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魔术是以备不时之需。
或许,某天需要通过某种仅有两人所知的谜语,去核查面具之下的对方是真是假。
“那让我们确认一下读心术的结论。”
麦考夫正准备伸手比划出那个数字,却及时改了方向,似乎非常顺手地取出口袋里的钢笔。
莫伦也没有用手势表达。
两人一起落笔,在纸上写出了数字「34」。
彼此点了点头,然后撕下这一页纸,用烛火烧掉了数字魔法与谜底。
莫伦没有再留,离开前又想起一件事。
“今夜在您坐车离开北镇的过程中,有没有闻到莫名其妙的香味,或是出现皮肤被虫子爬过的感觉?”
“没有。”
麦考夫很确定没有遇见类似怪象,问:“难道您遇上了?”
莫伦点头,“是的。”
这意味着什么?
两人无法解释。
如果是剧情纠偏的力量,为什么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异状,但另一个人没有察觉异常?
如果与卡BUG无关,那又出自什么原因呢?
莫伦也不纠结,“今天早点休息,我们还有三十天的时间找答案。晚安。”
麦考夫:“晚安。”
莫伦回到客房,反锁房门,紧闭起窗户。
临睡前,将床边拖鞋与侧边衣橱以45°角对齐。
决定明天去找游吟诗人。
在现实的十九世纪,欧洲已经不见这一群体。在死亡森林领域,冒险者中包括游吟诗人。他们到这个危险的地方,提供演出,也是为了获得诗歌灵感。
*
*
11月1日,死亡森林本年的「开雾日」正式开始。
中午12:00,「老杰克餐馆」。
这是北镇最大的餐馆,也是冒险者的信息交换地之一。
大堂内,竖着十块黑板,定时更新死亡森林的探险进度。
只需进入餐馆吃饭,都能免费读到这些消息。
其中一条【11/1:零点凌晨入林的十名敢死队员,在十二个小时过去后,未能归来。】
对此消息,有人无视,有人叹息。
“哎……”
吟游诗人诺亚叹了一口气,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录起来。再抬头,发现对面坐了一位陌生女人。
莫伦从早上起,观察了二十五位吟游诗人,最后选择了搭讪眼前这位,因为他记录得最认真。
莫伦扫视一眼吟游诗人的厚厚笔记本。
直接发起邀约:“我能请您吟诵诗歌吗?与死亡森林相关的诗歌,我对它们很好奇。”
诺亚收起笔记本。他以此为生,立刻接受邀请。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一个森林币,吟诵三个小时。您希望我什么时候、在哪里演出呢?”
莫伦:“北镇的北边,有一棵老槐树。一小时后,我在那里等候您的到来。您知道那个地方吧?”
诺亚:“我知道,那里比较安静。我会准时到来。”
莫伦:“我想听爱情主题内容,没问题吧?”
诺亚有点意外。
在一般情况下,邀请他去演出爱情主题诗歌太正常了。不过,到死亡森林领域听爱情诗歌,还真是小众的需求,是第一次遇上。
再小众,也有可以吟诵的诗歌。
诺亚拍了拍笔记本,说:“当然没问题,我了解不少死亡森林的爱情诗歌。”
*
*
午后一点,老槐树下。
诺亚准时抵达。除了邀请他来的女士,他还看到一位男听众。
所以说,这是某种新潮的约会方式吗?一男一女来死亡森林领域听爱情诗歌?
诺亚不太懂,决定把这一幕也编入诗歌中。
如此想着,却是很专业开始取出他的伴奏乐器鲁特琴 。
“第一首,记录了一百年前死亡森林传奇猎魔人爱丽丝的故事。”
诺亚拨动琴弦,唱了起来:
“我与你,加起来一百六十岁的年纪,还妄图一心一意地开始。
横看竖看,正看反看,甚至斜眼看,我们却只剩下四十分的真心。
天知道,我们真的想再努努力,但在第十一天遭遇了最坏的运气。
最后的最后,才发现原来早在十九岁就失去了去爱一个人的能力。
我只能把这份无妄而错乱的爱情藏在诗歌里。那是不能被人发现,触之即死的秘密。”
一曲终了。
莫伦与麦考夫都象征性地礼貌鼓掌。
麦考夫问:“这首诗歌有名字吗?”
诺亚:“有的。据说它的歌词是猎魔人爱丽丝死前亲自创作,叫《不该存在的爱情》。被老师的老师发掘后,为它编了曲子。”
说着,他观察起对面两位听众的反应。
决定写一首后续诗歌,起名《她与他,在死亡森林听我唱“不该存在的爱情”》。百年后,两首诗歌再对比,不知哪一首更能闻名后世?
第73章
《不该存在的爱情》,这首诗歌乍一听单纯描述了猎魔人爱丽丝的无妄感情。
这是她的临终遗作,在叹息扼腕年轻时早早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爱情诗歌有这种感叹很正常,却不是莫伦关注的重点。
莫伦之所以邀请游吟诗人演出爱情诗,不是来听诗中的充沛情感,而想找出可能被隐藏的秘密。
通关任务起名《欧美爱情故事集》,一些关键线索被披上了“爱情”的外衣。
本轮任务的死亡森林被视作诡异禁地,人们来到这里多为牟取暴利。
人与人交流隔着面具,特意隐去了真实姓名。三年只开放一个月,每次入林寻宝都嫌时间不够用,还谈什么爱情。围绕它的流言多与死亡、金钱、奇珍药材相关,反而较少涉及爱情。
那些被众多冒险者们关注的消息,也被人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难以从中找到新发现。
不如换个角度去研究鲜少被关注的死亡森林爱情传闻,说不定能有突破口。
莫伦听完《不该存在的爱情》,疑惑地问游吟诗人:“这首诗与死亡森林有什么关系?全篇没有提到森林相关内容。”
“这个问题,换个人很难解答。”
诺亚颇为自豪地挺胸,他就不一样了,因为师承渊源更加了解猎魔人爱丽丝。
“虽然诗歌没有一个字描写死亡森林,但它是这段爱情故事的发生地。第一句的「我与你加起来一百六十岁的年纪」,应该是指爱丽丝与数学家万斯的晚年相遇。”
诺亚说起猎魔人爱丽丝的大致生平。
爱丽丝生于一百八十三年前,即1667年。
她是公爵的小女儿,二十岁就结婚了。新婚不到一年,丈夫康纳利在森林狩猎时被野兽攻击死亡。
康纳利之死一度闹得人心惶惶。他身上的伤口很奇怪,不是当时已知的任何一种猛兽,被怀疑是遭到狼人偷袭。
“狼人的传言让很多人不敢靠近死亡地点,是爱丽丝亲自去寻找杀死丈夫的真凶。最后发现是敌对家族使用了一种模仿怪物牙齿的道具,制造了狼人咬人的假象。”
“这件事也开启了爱丽丝长达六十年的猎魔人生涯。丧夫后,她没有再投入社交舞会去寻觅另一段感情,而是哪里有古怪事件就往哪里走。《阁楼里的怪笑玩偶》、《玻璃窗的血掌印》、《谁偷走了女王的权杖》等等,我都数不清她揭开过多少谜团。”
以爱丽丝的行事风格,早晚会进入死亡森林。
第一次入林,她三十四岁,试图绘制出一张死亡森林地图。
那是1701年,人们还没有总结出六大入林规则,连防御性的白石面具也没被制作出来。
当时进入死亡森林,真是九死一生,十个人进入只有一个人能活着出来。
“那种艰难情况下,爱丽丝无法在一个月内绘制森林地图。虽然她没能亲自做到,但后来四十年一直资助别的冒险者搜集森林地形讯息。第一版死亡森林地图,在1741年由爱丽丝发行。”
诺亚从包里拿出一张地图,指了指地图背面的那句话。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死亡森林地图,都会写这句「致敬永远的A」。”
诺亚说着,不确定地看向两位听众,“两位买地图了吗?”
他不是乱猜,想到情侣约会很可能只在边缘小镇活动,没买地图也正常。
“我们买了。”
麦考夫不仅仔细翻看原主卡伦携带的地图,今天上午还走遍北镇,把所有能买到的不同版本地图都买了,准备晚上细看。
麦考夫问:“地图上致敬的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爱丽丝的名字,而只用首字母A?是与在死亡森林不能用真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