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不摆摊了,还能放在家里装东西。
但赵如月一问价格,一个竟然要二十五块钱,她直接就放弃了。
转头就买了两个八块钱一个的两层浴室置物架,又花不到五块钱,买了几个小轮子和一捆扎带,打算回去自己做。
蓄电瓶和白色的小灯串最后还是在批发市场买的。
把所有要买的东西都买好,赵如月带着东西回到家。
先把杯子搬出来交给宁绍明,跟他解释道:“找不到别的,我就在两元店买了这些,一共四十个,应该暂时够了吧?”
宁绍明连味碟和家里的小饭碗都用来做过钵仔糕,自然对赵如月买回来的杯子没意见:“够了够了,我拿去洗洗,你先去吃晚饭。”
“今天晚饭我只准备了三明治和奶茶,你要是想吃点别的跟我说,我再做,对了,”宁绍明指了指她买的小灯串和置物架那些问道,“那些东西用来做什么的?”
赵如月说:“晚点等我做好,你就知道了,我还得把这些东西处理一下,不然灯串没法直接用电瓶供电。”
她要卖个小关子,宁绍明也乐得配合,就没再多问,钻厨房抓紧时间做钵仔糕去了。
宁绍明洗好小玻璃杯,赵如月也吃完了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奶茶。
填饱肚子后,她拿起工具,突然想起什么,放下工具就往厨房小跑。
宁绍明正准备烧一锅热水煮一煮那些杯子,给它们消消毒,赵如月问过了,这些都是耐高温的玻璃杯,不怕上锅蒸,自然不会被煮坏。
他一抬头,看到媳妇儿跑过来,还以为她要做的事需要自己帮忙,问道:“怎么了?”
“你等会儿做钵仔糕,能不能给我做几个流汁夹心的口味?”
“流汁夹心?”宁绍明思考了一下说,“像奶黄包那种?”
“应该差不多吧,我想要红糖流汁夹心钵仔糕,还有巧克力流汁夹心钵仔糕,我记得家里还有一点巧克力。”
那也是以前买给孩子吃的零食,卖完了才知道是代可可脂,赵如月就收起来了。
既不想给孩子吃,也不舍得扔,他们俩又不太喜欢吃,今天她想吃流汁夹心的钵仔糕才想起来家里还有这个。
她一个大人,偶尔吃一次应该没事。
宁绍明点点头:“我试试看。”
反正他也要做好几种口味的钵仔糕,多做两种也不妨事。
原本宁绍明打算做五种口味,分别是:红豆、绿豆、牛奶椰丝、奶茶珍珠、椰奶西米,每种八个,正好把四十个小杯子都用上。
现在再加上这两种口味,他干脆再加上一种火龙果味的,改成做八种口味,每种做五个。
宁绍明准备的料不止能做四十份,做出来的第一批就先让家里人选择喜欢的吃,把杯子腾出来后再继续做。
赵如月跟宁绍明说完话,又跑回了书房。
她买的蓄电瓶是老式分体电筒的蓄电瓶,而几串小灯串带的插头需要插到插座用。
得先把插头拆下来,然后分别将它的两根电线分开到合适的长度,再剪掉一部分灯串电线上的塑料外壳。
将去掉外壳的部分做成鱼钩的形状,正确地钩在蓄电池的两极,形成闭路,小灯串就能亮起来了。
不用的时候,只需要解开小灯串的其中一个钩子,不用全部拆下来,也挺方便的。
蓄电瓶在强光状态下最多能用十四个小时,在弱光状态能用二十五个小时。
宁绍明出去摆摊,摆到她下课,最多也就四个小时,即使把所有灯串都接上也足够用了。
赵如月本来想图个方便,买两个蓄电瓶,让宁绍明换着用。
结果一问价格,这蓄电瓶还不便宜,一个要一百二十块钱,所以在觉得一个蓄电瓶也够用的情况下,她就该省省,只买了一个。
把小灯串都改造好后,赵如月又去折腾,两个浴室置物架,它们底下是网格状的,安装轮子比她改装小灯串还简单。
直接扎带一绑,就成了。
不过赵如月做好之后又把轮子拆了,这两个置物架暂时是放在这贴桌上固定网格,还有装钵仔糕或者三明治用的,装上轮子它反而不够稳当。
可轮子买都买了,她干脆弄了块木板,又在木板上钉几根木条,做成四四方方可以推拉的样子做把手。
把轮子装在木板底下,当做平板推车用,固定在木板上就不能用扎带了,得用钉子。
不过扎带也不是就没了用处,还能用来固定网格片和小灯串。
她弄好轮子后,拉着自己做的丐版平板推车到门口。
收了两套放在门口棚子下的折叠桌,再放到平板推车上,拖行一段距离。
门口的柏油公路,有时候会有卡车和拐到下高速拉客的大客车经过,路面已经被大车压得坑坑洼洼,前些年县里说要修,过去好几年了也没见有动静。
赵如月在这条路上,推着自己的丐版平板推车走了一段,又拉着回来,感觉手感还可以,还是挺顺滑的。
县城的夜市街路况比这里好得多,推拉起来应该会更顺滑。
她回来后又网上加了几个椅子,加到第六个椅子,就觉得推拉起来有点难了。
最后考虑到要把做好的钵仔糕和三明治放上去,还有平板推车的使用寿命,她就打算只带一张折叠桌和三张椅子。
宁绍明准备的东西不多,目前一张折叠桌很够用了。
以后她晚上要去上课,两个孩子可能会跟着宁绍明去摆摊,椅子准备三张也是正好。
其实三张可能都有点多了,摆摊不可能一直坐着,得站起来揽客,给客人装东西的时候最好也别坐着。
宁绍明估计只能在没客人的时候,稍微坐着休息一下。
她出去试车的时候宁绍明也看到了,他以为赵如月说要晚点再给自己看的就是这个平板推车。
赵如月却说:“不是,我接下来要弄的才是。”
她把折叠桌拉到院子里,又拿下来摆好,擦干净桌面后,拿出今天新买的桌布铺上去。
两个双层置物架放桌子两边,两个正方形的网格片拼在一起,用扎带固定成长方形,同样用扎带固定到桌子两边的置物架上。
赵如月把白色和彩色的小灯串都拿出来了,将它们错落地缠绕上网格片。
连接蓄电瓶后,小灯串一亮。
“哇——”两个孩子发出惊呼,“好漂亮!”
赵如月笑着指了指网格片中间空出来,没装绕灯串的那块地方:“这里可以放夜市街管理处发的小牌子,还有我们自己的招牌。”
宁绍明懊恼道:“我没想到还要准备招牌,没提前准备怎么办?”
赵如月说:“这多好办,你儿子闺女做手工的东西多着呢,让他们俩用硬卡纸给你做一个不就好了。”
宁绍明看向两个孩子。
宁时夏和宁时秋立刻表示,这跟做相框一个道理,简单得很,自己一定能在出发去摆摊之前做好。
然后跑回各自的房间拿材料,又一起到书房里做招牌去。
结果没过几分钟,外面站着的几个大人就听到,他俩因为要用什么颜色的卡纸吵架了。
哥哥说要用白色的:“彩灯映在,白色的卡纸上,可以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肯定特别好看!”
妹妹说要用单一的颜色:“招牌得让人看清上面的字,映出不同的颜色,人家光看颜色了,哪能看到字,我觉得用绿色就很好。”
哥哥:“少来了,明明是你自己喜欢绿色,就想做成绿色的!”
妹妹:“妈妈说了,摆摊只用白色的灯串!”
哥哥:“妈妈没说一定只能用白色的灯串,我可以跟她商量一下,只用彩灯!”
“用彩灯客人会眼花,看不清桌上卖的东西!”
赵如月和宁绍明无奈地对视一眼,正想着要不要进去调解一下。
他们已经自己想到了办法。
宁时夏:“那要不我们各做各的?”
宁时秋:“先出去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做两个招牌,爸爸出去摆摊卖的不是米粉,可以用店里的招牌让人家知道是我们家的东西,也应该再做一个属于小摊子在招牌,让人家知道我们小摊卖的是什么。”
他们镇上店面的招牌很简单,甚至没特地去找人起名。
直接用两个孩子名字里的其中一个字,就叫秋夏美食店。
赵如月和宁绍明听到两个孩子的话,就站在院子里等他们出来找自己商量。
结果门动了一下,又关上。
就听到儿子说:“我觉得其实不问也可以,我们可以一个人做招牌,一个人做菜单,组合起来,跟妈妈留出来的那块地方一样大应该也行吧?秋夏美食店挺好听的。”
闺女表示赞同:“那我做菜单,你做招牌?”
儿子:“行,你写字认真点,别写得太难看。”
闺女:“知道了,你招牌做得好看点,别只写几个字,也在上面画点花什么的。”
站在院子里,没等到孩子出来的赵如月和宁绍明再次对视一眼,不由露出笑容来。
接着一个回厨房继续忙,一个收拾了折叠桌和桌上的东西,提水浇菜去了。
晚上,他们比昨天提前了一点来到夜市街,但仍然是夜市街来得最晚的摊位。
他们到地方的时候,几乎所有摊位都摆好了自己的东西,出来逛街的人,已经在夜市街里到处转悠了。
赵如月牵着两个孩子,宁绍明推着平板拖车跟在她身后,前往他们的摊位。
走近后,看到他们的摊位上有人放着东西,赵如月还有些紧张,担心来的第一天就跟隔壁的人起矛盾。
好在她过去跟隔壁摊位的人说,这个摊位自己家已经被自家租下后,人家就把懂事收拾起来放回他们自己的摊位了,还跟她说说了声抱歉。
这让赵如月松了一口气,做生意能和和气气的真是太好了。
因为这一段路都被划为美食区,大家卖的都是吃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同行敌视同行的行为。
宁绍明已经学会了怎么连接灯串,到了地方,他先把椅子搬下来,放在靠后的位置,对赵如月说:“你们坐着就行,这么小个摊位,我一个人就能搞定。”
他们这位置比较偏,非常不显眼。
但是等到宁绍明按照赵如月在家时的做法,把折叠桌搬出来,铺上好看的桌布,再把三明治和钵仔糕整整齐齐地摆到桌布和桌子两边的置物架上。
最后给连接蓄电瓶,给小吊灯通电。
彩色小吊灯,缠绕在两边的置物架上,它们一闪一闪地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在被打开的一瞬间,就把路过的几个小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来。
“妈妈你看,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