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珍满心欢喜地答应了,看来她是真的很喜欢在这里生活。
姜爱华已经回来接手照顾两个妹妹了,罗家珍也很快就坐车回家了,毕竟现在正是家里种玉米的时节,家里只有姜成才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姜丽华跟月华的入学手续,都是姜爱华带着她们去办理的。
姜丽华正式入读高一,每天下课都可以回家跟姐姐妹妹住在一起,她心情好到飞起,听班里的住宿生说,她们好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来读高中,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十几人一间的宿舍很不习惯,很多人晚上都偷偷地哭了。
姜丽华很庆幸大姐这么坚决地要到县城来陪读,起码她现在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可以自己睡一间房,自由得不得了,她每天去上学心情都超级棒。
第84章
姜丽华正式入学宁安县一中,适应良好,姜爱华完全不用为她操心。
让她操心的是眼前这个抱着她的腿哭得死去活来的小不点月华。
从小到大,她都是跟在姜爱华的屁股后面的,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她的视线。
姜爱华早就预料到她上幼儿园会不习惯,所以每天都不忘跟她打预防针,说她可以在幼儿园交到很多好朋友,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她答应得好好的,第一天开学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去了,下午去接回来的时候哭得眼睛都肿了。
据幼儿园的老师说全班就她哭得最久。
姜爱华抚额。
幼儿园的老师早就习惯了开学半月都是魔音绕梁了,但姜月华小朋友是从早上哭到吃午饭,中午哐哐干完一碗饭一碗汤,吃饱接着哭。
老师们都觉得好笑,别的小孩子伤心得吃不下,就她哐哐干饭,干完饭接着哭。
而且别人哭都是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只有她叫姐姐,害得老师跟阿姨都在揣测她是不是幼年失怙……
见到姜爱华来接人,老师就委婉地问起了她们的爸妈,姜爱华哭笑不得:“没有,我爸妈在乡下养鸡呢,我是过来陪读的,只是这孩子从小是我带大的,所以比较粘我。”
幼儿园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又有点惊讶:“幼儿园也让你陪读,你家真的好重视教育哦~”要知道现在的农村孩子都只读一年的学前班就直接升一年级了,幼儿园就来陪读的真的不多见,而且爸妈留在家里种地,让姐姐来陪读的,就更少了。
姜爱华道:“我还有个妹妹在读一中,刚好可以照顾她们两个。”
老师了然:“原来如此,难怪月华这么粘你了。”
姜爱华牵着月华回家,这小东西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跟大人对话了,也很会拿捏姜爱华,她一边走路
一边抽泣:“明天就不来了吗?”
姜爱华道:“为什么不来呀?这里这么多玩伴,早上大姐送你过来,三点多就把你接回家了,你还可以在家里玩,为什么不来呀?”
月华抽泣:“可是我想跟大姐在一起。”
姜爱华道:“不是跟你说好了吗?你上五天学,就在家里休息两天,在家休息的时候你就可以一整天都跟大姐在一起啦。”
月华一抽一抽地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她:“那还有多少天才休息?”
姜爱华道:“还有四天哦,一眨眼就过去了。”
可是月华觉得一眨眼并没有过去,而是一眨眼就到第二天了,又要被大姐送到幼儿园里。
月华哭得比第一天还伤心,姜爱华被她哭得脑壳疼,就连丽华都忍不住道:“要不明年再送过去?他们班就她最小……”
月华的哭声就小了些,泪眼婆娑地看着大姐。
姜爱华拍了姜丽华一下:“胡说八道,三岁半不算小了,你再讲些有的没的她更不愿意去了。”
一路抱着她一路哄,送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一个大孩子跑过来:“妹妹别哭~”
竟然是姜玲,姜爱华连忙哄月华:“你看姜玲姐姐也在这里上学呢,不要哭了好不好?大姐三点半就来接你回家了~”
月华早上哭了一早上,来的时候又哭了一路,姜爱华都没有松口让她不用上学了,知道自己是非在这里读书不可了,她抽泣着拉着姜玲的手:“好吧……”
谢天谢地,总算停了。
幼儿园的旁边就是宁安县第一小学,两间学校只隔了不到十米的距离,姜玲已经在上学前班了,小浩这两个月身体有些差,陈春花打算下学期再把他送进来上幼儿园。
否则月华有小浩做伴,应该不至于哭成这样的。
月华瘪着嘴:“你要第一个来接我哦~”
姜爱华道:“好,大姐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今天表现好不哭的话,大姐带你去吃小蛋糕好吗?”
月华听了就不抽了。
姜玲在一旁露出羡慕的表情。
姜爱华看了就道:“姜玲也一起来吧,我们放学后去接上小浩,一起去吃小蛋糕好不好?”
姜玲笑眯了眼。
县城里的面包店有卖那种小小个的奶油蛋糕,又松又软,又甜又香,孩子们就没有不喜欢的。
拿食物哄了月华几天,她终于不哭了,接受了自己要上学的事实。
姜爱华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后并没有闲着,她在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因为家里近着学校,做小吃摊是首选,一来客流稳定,二来成本低,三来资金回流快,虽然卖小吃发不了大财,但如果做得好,改善姐妹仨的生活水平不是难事。
但中国人最不缺发现商机的眼光,姜爱华留心观察了几天,学校周围做小吃生意的可不要太多!什么花生、玉米、包子、饺子、米饭、烤红薯,炸豆腐炸土豆鱿鱼羊肉串,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饮料,新鲜的水果等等等等,一字排开,把校门口堵个水泄不通,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的摊子生意好一天能卖上百,有的摊子生意不好一天都卖不出去,所以小贩的流动率也很高,有人亏钱了直接不来了,但很快又有新的人加入。
姜爱华想在这群小摊贩里杀出重围,就得做点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
她想到了一样做法简单、色香味俱全、在后世横扫各大校园门口的美食——火鸡面。
火鸡面起源于韩国,真正爆火全球是在2012年以后,以无敌辣这个噱头火遍全世界,吸引了无数人的追捧,这款美食的风潮自然也吹进了中国。
但它能成为中国校门口的美食自然是经过改良的,加入了更多甜的元素中和了它的辣味,同时又保持了它的鲜味,向来是学生们饭前零嘴的首选。
姜爱华上辈子曾经给人当过保姆,那一家主人的女儿疯迷韩剧,非要闹着吃火鸡面,结果因为太辣得了急性肠胃炎进了医院,出院后还对火鸡面念念不忘,姜爱华就搜索了一下火鸡面酱的做法,尝试着改良了一下它的配方,结果做出来的面赢得了主家全家人的赞叹,成为了他们隔三岔五必选的早饭。
她决定复刻一下上辈子的成功经验,尝试着在学校门口卖火鸡面。
火鸡面做起来也很简单,普通的面饼用开水煮熟迅速捞出来过凉水,泡一分钟后全部捞起来沥干,喷上花生油搅拌,就能让面根根分明,不会粘在一起。
接下来开始调火鸡面酱,把辣椒酱、小米辣粉、牛肉粉、红糖、生抽、老抽、香油、雪碧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在一起,倒入热油用力搅拌,搅成糊状,再把切好的火腿丁跟胡萝卜丝在热锅里炒熟铺在面上,倒入调好的火鸡面酱,充分搅拌,让每一根面都挂上浓郁的酱汁,此时的面条色泽诱人,香味扑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在烤炉里平铺烤上三分钟,把面条表面的水份微微烤干,会让酱香更加入味,面条软中带硬有嚼劲,再分装进小小的塑料饭盒里,表面上再洒上一点海苔碎跟芝麻粒,当真是色、香、味俱全。
可惜骆川的家里没有烤炉,少了一步味道差了些许,但姜爱华尝了一下,满口馨香扑鼻,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做的不多,总共也就分出了三十多份,买了最小号的透明饭盒分装,每份饭盒里就装着半碗的量,这是她精心计算过的,学生们在校门口都是买零嘴过过瘾的,回到家还要吃饭,她一份火鸡面的份量一点儿也不占肚子,定价5毛钱一份。
她还准备了几个半指长的小纸杯,准备在现场给学生们试吃。
她从家里搬了个折叠桌子,把火鸡面放在背篓里,排在了小摊位的最后,把火鸡面从背篓里拿出来在桌子上摆好,最后拿个大纸板支着——韩式火鸡面,5毛钱一份。
5毛钱的价格不算贵,也不便宜,小贩们大都定这样的价格,但份量比姜爱华的大多了,看见她写的韩式火鸡面,旁边一个卖烤红薯的大娘一脸好奇:“这个火鸡面是什么个做法?韩式是什么意思?”
姜爱华道:“哦,韩式就是韩国传进来的意思,这种面在韩国非常流行。”
在外国流行的面,这个小姑娘竟然学会了!大娘见她在小杯子里放了试吃的面条,忍不住道:“我摆了十几年摊了从来没听说过这种面,让我尝一尝。”
姜爱华就递给她一个杯子,大娘就倒进了嘴里,入口就是火辣辣的感觉,她登时睁大了眼睛,刚想细品面条的味道,但嘴里的面已经被她吞了进去。
当真如猪八戒吞人参果,没尝出什么味就进肚子里了。
大娘马上道:“我还没有尝出味儿呢,你再给我一杯 。”
姜爱华又递给她一杯,这回大娘细细地品了,又嫌弃:“你个娃子这么小气做什么,就这么一根面条,给我夹多一点撒。”
姜爱华似笑非笑:“我这是试吃,不包你吃饱的。”
能做小摊贩的,脸皮都很厚,大娘也不以为意,但要让她掏五毛钱买那只有两筷子的面她是不舍得的,她吃不到,还要抱怨:“这么一点面就要卖5毛钱,5毛钱可以买我一块烤好的番薯了撒,看你怎么卖得出去。”
姜爱华当没有听到。
第85章
三点多,她走到幼儿园边上把月华接了过来,给她拿了一份没有火鸡面给她:“坐在这里吃。”
月华乖巧地坐了下来,拿着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幼儿园放学自然有一波家长过来接孩子,孩子们在小摊边上窜来窜去,跟着爸妈或者爷奶吵着要吃这个吃那个,姜爱华虽然排在末尾,也有小朋友跑到她摊上来:“你这是什么面?”
这么多小摊子,她的小摊子是最干净的,颜色鲜亮的面被装在透明的饭盒里,上面一抹墨绿色的海苔还有白色的芝麻做点缀,一看就很好吃的样子。
姜爱华给他介绍:“这是火鸡面哦,你能吃辣不?要不要尝一尝?”
宁安县的人几乎家家户户无辣不欢,这点辣度小朋友当然能接受了,还有免费试吃,小朋友二话不说就接过杯子倒进了嘴里,眼睛睁大了:“妈妈,我要吃这个!”
他的妈妈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看了一眼姜爱华干净的衣着还有干净的摊子,再加上一边的小月华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妈妈也拿起杯子试吃了一口,意外地觉得好吃:“拿两份尝一下吧。”
姜爱华递给她两份,收到了一块钱,做成了今天的第一次生意。
不多时,又有别的小朋友逛到了她的摊位上,试吃一口后都缠着要买,于是桌子上还堆得高高的火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下去了。
最后一盒火鸡面卖完,才不到一小时。
卖红薯的大妈一个小时里才卖了五根番薯都不到,看着姜爱华收摊走人,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月华只吃了一盒,剩下的就被姐姐卖完了,她小嘴嘟得老高:“我都还没有吃饱你都不留了。”
这小模样可爱得要死,姜爱华忍不住捏捏她的脸:“面都是大姐做的你还怕吃不饱?就怕你的小肚子装不下了。”
回去给她重新拌了一碗,说好一人一半的,结果她转身就去收拾东西了,一个没留神,月华竟然一碗都吃完了,吃得小肚子鼓鼓的,小小的人儿居然叹气了:“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吃了~”
这小没良心的!姜爱华忍不住拍了一下她的小屁股。
果然到了晚上她就吃不下了,眼睁睁地看着大姐二姐吃肉还有鸡蛋羹,她也凑上去想吃,姜爱华摸了摸她的肚子,一口都不许她碰:“以后还敢不敢这样了?再吃你的小肚子要破了。”
姜丽华也吓唬她:“你再吃,肚子就破了,然后火鸡面从你破掉的肚子里掉出来,摔得满地都是。”
月华被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不要肚子破,我不要吃火鸡面了~”
姜爱华的火鸡面摊子很快就做起来了,因为她回头客非常多。
刚开始是图个韩式的新鲜,但买得多了还真挺喜欢这种味道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她卖的份量太少了,价钱却不低,如果一个大人想吃饱,最少要吃个六七份,也要三四块钱了,实体店面的一碗面,有肉有菜管饱也才三块钱而已。
姜爱华笑笑:“这个就是准备给孩子的零嘴,放学的时候垫垫肚子,不影响他们吃晚饭。”
家长们抱怨归抱怨,但孩子吵着要吃也不能不买,所以少则一份,多则三四份,总有人过来打包走。
姜爱华做得不多,少的时候六七十份,多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份,有时候甚至换个地方,跑到一中二中的门口去摆摊了,好几天不在小学面前出现,再出摊的时候通常不到十分钟就会被哄抢一空,还有很多抢不到的人。
买不到面后,有的家长就开始问她出摊的时间了,姜爱华把家里的电话给他们,让他们要吃的话就提前跟她预订,她好准备足够的量。
姜爱华很遗憾,如果这时候有微信就好了,她建个群,生意肯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