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爱华道:“我要散的。”
骆川就数了二十张十块钱的给她。
罗家珍想伸手接过,姜爱华比她快一步把钱拿走了。
罗家珍看了女儿一眼,又看了一眼姜成才,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是了,这草药基本上全是爱华张罗的,卖的钱也应该由她拿着。
第9章
姜爱华把罗家珍的表情看在了眼里,她想了想,拿出40块钱,给了罗家珍跟姜成才一人20块:“草药你们也有帮忙晒跟打包,这钱是分给你们的。”
罗家珍紧紧地把钱攥在手里:“爱华,剩下的钱也给我保管吧,妈放起来。”
姜爱华没理她,直接上货车前挑东西,她先是捏起一颗玉米糖:“可以尝一下吗?”
骆川道:“随便吃。”
姜爱华就把糖剥开,喂给月华吃,月华长到一岁,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糖,吃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双小手抓着糖努力啃着,小脸颊鼓鼓的,一动一动的,像只小松鼠,可爱得不得了。
姜爱华微微一笑:“要一斤玉米糖。”
然后又问:“有奶粉吗?”
骆川诧异,农村人愿意给孩子买奶粉的可太少了,好多不够奶的孩子吃到三四个月就开始吃米糊糊了,姜爱华手里这个小孩看着都有一岁了:“有是有,但是价格比较贵。”要25块钱一包。
但是姜爱华知道这个年代的奶粉配料是很干净的,基本都是牛奶做的,没有后世的科技与狠活,虽然贵,但她还是买了一包,应该够月华喝一个月了,到时不够了再想办法买吧。
眼看女儿一口气就花了三十块钱在月华的身上,罗家珍心都要碎了:“爱华,你买那个做什么?月华都大了……”
姜爱华道:“月华只是月龄大了,你看她都瘦成什么样子了,家
里也没有什么油水吃,喝点奶粉正好。“又没让她出钱,她嚷嚷个什么劲儿?
姜爱华买完了月华的东西,还买了一斤肉,一斤鸡蛋,问罗家珍要买什么,她紧紧捏着钱不放手,最后还是姜成才指了指针线盒,家里好几件衣服都破了需要补,线用完了都没钱买回来,这下卖草药有点进项了,这点钱省不得。
姜爱华眼睛都没眨直接全部买下了,没要他们夫妻出钱。
越是节省就越存不下来钱,钱得拿出来流通才行。
姜爱华心里还想着丽华欠学费的事,所以剩下的一百多块钱她没再继续花,万一山短时间内没有人买,这一百多就先让丽华带到学校去交了,也能给学校一个态度,他们家是有担当的,就算是分期付款也要付完她的学费。
她问骆川:“你下次还来这里卖东西吗?”
骆川道:“不一定什么时候来,怎么,你还想继续卖草药?”
姜爱华道:“可以吗?或者你有没有什么想收的东西,我可以帮你找,你就不用一家家去问了。”
骆川想了想,自己是在城里批发了农村没有的货过来卖,回去往往就是一辆空车了,如果走的时候能收些城里没有的东西再回去卖,那他就可以赚两趟了:“你们村子里有什么特产没有?”
特产?姜爱华努力地想了想,上社村有没有什么特产?
她看向姜成才跟罗家珍,这两人茫然地摇了摇头,梨花镇就是因为物产贫瘠才出了名的穷,他们这里还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
山珍类的如野菜、木耳、菌子吧,有,但不多,基本上一冒头就被村民们采了个干净,家家户户也就当盘菜吃,多出来的晒干,最多也就几斤的量,卖不上价钱;家禽类的,也没有大规模养殖的农户,都是一家几只鸡,养了生鸡蛋,老了吃肉,村里养了超过二十只鸡以上的人家都不多,此时就算骆川问起,她也想不出来有什么特产……
但她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鸡蛋你收不收?农家的土鸡蛋。”无论哪个时代,鸡蛋都是最容易销出去的农产品吧?
骆川道:“收啊,你有多少?能稳定供货吗?”
姜爱华道:“我现在还没有,但如果你能收,我家能马上就回去圈地,再抓一群小母鸡回来养着,最多三个月就能生鸡蛋了……”
好家伙,合着这是给他画饼呢?骆川笑了:“你这是空手套白狼呢,真等你真有鸡蛋了再来联系我吧,我经常到乡下来卖东西的。”他吸了一口烟,烟蒂扔地上用脚辗灭了,把货车的两边挡板合上,准备离开了。
姜爱华拦住他,目光炯炯有神:“那我们就说好了,等我的鸡下蛋了,怎么联系你?你要怎么收?”
骆川没想到她竟然是认真的,他垂眸想了想,心里微微一动,又抬头打量了一下上社村的环境,这个农村多山多水,地势高低起伏延绵,地多人少,杂树杂草丛生,看着的确是挺适合搞养殖的,他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货车,虽说自己开着车到农村去卖货赚得不比开店少,但如果能在县城有一间固定的销售农产品的门店或者超市,那规模可就不是这一辆小货车能比的了。
看着眼前这个充满了渴望的小姑娘,他能在其中看出她的野心跟不服输,反而是她的父母,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并不像是有主意的。
骆川决定观望一下,从胸口掏出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刷刷刷地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这是我的电话,如果你以后真的有鸡蛋了,可以联系我上来收,鸡蛋市面上的零售价是两块五一斤,我最少一块五跟你收。”
这已经是很高的收购价了,他还有人工、车费以及卖不出去的风险在,骆川给的价格已经非常公道了。
他又想了想:“我可能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会经过你们这边,如果你还有这些草药,也可以先晒干了放好,我来的时候可以收走。”
姜爱华连连点头,她家现在一穷二白,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她不舍得放过。
但姜成才跟罗家珍脸色都变了,卖两块五的鸡蛋才一块五收,那一斤他们不是要亏一块钱?不行,这个货郎不老实,夫妻两人打算回去后就打消姜爱华的念头,不能跟这么黑心的奸商做生意。
姜爱华紧紧捏着骆川的电话号码,嘴里念了几遍,已经把它记下来了,她决定在上社村搞养殖。
上社村地广人稀,草木葱郁,又没有什么化工厂之类的污染,整个村子的原生态是极好的,放在后代,说不定可以发展一下特色旅游业,但在九十年代初期,整个就是又贫困又落后。
没有工厂,就意味着经济不发达,地广人稀,说明地理位置也不好,村民们自产自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需求市场。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因为东西销不出去,所以村民们不会投入生产,但没有产出,又没有收入,所以全国各地都借着改革的春风飞速发展,但梨花镇仿佛与世隔绝一般,跟八十年代没有任何的道别,唯一不同的是物价越来越高了。
姜爱华没有什么创业启动资金,她决定先买100只小母鸡试一试。
100只鸡不算多,但从小鸡养到生蛋这三个多月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特别是长成大鸡后每天要喂的粮食一点儿也不少,如果不想花钱买,她就得种大量的薯类作为饲料供鸡吃,确保它们能每天都下蛋……
她抱着月华往家里走,脑子里不停地规划着要怎么开始搞养殖,没留意到月华已经拿了第五颗玉米糖递到她手里要剥了。
她接过来再要剥才反应过来,点了点月华的小鼻子:“不能再吃了,以后一天只能吃一颗,听见没有。”孩子吃点糖是好事,但不能一口气吃太多,吃多了味道重的东西,就不肯吃饭粥了。
月华扁扁小嘴就要哭,姜爱华抱了抱她:“我们都不吃,这都是留给你的,还有奶粉,以后你一天要喝两顿的奶粉,早上喝一次,晚上喝一次。”
听说都要留给她,月华就不闹了,乖乖地趴在她的身上让她抱回家。这小人儿精!
回到家,罗家珍就开始抱怨了:“爱华,这钱让妈拿着,你带着不安全……”
姜爱华没想到她还一直记挂着这百来块钱,她的眉头皱了起来,第一次正面直视罗家珍:“让你放起来,然后呢?你有什么打算?”
罗家珍一愣,还能有什么打算?家里的钱一直是让她放起来的呀:“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姜爱华道:“总共才一百多块钱,你收好了放在枕头下还是放在柜子里?然后呢?等着它发霉长蛆,还是觉得它躺在你的衣柜里能生出更多的钱?”
罗家珍没想到姜爱华会这么反驳她,她吃惊道:“我,我放起来,等家里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姜爱华道:“现在就急用了,丽华的学费要交,我要准备养100只鸡,可能还要跟村里租地,这百来块钱掰碎了也不够用,你那里还有多少钱能拿出来用?”
罗家珍没想到钱没要到不说,姜爱华还要她掏,她目光闪烁:“我,我哪里有钱,还是你刚给的20……”
姜爱华道:“对呀,你都保管了几十年的钱了,最后手里只剩下我刚给你的20,说明什么?说明你不适合管钱,钱在你手里不会变得更多,只会变少,若是家里以后还是由你来掌管钱财,我们家只会跟以前一样,越过越穷。”
她这番话说得毫不客气,一点情面不留地给罗家珍。
罗家珍气得脸色涨红:“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几十年来我为这个家付出的还少吗?我拿着钱是去胡吃海喝乱花掉了吗?”
姜爱华道:“我没说你胡吃海喝乱花掉了,但你的确不适合管钱,这是两回事。妈,钱一直放在柜子里是不会生钱的,它只会越来越不值钱。一年前的鸡蛋只要两块钱一斤,今年已经涨到两块五了,你还觉得塞在枕头底下放着安心吗?”
第10章
罗家珍没想到姜爱华竟然会这样顶撞她,她气得心口发疼:“那也总好过你大手大脚花掉了好吧? ”
姜爱华道:“我大手大脚花掉了,是因为这钱是我赚回来的,我有这个能力赚,就有条件花,而且给月华买奶粉,给家里买菜买肉,我哪一样是乱花了?家里好不容易有点进项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水平了,你还想着天天萝卜咸菜地吃,然后枕着你的钱睡觉才安稳吗?”
罗家珍不知道怎么反驳她,却不妨碍她觉得非常生气,她觉得女儿变了,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强势?她以前明明不会这样跟她顶嘴的。
她看向姜成才:“当家的,你一句话也不说吗?哪家的女儿敢这样跟父母顶嘴?”
姜成才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脸的为难。
姜爱华道:“爸,妈,你们都坐下来,我们是时候该开诚布公地谈一次,我们家接下来要走什么样的路了。”
走什么样的路?罗家珍跟姜成才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姜爱华从屋里拿出纸和笔,拉着他们夫妻俩人坐下,然后一项项开始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是丽华的学费,500块钱。”姜爱华写了个500,在上面打了个大圈圈:“这个是最急的,你们没疑问吧?”
罗家珍跟姜成才无奈地点了点头。
姜爱华道:“这钱要从哪里来?第一种途径,就是我刚刚卖掉的草药,我这里剩下120,你们那里各20,加起来就160,但家里不能一分钱都不留,留下10块,那就是150,这150可以先让丽华交给学校,我们分批付学费,这是第一个办法。”
“只是付完这一笔,我们得马上想到赚剩下的钱的办法,尽快把欠的学费交上。”
“第二种途径,那就是我们的山能在一个月内顺利地卖出去,这也是我抱了最大希望的途径,9000块钱能马上解决我们家现在面临的所有困难,丽华的学费交完我们还能剩下一大笔钱,现在我想问一下,收到这一大笔钱后,你们有什么打算?妈,你先说。”
姜爱华不让他们商量,一个个问。
罗家珍看了姜成才一眼,见他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只好吞吞吐吐道:“当然是放起来等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果然如此,姜爱华也不评价,看向姜成才:“爸,你觉得呢?”
姜成才其实也没有仔细想过真收到这么多钱后应该怎么花,此时姜爱华突然问起,他支吾了一会儿,终于提出意见:“我觉得我们家应该买一辆自行车了,家里离镇上太远,走路去太不方便了。”村子里没有自行车的也没剩几户了,而且村长家还买了摩托车,出入那个便捷。
但现在的摩托车上万块钱一辆,姜成才是不敢想的,但如果山真能卖出去,买辆自行车还是很有必要的。
姜爱华满意地点了点头,把自行车三个字写在了本子上,一辆便捷的交通工具的确是太重要了,上社村离梨花镇八公里,走路要两个半小时,骑自行车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
姜成才见女儿赞同,信心强了一点,他看了一眼屋子是:“到时看看能不能找人来修一修房子,换点好点的砖瓦,东边厨房的墙快倒了,也要修一修。”
姜爱华把修房子三个字写上,但却提出异议:“修房子我没意见,但是爸,你知道现在修房子有多贵吧?就算9000块钱全拿来修房子,只怕也修不了多好的房子,钱还是太少了。”
姜成才也知道现在房子越来越贵,村里已经有不少人家开始建楼房了,光是起地基建一层就需要一两万块钱,9000块只够修两间平房。
本以为这会是一笔巨款,但真正考虑改善自家的生活条件,才发现这点小钱根本就不够用。
姜成才能提出两点,姜爱华已经很满意了,总好过罗家珍总想着把钱藏起来好。
姜爱华等他们都说完了,才开始提自己的想法:“我的规划很简单,除了爸说的两件,买自行车,再建一间厨房,剩下的就是让钱生钱。”
姜成才跟罗家珍茫然:“钱生钱?”
姜爱华道:“对,你们想一想,过去这些年我们家除了种这八亩地,基本是什么产出都没有的,但种地种地,越种越穷,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比我们清楚,一切的缘由就是种地时间长、产量低、价格贱,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想把谷子的产量提高,但它就是不值钱,交完税,留下口粮,一年赚不到500块,所以爷爷一走,我们家立刻连学费都交不起了。”
她指出前些年之所以没出现大问题,是因为有姜玉林做棺材一直补贴家里的缘故,他一走,这项收入没有了,姜成才扛不过一年就交不上姜丽华的学费了。
姜爱华道:“种地为生是一条死胡同,我们自爷爷走后这一年多就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靠它只会越过越穷,所以我们要转换思想,寻找别的出路。”
姜爱华在纸上写下两个字:养鸡。
姜爱华道:“刚刚你们也听见了,骆川同意了有鸡蛋他可以收,我们村子里别的不多,荒地小河流不少,所以我打算试着养一点鸡,卖鸡蛋。”
罗家珍急道:“刚刚你也听清楚了,市场上鸡蛋卖两块五一斤,骆川收购才一块五,他就是个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