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爱华心里热辣又滚烫,这么一个寒冷的夜晚,能靠在爱人的怀抱里,她终于忍不住开始感谢命运的安排:“骆川,你知道吗?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骆川哑然失笑:“有这么夸张吗?”
姜爱华道:“当然,我家能变得这么好,有你最少一半的功劳。”
骆川却摇了摇头:“不,就算没有我,你也会过得很好的,真正把你家带起来的人,是你,你不要妄自匪薄了。”
姜爱华道:“你知道吗?卖给你的那四袋草药,是我家命运的转折点,我家那时候其实连五块钱都拿不出来,我爸妈交不上丽华的学费,都准备让她退学了……”
这是姜爱华家最隐晦的艰辛了,她竟然愿意告诉他了。
骆川不由得抱紧了她。
姜爱华低声道:“你今晚喝了一轮酒下来,是不是觉得我家的亲戚们还不错?”
骆川老实地点了点头,很热情,热情中甚至夹杂着一些谄媚。
姜爱华道:“你还记得那个帮忙杀了十多条鱼的二爷爷吗?我俩
第一回见面的时候,还拿了一盆水直接泼他头上来着。”
她这么一提,骆川就想起来了,他第一次见姜爱华的时候这个被水泼了一身的老人,今晚竟然在帮她家杀鱼?
被一个小辈这么对待,不应该老死不相往来的吗?怎么今晚还亲自动手帮忙杀鱼?
他忍不住要笑:“你们和解了?”
姜爱华道:“算是和解了吧,反正大家都不去提以前的事了,真要较真起来,还是他家欺负我家多,我是忍无可忍才要反抗的。”
她把姜福添黄牛当水牛租给她家、还想把老黄牛的死赖到她家头上好讹她家田的事给骆川说了:“我爸妈的个性你也是知道的,我不凶悍点,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她黯然:“穷人是没人尊重的,反而是富起来了,身边就都是好人了,现在我家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跑得比谁都快,个个都恨不得能使上浑身的解数要帮忙,就是希望能讨好我们,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够也回帮一下。”
“从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有时候我看着他们这副判若两人的嘴脸,真想撕开他们的面具问一问,这是我认识的人吗?原来他之前也曾经是我的亲戚吗?为什么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从来没人站出来拉我们一把,反而是跟着别人一起嘲笑?现在我家起来了,他们反而想要我们拉他们一把了,又凭什么?”
骆川也感叹:“这就是现实,纵然你能看透一切,但却无法改变它。”
姜爱华道:“我知道,我也看开了,做人还是不能太较真,糊里糊涂才能把日子过下去,只要没有伤害过我家人的亲戚要跟我们搞好关系,我无所谓,就当正常的亲戚往来,以往的事一句不必提……”但是像王四妹郑小芹他们这样直接把月华卖掉的,她一辈子也不想原谅。
两人谈恋爱以来,这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聊到了她的家庭、她的亲戚、她的过往,她基本对骆川毫无隐瞒。
越是了解她的情况,骆川就越佩服她,一个才十八岁的小姑娘,要拉扯着这么大一家子往前走,不过三年的时间就把家扶起来了,其中遇到了多少困难他都没办法想象。
两人聊到快四点钟,实在是困得不得了,才回房间去睡了。
第二天五点钟不到,罗家珍就起床给他们弄早餐,肉摊里刚拉回来的新鲜肉被她买了最嫩的部分,加上猪肝、粉肠,煮了满满一大锅的肉粥,盛到碗里再放上把切碎的香芹,鲜得鼻子都要掉了。
就连姜爱华也忍不住多吃了两碗,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科技跟狠活,猪肉都是又鲜又甜的,根本不需要多好的厨艺就能吃到食物的原汁原味。
月华更是吃得停不下来,小小一个人吃了三碗还要加,姜爱华不让,怕把她撑坏了,强制没收了她的碗。
她一脸惋惜:“姐姐,你不要卖面了,卖肉粥吧,肉粥比面好吃多了。”
家里人都被她逗得笑了起来,趁着姜爱华收拾碗筷进了厨房的功夫,罗家珍悄声问骆川:“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骆川呛了一下,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阿姨,爱华年纪还小,我们没打算这么快结婚。”
罗家珍满脸失望:“也不小了,过完年都21了。”
姜成才看了她一眼:“我们都22结的,爱华想晚两年也没什么的。”
罗家珍心想,这么好的女
婿不是怕飞了吗?不赶紧抓住定下来,还要等多久啊?
但家里人都听姜爱华的,就她一个人反对也没什么用,罗家珍叹了口气,现在姜成才也不是那么支持她了,家里条件好起来了,他腰杆也硬多了。
回去要赶路,路上还结了冰,骆川不放心姜爱华的技术,自己开的车。
回到县城六点半了,姜爱华送月华去上幼儿园,骆川开车把姜丽华送到一中。
晚上回来的时候姜丽华的心情好像很好,主动打扫屋子,把家里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
姜爱华奇怪:“没做作业没被老师批评吗?怎么心情还这么好?”
姜丽华笑嘻嘻道:“没被批评。”
其实是今天骆川开车把她送到了一中的门口,她下车的时候正好遇见了自己骑自行车过来上学的同桌。
就算在一中,能让家长用小汽车接送上下学的学生也是不多的,所以姜丽华少女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同学们的眼里,她也算是有实力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瞧不起她。
姜丽华觉得大姐坚持搬到县城来的决定真的是太明智了,如果她们一直留在上社村,虽然卖鸡蛋也能赚钱,但过得不可能有现在好。
现在大姐小摊的生意做起来了,地皮也买下来了,她相信按照大姐的计划,明年一定能凑够建房子的钱!
姜爱华的多炉头现煮火鸡面一经推出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试想寒冬腊月,就算是学校饭堂里的饭菜都很难保持滚烫的温度,虽然用热水泡着热气蒸着,打到饭盒里端到饭桌上就已经半凉了,哪里比得上现煮的火鸡面?
小铝锅里面加入纯净水,烧开后加入已经半泡发过的面饼,一饼面1块钱,两饼面一块五,煮好后加入一勺调好的火鸡面酱,一碗素面就好了,如果囊中羞涩的,一块五两饼面就能吃饱,条件稍好的还可以选择加配菜,加一把青菜2毛,鸡蛋、火腿、鸡柳都是5毛,煮好一份面也就两三分钟的事。
她的小摊子前大排长龙。
六个炉子火力全开,大部分学生都会加把青菜,加个鸡蛋,食量小点的一份面就一块七,食量大点的两块二,比饭堂吃还便宜。
当然,鸡蛋火腿青菜一起加的人也不少,荦素搭配,营养美味,三块钱左右能吃撑。
不但学生爱吃这种现煮的美味,在学校周边住的居民们也经常过来排队,个个手里拿个锅,点上几份装在一个锅里拿回家吃,全家吃一顿都不用花十块钱。
姜爱华也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跟骆川两个人忙得人手忙脚乱,准备再充足都不够卖的,有时还得现场叫供应商送货。
同行们嫉妒得脸都绿了,好些人跑到燃汽灶的厂里去订多头灶,一时间,宁安县城多头灶盛行,现煮刀销面的、肉粥的、海鲜粥的、花甲粉丝煲的,各类街头美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连陈春花都做了一个,晚上照样到大厂门口去卖,比炒面还热销。
同行起来后,总算是把姜爱华的客人们分流走了一些,但客人们尝了一圈后,还是觉得姜爱华的摊子味道更好,而且那么多小摊贩里,她是最讲卫生,食品看着也是最干净的,所以大部分客人又回到了她的小摊里排队。
姜爱华累得要散架,但回家后的工作也一点都不少,车子得从头到脚用热水洗刷干净,灶子上不能残留油污垃圾,否则客人看了会觉得不卫生。清洗好车子后通知供应商送货上门,然后要备第二天要出摊的料。
忙完数一数,发现其实并没有比卖凉的火鸡面多赚多少,不由苦笑:“累成这样,我还以为最少能翻个三倍才对。”
第98章
小份火鸡面卖五毛钱,大份卖三块,但是它省事呀,只要在家里煮好,绊好,再在窑里烤一下,直接分装进饭盒里,有人买就直接包起来拿走,准备的时候费点功夫,但卖的时候反而是最轻松的。
但现煮的火鸡面,又要提前煎好鸡蛋、鸡柳,又要调好火鸡面酱,又得先把面泡好,卖的时候还要煮几分钟再打包,工序复杂了一半不止。
姜爱华忙着做小吃摊的生意,已经好久都抽不出空来做正儿八经的饭菜了,通常都是姜丽华下课回来后随便做点家常菜,一家人忙到七八点钟才吃晚饭。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姜丽华突然跟姜爱华说起一件事:“姐,我听我同桌说,县里准备搞一个年货节呢,批了宏大广场当举办地点,到时把卖年货的商家全都集中在一起,分成几条街的样子,肯定很热闹。”
姜爱华听了心中一动,抬起头来:“年货节?”
姜丽华憧憬道:“对呀,我的好几个同学都约好了,等放假的时候要一起去逛街买东西。”
姜爱华眼睛亮了:“有年货节,有没有美食街?”
姜丽华不太确定:“应该有的吧,那么多人逛街,肯定会肚子饿呀!”
骆川已经反应过来了:“你想报名参加年货节?”
姜爱华目光明亮:“如果能在里面租一个位置,我感觉能赚大钱!”要知道县城什么时候人最多?肯定是过年的时候。
现在连电脑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网购了,老百姓买东西都得上街买,而过年更是一年中最热闹、人流最多的时候,到县城里买新衣服、买年货、逛街、吃饭,是多少孩子盼了一年的愿望。
如果她能租到一个摊位,她都预测不到能赚多少钱。
她立刻对姜丽华道:“你问问你同学,如果我们想租一个位置的话,要去找谁?”不要小看中国人的商业嗅觉,这种时候如果没点关系,可能还真的租不到摊位。
姜丽华立刻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我明天上学就问我同桌,让她回去问问她妈。”
骆川道:“那正好,我也想租一个摊位,卖点年货。”
姜丽华第二天就带着任务去问她同桌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刚打听回来的消息:“我同学问了她妈,她妈又问了她舅舅,她舅舅正好是举办这场活动的负责人之一,说现在摊位都租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们想租的话得赶紧联系他。”
说着,她还拿出了一个电话号码。
姜爱华立刻就打电话过去,约了这位小林舅舅见面。
一个小时后跟骆川一起回来,长吁了一口气:“搞定了。”
她跟骆川,一人租了一个摊位,两个摊位刚好面对面。
摊子面积十五平米左右,七天的租金,3000块钱。
姜丽华倒抽一口冷气:“3000块钱?!”
姜爱华道:“这个年货节是第二次办了,估计主办方已经评估过摊位的价值才能开出这么高的租金,不过这样更好,已经办过一回了,去年来过的人肯定还会再来,那些没来的听到了消息,今年也会来,我不觉得贵。”
骆川微微一笑:“我也不觉得贵,刚好我接了个单子要跑一趟S市,顺便带一车年货回来卖。”
姜爱华想起他的货车,一车货?!能卖掉吗?
骆川的货车早已不是两年以前那辆小货厢,到了S市后赚到钱就换了辆五米车厢的大货车,如今回来宁安县,大货车就在巷子前面的空地上放着,上面贴个电话,不时就有人过来请他拉货。
特别是县城里的大厂赶着出年货,请的运输队车子不够,想直接把骆川连人带车请到厂子里帮忙,开出一个月2000油费全补的条件,骆川没答应。
他两年前自己做小生意的时候月收入都没有低于3000的,现在还想用2000块钱请他,还要搭上他的车?
请他只能是一趟趟地请,按距离远近,一趟车300-1000不等。
前两天他刚好接到一个熟客的电话,让他帮忙拉一车烟花爆竹到D市,那里跟S市只隔了几百公里的路,他就想着顺便去找港商,再要
一些港货回来卖。
没想到瞌睡就遇到送枕头的了,竟然意外发现可以报名参加年货节,他胆子向来就很大,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骆川订好摊位后很快就拉着货车南下了,五天后回来,拉了满满的一车货。
姜爱华去看了一眼,直接惊呆,里面全是徐福记的糖果、嘉顿的夹心奶糖、铁盒的曲奇饼干,满满地装了一车。
徐福记、嘉顿,是香江赫赫有名的大品牌,比内地的大白兔还要有名。
骆川竟然进了一车货真价实的、最时髦的年礼港货!
她看骆川的眼神带着心服口服加佩服,这一车的货,光是成本就十几万,换作是她,是万万不敢进这么贵的货的。
但骆川直接就拉回来了,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反而是骆川看到她备的库存后扬了扬眉:“你备得太少了。”
太少了吗?姜爱华准备了以往一个月的量,这还少?
骆川道:“抢做过年生意的,不能太追求口味跟细节了,你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准备菜式上,就准备鸡蛋香肠跟生菜,这三样已经够你忙了,鸡柳丸子火腿那些都不要了,量要大,速度要快,要知道你即将面对的顾客都是从乡下进城买年货的,一年可能就来一次而已,不太可能有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