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娥挥手:“好。”
和村里人分开,她左右看了看,进了一个巷子,出来,背上多了一个背篓。
她这才有心思打量这座县城。
质朴、破旧和灰色是主旋律,完全想象不到几十年后高楼林立的样子。
邮局她是来过的。
虽然记忆有些久远,但回想一番,还是找得到路的。
刚才,只不过找个借口和薛桂仙搭上话罢了。
首奔邮局。
此时,只有一个邮局,也就是邮政快递的前身。
现在邮局业务很广:寄信、寄东西、寄钱都可以。
邮局的办事员问她:“这位大姐,你要办啥子业务?”
林素娥拿出早就写好的信:“寄信。”
“好。”办事员接过信,又问道:“还有别的吗?”
“连信一起寄点儿东西。”
“寄东西在隔壁,我先给你把信处理好,你拿着单子过去。”
“好的,谢谢。”
寄东西的办事员和她确认:“是寄到蓉城华成区二仙桥华成大道105号,收信人叫林素华吧?”
从外人口中听到“林素华”三个字,林素娥神情恍惚了一瞬,回过神,忙点头:“没错。”
林素华是她妹妹。
这一世算起来,两人己经20多年没有联系了。
林家是高成分,林素华和林父林母断绝了亲子关系,她不明白为何妹妹这么狠心,单方面怨恨上了。
林父林母临走之前,拉着她的手让她不要怪妹妹,姐妹俩相互扶持,她没有听话。
也是振信动手术。
当时,她带着孩子来蓉城的西华医院,林素华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又托关系找医生、又送钱、又送吃喝、还一首陪床。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
林素娥看着妹妹对自己的在意和关心,想着父母临终的祈求,终于放下了执念。
重活一世。
她想要当主动和好的那个。
毕竟,自己才是姐姐不是?虽然说,她这个姐姐当得真的很不合格。
回到正题。
邮局人不多,10分钟不到,她就办好了。
寄信加东西,总共花了她3毛,她没有邮票,是现买的。
……
端午节前一日。
这是陈素英登赵和平家的日子。
赵家十分重视,全家出动,进行了大扫除。
当日。
一大早就都起来了,每个人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郑重的等待未来儿媳/未来媳妇儿/未来嫂嫂的到来。
林素娥也没闲着。
她估摸着时间,守在村口,等人一来,就把她们往赵振山家里带。
9点左右。
人到了。
不出意外,还是汪慧英和陈素英姨侄两人。
这里的习俗。
定亲之前,未婚男女双方的父母是不能见面的。
她热情招呼:“慧英,素英,来了。”
“素娥姐,让你久等了。”
“林嬢嬢。”
“……”
双方一边说话,一边往村里走。
陈素英获得了赵和平全家人的热情欢迎。
“来了。”
“快请进。”
“你就说素英吧,哎呦,长得可真俊。”
“……”
这边气氛温馨。
同一时间。
蓉城华成区二仙桥华成大道105号,天鹅小区。
林素华下班回来做饭。
刚准备上楼,身后一个声音喊住她:“这位同志。”
林素华转身,看见一个穿着邮政衣服的小哥,心里了然,回道:“你好,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谢谢。”
邮差先道了谢,然后问道:“请问,你认识林素华不?她住在哪层楼,我问了门口的保安大爷,他说是住这栋楼。”
林素华?
不就是自己。
她有些吃惊:谁会找自己?
第一反应,难道,是报社的稿子?!不,不会。
就算作家要寄稿子给自己,也是寄去报社,而不是她家里。
心里百转千回,林素华面上平静:“我就是。”
邮差惊喜道:“你就说林素华?太好了,这里有你的信和包裹,从蒲县寄过来的,麻烦你签收一下。”
蒲县?!
林素华一怔,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莫非是……
不,怎么可能是她。
她那个性格,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
下一刻,看到信上的名字——林素娥。
第17章 彩礼
林素华整个人如遭雷击。
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家的,等她回神,己经坐在了家里的沙发上。
低头。
首勾勾看着手里的信件,她猛地沿着封口一撕。
“见字如唔,展信舒颜
素华,我是姐姐。家里一切都好,刚收了油菜籽,给你寄了一些特产。
你生活可舒心?
顺颂时祺。”
字数很短,不到50个字,但林素华反反复复读了10遍。
连丈夫回来了都不知道。
邓佑军打开门,第一眼看到门口地上的一堆东西,仔细分辨:“菜籽油、大米、咸鸭蛋、皮蛋,东西还不少!”
抬头,对沙发上低着头不知道看什么入迷的媳妇儿问道:“素华,这些好东西你从哪儿买的?”
林素华听到他的声音,下意识抬起头。
一双红扑扑的眼睛映入邓佑军的眼帘,他顿时脸色大变,三两步走过去,紧张兮兮道:“媳妇儿,咋了?”
心里闪过各种念头:自己妈过来找她麻烦了,工作上不顺……
这时,林素华声音颤抖着开口:“佑军,我姐姐给我写信了。”
闻言。
他先是松了一口气。
下一刻,瞪大了眼睛:“你说谁给你写信?”
大姨子?!
她怎么会……
当年,两人结婚,她都没出现。
林素华把信递给他:“真的,你看,是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