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面具的白色石材来自死亡森林。白色石头离开森林一定范围之后,它就会变成灰色石头。
曾有商人企图把白石运到外面批量生产面具。
为了掩饰白石发生了变色,在制作时把面具重新染成白色。佩戴了实际上“灰石”面具的冒险者,在那一年全都暴毙在死亡森林内。
造假面具事件曝光后,人们认识到了白石的特殊性。
白石面具只能在死亡森林附近制作。不只是远离森林会让它变色,与人体接触过一段时间后也变成灰色,届时不再具有防护效力。
莫伦仅从这些表面情况,已经能得出一个确凿结论——死亡森林,危机四伏,围绕着它的却都是暴利生意。
断人钱财如同要人性命。
三百年的死亡森林探险已经形成了相应产业圈。如果死亡森林直接不存在了,很多人都得发狂。
“咳咳。”
莫伦假咳了两下,一不小心就想把死亡森林彻底铲平。某种角度,那是从根源上消除不让她活着的威胁。
先不考虑其他人的愿意,仅以常规操作方法来看,铲平森林很难。
以现有热武器,无法直接抹平占地面积颇广的死亡森林。
假设纵火烧林,必须保证火势足够大且足够持久。
然而,不能确定原本弥漫森林中的有毒黑雾,是否会在烧林过程中被加剧释出,也就无法人为地持续性放火。
铲平森林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
莫伦收敛发散思维,继续分析眼前的可探查情况。
接着照着镜子,仔细打量这具身体。
故事梗概里,卡伦隔着面具认出了芬妮,但没有提到他凭什么辨识。
三年前,芬妮22岁,已经超出了普遍情况下的女性身高增长年纪。
三年后,她的身高却有明显变化,自然长高了4cm。随着身高的变化,让身形也丰腴些许,脸型也有了一些变化。
在一个不能使用真名的地方,改换造型更帮助掩饰身份。
芬妮对类似二次发育的情况没有排斥,还觉得有利于伪装。
本次前往死亡森林前,她染了头发,从棕色变成了黑色。
莫伦对比这副身体时隔三年的模样。
从衣着、身形到下颚线轮廓都不一样了,她的脸部、耳朵也没有痣、疤痕等明显特征。
几乎没有变化的只剩这双眼睛。
在美瞳隐形镜片出现之前,很难改变瞳孔的颜色。
尽管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用颠茄药剂来放大瞳孔,让眼睛看起来更有神,但颠茄有着致命生物碱毒素。
一旦使用颠茄眼药水过量,美化眼神就变成了自寻死路。
芬妮作为采药人,了解颠茄的毒性。
她没有使用这种药剂放大瞳孔,她觉得仅剩一双眼眸没有改变也没大问题。隔着面具,应该也没人能把她认出来。
如今,莫伦的意识主宰了这具身体。
瞳孔不变,但眼神也发生了变化,还能被卡伦认出她是谁吗?
或者该问现在的卡伦还是卡伦本人吗?
假设本次通关依旧是双人进入梦境,另一位任务者是否扮演了卡伦?
根据芬妮的记忆,三年前的医师卡伦约1.78米,目测体重在70kg~74kg之间。
他有着微卷的棕色头发,是与芬妮本来的发色相同。黑色眼睛,嘴唇略薄。
冬季进入森林,所有人都把自己包裹得严实。
除了下半张脸,基本不见外露的皮肤,手套与围巾是标配。
每当「开雾日」,有近一千五百人分散在森林边缘的四个小镇。
莫伦仅凭原主芬妮对卡伦的印象记忆,就算卡伦本次不曾改变外形,也难在1500人准确定位他。
故事线中,卡伦又凭什么认出芬妮,只凭一双眼睛吗?
莫伦不能完全否定一眼识人法的存在,但识别难度高。
或是被观测对象的眼睛很有特色,或是观测方非常熟悉那双眼睛。
芬妮的眼睛算不上有特点。曾经半个月的相处,就能让卡伦牢牢记住这双眼睛不曾忘却吗?
带着疑惑,莫伦收拾行李,出门退房。
目前,她在森林的东镇。
芬妮选择入住森林东侧,因为前两次「水晶骨」是在森林的偏东位置被找到。
故事没有细写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具体位置与时间,只说卡伦一眼认出白月光,热情地追求她许久。
芬妮渐渐被打动,在『开雾日』的后期接受了这份感情。
莫伦从模糊不清的情节概述,推测故事线中两人相遇时间较早。那样的话,相遇地点应该就在森林偏东方位。
现在,她不必寻找水晶骨,也就不必继续留在东镇。
立刻换地方,不是为了躲避卡伦或另一位任务者,而是决定挑战通关任务的边界线。
前两轮都没有发生剧情自动纠偏。
这次,任务活动范围太大、线索太过庞杂、潜在威胁不明,不如卡一波BUG。
夜晚18:30,莫伦背着行囊走出旅店。
冬天,天黑得早。
两小时前太阳下山,而小镇街巷是灯火通明。人流不减,非常热闹。
正是晚餐时间,餐馆内外的座位几乎全满。
食客们不只是去吃饭,也有一些是去寻找本次冒险的临时伙伴。
莫伦找到马车夫A,提出离开森林领域的要求。
马车夫A非常诧异:“再有五个多小时,森林黑雾就会彻底散了。明天可以进入森林,您确定要往外走?”
莫伦报出地址,“是的,我想起点事,着急赶回家一趟。”
马车夫A听了地址,假设马不停蹄地走,明早六点就能到目的地。
他也不管乘客为什么走,只管赚钱。“好的,一口价,车费6个森林币。”
莫伦差点笑了。物价高,也不能高得离谱吧?
“你确定没说胡话?我不是第一次来死亡森林,之前往返车费加在一起约合3个森林币。你凭什么叫价6个森林币?”
车夫A忍住翻白眼的想法,从兜里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指了指第三页。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冒险者在「开雾日」的中途离开森林领域,车费价格翻五倍。我只收你6个森林币,不是7.5个,是给你打折又抹零。你找别的车,还比我开价高。”
莫伦看着这本《四镇联合物价参考手册》。白底黑字,写着中途离开的车费翻五倍。
车夫A:“我劝您没急事就别离开了。等到12月1日再走,车费只需1.5个森林币。而且您走的距离超出白石面具的效力范围,它会变灰。您再回来还要出钱买一只新面具。”
莫伦是在卡任务的BUG,是非走不可。
“行,那就6个森林币。不过,你得把我安全送达,我才付车费。”
车夫A所当然地答应:“行,保证送到。我走这条道十年了,还没出过差错。”
莫伦坐进了车厢。
车夫A挥动皮鞭,马车快速朝镇外驶去。
距离森林越远,人影变得越稀少。
保持这种车速,四个小时后足以完全驶离森林领域范围。
莫伦一路观察,时不时看看指南针。
此处果然磁场混乱,指南针一直在乱转,根本无法正常运作。
望向天际,云层厚重,不见一缕星光。
莫伦回忆三年前的「开雾日」,整个十一月都是阴天。
她问车夫A:“你刚才说跑这条线路十年了,这是第四次遇见「开雾日」吗?”
车夫A:“是的,第四次了。对比我刚入行,现在也只翻了一倍车资。十年物价只翻一倍,也是良心价。”
莫伦好奇的是天气情况。
“前三次的「开雾日」,也是整个十一月持续阴天,一直看不到星星吗?”
“对的,只要是在死亡森林领域就是阴天。”
车夫A又说:“镇里的老一辈也没在「开雾日」遇到过死亡森林的天空放晴。人们都说黑雾不是散了,而是飘到了天上变成了厚重的乌云,乌云遮挡了阳光与星光。”
这不符合云层形成的自然规律。
莫伦转而问起别的,“都说死亡森林是高危地带,你见过几次死人?”
“女士,这不是能聊的话题,加钱也不行。”
车夫A拒绝谈论死亡事件:
“死亡森林太古怪了,坊间传言,它能孕育出奇特药材就是汲取了亡灵的怨气。不要在森林领域内说亡魂的事,免得被亡魂听到找我们的麻烦。”
莫伦听到车夫A有钱不赚的拒绝语气,猜测:“以前是不是发生过连人带车一起失踪的事?”
“啪!啪!”
车夫A给出的回应是抽了马匹两鞭,加快了行车的速度。
“请您不要问了。您非常好奇的话,等「开雾日」结束,去附近村镇再另做打听。”
车夫A摆出不再交谈的架势:“我得专心驾车,加快车速。您小心,坐得稳一些。”
马车继续朝前,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