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老师不禁想:这真是个好兆头!
这位老师让宁绍明想问什么直接问,他能回答的都会回答。
宁绍明就直接问了:“请问电子维修专业上课的教室,是在市里还是县里?我家不在县城,去一趟市里比较难。”
如果是在县城还好,他们可以跟开面包车拉客的亲戚商量一下,包月让他接送赵如月。
在市里就有点麻烦了,他们镇上没有专门跑市里的车,去市里上学的话,要么先去县城再转车到市里。
到了市里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得坐公交到学校去,太麻烦、也太累人了。
另一个方法是,到镇子附近的高速服务区,等去市里的车路过服务区,在那里上车,但是这样不安全,不确定性也大。
他们家又没装电话,哪天路过服务区的车临死改道,又没法通知到他们,那就抓瞎了。
好在这位老师的回答,让宁绍明放心了。
“我们贴出来招生的所有专业,全都会在云山校区这边上课,授课老师倒是既有主校区的,也有云山校区这边的,电子维修专业是主校区那边的老师过来,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实操经验都非常丰富。
你别看这个专业一个学期的学费要四千五百块钱,看起来比别的专业高很多,其实学费里已经包含了实践课和教学器具的费用,真的是非常值的,只要认真学,绝对能学到真东西,不是糊弄过去给个学历就完事了。”
招生老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宁绍明想插嘴都没找到机会。
等他说完,才忙问出另一个他更关心的问题:“不知道学校里,有没有给夜校培训班的学生准备宿舍?
我家离县城远,要是哪天天气不好,或者接送的人没空,学生也能在县城有个落脚的地方,我们愿意花钱租。”
其实也不是不能在县城其他地方租房子,但宁绍明就是觉得学校里比较安全。
他老婆也是女孩,自己来上学,到时候一个人住在外面,他多少有些不放心。
“这个问题我们倒是没考虑过……”招生老师想了想,学校确实有些空下来的学生宿舍,他认为也不是不能安排一下。
他们之前默认招的学生应该是在县城有地方住的人。
毕竟主要是面向成年人的培训班,一般要么家在县城,要么在县城工作,自己租了房子,不会没有地方住。
但是学校的宿舍空着也是空着,给夜校生住再收点住宿费,总比空放着好。
宁绍明问的这个问题,也给招生老师带来了一点新的想法,目前招生简章刚贴出去,还不知道招生效果如何。
如果效果不好,在县城招到的人不够,学校有住宿的地方,他们不就能往附近更远的村镇招生吗?
“我这就去找领导问问,麻烦你稍等一下。”
宁绍明:“好的。”
招生老师脚步匆匆地离开,宁绍明在办公室里坐了大概半个小时。
那位老师才兴高采烈地回来,告诉宁绍明:“可以了,领导们探讨过后,决定划出旧的教室宿舍,给夜校培训生,不过培训生毕竟不是统招上来的学生,住宿费可能会贵一些,需要按月收取,一个月两百块钱,如果能接受的话,报名缴纳学费的时候需要一次性付清一个学期,也就是大概三个月的费用。”
宁绍明听了也很高兴:“那太好了!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家里人同意的话,我们会尽快来报名。”
“好好好,”招生老师给他塞了一张纸条,“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你来报名的时候可以提前给我打电话,免得来了还要等。”也不能让其他招生老师截胡了。
宁绍明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赵如月。
然后再次劝她:“这可是个好机会,你想想,去找师傅跟着学,哪个师傅愿意只让你晚上去学?有些师傅恨不得学徒给他白打五年工!”
不说师傅愿意不愿意,就说现在他见过的会维修的师傅几乎都是男的,就算找到了愿意教的师傅,他也不乐意让老婆晚上再去师傅那里学。
但学校就不一样了,虽然老师可能也是男的,但那是几十个人一起上课又是在学校,意义不一样,还能拿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赵如月那心又怦怦跳动起来:“我、我真的可以吗?”
这次在场的不只是她和宁绍明,两个孩子也在。
不等宁绍明再劝,他们的小闺女已经叫起来了:“当然可以,妈妈你那么聪明,要是你都不行,咱家就没人能行了!”
她说完还觉得自己说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镇上也没别人能行啦!”
宁时秋也附和妹妹的话:“我也觉得妈妈很有天分,反正我肯定不能看过一次就会修电饭锅。”
他真不是说瞎话,而是用爷爷家破得不用的电饭锅试过,最终结果是,拆开后没法原样安装回去了。
最后好不容易安装回去,却多出来两颗零件。
宁时夏跟个小喇叭一样,围在赵如月身边一个劲地说:“去吧去吧妈妈,到时候我们送你去上学,就像你送我和哥哥去上学一样,多好啊!我们还能天天去县城找锯子哥和欢欢他们玩。”
有孩子插科打诨,赵如月心里那点忐忑和不自信,刚冒头就被他们闹散了。
赵如月好笑地点点她额头:“你这小机灵鬼,其实是想每天去县城玩吧?”
宁时夏没反驳:“嘿嘿,这叫一举两得,既能送妈妈去学校,又能去玩,多好!”
赵如月看着女儿,不由想起上辈子,女儿也想过送自己去老年大学,想给她找点事做,丰富一下她的退休生活。
最好能找到她感兴趣的事,分走注意力,别整天盯着孩子的生活没事找事。
可自己不愿意去,光想着给儿子带孙子。
然而作为独生女的儿媳并不想跟她一起住,而且那时候孙子也上幼儿园了,幼儿园又在家附近,儿子儿媳两个的单位离家也不远。
他们自己每天上下班就能接送,根本不需要她去带。
只有她,一昧地想按照老一辈的传统奉献自己,自我感动于自己的付出。
最后才发现,那就是媚眼做给瞎子看,根本没人领情。
赵如月不是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兴趣在哪方面,要不然上辈子不会总是去看那些维修视频。
只是她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感兴趣的东西放在最后一位,下意识地忽略它。
而现在赵如月终于察觉到了这一点。
她开始问自己,家里的条件真的困难到,需要她继续无视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托举其他人吗?
现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家里变得窘迫吗?
家里人都不支持她吗?
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她想做的事,家里人不是没有反对过。
之前在鹏城的时候,宁绍明就曾不赞成她回来后开店卖小商品。
当时的他除了不想跟她分开各忙各的之外,肯定也看出来,她并不是真心喜欢开店做小商品买卖了。
现在发现了她真心喜欢的事,他的反应跟那时候完全不同,不但不阻止,还积极地帮自己找学校。
赵如月的目光在家人脸上滑过,她的家人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全都在等着她做决定。
她觉得自己甚至不如他们了解自己,他们看出了她喜欢做的事,也支持她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那好吧,我去报名学一个学期试试,反正学费不是一次性缴两年,不合适再说。”
宁绍明开心地举起女儿往天上抛了一下:“这就对了,试试总好过以后想起来后悔。”
宁时夏被抛到天上,感觉自己像是飞起来了一样。
她超级喜欢这种飞一般的感觉,高兴得嘎嘎笑:“爸爸再扔一次,再扔一次!”
欢笑声在小院里回荡,直到赵如月喊停,催着两个孩子去洗澡睡觉。
晚上回到房间,赵如月算完今天的账,对宁绍明说:“我打算用那十万块钱去缴学费。”
宁绍明一怔:“家里的钱不够了?烤箱可以不着急买。”
他记得家里还有点存款,买烤箱其实也够,只是他不想动存款而已,这钱用来缴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也是够的。
“不是,我也不想用家里的存款,这笔钱你不是总想着让我自己用么,我把它投资在我身上,不就更算是我自己用了。”
宁绍明仔细一想,还真是:“那就用吧,等你学成出师,我们应该也有不少存款了,到时候可以把我们家旁边的地买下来,给你开个维修店,要是家里的餐饮店跟刘俊华妈妈的理发店一样,能开到县城去,去县城买个门面开店也行。”
他虽然支持老婆去学习,但难免还是会有一些老派的想法,不希望跟老婆分开。
他觉得两家店最好黏在一起,抬脚走两步就能见面是最好的。
宁绍明认为自己能接受的极限就是这样了。
赵如月灵机一动:“等我学成出师都要两年后了,不如用那十万块钱提前买,我听如玉说,现在县城的租金一天比一天贵,房价也是,买了铺面,就算我不开店,放着租给别人,每年也能把我的学费挣回来了。”
宁绍明说过,这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现在也没提出异议。
反正花完了,还能用家里的存款给她缴学费。
“你明天跟丹萍去县城,可以顺便去找如玉打听打听,哪里有铺面出售,县城的铺面我记得应该不贵。”
“嗯,顺便再看看房子。”
宁绍明不解:“看房干什么?”
“买啊。”
宁绍明不懂:“家里不是有房子住么?我们家才四个人,买那么多住不过来,租出去也不如铺面租金贵吧?”
“哪有嫌房子多的。”要不是担心一回来就买房太招摇,太过引人注意,赵如月刚回来就在县城买房子了。
她这个人没什么大志向,没幻想过自己能成为什么大人物,物欲也不高,最大的愿望就是钱够花的同时,再有点存款。
“而且你忘了,小秋再过两年就要上初中了,镇上初中是什么样?县城的初中又是什么样?在县城没有房子,孩子考得再好,也进不去好学校。”
宁绍明:“我记得镇中心小学,不是有几个尖子生被县城的初中要走吗?我们家小秋那么优秀,回回考年级第一,应该也可以吧?”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而且县城好学校来要人这个事,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总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上面,自己得做另一手准备才更稳妥。”
赵如月不知道县城现在有没有划分学区,可不管有没有,她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家里两个孩子呢,老大用不上,老二总能用得上。
鹏城她不太了解,但她住了几十年的县城,以后哪里的学校好,哪里的房价贵,她都知道。
“有道理。”宁绍明被她说服了,默默在心里记下这件事,挣钱的动力更足了,给家里买房这事,总不能全靠老婆吧。
关了灯,宁绍明睡觉前迷迷糊糊地在脑子里规划,面包、蛋糕这些东西,以后最好跟餐饮店分割开。
能单独开一家面包店和一家餐饮店就最好了。
可惜现在厨房对他的依赖太重,小春暂时没办法独当一面,更何况他是想着以后让小春独立开自己的店。
睡着前还在想着这些事,以至于做梦全是各种蛋糕面包、煮粉炒粉,怎么开店,怎么经营。
做了一晚上的梦,早上起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再去想,结果全忘了。
宁绍明出去买肉的时候,郁闷地给自己买了一本笔记本,决定以后要及时把想法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