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直到回知青点,花菲菲想到刚才看到的,刘红梅脸上的一秒笑容消失术,还有点可乐,虽然有点不厚道,但确实好笑。

  “叽叽叽!”麻雀从屋檐温暖的鸟窝里,飞出来迎接。

  花菲菲见麻雀朝着自己飞过来,本来是十分开心,却见麻雀与她擦肩而过,直奔叶榆,在距离叶榆半米处刹车,围着她转了一圈儿,最后停在她的肩膀上。

  再叫一声:

  “叽叽!”

  “白疼你了,”花菲菲气得肝疼,叉着腰一阵数落,“小白眼狼,我喂你的次数可是最多的,连景四和阿飞也逗过你好多次,你怎么又不记得我们了?”

  这么一大串话,麻雀根本理解不了,它歪了歪头,豆豆眼尽显迷茫。

  叶榆把手轻轻一伸,麻雀立刻领悟,扑棱扑棱翅膀跳入她的手心,蹭了蹭,这只麻雀除了当肉不多的储备粮外,唯一的优点大概是毛绒绒的,摸起来贼舒服。

  被炫一脸的花菲菲更恨铁不成钢了,他们当中就叶榆对麻雀最差,还取了个“储备粮”的小名,这只麻雀只认这个名儿,也不知聪明还是笨蛋。

  “聪明吧?”韩景笃定,“会认主人的动物都有灵性。”

  面对队友的背刺,花菲菲哼了一声,转身去房间里放东西、换鞋子去。

  等花菲菲换了鞋子出来,院外竟然没看见一人。

  咦——

  她的速度不是一向最慢吗?

  这时,东屋传来韩景的声音,夹着麻雀叽叽叫,问题一下子破解了,韩景他们仨都在东屋里。

  花菲菲眼睛一亮,也冲了过去,边冲边像个复读机一样问:“小鸡孵出来了吗?小鸡孵出来了吗?”

  “对对对!”站在炕边上的韩景回她,“三枚鸡蛋都碎了。”

  更准确地说,是有了裂缝,其中一只鸡已经露了半个头出来,身上绒毛很短,湿哒哒的,又丑又可爱。

  花菲菲、韩景、徐飞都在围观生命的诞生与神奇。

  唯独叶榆盘坐在炕上,呵斥麻雀停止任何丧心病狂行为的同时,嘴里含着今天刚买的水果糖,含糊不清地念叨:“水煮蛋、溏心蛋、荷包蛋、鸡蛋饼,辣子鸡、酱油鸡、香酥鸡、小鸡炖蘑菇。”

  花菲菲、韩景、徐飞:……毛都还没长齐,做个人吧你!

  不一会儿,另一个鸡蛋也裂开个大缝,最先出来的不是头而是一只小爪爪,小爪爪在虚空里踩了踩。

  竟然比第一只先爬出来。

  瑟瑟发抖。

  挣扎了几下,小juojuo终于支撑着它立了起来,声音尖细:“叽叽叽!”

  叶榆取名简单粗暴:“一号。”

  “叽?”

  麻雀伸脖子探头。

  又过了一会儿,二号小鸡也终于从蛋壳里爬了出来,三号小鸡同样露出大半个身体。

  待全部破壳后,花菲菲、韩景、徐飞小心翼翼地抓起一只又一只,轻轻擦拭,将它们身体擦干,喂了点水和提前准备的豆糠饼,又将窝里的蛋壳清理掉,这才把它们重新放回干燥温暖的炕窝。

  从今天开始,他们知青点也是有鸡的人了!

第43章 奥林匹克

  这年头寄信件寄物品只能靠邮局, 因交通不便,速度非常慢,邮寄距离越长越慢, 烨国最北往最南寄能花上两三个月, 慢一点甚至于接近半年。

  好在王家沟距离燕京市很近, 燕京又是烨国首都,叶榆和韩景的信寄回家里只花了十多天, 这已经算快的。

  又因城里比山路平坦, 信件不会在邮局存放太久,每天都有专门的邮递员, 他们穿着蓝制服, 戴着五角星帽子,背着五角星斜挎包,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装着信件或物品,家家户户送件上门。

  “叶红军,王来娣, 帽儿胡同33号的叶红军、王来娣, 有你们的信。”

  假如遇见没人在家的情况,邮递员确认地址和姓名后, 会把信件留在一大爷或一大妈这里,再由一大爷或一大妈转交。

  这样的确有丢信的可能,但能当上胡同大院的领导者,基本人品是经过考验和观察的,假如被发现此类行为,这属于非常严重的偷奸耍滑作风问题,会受到严惩, 因而丢信的可能性并不高。

  今天是周末,倒不用麻烦一大爷和一大妈,叶保国和叶卫国都没去上学。

  叶卫国一听到有人叫自己爸妈的名字,一溜烟儿从院里跑出来,高声喊着:“在呢,在呢,我就是叶红军王来娣的儿子。”

  邮递员见他一半大孩子,可不敢把信直接给他,毕竟这个时代邮寄工资或大金额现金也是有可能的。

  还是叶保国也走出来,又有一大爷一大妈亲口指认,叶卫国才终于拿到一封信和半肥料袋的东西。

  “寄信人叶榆,这信三姐寄回来的?”叶卫国惊喜地问。

  叶榆在家的时候,叶卫国老是和她呛声作对,但叶榆离开了,他反而是最惦记着她的,每天都问她八百遍。

  连叶红军和王来娣都有点好奇他们姐弟俩的关系竟然如此好,叶杏叶兰嫁出去可不见叶卫国这样。

  “嗯。”

  叶保国应了一声。

  “你们三姐在乡下过的不错啊,这才多久,就大包小包往家里寄,是个能干的。”旁边的一大爷止不住夸赞。

  今年一批又一批知青下乡,只听说过家里养孩子下乡地寄东西的,或者乡下娃往家里发电报或寄信诉苦想要从乡下回城的,知青办天天能收到这些知青父母的请求与诉苦,后来不得不请G委会的人走了一趟才获得清静。

  往回寄东西目前为止还是头一份,稀奇稀奇真稀奇。

  叶保国性格内向不太会说话,听到这话也不知道回什么。

  叶卫国更是不懂什么人情世故,他现在只顾着好奇那肥料袋里装的什么,双手拎起来掂了掂,还挺重。

  “我先拿回去了。”他提溜着肥料袋一溜烟地跑了进去。

  “小心点,别摔着,”叶保国的话还没说完,叶卫国人已经不见了,他对一大爷他们笑了笑,追了上去,“你等等。”

  “哈哈,卫国这脚丫子得力啊。”一大爷又乐呵呵地说。

  一大妈点点头,也夸:“难怪才这么大一点,就有那什么体育局的教练看重他是个运动的好苗子,邀请他去参加那什么国际比赛,为国争光!”

  同住一个胡同就这样,上午有什么新鲜事情发生,下午整个机械厂家属院都知道了,指不定还传到厂里。

  叶家近日新鲜事与叶卫国有关。

  说来话长。

  首先,可能因叶家基因不错,叶榆自个儿武术领悟就高,稍微指点了一下叶卫国正确科学的锻炼,最主要的是这小家伙不仅天赋不错,为了达到目标理想,非常有自制力,不需要人监督也勤于锻炼。

  再说,今年正逢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瑞典恩舍尔兹维克举行,烨国依旧无人参加,或者说,暂时不被允许参加。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运动会,由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

  这不只是一场体育运动会,更是国家国力的比拼与展现。

  烨国在奥运会参赛一事上也非常坎坷,建国前曾有参加机会,建国后五几年也参过一次,但现在暂无资格。

  难道不想吗?

  只是无话语权而已。

  六八年又会有夏季奥运会,但烨国仍然处于困难时期,被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可能性依旧不大,参赛可能性还是很低。

  目前为止,烨国能参加的最著名国际运动比赛只有乒乓球世锦赛。

  不管能不能参与奥运会,国家都开始逐渐重视起体育部门,体育部门也下令在全国上下招收培养运动员苗子,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员,争取在世锦赛上取得佳绩。

  体委部门在燕京市,他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四九城本地的中小学,身体素质很强的叶卫国便这么入了教练的眼。

  当然,不止他一人。

  而且现在也不是马上入队训练,还需要进行多次考核,才能最后决定名单。

  但这在机械厂家属院口中,便是叶卫国已经加入了。

  实在是出息啊!

  听说能入体育局培训的学生可是有工资拿的,和技术工差不多了,而且听说不止包吃包住,还每个月发训练服、鞋子、球拍等,而且未来还有可能为国争光。

  这阵子,胡同各家各户都催自己的儿子女儿和叶卫国一样早晚锻炼,不就是跑步?他们不信自己儿女不行。

  这真的是极好的事儿。

  叶保国也羡慕不已,叶榆教叶卫国的时候他也在,现在也爬起来和叶卫国一起训练,老实说,他确实体力有进步,但不管跑步还是拉伸蛙跳,都少那么一股冲劲。

  其他人的羡慕叶卫国看不到,他小小一个人但心还是挺大的,在纠结是当兵好,还是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强。

  叶红军和王来娣生怕他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哄他说,进了体队也可以当兵,体育生报名参军当兵被选中的可能性更大些,而且这可是为国争光,若是能拿到第一名,那绝对能扬我国威!

  叶卫国还没被真正选上,已经在幻想得第一扬国威的事儿了。

  答应报名参试。

  叶红军和王来娣回到家,第一件事也问叶卫国有没有偷懒、叶忠国有没有进步。

  “当然不会偷懒!”叶卫国大声回答,“我可比我哥厉害多了。”

  又插他哥一刀。

  郁闷的叶忠国:“……”闷声闷气说,“三姐寄东西回来了。”

  “三丫?”

  王来娣又是惊讶又是惊喜,先是和叶红军一块儿把叶榆的信翻来覆去读了两遍,内容真的非常简单,开头称呼、问安、一切都好、寄的东西、嘱咐记得给叶杏带一点但不要给她家俩小的、落款。

  字数100上下。

  “又不是快报,多写几个字还能加钱不是?懒死她吧!”王来娣对于叶榆能在乡下还给他们寄这么多东西既欣慰又担忧,欣慰她果然如她所说过的不错,担忧些好东西从哪里来的,“那丫头不会下山吧?”

  叶红军:

  “别担心,三丫有分寸。”

  “有分寸个屁,那丫头打小就不知道分寸是什么,小时候一拳把大牛鼻子揍出血,牛老太太这些年一直拿斜眼看我,眼看着高中能懂点事了,谁知不能上学后性子又变了,变成了比过去变本加厉的吃货,你是没看见她看那红烧肉的目光啊,跟狼崽子一样。”王来娣扒拉扒拉翻旧账。

  越翻越揪心:“‘西山竹林,东山菇,翻过南山有野猪’,这是我们王家沟的口诀,南山可是有野猪的,不止野猪,狼老虎熊瞎子都出现过,这家伙不会是跑深山老林去了吧?不行,明天我就得把信给她寄回去,也寄给她姥姥问一问……”

  叶红军也不免担心起来,他没见过叶榆盯红烧肉的馋样儿,但自己三女看但凡是食物眼睛都不一样,还有可能天不怕地不怕。

  “野猪?老虎!狼?熊瞎子?”叶卫国听话永远只听一坨,“妈,我也要下乡逮野猪杀老虎砍熊瞎子!”

  这个时候,被叶榆家信吸引注意力的王来娣也闻到叶卫国他们口中的肉味儿,肉真的在这个时代太稀少,再怎么刷牙漱口,还是完全遮挡不住。

  “行啊,你俩还偷肉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