

  王海燕见状,疑心她会在分家的时候耍心眼,可自己都站起来了,再重新坐下去会显得太刻意突兀,王海燕只好提着心往厨房去了。

  赵如月到了厨房,先给儿子二十块钱,让他骑车从后门出去,到小卖部买啤酒。

  女儿刚刚没跟进来,让她爸抱着一起坐那儿听了。

  小丫头机灵得很,要是宁绍明觉得有需要她的地方,还能让女儿悄悄来叫她。

  赵如月在厨房里看了一圈,找到婆婆放肉的地方,那些肉还没被做成腊肠。

  她拿起刀,刷刷两下,切下来一大块将近五斤的肉。

  王海燕正好进来,看到她这么豪爽地切肉,吓了一大跳。

  小碎步疾走过来,小声又紧张地问:“你怎么切那么多?这肉妈要用来做腊肠的,等下她看到,肯定数落你大手大脚,切个两三斤就差不多了!”

  “两三斤也就勉强够我们自家人吃,今天要招待客人,哪能那么抠搜,而且……”赵如月瞥了外面一眼,“我们不吃,留着以后有多少能吃到我们嘴里?”

  王海燕抢肉的手一顿,愣了一下,很快明白了赵如月话里的意思。

  她立马放开手:“也是,老婆子就知道偏心她家老二,说做腊肠留着以后家里慢慢吃,结果每年都让老二一家拿去县城一大半!”

  “你切吧,我不管了,”王海燕拿起旁边的菜篮子,“我择菜去,不过老婆子发现肉没了那么多,指定要不高兴,到时候我可不跟你一起背锅。”

  赵如月笑了:“要背什么锅?大嫂你忘了,当初怎么说来着,过年过节要给过节费,谁想多吃肉也得自己出钱买,今年这肉可不是大姐送的,是我和绍明出钱买的,她不让吃可以啊,先把肉钱给我,也就是我跟宁绍明不想计较才没提。”

  “那是,你们两口子今年挣不少钱,可不得大方点!”

  王海燕开了个玩笑,又想起一件事:“当初说好在家吃饭,各家每个月要给伙食费,我们的伙食费,算在田地出产里了,以前老三去砖厂上班,地里的活能干也帮着干,每个月还把一半工资给妈拿着,老二两口子没有地,按说他们回来吃饭也要给伙食费,可他们貌似没给过,是不是?”

  赵如月:“这我就不清楚了,他们不是不常回来?”

  “呵,是不常回来,可一年回来的时间加起来,也有一两个月,而且他们哪次回来不搬米、搬菜、搬腊肉腊肠走?”

  王海燕越想越觉得,这么多年算下来,自家真是亏大了:“他们两口子没有地,搬走的那些可不就是我们的,每次大米吃完了自己不买,还让老婆子找镇上拉客去县城的面包车给他们捎去,他们放假遇上农忙也不回来帮忙,吃倒是会吃!”

  “现在才说这个有什么用?其实以前意识到了也没用。”赵如月说这话,也不是想打击大嫂,只是不想她脑子发昏在分家的当口跑出去闹。

  王海燕想到以前是公婆当家,瞬间冷静下来:“是啊,不是自己当家,有意见也没用,闹出来,我家那口子反而站在他爹妈兄弟那边,我算是看清他了!”

  她看一眼剩下的那些肉,眼珠子一转撺掇赵如月:“弟妹,要不把这肉全煮了呗?你们俩出的钱,便宜那俩,你不膈应啊?”

  赵如月:“……”是膈应,但权衡利弊之后,这点膈应可以暂且忽略不计。

  不过她想了想说:“要是妈问起来,就说是你的主意,你乐意的话,随你煮,我不心疼。”

  “这……”王海燕有些犹豫。

  赵如月:“肉是我出的钱,总不能我又出钱又背锅吧?”

  “说就说!”王海燕一咬牙,“都分家了,怕他个球!更别说还有客人在,她好意思当着客人的面骂我?她真不要面子训人,她几个儿子肯定也要面子,会拦住她!”

  赵如月放下刀,比了个‘请’的手势,自觉退居二线给她打下手。

  王海燕雄赳赳气昂昂地抄起菜刀,先切出来半个巴掌宽,手指尖到手腕那么长的一小块。

  然后把其余的肉切成差不多的大块,焯水。

  又找出一些卤料,放料、放肉。

  “全给它卤了,现在天气冷,卤肉泡在卤水里能放好几天,她也不能说过年没肉吃了。”

  王海燕又指了指留出来的那一小块肉,得意地说:“看看,我连过年拜神的猪肉都留出来了,老婆子也不能拿没猪肉拜神来数落我。”

  赵如月给大嫂比了个大拇指,不走心地夸:“厉害,你竟然连这个都想到了。”

  “那可不,老婆子过年规矩多得很,拜神倒酒的顺序,有一点不对都要骂,倒酒的量多一点少一点也要骂,你忘了,有一年忘记留这块猪肉她气成什么样?”

  过去那么久,赵如月还真忘了,不过这不重要。

  现在特别讲究的规矩,后来轮到年轻人们长成了当家人时,可懒得讲究那么多,他们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老人们看着孙辈们做这些都是乐呵呵的,怎么做都夸,哪还有现在挑儿媳妇刺的架势?

  后面热火朝天地做着饭,前面堂屋里,正在商量房子的分配问题。

  叶菁和宁绍德两口子对视一眼,眼神又分开,紧张地盯着准备说话的宁达。

  宁达清了清嗓子对梁文建说:“刚才梁老弟你也说了,我家的情况好办,房子按照规矩分,老房子砌一堵墙,分成两个院子,老大老二抽签,抽到哪边分哪边,老三分那个没起房子的宅基地,不过我们两口子的养老问题,我想换个不同的……”

  “什么!?”叶菁控制不住地发出惊讶的声音,打断了宁达的话。

  这老头子对房子的分法,怎么跟她那天偷听到的不一样!

  宁达止住了话,心中惊疑不定,难道老二媳妇儿提早知道了他们老两口的打算,不愿意?

  宁绍德对老婆惊讶的原因心知肚明,他赢了。

  但顾不上得意,毕竟夫妻一体,被人知道他们为什么打赌,对他也没好处。

  宁绍德忙找了个借口,帮老婆遮掩过去:“没事没事,她是看爸的意思好像是不想跟大哥家住,太惊讶了,爸继续说吧,不用管她。”

第44章

  叶菁又惊又疑,顺着宁绍德给的台阶下来:“对对对,我是太惊讶了,爸你别管我,继续说。”

  宁达看了黄秀华一眼,黄秀华这下也摸不准老二两口子的意思了。

  她敢跟老头子商量,在分家的时候,提出换个不同的养老方式,也是因为她认为老二往常最孝顺她,最听她的话。

  黄秀华在家当家做主惯了,以往在家里几乎是说一不二。

  哪怕分家的事耽搁了那么多年,她做了那么久的心里准备,也依然不太能接受在自己还能下地干活的时候,跟着儿子儿媳过日子,在儿媳手底下讨生活。

  那天晚上,老三来找他们老两口,说他愿意放弃老宅分成的小院子,改要那个空宅基地自己建房。

  他们非常惊喜,恨不得马上答应下来。

  可老三来得太突然了,他又想年前把分家这事办好。

  养老的事,他们老两口还没商量好,只能先拒绝老三年前分家的想法。

  今天老三一家子去走亲戚,黄秀华就趁机去试探了老二对自己的孝心。

  老二的回答,让她觉得,但自己的想法能成,虽然并没有跟老二明说他们想换一种养老方式。

  于是才有了今天下午请人来做见证分家这事。

  宁绍明看看他爸,又看看他妈,也大概明白了,今天突然分家的原因。

  既然他们在养老方面有不同的想法,只要他自己不吃亏,他就不管。

  毕竟他心里对他妈是有点怨气的,他妈不乐意跟他们过正好:“爸,妈,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成不成的,说出来才好商量不是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6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