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她真的是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还真的会被这种阵仗吓到了,但上辈子的姜爱华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种小场面还真的吓不到她。
她的鸡蛋品质这么好,还怕销不出去?
终于,等了一个半小时后,最里面一间办公室的门终于开了,一个四十岁左右腆着大肚子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下一位,是回味鸡蛋的供应商对吧?进来吧。”
姜爱华差点笑出来,还下一位,她在这里等了一个半小时,鬼影都没一个,这戏演过了吧?
姜爱华跟在他身后进了办公室,李老板随意地指了指办公室对面的位置:“请坐,你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姜爱华也不废话:“是这样的,李老板,我叫姜爱华,是生产回味鸡蛋的农民,原来我们之前并无直接的交集,一直是骆川
作为中间商促成我们之间的合作的,但骆川现在退出不干了,把你们介绍给了我,让我直接跟你们交易,我就想问一下我们以后的交易模式大概是什么样的?”
李老板也不废话,直接从办公桌上拿出一份合同扔到了她的面前:“我们吉盛百货是宁安县最大的百货,成为我们的供应商是所有生产商的梦想,好多品牌想入驻我们百货还得交不斐的柜台费,我承认你们家鸡蛋的品质还算不错,就不收你的柜台费了,但我们如果要合作下去,就得按这份合同的条款来,你看一下,没问题就签了吧。”
姜爱华把目光看向了合同。
不到五分钟,她笑着放下合同:“李老板,我只是个小小的养鸡场的主人,攀不起你们商场这棵大树,我们回味鸡蛋以后就不在你们这里卖了。”
李老板一怔:“什么?不卖了?”
姜爱华道:“你们这个合同的条件太苛刻了,我人手不足产量不足,没办法达成贵司的要求,会另寻售卖渠道的。”
李老板的脸色一下就沉下来了:“你确定你要这么做?你知道多少农民求着要把鸡蛋放到我的百货里卖吗?”
姜爱华道:“或许很多?但我总共也就养了五百只鸡,就算每天每只鸡都生一只蛋,也只有五百只鸡蛋,满打满算五六十斤,我并不是非放在你们商场上卖不可的。而且只要鸡蛋的品质足够好,就算是放在小店铺里也能卖出去,毕竟鸡蛋只是鸡蛋,但‘回味’的商标却只有一个,不是吗?”
李老板眼里的轻视消失了,他竟然从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嘴里听到了‘商标’两个字?
她一个农村的姑娘,为什么会懂“商标”的重要性?
玉米鸡蛋不是没有,但像姜爱华家这么纯粹零差评高品质的鸡蛋不好找。
听骆川说她家一年种几亩地的玉米,全部打碎了用来喂鸡。
有些农民拿来的鸡蛋号称是玉米蛋,但他们真舍得顿顿喂玉米?根本不可能。
掺杂着喂别的,鸡蛋的品质一对比就出来了,可以说“回味”这个牌子在他百货的鸡蛋里已经是鹤立鸡群了,而在熟客中建立这么好的口碑,靠的是鸡蛋的品质始终非常稳定,没有掺假。
回头客们认准了盖回味这个章的鸡蛋,宁愿多花一块钱也要订,有时候要等上一星期也心甘情愿。
但姜爱华的意思竟是不答应他提的条件,不打算在他这里卖了?
李老板双手交握在身前:“我是看在骆川的份上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不是熟人介绍,你的鸡蛋不可能这么轻易地进入我的百货,也不可能卖出名气。”
姜爱华微微一笑:“李老板,在我第一次卖鸡蛋的时候,就已经在县的工商局注册了回味这个商标,在鸡蛋上盖章,我相信我是宁安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不是你帮我把鸡蛋卖火了,是我的未雨绸缪跟鸡蛋的好品质才打出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你拿这个当筹码来拿捏我,太不合适了。”
她把合同扔回给他:“签这种合同,我是自寻死路,只要回味这个名字还在,我的鸡蛋不愁销不出去,打扰了。”
她转身离开。
李老板目瞪口呆。
他完全没有想到姜爱华竟然这么硬气。
不是,谈都不谈,直接翻脸走了?这么冲动不像是一个成熟有头脑的人会做的决策呀?
她就这么胸有成竹?
姜爱华从吉盛百货出来后直接去找陈春花吃饭。
陈春花知道她谈崩了,非常惊讶:“开了什么条件?竟然逼得你不卖给他了?”
姜爱华道:“第一,合同两年一签,今年的鸡蛋价格降到一块二一斤,两年之内不许有波动;第二,每月最少四次送货上门;第三,三个月结一次货款;第四,吉盛是回味鸡蛋唯一的销售渠道,不允许销售给第三方,违反条约要按照年销售额的百分之2%以上10%以下罚款。呵呵,每一每都是掐着我的脖子定的,我为什么要签这种合同?没得商量。”
陈春花倒抽一口冷气:“他怎么敢提这种条件?!”
姜爱华道:“如果我的养鸡场有几万只鸡,每天能生产几千斤的鸡蛋,那这个合同我还可能真会签下来,一块二的价格虽然不高,但量大利就厚了,但我只有五百只鸡,未来就算是扩大规模,我家那五亩地也只能养一千只左右,多了我就照顾不过来了,而且鸡一多,玉米作为饲料跟不上,就会影响鸡蛋的质量,所以我估计养一千只就是极限了。”
陈春花已经觉得她很厉害了:“你一个人就养上千只鸡,多不容易啊,但是你怎么会一口就回绝了他呀?我觉得你们好好谈谈,他应该会退让一点的。”
姜爱华摇了摇头:“没必要,我觉得这个老板是在大城市里待过的,这些条款应该是抄别的大公司的……”
陈春花吃惊:“还真是!听说他在海市的食品大厂上过班,回来才创业的。”
姜爱华道:“那就是了,估计他原来所在的食品厂就是被压迫的供应商吧。”
陈春花目光复杂地看着姜爱华:“爱华,你不读书真的可惜了。”竟然能从一份这么不合理的合同就推断出老板去过哪里,她要是能上大学,肯定有大出息。
姜爱华无奈一笑:“春花姐,都过去那么久了,提它干嘛?我家现在这个样子,也没办法直接丢下不管了去上学呀!”
陈春花叹了口气,继而道:“你不用担心鸡蛋卖不出去,我这就跟老板谈一下,争取让你家的鸡蛋放在我店里卖。”
姜爱华点了点头:“好的,麻烦姐姐了,吉盛在他的柜台卖三块五一斤呢,而且基本上是顾客预订的,根本不愁销路,现在熟客习惯了在那边买,如果你老板真的愿意收我的鸡蛋,我会在工商局做一次公证,出一份正式的授权书,授权你们粮油店是回味玉米蛋唯一指定的销售店铺,如果吉盛敢偷偷冒充我的鸡蛋,盖跟回味一样的章,我就去报工商维权。”
我国1983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商标法了,小打小闹的摊贩没办法抓,吉盛这么大的百货可跑不了,姜爱华相信李老板真敢这样干的话,报工商出动,一抓一个准。
陈春花笑道:“我觉得他可能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姜爱华道:“他那么大一个百货商店哪里就看得上我这点小生意了?我只不过不想让他太嚣张了,以为我卖鸡蛋全靠他,把功劳全揽他自己身上了。”
第63章
陈春花回去就跟老板说了这件事,粮油店的老板果然非常感兴趣,他家的老婆也买过好几回回味的鸡蛋,此时姜爱华愿意授权给他卖,他求之不得。
他的粮油行也是宁安县最大的粮油行,平时过来买米面鸡蛋的人可不少,如果他真的能拿到回味的授权,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姜爱华要求他安排人上门收鸡蛋:“我家里人手不够,而且离宁安县城太远,送鸡蛋不方便,这个需要你想办法解决。”
粮油行的郑老板手一挥:“我包个车,每个月四次去你们村收货就行,钱的话直接银行转账给你,一个月结一次。”
这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
最后两人谈定鸡蛋一块八一斤收购,合同一年一签,回味独家授权给粮油行售卖。
不用送货上门还涨了三毛钱,这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
姜爱华回到家把证件带上,第二天又去了一趟县城,去做了授权书的公证,而且还放大了一份盖工商局公章的复印件,裱成一个相框挂在粮油行的墙壁上。
郑老板高兴得咧开了嘴笑。
李老板那边听到消息的时候姜爱华合同也签了,授权书也做了,气得在办公室里转了一个小时。
特意等到晚上给远在南方的骆川打电话:“卖鸡蛋那个小姑娘也太心急了,气死我了……”
骆川满身的疲惫 ,正抽着烟解乏,闻言不禁轻笑:“她怎么了?”
李老板把事情说了一遍:“就算我的合同过分了点,她怎么一点反应的时间也不留给我?怎么能转眼就授权给别人了?这谈判谈判,哪有一次就谈成的?”
骆川疲惫的眼里闪过一丝不自觉的宠溺:“我跟你说过她厉害得很吧,谁叫你欺负人家没文化?”
李老板没好气道:“她还没文化?她一口一个商标把我顶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太泼辣了,也太心急了,这么匆忙地把授权给了郑石杨,她就不怕那是个更深的坑?”
骆川笑道:“郑老板那里有她的好姐妹在上班,而且人家知道她姐妹有这层关系后问过好几回能不能放他店里卖了,只是给我面子才没开口问罢了,现在我不在,送上门的饭他哪有不吃的道理?”
李老板啧啧称赞:“厉害得很哪这小姑娘,你跑那么远,不怕被人捷足先登了?”
骆川哼道:“我怕什么?她这样泼辣的性子,又岂是一般人受得了的……等我在这边的事儿完了,我会很快回去的……”
挂断电话后,他躺在床上发呆,眼神落在电话上,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给她打电话。
就怕听到她的声音,她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他真的会忍不住抛下这里的一切,直接回去了。
但还不行,还不够。
姜爱华,你千万要等我一等。
重新解决了鸡蛋的销路,姜爱华总算是松了口气,接下来的时间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养鸡场上面。
新年一过,三月很快就来临,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养鸡场里后来养的那三百五十只小母鸡也开始陆续生蛋了,姜爱华从原来每天最多捡十多斤鸡蛋,变成每天能捡四十几斤。
产量暴涨的同时意味着收入也暴涨,三月底她收到了郑老板转来的2150块钱,月收入正式突破两千。
加上姜成才夫妻的工资,到三月底的时候,家里的存款第一次超过了三千块钱,姜成才跟罗家珍立刻就要把建房子欠的钱还完,但姜爱华急急地阻止了。
虽说无债一身轻,但家里接下来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总不能为了这么一点债又掏空口袋吧?
她打算一个月还五六百,不到半年也就能把这三千多块钱还完了。
反正这个年代建房子欠钱欠上几年的人也比比皆是,她一点点地还,一点毛病也没有。
姜成才跟罗家珍不理解:“家里明明有钱,为什么不一口气还清呢?背着债让人心里不安生。”
姜爱华道:“这债又不用付利息,我们每个月准时还几百,老板不会有意见的。”
夫妻两个都知道姜爱华心里有主意有规划,只是他们的观念一时这间转不过来,有点钱就想赶紧把欠款还了。
姜爱华道:“不能为了还这么一点点的债影响了我们家的生活质量啊,家里接下来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了去了,春耕快开始了,家里的八亩地要请人种,小斜坡上的玉米也要先种起来,养鸡场里没棵大树,也没个遮阴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500只鸡,足足多一倍的数量,不把环境搞好,犯了病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为了不让母鸡热坏,得抓紧时间移植一些竹子还有别的树进去……”说的每一件事都要花钱。
罗家珍叹了口气:“还以为把欠款还完,摩托车也能提早几个月买呢。”
姜爱华鼓励她:“无论如何,今年年底前,一定会买上的。”她想了想,加了一句:“我尽量争取在入冬前买上,不让你们冬天这么辛苦地来回。”
姜成才跟罗家珍很快就接受了姜爱华的提议,毕竟现在家是女儿在当,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家里是什么光景,现在又是什么光景?就算摩托车一时买不起,但家里的情况还是肉眼可见地变好了。
不一次性把欠款还清也好,不用掏光口袋,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罗家珍突然跟姜爱华提起:“你表姐出去打工了,听说是跟村里的一个小姐妹一起去了南方的厂。”
姜爱华看了她一眼:“你怎么知道的?又偷偷跟罗家的人联系了?”
罗家珍叹了口气:“你表姐肯定知道错了,她肯定是听了你的话才决定要出去打工的。你舅妈跟你外婆都很舍不得,但在家里啥事不干也不是个办法,嫁人又没什么合适的对象……”
姜爱华道:“我对他们家的事没有兴趣,你不用告诉我。”
罗家珍劝道:“爱华,你表姐虽然做错了事,但我们是她最亲的人了,我们都不原谅她还有谁能原谅她?”
姜爱华问她:“她跟你道歉了吗?亲自开口跟你忏悔说不应该拿丽华的学费?”
罗家珍讷讷无言,见姜爱华脸上全是讥讽,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她肯定是这样想的,但你要她亲口说出来,这名声又不好听……”
姜爱华服了她了:“所以她知道错了这件事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呵,我真服了,别人骑在你头上拉屎拉尿,都不用道歉,你自己就先原谅了他,实在是佩服得紧。”
罗家珍无奈:“爱华,那毕竟是你舅舅家……”
姜爱华道:“停,我已经说过好几回了,让他们家的人别上我家来,我也不会去。他们以前是怎么对我们的,我记得很清楚,本来就没什么深情厚谊,去年他们卖了月华,今年表姐又偷丽华的学费,已经把我仅存不多的客气都消耗光了,我对他家是没什么感情的了,你要作死就自己去,别拉上我们姓姜的垫背。”
罗家珍可愁死了,还要再劝,姜爱华突然道:“妈,你知道丽华今年九月就要升初三了吗?”
罗家珍一愣,没想到姜爱华为什么会把话题转移到丽华的身上来:“她……我知道啊,她现在是初二下学期……”
姜爱华道:“现在已经是初二下学期了,初三马上就来,中考也近在眼前了,你怎么每次找我都是说罗家的事,为什么就想不到也要关心一下你即将中考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