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兴民去了,老两口的精气神全都没了,姜锦源不过六十几岁而已,满头的头发都白了不说,连腰都弯了。
前些日子春耕的时候还看见他们两口子种地,两个老人加上一头老水牛,孤孤单单的,一整天也不见开口说话,如果不是因为要种点口粮,估计他们连门都不会出了。
他们家原本是上社村最富贵的人家,但现在过得快连那五保户都比不上了。
两个亲生的孙子孙女跟他们没有感情,想来以后也不会再回上社村,只有两个女儿偶尔会过来看一看父母,但他们的膝下到底已经空虚,姜兴民盛年离去的伤痛也不知道要伴随多久。
张小燕跑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因为怕担责任,她竟然连父母都没有联系过,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小龙被扔回了她的娘家,因为找不到张小燕人,也为了跟张小燕划清界限,她的哥嫂也不愿意养,还不许张父张母养。
小龙平日里再顽皮,也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面对家里陡然发生的巨变他完全反应不过来,一夜之间,“爸爸”没了,妈妈跑了,爷爷奶奶不要他了,外公外婆也不许他进门,他成了街边流浪的乞儿,每天夜里就睡在梨花镇车站边上的角落里,身子蜷缩成一团。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报了警,警察上门训斥了张父张母一顿,强迫他们把小龙接回家了。
但据说把小龙接回家后,第二天张小燕的哥嫂就当着众街坊的面跟张父张母分家了,还租了个房子搬了出去,嫌丢人。
张父张母打落牙齿和血吞,勉强把早餐店继续开下去,但因为张小燕做的事太过轰动,通奸就算了还谋了人家儿子的性命,导致生意也一落千丈。没有生意,张母就拿锅铲揍小龙,让人看了眉头直皱,就更不想去他家的早餐店了。
上社村的人去到梨花镇上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在街边茫然游荡的小龙,觉得孩子太可怜,会偷偷塞给他五毛一块钱之类的,或者给他买两个包子,但再多的忙,他们也帮不上了。
大人做的孽,却要孩子来承担,小龙虽然不是什么乖巧听话的小孩,但也不应该遭这样的罪。
但他们除了摇头叹息,其他的也无能为力了。
李维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在村子里的晒谷场上公布了姜爱华让大家种辣椒的事:“就算收购只有三毛钱一斤,那也比种稻子挣钱多了,大家把菜园果园都利用起来,有多少种多少吧,咱们也算是搭上了顺风车,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村民们欢天喜地地回家忙活了,原本准备种第二季水稻的地,最少的都拿了一半出来种辣椒,更有些学姜福添家,只留下了几亩地的口粮,剩下的地全种上了,一时间,地里全是拿着锄头在挖垄的人,好些人连山羊椒的种子都不够了,到处跟邻居借,邻居也没有,去到梨花镇上买,发现连菜种都没得卖了,只好各显神通去亲戚家讨,到底还是陆续把空出来的地都种上了。
而F市这边,姜爱华也准备好了要去《开荒者》栏目组接受访问,这次是全家一起出发H市,连姜丽华都特地抽空过来陪她上节目,可见大家的重视程序。
在录制节目的前两天,栏目组的导演已经把台本先给她发过来了,里面是一些主持人会问到的问题,也是让姜爱华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提前组织好语言,上电视后更加从容。
姜爱华这几天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第一次上这么有影响力的节目,她说什么也要好好表现,努力宣传寻味这个品牌。
哪怕她这几年在电子商务上混得风声水起,又刚刚卖爆了一款火鸡面,但她的受众一直都是那一批习惯用网络购物的年轻人,而电视才是这个年代最主流的媒体,如今她有了这个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有准备地把自己的品牌正式带到普罗大众面前,要是节目播出的效果好,寻味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中国的市场那么巨大,而她只是在电子商务这一场淘到了一小桶的金,电视媒体后面藏着的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如果她能借力成功,火鸡面的市场才刚刚开始。
到了H省的广电,导演派了助理过来接她过去化妆做造型,造型师一看她身上的衣服就瞬间把手里的服装放下了,这是D牌最新款的红色套装,款式简洁又大方,通身无多余复杂的装饰,只在领口处用一圈珍珠加碎钻细细地钉了一圈,起了点缀的作用,却衬得皮肤白皙的姜爱华整个人气质优雅又知性。
这套衣服还是姜丽华帮她选的,既庄重又低调,搭配一对珍珠耳环,与领口呼应,随便做个造型就跟电视上的明星差不多了。
果然,造型师帮姜爱华把头发挽起来,化了一个淡淡的妆就已经跟女明星差不多了。
化完妆后,她又被领到了主持人的休息室,先跟主持人对了一次稿。
主持人唐叶四十左右的年纪,是H省财经类节目的当家花旦,做采访很有经验,随便跟姜爱华对了几次稿后发现她对答如流,忍不住赞了一句:“姜女士,您回答得非常棒,开始录节目的时候您不要紧张,只要按照刚才的表现发挥,咱们今天应该可以很早就收工了。”
做节目就是这样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录的效果不理想,是会无限延长时间的,然后导演再从漫长的录像带中剪辑出能播出的精彩部分播放给观众看。当了十多年的主持人,唐叶当然喜欢遇到姜爱华这种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嘉宾,这会让她的工作时间大大地缩短,节目的质量更有保证。
姜爱华笑着应是,回到了自己的休息间。
骆川跟姜丽华关心地迎了上来,骆川捏捏她的手:“紧张吗?”触手掌心很干燥,他放下悬了一半的心。
姜爱华道:“还好,主持人很专业,让我按照彩排的节奏录就好。”
节目录制正式开始,主持人唐叶例行说了导语,接着直接进入正题:“今天我们要采访的杰出企业家,是一位年轻又潮流的女士,在请她出来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最近火遍整个网络的一则广告——寻味。”
一分半钟的广告播放完毕,虽然已经看过数回广告了,姜爱华走出来的时候,演播厅里的观众还是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比以往迎接任何一期嘉宾的掌声都要热烈。
姜丽华跟骆川就坐在最靠近舞台的下方,紧紧地盯着姜爱华,两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姜爱华也看见他们了,微微一笑,示意他们不用紧张。
唐叶跟大家介绍了一下姜爱华的背景:“这位是寻味食品厂,也是寻味零食杂货铺的负责人姜爱华女士,也是本栏目邀请的第一位通过电子商务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我听说这一则名为《寻味》的广告的脚本也是您亲自操刀,请名摄影师完成的,是吗?”
姜爱华笑道:“我不敢居功,只能说创意是我提的,脚本是我妹妹,也是我们公司的副总写的,能拍出这么优秀的效果,则是因为请到了非常非常专业的摄影导演,是他不计成本给我们拍的这个广告,还不允许我删减一秒钟,所以才有了这则长达150秒的广告。”
唐叶微笑道:“创意是一家企业成功的核心,相信姜总您就是寻味这个品牌的核心力量,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业经历呢?”
这是台本上早就沟通过的内容,所以姜爱华回答得很流畅,从她摆地摊创业开始说起,再到注意到淘宝网的成立,紧跟着时势,又比别人多了一丝幸运,所以寻味
走到了今天。
她的口才很好,讲话有轻有重,又因为是自己是亲身经历,所以讲得很引人入胜,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回了她曾经风雨无阻地摆地摊的场景,而她十多年前仅靠着一个地摊生意,十多年后却做出了一个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唐叶感叹道:“咱们觉得姜总分享的故事很短,但其实是她十多年的经历,姜总在没有任何背景跟任何资本投入的情况下,一点点地把企业做成现在这个规模,请问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姜爱华又把娴姐肉脯的信任危机还有收购食品厂被强抢公章、被打得脑震荡的事说了,听得台下观众倒抽一口冷气:“其实一路走来我觉得已经算是挺幸运的了,我虽然是个草根,没有雄厚的背景,也不懂经商,一步步靠摸索前进,但身边有与我一起创业的丈夫,还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妹妹一路支持,也会踩坑,也会遇险,但不能把我打倒的必定使我更加强大,我今天能受到贵节目的邀请,能站在这个演播厅,能在这里见到现场的观众,我觉得这已经是我人生中一大阶段的成功了。”
骆川眼睛湿润,带头鼓起了掌,台下的观众被带动,也忍不住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唐叶也忍不住跟着鼓起了掌:“姜总,您的坚韧不拔真可谓是当代女性企业家的代表,我觉得寻味肯定不止能站在H省的电视台,您今后的舞台肯定会更加广阔,我希望未来能在央视这种大舞台上见到您的品牌和身影,我也相信您肯定做好了准备。”
姜爱华笑着道谢:“借您吉言,不过这期节目播出后我可能要受苦了,要知道我的摄影导演最大的心愿就是逼着我把这150秒的广告投放到央视去,听到您的话,他肯定更来劲了~”
台下观众登时大笑起来,要知道央视150秒的广告可是天文数字啊,一般企业哪里付得起?
此时的采访已经接近尾声了,骆川跟姜丽华按照商量好的时间猫着腰出去了,唐叶顺势问起广告的风格:“这十几年来我采访了数百位企业家,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也在节目中播了不少的广告,但《寻味》这种带有故事性的广告我却是第一次见,而其爆火的原因我觉得这支广告片居功至伟也不为过,您是怎么想到会用这种电影般的方式来拍广告的呢?”寻味的爆火预示着这种广告模式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前卫、最流行的广告方式了,接下来只怕会有无数的品牌争取效仿。
姜爱华笑道:“可能是我突然觉得一个充满故事的广告更能打动人心吧……”
演播室的门开了,骆川跟姜丽华推着一辆堆满了一次性饭盒的糕点车进来了,姜爱华站了起来:“这两位是我的丈夫和我的妹妹,因为知道今天演播厅来了五十位观众,还有十八位工作人员,所以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寻味火鸡面,有点辣,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品尝。”
唐叶跟导演组都很惊喜,因为录到这里,节目已经可以说到了尾声了,台下的观众们还参与了上一个节目的录制,坐在演播厅已经有四个多小时了,只怕早就饥肠辘辘,姜爱华竟然给所有人都准备了火鸡面,简直是太贴心了。
导演比了个OK的手势,骆川跟姜丽华就让大家排着队上来领火鸡面,观众们正是又累又饿的时候,又刚刚才看了这么印象深刻的广告,无疑正是最想吃的时候,此时人人领到面后回到座位坐下来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骆川发完了观众的面,又派给导演组,就连摄影师都把机器放好接过了面吃了起来,一时间,演播厅里全是狼吞虎咽还有辣得嘶哈嘶哈的声音。
骆川又变戏法似地从车子最下方端出好几箱豆奶,火鸡面配豆奶,人间美味。
就连要节食保持身材的唐叶也忍不住吃了两筷子,对姜爱华竖起了大拇指。
导演把台上台下吃面的画面也录了下来,剪完正片后放在节目最末端,用照片的方式俏皮地展示给了电视观众看,给这档以严肃、正派风格著称的节目添上了一丝不同以往的色彩。
第248章
《开荒者》播出的时候,整个上社村的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姜爱华出境。
姜福添家里的彩电比较大,周围的邻居们全都挤过来了,就连村长李维也过来了,大家拿着小板凳,坐得挨挨挤挤的,也不嫌热了,嘻嘻哈哈地聊天打屁,不时讨论一下各家辣椒的长势。
李维道:“添叔,爱华家的辣椒能摘了不?”
姜福添连连摇头:“最开始种的那一亩半结得早,我今天看了,还嫩得很哦,肉不结实,早摘下来晒一晒皮都没剩了,还得等个七八天。”
李维道:“那跟我家菜园里的差不多,我菜园里的过个把星期也能收了。”
陈树生道:“我果园里的也是差不多的时间,添叔,你说爱华到时摘辣椒的时候能先一起收了不?田里的才刚种下没多久呢……”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姜福添,姜福添还是第一次在村里这么长脸,姿态摆得足足的:“那要看长得好不好,那些歪瓜裂枣的可不能要。”
陈树生忙道:“好得很,保证好得很,山羊椒还有种不好的?添叔,你什么时候摘跟我们说一声,大家伙也过去帮忙,顺便把我果园里的一起摘了去……”
其他人也纷纷响应,要去帮忙。
姜福添的头抬得高高的,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拢共才一亩半的地,我家四个人,一下就采完了……”
邻居们纷纷道:“要的要的,大家一起帮忙,一个上午就搞定了,大家伙家里的也熟了,一起摘了好到晒谷场里一起晾晒。”
辣椒是按新鲜的收的,收完后姜成昆两口子还得晒干装袋,交到爱华在县城的办公室里,再由陈春花加工好后发到F市食品厂,这其中花费的功夫跟时间都不短。
姜福添享受够了众人的恭维,才“勉为其难”道:“那我晚点给爱华打个电话,看是不是要跟你们家里的一起收了。”
众人又是一阵夸赞,正好电视话面一转,《开荒者》熟悉的镜头画面出来了:“快别说话,开始了!”
闹哄哄的声音立刻就消失得
无影无踪,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电视不放,看着主持人唐叶说着熟悉的开篇,再引出《寻味》的广告片。
这个广告片乡亲父老们也是第一次见,大家伙看得如痴如醉,看完后还有点意犹未尽:“这是爱华拍的?怎么跟电影一样啊?”
“是啊,跟别的广告不太一样啊?”
李翠红道:“应该是请人拍的吧,爱华是卖火鸡面啊。”
李维盯着那碗看起来就很好吃的火鸡面:“这酱就是咱们的辣椒做的吧?”
“一定是!”
“快别说话,爱华出来了!”
果然,穿着红色套装的姜爱华出现在电视屏幕里,她化了妆,穿了漂亮的衣服,自信满满的样子看着既熟悉又陌生。
这么潮流、这么靓丽,竟然真的是他们村子里出去的姜爱华吗?
“好看,爱华这样穿好看。”屋里不知谁说了一声,其他人立刻就应和起来。
从小在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农村小丫头出现在电视屏幕里,这种感觉特别奇妙,仿佛她站在那里他们就与有荣焉,整个梨花镇,甚至整个宁安县只怕都没人上过省里的节目呢,他们上社村这回可出息了。
所有人都紧盯着电视屏幕舍不得眨眼,看着姜爱华态度从容自信,侃侃而谈,说到肉脯被恶意欠货引发了网店的信誉危机时,屋里的人不淡定了:“是哪个龟孙子这样搞她?如果不是爱华当机立断赔了几万块钱出去,那店不是要倒闭了?”
“是龙西镇那个娴姐肉脯吧,桂芳老家那边的,听说原来肉脯做得挺出名的,后来倒闭了,是不是他家?”
“肯定是了,我都听桂芳说了,原来做着爱华的生意的时候都忙不过来,我说怎么后来倒闭了,原来是恶意拖着不肯发货,爱华不买她家的货了!”
“打听清楚她为什么恶意拖着货不肯发了吗?爱华没提。”
“八成是趁机涨价吧,还能有什么理由,看人家卖得好,眼红了吧?”
“肯定是~”
“不用肯定,一定是!”
“那就活该了,爱华这么好说话,如果不是做得太过分的话不会把事做绝的。”
“就是……”
大家义愤填膺了一阵,结果又听到了姜爱华被打伤了,还被强抢公章的事。
这下可炸开了锅,姜福添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哪个王八羔子这么欺负人?竟然打伤了爱华?!”
姜成昆也忧心忡忡的:“出了这么大的事也没听哥讲过呀,为什么不跟家里人讲?”
谢小英愤愤道:“是不是那些城里人见她是个乡下来的,看不起她呀?成才也是的,女儿都受伤了也不知道跟家里人说一声,他是城里人又怎么样,咱们直接一辆拖拉机拉一车人去他家里打一顿,腿都打折了再回来。”
其他村民们也纷纷鸣不平,他们竟然是头一回知道原来姜爱华创业也受过这么多的苦,而且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从来没见她诉过苦。
李翠红叹息道:“这孩子,就是太见外了,家里这么多亲戚,总是会为她做主的。”
李维道:“她现在能轻描淡写地说出来,肯定是已经讨回公道了,F市的律师很厉害的,那人的所作所为肯定已经犯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