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圣驾是今日出宫,可早有一批宫女嬷嬷提前到了行宫里收拾,端嬷嬷这回得了皇上的吩咐,带着含黛和撷荷提前一天过来了,此时已经将住处全都收拾好了。
含黛和撷荷领着肖嬷嬷去了偏殿安置祉哥儿去了。
端嬷嬷则是扶着顾窈的胳膊,跟在皇上身后往正殿去了。
顾窈进了正殿,见着殿中设着的御座,四周的陈设诸如香筒、案桌、座屏、翎扇、书橱等物,觉着这宫殿果然是萧景珣住过的,透着一股子独属于帝王的气息。
她觉着,过去定是没有一个妃嫔在这秋水洲住过。
顾窈正想着,便被萧景珣揽着腰往东梢间走去。
进了东梢间,顾窈才觉着那种威严感少了几分,只见临窗设了大炕,炕上铺着明黄色云纹的褥子,正中是一个黄花梨雕花炕桌,上头放着成套的汝窑茶盏和一个镂空雕刻的玉石香炉,香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龙涎香。炕上放着绣工精致的靠枕和引枕,窗台上则是放着几个文玩摆件,对面强上挂着瓷制的挂瓶和一幅山水图。
另一边靠墙的地方则是设着床榻,床上铺着龙纹的被褥,旁边的高几上放着一盆玉石花卉盆景。旁边拿座浮雕花鸟屏风隔出了梳洗的地方。
顾窈正看得愣神,耳边就传来萧景珣含笑的声音。
“窈儿就这般喜欢朕的屋子?”
顾窈微微有些脸红,朝他看了过来:“这屋子的陈设可比勤政殿要好。”
萧景珣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宫里头再添置也就那样,哪有宫外自在。”
顾窈听得一笑,她和萧景珣相处许久,自是能听出他此时话中的轻快之意。
原来,皇上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是想着能出宫散散心的。
怪不得历代的皇上都喜欢往行宫里来,或是南巡、北巡、又或去围场围猎。
“皇上既这般觉着宫外自在,便在这万寿行宫多住些日子吧。”
萧景珣点了点头,拉着顾窈往软塌上坐了下来。
端嬷嬷捧着托盘上来,亲自奉了茶。
喝了半盏茶后,外头有宫女进来回禀说是到了用膳时候,可要传膳。
顾窈在路上只吃了些点心,此时也有些饿了,便朝宫女点了点头。
“传吧,叫膳房做两碗笋丝汤面,在做一笼蟹黄汤包,两样小菜。”
顾窈说完,转头看向了萧景珣:“皇上还想吃些什么?”
萧景珣道:“这样就好,窈儿看着传吧。”
顾窈想了想,又添了几样,那宫女得了吩咐,才下去了。
万寿行宫虽也有膳房的奴才,可皇上的饮食自是要万分谨慎的,所以这会儿准备膳食的依旧是从宫里头随圣驾而来的那些人。
听秋水洲这边有吩咐,膳房的掌勺厨子眉眼间都是笑意,他在宫里头伺候了这么久,也琢磨出来贵妃娘娘的一些口味,早就料到娘娘一路舟车劳顿会想吃些汤水多的,提早便将食材都给准备好了。不过一会儿功夫,便将两碗汤面做好了。
其余的菜式,也有各自擅长的厨子做了,几个宫女提着食盒乘了船回了秋水洲,将食盒交给了大宫女,一一摆在了饭桌上。
顾窈和萧景珣很有胃口的吃完了桌上的饭菜,在湖边赏了会儿湖景,便回去歇着了。
镂月甘泉
萧玉寰也和娴妃欣赏着着殿中的景致,含笑道:“早就听说这镂月甘泉景致好,女儿却还是头一回来。”
娴妃点了点头:“听说先帝很是喜欢这镂月甘泉,皇上登基后,甚少将这处赐给妃嫔住,这回,皇上也是因着心疼你,想给你这个体面,叫外头的人看看,你是皇上膝下唯一的公主,皇上待你是不同的。”
听娴妃这么说,萧玉寰却是摇了摇头:“玉寰倒觉着,父皇这是给母妃你体面呢。”
萧玉寰微露惊讶,便听萧玉寰又道:“这些日子母妃执掌六宫,宽严有度,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后宫里也没闹出什么不和之事,便是女儿看在眼里,也知道母妃能办到这些背地里是如何辛苦的。”
“父皇处理朝政虽和后宫之事不同,可想来父皇也知道母妃的辛苦的,这才叫母妃住进这镂月甘泉。”
“要不然,父皇不会当着众妃嫔和昭母妃的面和母妃说这个,而是一道口谕命玉寰住进这里来了。”
娴妃听着这话,怔愣一下,才含笑拉着萧玉寰往软塌上坐了:“你父皇那性子便是给我体面,也多是恩赏,或是一道旨意下来。这事情,其中多半还是有你昭母妃的缘故的,我也不是个傻的。”
萧玉寰听着这话,微微愣了愣,笑着开口道:“母妃如今竟这般不好哄骗了?”
两人相视一笑,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而翠微堂这边,则是静惠长公主和顾老夫人还有苏婉他们的住处。
这回静惠长公主邀了顾老夫人一块儿来这万寿行宫,虞氏和容氏虽也想跟着来,可到底知道便是开了这个口,也得不来这份儿体面,倒不如不开口,免得被老夫人一句话给堵回来。
于是,这回顾老夫人便只带了苏婉,一路跟着静惠长公主的车驾来了这万寿行宫。
而顾孚青,因着是状元郎,如今又娶了苏婉,自是跟着皇上一块儿来了,如今和苏婉住在了翠微堂的后殿中。
顾老夫人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之色,笑意却是怎么掩都掩不住。
“他们小两口下去歇着,自己用膳去也松泛些,不必陪着咱们这些个长辈了。”
静惠长公主听着,知道顾老夫人这是真疼自家婉儿,心里头对顾老夫人愈发亲近了几分,含笑道:“您这当长辈的慈爱,可是婉儿的福气呢,本宫看他们亲亲近近的心里头也高兴,只盼着能叫婉儿快生个大胖小子呢。”
顾老夫人听着这话也笑了,开口时却是道:“这些也要看缘分,其实要我说,他们才成婚,也不必这般急着要孩子,两个人这般亲亲近近的便很好,要不然太快有了孩子,往后就是当父母了,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就再没有如今的松泛清闲了。”
“他们还小,不急。”
静惠长公主笑着点了点头,又叫人传膳,陪着顾老夫人一块儿用了膳。
翌日一早,圣驾启程往皇恩寺亲迎太后,到中午时,将太后迎进了行宫,在万寿山住了下来。
第171章 雨露均沾
佛香殿
李太后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的顾柔,眼底微微闪过一些不快来。
“哀家和虞妃百般提携你,你竟这般不中用,至今还未承宠。”
顾柔面上闪过一抹难堪,忙跪下去请罪道:“嫔妾知错,叫太后失望了。”
虞妃瞧着太后这般脸色,忙出声替顾柔说话道:“宫里头贵妃独大,哪能叫柔常在得了机会承宠,也并非全然是顾常在的错。再说,她一个姑娘家,皇上那边不去她的长定阁,她也不好自己去邀宠,没得被人看低了去。”
李太后听虞妃这般说,好歹给了她几分脸面,她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顾柔,轻叹了口气,道:“罢了,且起来吧,这两日你便住在哀家宫里吧,皇帝时常来看哀家,总能瞧见你的好的。”
顾柔听着李太后这般说,眼底闪过一抹喜色来,她一个小小的常在便是在这行宫里想要承宠也绝非容易之事,府里给她拿进宫的那些银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她的衣裳首饰里最贵重的还是当初她初进京住进顾府时顾窈这个堂妹命人赏赐下来的。她如今成了柔常在,和顾窈一同伺候皇上,位分比她低便罢了,断不能拿她赏赐的衣裳传出去邀宠。所以,顾柔一直很是纠结这个事情。
如今太后既肯提携她,自是舍得赏赐她一些东西的,倒不必她日日为此忧心了。
“嫔妾谢太后恩典。”顾柔欣喜过后,忙伏下身去给太后行了个大礼。
李太后一路舟车劳顿本就有几分疲累了,此时也没什么想再说的,便对着坐在那里的虞妃道:“你领着她安置下来吧,叫人给她准备些像样些的衣裳,姑娘家穿得好才能体面。”
顾柔被她这一句体面臊红了脸,她这衣裳已竟是能寻出来的最上得了台面的了,在太后眼中,却是失了体面的。
那她一路随着圣驾过来的时候,后宫里那些妃嫔,尤其是顾窈,是不是心里头都在笑话她,看不起她。
这般想着,顾柔心里头就愈发不是滋味儿了。好在,她又想到了太后肯提携她,自己也未必没有得宠的可能,心里头这才舒坦了几分。
虞妃应了声是,便带着顾柔退了出来。
等到二人退下去后,方嬷嬷才对着太后道:“奴婢瞧着这些日子娘娘倒愿意给虞妃几分脸面,这会儿又这般尽心帮着柔常在,娘娘莫不是想将虞妃和显国公府拉拢过来?”
李太后听得一笑,指了指方嬷嬷,道:“你这人精,哀家没露出一句口风,你竟也猜出了哀家的心思。”
李太后喝了口茶,又道:“到底显国公府也是勋贵,老四得个这样的助力也是一件好事。不然,不就成了五皇子的助力?”
“再说了,哀家瞧着那顾柔是有几分姿色的,比起贵妃来也差不了多少,好好打扮起来甚至更明艳几分,若她能承了宠,替皇帝生个孩子,必是要养到虞妃那里的。到时候,咱们手里便握着两位皇子了。”
“虽说年纪太小不中用,可皇帝正当盛年,过个十几年,这孩子不也是要帮着老四的。退一万步说,便是老四有个什么,哀家和李家,也未必没有最后的退路,这世上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多走一步总要强上许多。”
方嬷嬷听出了太后话中的意思,心里头微微有几分诧异,她觉着,自打太后被皇上拿先帝逼着出宫去了皇恩寺诵经祈福后,就变得和以前有些不大一样了,似乎更有心计了一些。
往日里,太后其实都是想着拿孝道拿捏皇上,可这会儿,竟也能想到如此深的地步,着实叫她感到惊讶。
只是,皇上那般性子,也不知会不会在行宫里宠幸了那柔常在。
她觉着有贵妃在,应该不会,可太后有句话说得对,柔常在姿容甚为出众,兴许皇上便幸了她呢?
这般想着,方嬷嬷突然又觉着太后这般谋算也未必没有成功的可能。
见着方嬷嬷半晌不说话,太后开口道:“你也别觉着奇怪,这一回去皇恩寺哀家算是想明白了,在皇帝心里,哪里有什么孝顺。便是有些孝顺,也是面儿上的,做给宗室朝臣,做给天下人看的。”
“就像今个儿,他兴师动众亲自去皇恩寺接哀家,当哀家不知道,他是做给天下人看,想叫天下人说不出半句指摘的话来呢。”
方嬷嬷听着太后这话,半晌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其实,太后这话也没错,只是,这般说出来,未免伤了母子情分。
太后摆了摆手,道:“行了,哀家也有些乏了,先歇歇,你吩咐下去,叫妃嫔们明早再来请安。”
方嬷嬷听着这话,应了声是,福了福身子退了下去。
秋水洲
顾窈听到太后竟将顾柔留在了佛香殿住着,只点了点头,并不觉着诧异。
“太后想要提点她,这不是宫里头都知道的吗,也不奇怪。”
端嬷嬷想了想,道:“太后这般积极帮着虞妃,莫不是要拉拢虞妃和显国公府?”
顾窈也想到了此处,她思忖一下,轻笑道:“太后想什么哪里是咱们能拦得住的,虞妃如今在宫中处境艰难,想要寻个靠山也是有的。”
“只是显国公府如何想本宫就不知道了,毕竟虞妃是从贵妃位上下来的,这两年也再无恩宠,显国公府真会因着她一人便站到四皇子和太后那边去吗?依本宫看,这倒未必。”
端嬷嬷点了点头:“娘娘说的也没错,若奴婢是显国公府老夫人,也不会轻易站队的。到底,虞妃膝下没有子嗣,哪里需要这般急呢。”
听着端嬷嬷这话,顾窈脑子里闪过些什么,她很快抓住,随后就生出了一个猜测:“太后这般急着抬举柔常在,兴许是为着她日后肚子里的孩子呢?她一个常在,身份卑微,便是生了孩子也断然不会养在她身边。这样一来,若是她能有个皇子,那这皇子定然是要记在虞妃名下的。如此一来,也算显国公府又有了个皇子。”
“柔常在和本宫不睦,显国公府为着这个皇子,未必不会如太后所想那般。”
顾窈带着几分感慨道:“太后诵经祈福,倒是心思更深了几分。”
蒹葭在边上听着自家娘娘和端嬷嬷说话,听到此处撇了撇嘴,带着几分不屑道:“如今都不见得能不能得了皇上宠幸呢,说什么皇子还早着呢。便是退一万步有了孩子,也未必是皇子,说不准是个公主呢。”
“再说,皇上这般喜欢娘娘,哪里会幸了她,叫娘娘颜面难堪呢。”
顾窈听着她这话,没忍住轻笑一声:“你倒是知道皇上的性子。”
蒹葭吐了吐舌头,开口道:“奴婢不敢揣测圣意,可奴婢看得真真的,皇上待娘娘是真心的,才不会为着那柔常在伤了娘娘的心呢。”
翌日一早,众妃嫔便前往万寿山佛香殿拜见太后。
刚进了殿中,众人便见着了站在太后身着一身淡紫色蜀锦绣兰花宫装,打扮的分外引人注目的柔常在。
这蜀锦虽是贵重,可若是太后赏赐,也不算逾制。
只是,柔常在这副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