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孟繁立即点头,端着盘子走到盛汤的地方。
她们来的晚,一大桶汤到这时候只剩下汤底,孟繁问了一句万芝的想法,见她也没意见,便给两人各舀了一碗汤,随后将汤放在餐盘的左上角。
顺便也将万芝的汤放好,随后接过她的餐盘。
“你去拿饭盒吧,我先去找位置坐下。”
“行,麻烦你了。”
万芝将餐盘交给孟繁,缓慢踱步往侧门走去,蒸饭的饭笼就在那个位置。
孟繁手里端着两个餐盘,很快就盯上了正在扒拉最后两口饭的某个同学,等她走上前去,对方果然刚吃完,端着饭盘送去回收点。
桌上干干净净,她把餐盘面对面放下,一边吃饭一边等待万芝过来。
她吃到一半的时候,万芝才拿着饭盒坐下。
孟繁握着筷子,喝了口汤,开口问道:“昨天数学老师讲的试卷,有一道题的一个小点我不是很懂,能问问你吗?”
“哪里啊?”万芝吃着饭,抬头问道。
孟繁立即说了她疑惑的地方。
万芝思索了一下:“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变形,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
她认真讲了是怎么个变形法,以及还有别的哪几种变形法。
孟繁听了一会儿,随后恍然大悟:“我就说这个地方逻辑怎么都捋不顺,原来是这原因,现在可算是懂了,谢谢你啊!”
“不客气。”万芝笑着回她。
问过数学题,两人又说起军训时的一些趣事,一顿饭的时间很快过去。
吃过饭,两人一起端着餐盘去回收点。
“我待会儿要回住处,我们走读生午休可以在家休息的。”孟繁笑着说道,本以为她要跟所有同学一样,都趴在桌上睡,没想到还可以申请回家休息,她自然要选择回家。
“待会儿我洗完饭盒,回宿舍拿米蒸上,就去教室里休息,”万芝说着,转头看着她,“真羡慕你,午休可以躺着睡觉。”
孟繁微笑:“我也觉得这样好。”
两人将餐盘放好之后,又简单聊了几句,孟繁便离开食堂,往校门外走去。
学校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十二点四十开始午休,午休结束的
第一节课要到一点四十五才开始,现在才十二点十几分钟,她还有将近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就算只有一个小时,这一小时时间她可以等于三小时。
然而中午休息太久的结果,就是她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昏昏欲睡。
“你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吗?不对啊,看你早上还挺精神的,中午就算没休息,也不至于这么困吧?”
“就是困。”孟繁撑着脑袋,强撑着不让自己闭上眼睛。
她不是休息的不好,而是休息的太好了。
中午她午休的一小时变成了三小时,硬生生给她白天的时间增加了两小时,现在晚上九点,也直接加了两小时,在她的生物钟这里,变成了十一点。
这对于一向“作息规律”的她而言,这个点真的不算早。
还好晚自习九点二十就能结束,只要再坚持二十分钟,她就可以回去睡觉。
其实她考虑到了延长时间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特意在下午离开学习小屋时吃了东西,不然下午五点十五下课,对平白加了两小时时间的她而言,相当于一下子窜到了七点十五,这还不提前吃点东西填肚子,她肯定得饿上一阵。
可惜下午那时候她完全没有困意,自然也没想到要在学校一直待到九点二十,才出现了现在九点,她就开始犯困的结果。
但凡她中午午休的时候能睡上一小时,也不至于出现现在这结果。
好不容易等到九点二十下课,她立即走出教室,快步回了住处,刚进门不久,就扑进了学习小屋里。
她差不多是九点半入睡的,一觉醒来时间是十二点半,相当于一口气睡了九个小时。
睡一觉醒来,她的脑子总算清醒,开始安排学习小屋的时间分配。
学校晚上九点二十下晚自习,就算她晚上九点半到住处,早上六点半起,扣掉一小时洗漱洗澡洗衣服的时间,晚上一共八小时,加上中午午休一小时,能由她自由支配的时间总共是九个小时。
换算成学习小屋里的时间,一共是27个小时,加上正常白天的15个小时,她每天的时间高达42小时。
四天下来,等于168小时,正好等于七天,只要她合理安排好时间,不仅可以有充足的睡眠,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可供她使用。
到第五天正好周五,加上双休,时间安排起来就方便多了。
反正不管怎么使用学习小屋,她都得确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所以中午的“三小时时间”,也得合理利用起来,必须要躺下睡一会儿。
孟繁握着笔,经过大量的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计算,列了一页长长的作息时间表,将睡觉时间、清醒时间都列了上去,除去晚上那一小时特意留出来的一小时洗漱洗澡等时间,其余时间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看着眼前的作息表,她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第四个故事怎么写。
就写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吧。
第79章
第四个闯关世界,主角进入了一个诡异的时间世界,每过十分钟,她就会随机刷新出现在一个新的时间线上,而她在时间线上的任何动作,都有可能改变下一个时间线的发展。
她要做的,是顺藤摸瓜,找出这个诡异时间世界真正的源头。
这个世界的故事的剧情有些绕,之后在这一天的学习小屋清醒时间,她几乎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个故事上,写完一遍后,又从头捋时间线,争取在讲好完整故事的前提下,让这个故事看上去并没有那么难懂。
毕竟她写的是小说故事,而不是专业文章,需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如果只有大量的计算,别说是别的读者,就算是她自己也看不下去。
不然她也不会在书店买了几千块的书之后,只将大部分小说看完。
孟繁手里握着笔支着下巴,在心里默默对比了专业书和小说的区别。
专业书不是不好,而是她水平不够,对于水平足够的人而言,看专业书肯定也是一种乐趣,但对她而言,还是带有有趣剧情的小说更加吸引她。
新故事的灵感来的突然,孟繁却写的很起劲,反复检查修改了几遍不说,她自己在最后抄写的时候,感受着笔下的故事剧情,都觉得有种激动和兴奋的感觉。
她觉得自己写的特别好!
……
孟繁打着哈欠、背着包走出屋子,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将新鲜出炉的稿件塞进邮筒,随后跟其他走读的学生一起,迈进了学校大门。
这次的故事,她写了一万六千字,比之前三个故事都要长,但她觉得这次的一万六千字完全没有任何废话,她自己很满意,杂志社也应该会满意。
进入学校,她径直往食堂走去,在食堂的窗口买了两份早餐,一份炒面,一份炒饭,随后坐在桌上,从背包里拿出饭盒,将炒饭放进饭盒里,作为她之后在学习小屋里的其中一顿饭。
学校食堂的饭菜比在外面买要便宜,一天六顿都在食堂里吃的话,比全在外面吃要省不少钱。
炒饭在背包里放好,她又从里面拿出一个饭盒放在一边,随后坐着吃过早餐,拿起饭盒到蒸饭笼的位置,在饭盒里放了水,随后塞进蒸饭笼。
上午的课程很快过去,孟繁跟万芝一起,特意在教室里等了几分钟,觉得差不多之后,才从教室里出发,慢慢往食堂走去。
“我今天也蒸饭了,待会儿我去买两个人的菜,你去拿饭盒,顺便帮我把饭盒也拿了吧。”孟繁主动道。
“你今天怎么蒸饭?”
“省钱嘛,”孟繁笑道,“我觉得这样好,反正我住的地方近,随时拿米过来很方便,自己蒸饭,比买饭要便宜一些。”
两人说着话,走到食堂的时候,看着几乎没有排着队的许多窗口,异口同声道:“之后可以再来早点。”
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之后孟繁去端盘买菜,万芝则去拿饭盒。
吃过饭回去,孟繁将早上买的炒饭放进冰箱里冷藏,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进了学习小屋里,打着哈欠躺下睡觉。
学校的学习进程快,她只能强迫自己适应学校的节奏,白天学了一天之后,到晚上回来,她都会重新捋一遍今天学习的内容,她不算太聪明,只能用笨办法。
高中的课程并不像孟繁想的那样是一周上五天,而是上五天半,到周六也还要上半天,才能给放假。
也因此,高中学校的住校生留校的情况更多一些。
孟繁是走读生,双休不需要在学校上晚自习,但其他的学生都跟她初中的时候一样,周六晚上都必须要在大教室上晚自习。
学校的日常,都大同小异。
她推着小推车走在超市里,路过一个个货架,挑拣着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往推车里丢。
又转过一个货架时,她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看见电话,立即笑着接起,直接道:“你放学啦?”
“对啊,没想到高中要上五天半,刚刚才到家呢,”孟玉兰那边叹了一声,“我跟我妈说了,她说以后半个月或者是三个礼拜回来一趟也行,不然每次回来就在家待一天,第二天中午又得出发去学校。”
“我们学校也是一样,我以为能放两天呢,但仔细一想,就算是上五天课,礼拜五下午好多住校生都回不了家,周六再上半天课的话,正好可以坐中午的班车回去。”孟繁的手撑在小推车上,又从货架上拿了一包零食。
“也对,如果是周五下午上完课放学,我肯定是回不了家的,还得等周六,不过没关系,我们学校里有公用电话,到时候我还是可以给你打电话,不用回家的话,还省了一笔车钱呢。”孟玉兰笑着说道。
孟繁也笑:“你觉得高中学习节奏怎么样?”
孟玉兰立即道:“好快!”
“对!”孟繁立即应和,“没想到高中的学习节奏居然会这么快,我都有点没反应过来,感觉上课光是记笔记都时间不够。”
“我跟你一样的,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跟不上呢,没想到你也是,”孟玉兰叹了口气,“我都觉得自己可能高中读完就完了。”
“那还是要拼一把的,就算咱们考不上本科,考大专也好啊,”孟繁认真道,“我跟你说,我在我们学校五六百人里,排名在四百多名呢,然后我们班一个排一百多名的学生,人家长问她能不能考本科,我们班主任都没有给确切的答案,意思就是还得再进步一点点。”
“这么夸张?”孟玉兰震惊问道,“你这么好的成绩,居然只排在四百多名?”
“也没有很好啊,我就比嘉宁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高一分而已,排在我下面的,几乎都是择校生了。”所以孟繁的这个排名是很正常的。
孟玉兰恍然:“也对,是这么来的,好难啊,还以为考上高中就好,没想到前面还有那么多难题,咱们都要辛苦了。”
“可不是么,”孟繁笑了笑,“对了,你们学校的地址能寄东西过去吗?我这段时间发现了一种买东西的好方法,可以邮购,我在杂志上找到了好些邮购的广告,里面有卖书的,还有卖首饰的,只要写信汇款,人家就能把东西寄给你,很多首饰都很便宜,只要几毛钱,我收集了好多,里面有些重复的,我寄给你。”
“好啊好啊,那你寄给我,就寄到学校收件处就行,我在高一(3)班,到时候我去找,”孟玉兰立即答应下来,又问,“那你现在还有在写文章吗?”
“有啊,人家都汇款了,不过不是《读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刊登,”孟繁说着,“我们国庆不是要见面么,到时候要是刊登,我拿上杂志给你们看。”
“那我就等你好消息了!”孟玉兰笑着说道。
两人聊完,孟繁的心情好了起来,又往小推车里放了不少好吃的东西,随后去收银台结账,最后拎着两大袋东西往住处走去。
与此同时,《博群》杂志社收到了新的投稿信件。
投稿信件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新人投稿,一部分是与杂志社合作多次的作者,后者会有优先过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