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外面买了《读懂》杂志回来,差点都没找到空位,找了一圈,才从角落里找到个空位,还不像平时那样是一人一大桌,而是跟陌生同学拼的桌。
然后在自习室时,被动地因为边上同学的认真,将手里的《读懂》合上,默默拿出了自己抄录的数学错题集。
到了周一,老师开始最后的期末考复习,孟繁也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学习上,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稍稍提一提分数。
很快,时间就到了期末考开始的前一天。
“早知道我该跟你一样,提前抱一些书到宿舍里去的,”王美佳一边收拾书一边抱怨,“这些书怎么能这么重。”
“我可以帮你搬一点。”孟繁主动分了书过来。
期末考试比较重要,学生们都要打散了考试,教室要被征用,所有放在教室里的书,都要搬到宿舍里。
且在期末考之前,学校还提前分发了寒假作业,和一大堆试卷,都得带回家里去。
最后几天,宿舍里都乱糟糟的,学校网开一面,没有再实行检查,让学生们可以将东西堆放在床位上。
也是这最后两天时间,她没有蒸饭,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的现成饭菜,可能是这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些成效,考语文和数学的时候,好多题她都觉得有把握。
科学和英语的把握相对低一些,但也做了不少题。
最后一门课考试结束,还只是中午十一点,时间会比以往来的充裕许多,但同学们依然在考试结束之前,就时时看向窗外,等待寒假长假的到来。
监考老师踱步在座位间走过,一边走一边将伸出的脑袋按回去。
“同学们,期末考跟中考一样重要,要是中考的时候,做完试卷之后的这个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你们每一次检查,都有可能让你们得到更多的分,考上好的高中。”
“你们都已经是初三生了,还剩最后半年,每分每秒都需要抓紧。”
“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孟繁听着监考老师一句一句的话,看向同学们的表情,果然看到不少同学都憋着,露出一副实在是不愿意听讲的模样。
大家都急着放假快乐,确实是没心思听这些。
不过监考老师也只是说上几句,对学生们的心性多少有些了解,并没有打算长篇大论,看了眼时间,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便回到了讲台,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瞬间,开口让大家将试卷交上去。
话音未落,许多学生都一窝蜂跑向讲台,剩下几个沉得住气的,跟孟繁一样留到了最后,等前面的同学都交完试卷后,才慢悠悠走上讲台,将试卷放下。
随后几人一起往宿舍走去。
今天是肯定要走一趟宿舍的,毕竟放寒假,要带回去的东西不少,衣服鞋袜是一部分,课本作业又是一部分,甚至还有被褥,也是要带回去的,需要拿回去清洗晾晒。
到宿舍门口,已经有好多家长在等着,只等将东西带出来,就能出学校回家。
学校外的交通工具更是五花八门,不再是之前一味的客车,这会儿的交通工具包括三轮车、自行车、拖拉机,以及卡车等等。
自行车肯定是自家的,三轮车和拖拉机是几家关系好的拼一拼,过来将自家孩子的东西一口气带回去。
卡车则是村里的,没有人预订,但过来拉一趟学生,可以顺便挣点油钱,也不算亏。
孟繁回宿舍的时间也晚,等她到宿舍的时候,好多人已经拎着东西离开,原本满满当当的宿舍空间,变得空旷起来。
床位还在,但床位上的东西都已经搬掉了,甚至连席子都卷了起来,靠在床头。
“孟繁,明年见。”
“明年见啊。”
“我先走啦,大家明年再见,今年新年快乐呀。”
“我也走了,明年见明年见。”
……
“孟繁,”孟玉兰特意从隔壁宿舍跑过来,“我跟我爸妈要回家了,明年见。”
“嗯,明年再见。”
孟玉兰妈妈走在孟玉兰身旁,从口袋里掏了掏,最后掏出一百块钱,放在孟繁手里:“听玉兰说你去县里打工,应该是有工资的,但你身上没钱也不行,这钱你拿着,临时用用没问题。”
“姨,这我不能要。”
“拿着拿着,也不算是送你的,回头你挣了钱,再还我也行,但这钱你必须要拿着,一个人在外面,手上一点钱都没有怎么能行。”孟玉兰妈妈硬生生将一百块塞到孟繁手里,随后便带着孟玉兰离开。
孟玉兰跟她妈妈走了几步,回头冲孟繁挥手,两只手放在嘴边呈喇叭状:“孟繁,我们明年见。”
孟繁抬手与她挥了挥:“明年见!”
第23章
“你好,我来拿身份证。”
“叫什么?”
“孟繁。”
“等一下啊,找到了,这身份证前天刚到,”派出所的人帮孟繁找出了身份证,递到她手里,“慢走啊。”
“好。”
孟繁拿着身份证点头,转身走出派出所,将身份证捏在手里仔细看了看。
未满18岁的身份证,有效期只有5年,前世她没有着急,是过完年之后才来拿到的身份证,拿到的身份证也与现在手里这张不一样,主要是身份证上的照片不一样。
这一世她早有准备,提前穿了合适的衣服拍的身份证,而不像前世那样,临到要拍的时候才发现衣服不合适,不得不穿了派出所里准备的旧衣服。
她看着身份证上稚嫩的脸庞,将它好好地放到背包深处,抬头快步往学校走去。
重生一世,自然不会与前世相同。
到了学校之后,她正要去宿舍收拾东西离开,突然想到了件事,去了趟学校的收件室,这时候收件室里也在准备着关门,她趁着关门之前,在收件室里找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于娱乐圈杂志的,还有一封则来自于《读懂》。
期末考之后的第一个惊喜,她上次寄出去的娱乐圈故事和投稿给《读懂》的文章都被收录,娱乐圈故事投稿三篇,收了两篇,给了两百块钱,《读懂》寄出去一篇,收了一篇,给了一百五十块。
两边加起来,足350块的收入。
汇款单到手,她又快步跑出学校,去邮政储蓄银行将钱取出来,这才揣着新鲜出炉的350块钱回宿舍。
这时候学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剩下两个同学在宿舍里等家长来接。
孟繁到宿舍的时候,两人的家长正好也到校。
“孟繁,你走的时候关门啊,我们也走啦。”
“好,来年见。”
孟繁目送两人和她们的家长一起离开,从床上将被褥打包取下来,又从床底下将需要带的东西取出,装进编织袋里。
这次去县城,她要在县城里住一个月,得临时租个房子。
所以被褥要带,席子要带,衣服鞋袜要带,她这个月还不能闲着,因此书本和寒假作业都得带着。
东西满满当当装了两个编织袋。
就这样,宿舍里还有一些可带可不带的东西被她舍弃,依然留在宿舍里。
县城的情况她是熟悉的,特别是这时候的情况,她格外熟悉,前世初中毕业之后,她好几年都在县里打工,为了找到物美价廉的房子,更是跑了好多个地方,这时候出去,遇上过年前低峰期,她要找到只租一个月的合适房子并不难。
用布带将编织袋绑起来,她一手拎了一个袋子,缓慢走出宿舍。
将宿舍大门锁上之后,拎着两个袋子,一步一步往校门口走去。
走了一半,身后传来疑惑的声音。
“孟繁?”
孟繁回头,是她班的音乐老师:“吴老师。”
“真是你啊,你家里人没有来接你吗?”吴老师看向校门口,没见到外面有车。
“我去车站坐车,”孟繁说道,“那里有班车。”
“哦——”吴老师作为音乐老师,同时教着好几个班的音乐课,并不知道班里同学的家庭情况,看了眼孟繁手里的编织袋,“这么多东西要带去车站也不容易,你把东西放我自行车上吧,我给你带过去。”
“那太麻烦了,会不会耽误老师的事?”孟繁有些不好意思。
“这耽误什么,都在镇上走动,再远的地方我骑自行车,也就是一脚的事,”吴老师走下自行车,“你扶一下车子,把东西放上去,这两袋子东西,你一个人拎到车站那边去,可累得很。”
孟繁这才答应下来:“谢谢吴老师。”
两人一起将两袋子东西都放上自行车,之后一左一右推着自行车,往车站的方向过去。
期间两人聊了一些话,但因为彼此都不算太熟,吴老师并没有问起太多有关孟繁家庭的事。
很快,就到了车站。
吴老师直接将孟繁送到了去往县城的车上。
一般来说,县城的学生是不可能到镇上读书的,但这辆车通往县城,却不代表只通往县城,到县城之前还有许多个村镇站点,吴老师也只以为孟繁的家在那个方向,将她送上车之后简单说了两句,就骑自行车离开了。
孟繁在心里松了口气,这时候吴老师要是问她自己去哪里,她真不好说,反正实话实说是肯定不行的。
她拎着两个编织袋,走到了车的最后面。
“去哪儿?”
“南院。”
“五块。”
跟之前一模一样的对话,孟繁从口袋里拿出一早就准备好的五块钱,放到售票员手里,随后转头看着窗外。
这个时间去县里的人数不紧凑,到开车时,车上都没多少人,后面随着路过的村镇越来越多,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但都没有影响到孟繁。
直到车子抵达县里,开进汽车站内。
她走在最后,拎着东西下车,还没下去,就跟人堵在车门处。
“先让人下去,着什么急啊,”售票员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好好在车站里等呗,还有半个多小时才开车。”
“这不是东西多嘛,”站在车门口的人有些赧然,“待会儿跟人一起出来,东西放不下。”
售票员大跨步下车:“东西放车后头去,你们还是回车站里去啊,要检票的。”
“哎哎,好好好,我们这不是怕待会儿一起出来,耽误人家走路。”站在底下的人快步跟着售票员去后头。
车门处的空间空出来,孟繁这才能拎着东西下车。
两袋子东西不轻,她慢慢往车站门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