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凝眉:“这可是为珈姐儿埋的,你真的舍得为璎姐儿所用?”
“她没这个福气。”陆阶脸上风平浪静:“她是长女,若她安在,眼前这桩姻缘,成为严府少奶奶这样天大的幸事,岂不就是她的?夫人肯定也不会偏心。
“可这就是她的命,她从小就喜欢乱跑,最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还害得夫人小产,这是她的罪过。
“算了,不说她了。”陆阶摆手,“咱们这边请谁来当媒人,我都想好了,回头就让陆安下个帖子过去。”
蒋氏道:“哪里用得着这么着急?等严家那边派了媒人来再说吧。”
陆阶语重心长:“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夫人可不能怠慢了!”
蒋氏看了他半晌,沉默着坐了会儿,起身走了。
回了房,她在榻上坐下,抬手支着额角,紧闭起了双眼。
一会儿她又把手放下,睁开了眼睛:“把郭路传进来。”
不多时门前有响动,郭路来了。
还没开口,蒋氏就转了头,两鬓的步摇搅碎了一地的光影:“先确认是不是她,这回可不能再弄错人了!”
郭路颌首,又问:“还请夫人示下,若是,小的当如何?若不是,又当如何?”
蒋氏眼帘半垂,望着手中碧青的茶汤,半晌后她才抬起头来。然后交着绢子,又一圈圈地在屋里踱起了步。
“若不是,自然什么都不必说。若是,就还是照我早前说过的话去做。”
郭路抬起头,正好对上了她的目光,顿时不再做声,退了出去。
蒋氏望着窗外。
陆府的这座正院里,也有一棵桂花树。
她缓缓吸了一口气,眯起了双眼来。
……
太妃的赏赐是三日后来的,是一篇给沈轻舟的母亲手抄的经文。
沈轻舟在祠堂里,把经文烧了给沈夫人,然后坐在蒲团上,展开了夹在经文当中的太子的回信。
宋恩跪在旁侧烧了半日纸,见他目光还没有离开这封信,便问道:“这信于公子可有用?”
沈轻舟把信投进了火盆里。
“不出所料,苏家果然与柳政有瓜葛。这么说来,苏家与周胜之间没有任何往来的痕迹,并不是他们当真不联系,而是所有的痕迹都被消除了。”
宋恩停下手:“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有什么阴谋?”
“柳政在工部当差多年,河道都在他们手上,户部也全听严家使唤,可想而知严家在河道上获取的利益,必定由来已久。
“从年初到现在,风向一直对严家不利,他们此番对河道的大动作,恐怕不只是谋取利益。”
“太尉。”
门口护卫的声音恰好响起,沈轻舟与宋恩对视一眼,一面将残余的信纸丢入火中,一面吩咐:“去准备吧,再去跟盛太医打声招呼,我子夜离京。”
宋恩站起来时,沈博已经带着沈追进来了。
父子俩看见沈轻舟都停了下来。
沈追抱着一大捧经文,眼中虽有惊讶,但难得的不曾聒噪。
沈轻舟站起来,朝沈博鞠了一躬:“父亲。”
沈博看着他苍白的脸:“你怎么起这么早?”
“宜太妃遣人送来了经文,我便前来祭拜母亲了。”
沈博点点头,走到了供桌前,伸手轻抚着沈夫人的牌位,然后取了三支香,插上去。
“太妃这些年一直还惦记着你母亲?”
沈博把香插上之后,便凝视起了沈夫人的牌位。
但他却没有等到沈轻舟的回答。
转身望去,门口已经空无人影,刚才还唤过他父亲的那个少年,已经无牵无挂地离开了。
“啊啊啊啊他真的好拽!”
沈追抓狂。
要不是手里抱着的经文丝毫不敢有闪失,他都恨不能追上去把早些天掉在地上的面子捡回来!
“磕头吧。”
沈博淡声地指挥他。
沈追放下经文,听话地跪下去。
磕了好几个头才想起来:“父亲,我该怎么称呼夫人?”
沈博凝望着牌位上沈夫人的名字,说道:“当然应该称母亲。”
……
第67章 不能让乌纱帽掉了
一大早盛太医被太尉府的幕僚宋恩急请入府。
请医的马蹄声响遍了沿途的街巷,起得早的人们开了门,又见怪不怪地把门闭上。
太尉府的大公子自幼多病,谁不知道一年总有五六个月是药罐子泡着的,请医问药早就不是新鲜事。
只是今年这位娇弱公子的灾难显得格外多,还未入秋,他竟已先犯上病了。
果然世事难全,沈家如今这样滔天的富贵,作为太尉继承人的大公子如此福薄,实在也是憾事。
京城里众说纷纭之时,沈轻舟已经在南下的半途之中。
进入湖北境内之后,天上的积云便如厚实的褥子,沉沉地压在头顶。
整个暑季,两湖的暴雨一场接一场,洞庭湖的水位持续上涨。一路南行,有繁华的集市,稻田与民居密集的城镇,却也有勉力防洪抗灾的官兵,以及挤满了人的粥棚。
二十日的行程,硬是被减到了半个月。
沈轻舟少不得半途淋雨,在洞庭湖畔打尖服药之时,他计算了一下路程,打发护卫:“你先行赶往沙湾,告诉郭翊,在我回来之前,把周胜给看好。”
潭州府因为最靠近南方,雨量就足了。
七月中才连下过一场大暴雨,在临近八月时,又一场大雨来临了。
沉沉夜色下,雨水哗哗地捶打着院角的芭蕉,檐下雨丝在灯笼下变成了细密的银练。
夜行的人推开周府的角门,摘下蓑衣斗笠,与迎出门来的管家问询了一声,即匆匆地步入二重院内。
芭蕉树后方的窗户内,周胜正坐在书案之前凝眉读信。
“大人!”来人进入屋内,俯身立在后方,“打听清楚了,郭翊自来潭州这些日子,一切行动皆在此番差事范围之内,他并未出过咱们的视线,也未曾接近咱们给他的名单以外的人。他所有的步骤,全是严格按照内阁所给予的章程进行。”
周胜抬起头来,露出他神色深凝的脸。“没有逾矩,那为何有人查到了苏家?又为何京城那边都有人在打探苏家和柳侍郎?”
来人凝眉:“属下无能,密查了小半个月,属实未曾拿到郭翊的任何把柄。郭家虽属清流,但此前从未曾与阁老府作过对,一直安安份份,况且,郭翊乃陆尚书所荐,按说不可能有问题。”
“但沙湾的确出了问题。”周胜将手上没有任何标识的信推到了他面前,“京城说前阵子有人在盯侍郎,并且,还有人在查苏明幸的叔叔苏郁!
“侍郎虽未细说究竟说了何事,但却提醒我仔细行事,当下能够将我,苏家,以及柳府联系到一起的只有沙湾米市,如果不是郭翊那边有问题,还能是什么?!”
看清楚信的内容,来人一时间无言以对。
周胜踱了两圈,最后停下来:“圣上本来就因为抗敌之事对严阁老有所不满,自沈家凯旋,朝中原本还保持中立的一些人,如今也开始摇摆了。严府一倒,那天下将会死伤一大片!”
来人抬头:“沈家自获封至今,却也未曾与严府为敌,沈太尉此番虽说与皇上站成了一队,论沈家根基岂能与严府相提并论?
“阁老的门生遍布天下,沈家实力远远不及,或许也心存忌惮。再说,皇上年初不是还亲自下旨给严阁老操办寿宴么?”
“是你懂还是严府的人懂?”周胜曲起手指重重的叩着桌面,“天下再没有人比严大人更懂皇上的心思,倘若真有那么牢靠,阁老用得着下令整顿河运吗?!”
来人顿时不敢做声了。
周胜凝眉站片刻,突然走回窗户之下,看着黑夜之下倾注不止的大雨:“不管怎么说,沙湾这边绝对不能出问题!天下河运涉及那么多州县,若是单单毁在我的手上,我不但这乌纱帽得掉,只怕全家都别想活了!”
来人忙道:“属下但听大人吩咐!”
周胜语意深沉:“下了这么久的雨,上游的水应该都满了吧?”
……
久雨之下的青石路上,风入夜行人就已稀疏,独有江面上的船只灯火辉煌。
“姐,你看看这是本月的账。”陆珈对着雨幕凝眉的时候,谢谊拿着账簿来到陆珈面前。
小伙子已经快满十三了,个头已经比陆珈高出不少。
这半年里除了个子,本事也长了,陆珈交了两间铺子给他,有几位请回来的老掌柜,老账房们的帮衬,不说盈利多少,起码有粮进,有粮出,账面上也看得过去。
“等天放晴了,也快秋收了。到时你也跟着二掌柜出去收收粮,了解了解行情。”
陆珈在行商之道上原也是个外行人,不过是仗着前世在严府耳濡目染学得一些理财本事,外加刘喜玉和贺大娘子的指点,这才快速入了行。
对谢谊她本也没抱太大期望,既不指望他入仕做官,又不指望他把买卖做到多大,只要这辈子平平安安小富有余,再好好奉养秋娘到老,将谢家门楣撑起来,作为接受了谢家十年养育之恩的她也就心满意足。
但自从张家家产谋夺到手后,这小子变化竟然出奇地大,不光是日日兢兢业业前往老秀才那边读书,铺子上的事务也未落下。
不到两个月,不但能独立做账,而且对铺子里上上下下的事务也已经熟悉,这便让陆珈觉得这小子还是可以有所为的。
“知道了!”谢谊接了簿子,又问:“你怎么心事重重的?”
陆珈叹气:“不知怎么回事,我这眼皮今日总跳,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出什么事。”
“嗐!”谢谊道,“早两日李叔就给你算过了,你时运好着呢!从此以后,处处逢凶化吉!”
“要是才好!”
陆珈咕哝着。
然后懒洋洋拿起角落的雨伞,招呼何渠他们一道回家。
刚刚把伞撑开,一人就冒着大雨迎面跑来:“姑娘,咱们的粮仓进水了,得调几个人过去排水才行!”
是仓房的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