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重紫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吱吱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46 MB   上传时间:2025-07-15 16:26:30

  六伯父道:“要不,让寿姑和蕙哥儿们睡在一起?”

  蕙哥儿是六伯父的长子。

  “那怎么能行!”纪氏反对,“寿姑刚过来又搬地方,她会害怕的。”

  “那你说怎么办?”六伯父有些不耐烦。

  窦昭很想说我不害怕,我想要间单独的屋子,可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能装着听不懂的样子任丫鬟们给她穿衣。

  “那我跟你去书房好了。”六伯母小声地道,“先让寿姑在正房安歇。”

  六伯父就喊了丫鬟:“去问问,西府的老太爷什么时候走的?”

  昨天晚上,直到他们歇下了二太夫人那边还没有散。

  丫鬟应声而去,六伯母另一个大丫鬟叫采菽的指使着媳妇子摆早膳,两个浓眉大眼的孩子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大的是蕙哥儿,学名窦政昌,今年九岁,小的乳名芷哥儿,学名窦德昌,今年七岁。

  窦昭瞥了一眼窦德昌。

  前一世,窦德昌是窦家的异类。

  别人读书的时候,他到处闯祸;别人成家的时候,他拐了纪家大归的表姐;别人立业的时候,他早在翰林院里养蝈蝈了,是京都城里有名的顽主。

  给父母行过礼后,窦德昌不顾恭立在旁的哥哥,撒着娇儿扑到了母亲的怀里。

  纪氏宠溺地笑着,把小儿子从怀里拉开:“都已经上学了,可不是小孩子了,小心四妹妹笑你。”

  昨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还一起去了三伯父家吃饭。路上,窦德昌偷偷地揪她的辫子,被窦政昌狠狠地瞪了一眼才作罢。

  他不以为意,冲着窦昭喊了声“四妹妹”,又嬉笑着依偎在了母亲的怀里。

  纪氏哭笑不得。

  窦昭侧过脸去。

  她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那边六伯父问起窦政昌的功课:“先生昨天讲了些什么?”

  窦政昌毕恭毕敬地道:“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作何解?”

  窦政昌道:“人不知我,于我无损;我不知人,则贤愚不分,善恶无别,足以败事败身。”

  六伯父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窦德昌。

  窦德昌乖巧地站直了身子。

  尽管如此,六伯父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他沉声问道:“先生昨天都讲了些什么?”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答得飞快,一看就知道读熟于心。

  “作何解?”

  “我们可以到了二十七岁再读书也不迟。”

  六伯父“啪”地一声拍在了屋子上,脸色铁青。

  窦政昌则低了头,肩膀一耸一耸的。

  窦德昌求助似的朝纪氏望去。

  纪氏的脸色比窦世横还要严峻。

  窦德昌缩了缩头,乖乖地道:“苏明允,名苏洵,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六伯父面色微霁。

  先前六伯父派去问事的丫鬟回来了,禀道:“太夫人那里一直没有散。”

  六伯父愕然,对六伯母道:“我去看看!”

  “先用了早膳再去吧?”六伯母道,六伯父已摆了摆手,匆匆出了门。

  窦政昌、窦德昌兄弟的表情都松懈下来,窦德昌更是三下两下窜到了椅上,还朝着窦昭招手:“四妹妹快来,今天有韭菜盒子。我们家厨娘做的韭菜盒子可好吃了。她是我娘从宜兴带来的,她做的韭菜盒子和祖母、三伯母她们做的都不一样,你肯定没吃过。”

  六伯母是南方人,用不惯炕桌,六房吃饭都用桌椅。

  “你怎么像个猴子似的,一刻也安静不下来!”纪氏笑着喝斥他,把窦昭抱放在了桌前的圈椅上,又怕窦昭不习惯,指了个丫鬟专门扶着窦昭。

  窦德昌冲着母亲做鬼脸。

  纪氏和窦政昌都哈哈地笑。

  用早膳时大家虽然都遵循着“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但都笑盈盈的,气氛很好。

  用完膳,兄弟俩恭敬地给母亲行礼告退,去了族学。

  纪氏则带着窦昭去给二太夫人问安。

  窦昭望着一路参天的大树,想着昨天晚上听到的话。

  再过两个月,王行宜将擢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甘肃巡抚,负责马市之事。一年后,蒙古人进犯,王行宜击退蒙古可汗鲁都,俘获战马五千匹,杀敌三万余人,晋陕西抚巡。

  之后王行宜多次击退蒙古人,功战赫赫,王知杓因此被荫封密云卫四品指挥佥事。

  而她的五伯父,还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苦苦挣扎,直到七年后曾贻芬病逝,他才在何文道的支持下进入内阁,掌管吏部。可相比王行宜,他在声望不止差了一星半点,以至于资历比王行宜老,管的堂部比王行宜重要,排名却一直在王行宜之下。

  这一世,她的重生打破了既有的轨道,事情会不会又有所不同呢?

  窦昭微笑着,和六伯母一起止步于二太夫人门前。

  二太夫人面前最得力的柳嬷嬷朝着六伯母使眼色:“太夫人有事和西府的老太爷商量,今天就免了几位太太、奶奶的晨昏定省。”

  六伯母和碰到一起的二堂嫂一家笑着离开了二太夫人居住的院子。

  二堂嫂悄声问六伯母:“您知道出了什么事吗?”

  六伯母摇头,道:“你要是听到了什么音,记得跟我说说。”

  “那是自然。”二堂嫂笑着点头,朝窦昭伸出双手,“来,寿姑,给二堂嫂抱抱。”

  窦昭从六伯母怀里挪到了二堂嫂怀里,两从说了会话,六伯母牵了窦昭的手:“我们还要去大嫂那里问安,等会再去你那里串门。”

  二堂嫂笑着应好,和她们在东跨院那株百年的桂花树下分了手。

  六伯母抱着她慢慢地朝自己居住的方向走去。

  窦昭有些奇怪。

  六伯母突然停住了脚步。

  跟在她们身后的丫鬟顿时都站定不动。

  六伯母只身抱着她去了不远处的水榭。

  “寿姑,”她把窦昭放在水榭铺着水磨石方砖的地上,蹲下身来,神色严肃地望着窦昭,轻声问道,“你想不想读书?”

  窦昭愣住。

  六伯母的那位探花祖父,是文坛鸿儒。六伯母家学渊源,不仅精通音律,而且写得一手好定,据说有时候还会和六伯父讨论制艺之技。江南的男女大防胜于北方,家中精通文墨的千家闺秀都是跟着自己的母亲或是嫂嫂、姑姑读书,只有那些新晋之家才会请了老儒做西席。

  难道六伯母想教她读书不成?

  从前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字不如那些读了书的大家闺秀好,昨天听了六伯母的话,她才知道自己和那些真正有学识的女子差得远了。

  如果能跟着六伯母读书,就再好不过了。

  她使劲地点了两下头。

  纪氏笑起来,目光柔柔的,温声道:“好孩子,你要记住了,人从书里乖。”

  她是可怜自己被人当成了棋子还要对那些摆布她的人感激涕零吧?

  窦昭心里涩涩的。

  她们回了屋。

  几个婆子正等着六伯母示下。

  六伯母却没有理会。

  她仔细地看了看窦昭的描红,吩咐采菽:“你把我书房里那本《茂松阁》法贴拿过来。”回头看见窦昭睁大了眼睛望着她,笑道:“《茂松阁》法帖是我姑姑当年写给我的,比较适合女孩子练习,你先照着描红,下午我再仔细地告诉你怎样运笔。”

  把父亲的那套全否定了。

  窦昭讪笑。

  六伯母这才让等在庑廊下的婆子进来禀事。

  窦昭则被采菽带去了纪氏的书房。

  那书房靠墙的俱是一人多高的书架,密密麻麻垒满了诗书,只在书房的正中放了张大画案,两把圈椅。

  画案旁摆了个极大的旧磁缸,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卷,画案上则摆了个旧磁筒,插了一大把用过的笔,边上一个镶莲纹的珐琅盒子,颜色艳丽,做工精致,却放着块用了大半的旧砚,一小截指头般粗细的黑墨横在砚上。

  窦昭坐在画案前,未曾磨墨已闻见淡淡的茉莉香。

  她不禁在心里暗赞了一声。

  宜兴纪氏,不愧是耕读传家的百年大族,仅就这陈设,就不知道比二太夫那里要高出几个档次,难怪二太夫人在六伯母面前有些心虚了。

  

  第三十九章 连环

  

  采菽笑着帮窦昭将描红的纸蒙在法贴上,然后拿了把扇子在一旁轻轻地帮她打扇。

  “采菽姐姐,”窦昭笑道,“天气这么热,你去歇着吧!这里有妥娘服侍就行了。你在这里,我写不出来。”

  采菽抿了嘴笑,道:“那好,我就在门外候着,您有什么事,就叫我一声。”

  窦昭笑眯眯地点头,低声吩咐妥娘:“你到门口看着,有人来就咳一声。”

  妥娘颔首,轻手轻脚地走到了书房门口,支着耳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窦昭抽出一张纸,给舅舅写了封信:“……二太夫人说,要是把王姨娘扶正,王姨娘的爹就不会和五伯父争党首了。您要是不写同意书,就让我长大以后去告王姨娘。”

  不过几句话,她没什么手劲,写了快两炷香的功夫,还好字迹尚算工整。

  用细沙吸了墨,窦昭将纸折成了个小纸条,然后朝妥娘招着手,悄声问她:“你还记得彭嬷嬷要你背的地址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1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重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