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你想嫁到燕京去?”

  叶榆问得直白,王小妹的脸羞得像只煮熟了的大螃蟹,却也不像时下人内敛或扭捏,大声应了一声。

  “怕是有点困难。”叶榆讲了城市里现在单身男女的现状,并且表示以后会越来越难, 单身工人不管男女身价直线上升。

  一句很现实的话,单看背景,王小妹的个人竞争力比不上城市姑娘。

  假如王小妹嫁入城里,在找到工作转关系前,她还是农村户口,领不到商品粮,全家人多一口人吃饭,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谁家乐意?

  除非遇见老光棍,或者不怀好意的,但那样的情况还不如不嫁。

  王小妹羞意顿退。

  叶榆说:“靠山山倒,靠墙墙塌,想要入城,还是靠自己的本事最靠谱,自己有能力才有话语权,过得更自由。”

  王小妹还不是很理解这些话,只懂了一小半,咬唇问:

  “但高考不是停了吗?”

  她过去的计划是考上高中或燕京大学,和三姨一样嫁到首都去,过穿布吉拉红色连衣裙、布洛克皮鞋、抹沪牌雪花膏、涂飞霞口红的幸福日子。

  这些东西都是过去她在镇上看露天电影打听到的,或听家里人有在供销社工作的同宿舍同学吹得。

  这梦想可真fashion。

  这里的时尚指布吉拉连衣裙、布洛克皮鞋、沪牌雪花膏……可惜没有出生在城市里,不对,这样的打扮现在出现在城里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叶榆反问:“难道你想嫁给四、五十岁二婚头,或者瘸腿瞎眼寡汉儿?”

  “不不不。”王小妹猛得摇头,她的少女心在这一刻遭到猛烈打击。

  叶榆:“你学习不是不错吗?好好学习总会有机会的。”

  距离下一轮高考还有十年,王小妹现在还差一点满15岁,也就是十年后,她也才25岁,但25岁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已经儿女俱全,到时候她嫁人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也不是不能参加高考。

  好吧,还是有点难。

  届时王小妹也不年轻,指不定儿女都有,还有家庭,考高考并不定是她一个人的事……这也是许多知情面临的困境。

  时代局限,叶榆也无更好建议,顶多劝一句:“哪怕不考大学,城里招人也是有学业限制的,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好学习准没有错。”

  “听到没有,你表姐是高中生,跟你表姐学习准没错。”王姥爷尊开金口,只是这话第一句说得有几分耳熟。

  又有王姥姥捧哏:

  “对对对。”

  “今年过节小榆也要回燕京吧?让小妹也跟着你回去长长见识。”

  叶榆:“……”

  这么一说根本就是没放弃。

  这个时候,在王小妹左侧,同样也穿着碎花棉袄、系着红头绳的年轻姑娘上前半步,她长得也和王小妹有四、五分相似,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一人像火红的木锦,夺目吸睛;一人像沉默的石头,存在感极低。

  唯有在王小妹询问工厂子弟、叶榆问王小妹是不是想要嫁到燕京去、以及王姥姥提出让带王小妹入京时,对方呼吸漏了几秒,心跳也同样加快了一些。

  内心挺活泼的,和面上冷静寡言完全不同,这也是叶榆留意了下她的原因。

  这位姑娘名叫李牡丹,有着和她个性完全不同的名字,是嫁到隔壁村王盼娣的女儿,同样也是叶榆表妹。

  民间都说女孝父,偏偏王小妹和李牡丹都体她们的妈居多。

  叶榆大概明白她妈说的二姨王盼娣是怎样一个沉默的人了,她知道李牡丹和王小妹怕是都有一个嫁入城里的心思。

  只是李牡丹一直在纠结,纠结到最后也没出来。

  叶榆也就装作未知,虽然王姥姥他们不像她一样能听人呼吸心跳,但他们和李牡丹走的近,不可能不知李牡丹今日上门的目的,不过也是装糊涂罢了。

  她也不自找麻烦。

  王小妹的想要进京叶榆都没答应,对于王姥姥的各种口述陷阱滑不溜手,根本不掉。

  王姥姥老俩口在心里嘀咕:“这外孙女就挺不客气的,也并不好说话,不愧是来娣生的,这臭脾气像极了她妈。”

  聊了这么久,晚饭也差不多做好了。

  叶家吃饭一向比较随意,没有“食不语”的规则,菜一上,顶多等叶红军夹了过后,抢到多少看手速。

  但王姥姥家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人口过多的缘故,王家竟然实行分餐制。

  分餐的人是这个家最高长辈之一的王姥姥;分家的第一梯队是两位老辈,还有壮年劳动力,王传根王大虎王二虎;刘红梅、王小妹和小辈们紧跟其后;剩下王大虎媳妇和李牡丹被排在最末端。

  越往前,分的饭菜量越多或者种类越多,往后有时不一定能吃饱。

  像是韭菜炒蛋只有第一梯队有,蛋花汤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差不多,落后面顶多半碗两勺,白菜粉条南瓜乃至于红薯杂粮饼也都差不多一样。

  叶榆本来该在第三梯队,甚至和刘牡丹这个外孙女一样被分在末端,不过作为远道而来第一次上门的娇客,她被王姥姥分在第一梯队,享受最佳待遇。

  蛋花汤是真好喝,鸡蛋滑嫩,自家地里种的葱可香了,和葱一样的还有韭菜,和鸡蛋简直是绝配。

  叶榆多久没吃过韭菜炒蛋这玩意了?闻起来老香了,吃起来更香,愣是实行一口菜咀嚼二十下的健康吃法,倒不是为了健康,纯属于让味儿在嘴巴里留得久一点。

  其他也不错,白菜粉条没放什么油,但吃到了原滋原味。

  这白菜挺甜的,清甜。

  虽然也是红薯杂粮饼,但可能因乡下粮食相对充足些,量不一样,吃起来口感更好一些,更劝和。

  叶榆牢记王姥姥在饭前说的一句:“小榆第一次来姥姥家,姥姥家其它什么都没有,红薯管够,尽管敞开吃。”

  “得勒!”

  于是在叶榆把手里的杂粮饼啃得干干净净后,大大方方拍了拍肚皮,说:“姥姥,我没吃饱,饿饿,饭饭!”

  第一次见到叶榆食量食速的其他人:“……”竟这么能吃?

  反射性看她肚子。

  很平啊。

  王姥姥抽了抽嘴角,她说过的话总不能再吐出来,何况她现在也是看清楚叶榆这个人,和她妈一样牛脾气不好惹,比她妈还厚脸皮,无奈让孙媳妇再多煮一些红薯。

  “我吃的多,我可以自己来的姥姥。”

  “别别别,哪有让客人动手的,老大老二媳妇儿,你们还不快点。”

  叶榆只能重新坐下,她还真没有翻别人家的习惯,只是真心觉得麻烦两位表嫂挺不好的,这年头当人媳妇儿过的可真不容易,干的不少,吃的最少。

  接下来的只有烤红薯,想要让王姥姥招待其他是不可能了。

  不过叶榆也不介意,敞开肚皮吃,吃到最后王姥姥王姥爷已经不是抽嘴角了,整个脸都在蠢蠢欲动,恨不得把这大胃口王马上给撵回知青点去。

  这未免也太能吃了吧?

  本来还因叶榆能力不错,性格也不是个拎不清的,想着要不要和她多多来往,邀她住家里也是多一个超壮年劳动力。

  这谁家能养得起?

  难怪王来娣让她下乡,怕是城里的商品粮也养不起吧?

  若不是看上坎肩份上,王姥姥指不定真的撵叶榆出门,如今只能暗中不断运气,默念“坎肩”、“坎肩”、“坎肩”。

  也不知念了多少遍,叶榆也终于吃了个十成饱。

  吃的还很舒心,尤其是姥姥姥爷舅妈他们的表情神态非常下饭。

  咳咳。

  叶榆离开的时候,除了受.精喜蛋,还买了不少新鲜蔬菜,以及大量的红薯土豆南瓜,王姥姥他们的表情这才有恢复正常。

  “下次来玩啊——”一出门,日常待客客套话脱口而出,刘红梅仿佛能感觉到背后能射死人的目光。

  叶榆促狭:

  “下次一定。”

  “……”

第28章 人工孵鸡

  叶榆吃饱喝足, 返回途中,顺手割了些茅草,砍了不少的柴, 把空了大半的背篓再次装满, 累得老高。

  柴火这些最麻烦的不是砍与割, 而是将它们晒干,夏天肯定不存在这个忧心, 问题在于现在早已入秋, 早点砍,早点晒, 也是为了今年的寒冬。

  实在不行再来一次, 跟姥姥家他们交换,她看他们家柴是真多。

  回到知青点时,其他仨个已经回来了,浑身上下沾有泥巴,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正在吃饭, 但吃的不是很香。

  让某人恨不得以身替之。

  韩景把在镇上帮忙买的东西递过来, 说:“盐在最底下,肉没有, 猪下水也一样,鸡没有,米没有;富强粉限量两包,我们按照你说的,给你买了三人份,你给的糖票花完了,这是剩下的票和钱。差点忘了, 供销社今天正巧有鱼,买鱼不要票,我们买了四条,一人分一条,草绳系着挂那儿呢。”

  “谢了,帮大忙啦!”叶榆接过东西,和背篓里的粮食蔬菜一起简单整理分类放好,出了厨房,把鱼单拎出来,抬眸问他们,“要不我帮你们打整鱼?”

  四条鱼不是她想象的咸鱼熏鱼,而是新鲜鲤鱼,看样子像是本地野生的,都不大,两斤至三斤左右,一路颠簸折腾,现在早死了,不进一步处理明天大概率会发臭。

  简单处理以现在的低温天气,应该能保存到明天早上或中午吃。

  韩景知道叶榆这是看在食物面子上才这么热心,这一路也的确辛苦,比那天和大队长一起回来还辛苦,这时他们才知道大队长他们那边其实有帮不少隐形的忙。

  他想了想,点点头:“麻烦你了。”

  徐飞也一边啃着杂粮饼一边谢过,花菲菲还沉浸在自己思绪中,有一下没一下啃着玉米,很明显根本没有听周围的声音。

  叶榆不由问:“怎么了?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前些天这丫头也有情绪低谷期,但还是活力四射的,现在可以用死气沉沉来形容,这可不是个好形容词。

  韩景看了眼花菲菲,小声说:“她刚发了电报没多久,家里人就回了,只说让她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担心家里,收到地址后又给她寄了两袋东西,可能要十几二十天到咱们这儿,让她记得到时候领一下。”

  这个电报内容还挺多。

  时下电报的钱可是按字来算的,哪怕电报描述比韩景写的更简略,但内容数量总没少,怕是得超过10块钱,这里看得出来花菲菲家庭条件的确不错,但也听得出来家里很不舍但坚定地拒绝了她。

  花菲菲不仅绝望于自己明天又得上工,以后指不定都一直这样,更绝望的是,从小依靠长大的家将不再是她的依靠,说不清楚这俩那个更可怕些。

  从表现来看,更多是因为后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