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也因此,眼前的菜大多尝不出一丝一毫的苦味,即便有也是为了保存春笋的回甘、脆嫩、多汁,好吃极了。

  竹林里其实不止有笋干,还有竹叶青、竹鼠、竹笋虫等。

  竹叶青没什么好说的,毒/蛇的一种,哪怕这是肉,村民们也不希望遇见它,被咬一口,在没有血清的时代,残疾乃至于死亡都是有可能的,好在可能因竹林处于人居住环境中,蛇并不多,有也被打死。

  竹鼠和老鼠不一样,虽说都是鼠科动物,但竹鼠主要以竹子为食,没有携带大量细菌,对于吃货来说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黄焖竹鼠、爆炒竹鼠、烤竹鼠等。

  但不是全部人都能接受竹鼠,不管男女,不论是否本地人,也不论年龄大小。

  主要还是竹鼠这小玩意儿还是太像老鼠,王家沟能过心里那一关的人也不算多,村民也不是全部接受,花菲菲、徐飞也不能,可能和他们南方老鼠更大更脏更惹人厌有关。

  至于叶榆,曾经她也讨厌老鼠讨厌虫害怕蛇,但在末世能够生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饿极了什么都吃。

  竹鼠在她眼中也是粮食,但真的想吃,也只能自己去逮,或者跟村里娃娃们交换,自己在外面烤。

  但老鼠这玩意儿,不管什么种类的鼠,和蟑螂一样最好不要进他们知青院,不然花菲菲会炸毛。

  叶榆虽然很喜欢逗花菲菲炸毛,但不是这样的炸毛。

  与竹鼠不一样,竹笋虫不仅能吃,还挺好玩的。

  村人们用细线拴住竹笋虫的足,竹笋虫就会扇动翅膀起飞,还可以用竹棍,插入竹笋虫肩部或者竹窝,多插几个,约等于天然的风车,到了夏天相当于天然的风扇,很受小孩子们欢迎,也是山里娃不可多得的玩具之一。

  现在属于早春,竹笋虫不多,小孩子们为了捉它们指不定还得打一架按输赢分配,有小孩为了捉虫一天到晚在竹林里蹲,过去镇上黑市还有卖的,一分钱几只。

  笋虫是害虫,他们这也算为民除害。

  而且笋虫也挺好吃的,可能因油炸缘故,油炸的很多东西都适合当零食,花菲菲远离老鼠,但笋虫、知了等昆虫却不怕。

  这一点,她比徐飞强,他两个都怕,什么虫子都不能接受,韩景则属于好像什么都可以尝试一下。

  可惜今天也没有炸竹笋虫,叶榆评竹林:“王家沟的先辈可真有先见之明,种的这一片竹林,能吃能用,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也不知这句话戳中花菲菲三人中的哪一个点,讨论果园更热切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觉悟不同,叶榆只想当后人或路人甲,但他们三个渴望当这个挖井人。

  直到叶榆干完饭、洗完碗(今天理亏无人帮忙)、洗完澡,几个人还在院子里聊得热闹,虽然可能有一点点歪楼。

  次日,叶榆本想着和昨天一样躲懒,却被花菲菲、韩景、徐飞拉着去寻大队长,把果树计划再说一遍。

  大队长很尊重他们的意见,认真听了,觉得这件事不是不行,但不能按照花菲菲他们昨晚上说得那样,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首先,主粮不能少种。

  时下的村民还不能人人吃饱,天气稍微不好,地里收成差一点,很多人家指不定一天只吃两顿,不种少种主粮根本不可能,村民们也不同意。

  其次,也不能过度开荒。

  村民们可能不懂什么水土流失的科学,但叶榆稍微提了一两句,他们立马明白,山上的树不能滥砍滥伐。

  在保证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他们需要规划果园。

  大队长的建议是局部试种,这样并不会浪费耕地,承担的风险也少,等出了成果以后,再扩种其它坡地。

  而计划决定后,更重要的问题是种什么、树苗从哪里来、如何种。

  王家沟祖祖辈辈没有种果树是他们不想吗?主要还是缺少技术,种植果树并不是口中说说那么简单。

  好在现在是新社会,他们不懂,但他们可以求助其他人。

  大队长沉吟了下,又说:“镇上的人懂得也不多。”

  主要还是北方的整体环境并不太适合种果树,或者说种植需要精心培育,像是燕京的四个院里就有石榴、葡萄、杏树这些,可在过去,这些院子住的也非寻常人家。

  知青的人脉关系网在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出来。

  徐飞他们那儿是有果园的,红旗队李秀秀他们家乡山多水多也一样,花菲菲距离江南水乡不远,韩景自己不懂,但他不是有两个发小在南边儿。

  “呃——”叶榆也想到叶春兰,指不定她寄的信也到了。

  大队长谢谢四位知青为王家沟做出的贡献,他也会把这件事上报到公社,请求公社与农副站人员的帮忙。

  现在正是春天,适合春耕之计,看能不能寻到一些树种,若是错过春耕,只能等秋季再种,且以北方的寒冷天气,明显是春天更适合种植,不需要熬寒冬。

  事不宜迟,六人当日出发。

  是的,六人。

  除了叶榆、花菲菲、韩景、徐飞四个,还有大队长与白云嫂。

  叶榆本想和昨天一样偷下懒,但被几人硬拽着着一块儿出发。

  这个时候,韩景不藏私教村里小伙子开拖拉机的好处来了,即便他和叶榆不在,拖拉机耕地也能持续。

  公社社长和公社干部对于王家沟上访一事已司空见惯。

  公社副社长与大队长王志明本来就是战友,否则当年不可能力排众议支持王志明担任王家沟大队长,并且给予诸多方便。

  有熟人好办事。

  在公社社长和干部们还在思考时,副社长第一个表示支持。

  但问题是即便叫来农副站的人,他们也变不出树苗来,让人惊喜的是农副站有位来自南方陈姓技术员可以提供技术,但插扦育苗对于他来说也过高了。

  果然,果树苗还是得往南方使劲儿。

  平泉镇唯一能够跨省的运输是邮局,很明显,邮局不适合。

第83章 声名远扬

  叶榆四个拿着生产队、平泉公社、平泉镇工会的三封介绍信, 坐车去县城。

  至于大队长和白云婶已返王家沟,现在正是春耕季节,地里离不得人, 尤其是他们这样干实事的干部, 能够请假出来一天已不容易, 剩下的只能交给几位知青。

  韩景拍着胸脯保证,他们会尽心尽力办好这事儿。

  坐车颠簸大概一个半小时, 好在这个时间点坐车的人不多, 车上加上司机,也只有不到10人, 没人晕车, 又可开窗,时间倒也不是很难熬。

  下乡这么久,叶榆和韩景还是第一次来县城,徐飞和花菲菲他们有途经这里的火车站,但也只是一晃而过。

  不过,县城也没什么好逛的。

  单从外表来看, 县城就像是大一些的清泉镇, 房子依旧以平房为主,来往居民身上的补丁也少不了多少, 和乡下比,他们因不用下地,身上整体来说更干净一些。

  下了车,一问路,叶榆他们先奔农副站。

  农副站的干事听说有知青上门很奇怪,看见介绍信,又听说他们是王家沟的, 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几位同志坐着等一等。”干事去请了一个干部出来招待。

  只因站长现在不在,若在,指不定站长会亲自出来。

  而那干部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王家沟的知青他们熟啊,有拖拉机那个,徐飞新年后的文章近日才上报。

  但已声名远扬。

  可能也跟这个时代娱乐少有关,很多人接收信息都来自收音机和报纸,收音机某个新闻台在讲知青下乡时,曾提过半句徐飞,报纸更不必多说。

  更好笑的是由于王家沟的故事还挺连贯,有人把这当连续剧追,他们已经知道王家沟有几名知青,知道王家沟有拖拉机,知道王家沟修了砖窑和希望小学。

  若非王家沟位置实在太偏,指不定砖窑订单能再多几十倍,毕竟这可是免费广告,不,有稿费的广告。

  他们还能区分四位王家沟知青。

  韩景个子最高,性格活泼,乐观积极;徐飞是戴眼镜这个,文艺青年,胸前口袋总是挂着两支钢笔;花菲菲最爱笑,开朗热情,待人和善;

  叶榆什么都会,是其他三位知青生活与学习上诸多方面的老师,简称“老大姐”。

  实事上,徐飞和花菲菲想写“老大”的,但这似乎不符合现在国情,怕被人捉字投诉,于是增了个姐字,又因叶榆年纪是他们当中最小的,打个引号。

  叶榆:

  “……”

  农副站的干事与站长觉得韩景、徐飞、花菲菲描写得果真活灵活现,一看就认出来,唯独见到叶榆,让他们很是惊讶。

  许多人想象当中的“老大姐”,是淳朴的三八旗手那种劳动人民形象,由于力气很大与食量不小,甚至有点虎背熊腰、魁梧奇伟那种。

  偏偏叶榆这长得未免也太标志了,旧社会千金小姐怕是也没有这么漂亮,身材高挑纤细,走到哪儿都是人群焦点,这可和淳朴老大姐无半点关系。

  韩景三个是自来熟的,笑着解释这是“叶榆这是人不可貌相。”

  一来二往,双方便熟了。

  农副站的人积极提供了不少果园地址,其中最近的不需要往更远的南边儿,隔壁冀南省商都市平原地区就有苹果、梨、桃园,至于其它种类不甚了解。

  “太好了!”

  但有个问题是两边农副站并没有什么特殊交往,不可能单为了王家沟开车来往运输果苗,但县城里有个鼓风机厂与商都市有往来,他们可以去询问一下。

  若能搭上顺风车,赶上今年的春耕也不是不可能。

  四人又转战鼓风机厂。

  但这次一开始便碰壁,厂门口的保安队长傲得很,在鼓风机厂门口差点儿没进去,不仅如此,讲话的时候,他的眼睛还往叶榆和花菲菲身上乱瞄。

  果然,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都会出现又蠢又坏的人渣。

  叶榆二话不说,把他伸出来的手臂一折,好大一声惨叫。

  其他保安:

  “!!!”

  事闹大了,他们也知道这位保安队长背景不简单,是他们副厂长的侄子,一直眼睛高于头顶看人,而且言行举止骚.扰厂里的女工人也不止一次两次。

  韩景、花菲菲当场义愤填膺了,他们表示这样厂他们不来了,可以去县城里其他厂看一下。

  “啧,急什么?”叶榆看着几个社会经验为0的愣头青摇了摇头,又说,“谁先伸手谁错,错的又不是我们退什么?”

  还学着韩景的口吻讲了一段话:“何况这是国营厂,属于国家又不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亲戚团体,把乱象曝光即可,何至于把一个厂排出人民群众之外,我们要相信厂,相信国家,相信人民。”

  这话说的烧心,既说到韩景他们心理去,也让人若有所思。

  叶榆又问副厂长是谁,厂里总有与厂长不对付的领导吧?

  又过了一会儿,有个青年保安说他认识副厂长,可以帮忙通知与推荐。

  这个人之所以跳出来一是他认出叶榆四人来自王家沟,就是把全国国营商店搅乱风雨的知青,二来他知道副厂长与厂长的矛盾,想要在副厂长那里讨一个好。

  哪怕失败了,也不过是调职,这年头,厂长也无法无故砸人铁饭碗,但成功了,也意味着他可以借此机会攀上副厂长,指不定有了不一样的前景。

  这年头,又坏又蠢的人有,聪明人也不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