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听了,不敢置信地张大嘴巴。
“不是吧?又是有图案的扣子!难道萨米沃尔有同党?这事还没完没了!”
露娜转念一想又否定,“不会的,沃尔要是有同党,在法庭上一定会把同伙撕咬出来。”
莫伦点头,“你说得对。如果存在一个沃尔本人知情的同伙,以他狡辩到最后一刻的性格,势必要拉同伙做垫背的。”
问题是也许沃尔压根不知情。
莫伦:“如果不是同伙,而是某个人暗中影响了沃尔呢?”
“你等下,让我捋一捋。”
露娜了思路,这不成套娃了。
沃尔先去雇凶抢劫,他看似主谋。
然而,还有另一个人隐于暗处,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沃尔的思维。
露娜:“直接说吧,你怀疑谁?”
“谁与沃尔走得近就怀疑谁。”
莫伦直接问,“乔治史蒂文,他最近如何?你们原定二月初结婚,现在是什么情况?”
露娜一愣,史蒂文被怀疑了吗?
也对,很合,沃尔与乔治以前是多年的朋友。
“我们分手了。去年的12月15日,彻底分了。”
露娜提起前男友不再有不舍,曾经为这段感情做出了妨碍工作的事,更叫她想来就懊悔。
莫伦一般不会打听别人恋情里的隐私,但现在情况特殊。
“方便说说你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吗?”
露娜直言:“根本原因是思想不一致,兴趣不相容,生活步调对不上。
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我努力为他改变自己的喜好习惯,但发现他完全没有向我靠近的想法。”
感情应该是双向的。
露娜自认这个要求不过分,但到了谈及婚姻的阶段,史蒂文还是没有作出积极改变。
让她下定决心分手是史蒂文对于沃尔案的态度。
“史蒂文认为沃尔罪不至死。他站队他的朋友,勉强从私人感情去解释,但他不支持我出庭作证就过分了。
他认为那会把我和他的关系放在大众眼皮底下,到时候人人都知道我为难打压新人,连带他的名声受损。”
露娜气就气在这里,史蒂文凭什么妨碍她进步。
“明明是我蠢,在考场上加料为难你。我都不觉得出庭自爆尴尬,认了错,我能往前走。
他凭什么认为不妥?他可以选择他杀了人的朋友,我就不能选择改正错误的人生吗?”
之前,露娜没对莫伦谈起她出庭背后的鸡毛蒜皮。
“这些矛盾与你无关,你不用觉得内疚,是我与史蒂文的念不同。其实,我早发现了矛盾所在,史蒂文在线上与线下的性格不同。
我总以为我们能慢慢相互解,最后证明是我想多了。还好在婚前让矛盾爆发,要是结了婚才知道,我就惨了。”
露娜完全想开了,“分了挺好,上周我又重新上班了,在「飞速达电报公司」。这个月在伦敦市内的总部适应一下,从下个月起到城郊的分站做负责人。也在城郊找到了新的住处,等二月初就搬过去。”
莫伦举起咖啡杯,对露娜的选择诚心祝福。
“恭喜。错的不去,对的不来,愿你接下去一切顺利。”
露娜不在意喝的是咖啡,直接干杯。
“谢谢,借你吉言。我计划好了,不管是不是结婚,电报员的年龄限制都是三十岁,之后我可以转做女校的老师。还有六年可以好好准备。下次恋爱,绝不在线上找了对象,还是现实里认识的更可靠。”
莫伦深知“网恋”的风险性,曾经接触过不少相关案件。
人本来就是多面的,在现实中认识的人也很难百分百了解,而隔着网线更容易隐匿阴暗面。
如今没有计算机互联网,但电报网的属性与之相似。
19世纪的电报员们提前一两百年体会到后世网络时代的便捷与苦恼。
莫伦把话题转回乔治身上。
“你应该不想再听人讲起史蒂文,可我得再问一两句。之前听人说他喜欢打猎,那么他喜欢昆虫吗?”
“虫子?!”
露娜最怕虫子,想到近距离接触,她全身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连连摇头,“我和他在一起七个月,从没听说过他喜欢那玩意。”
莫伦:“史蒂文的具体身高与体重,能说一说吗?”
露娜:“他身形偏壮,一米八四,180磅。”
莫伦把乔治史蒂文与昆虫驼背胖老头对比。
两者身高在接近。体重方面,乔治82公斤,胖老头将近120公斤,相差较大。
露娜又说:“我知道史蒂文搬家了,去年底就从「金融城电报公司」辞职了,但没打听他去了哪家新公司。你要想查具体的,得去他原来的公司找人问问。”
说到这里,露娜不确定地说:
“史蒂文真能在暗中影响沃尔的行为?他这个人是有各种缺点,但我也客观地说一句,我不觉得他有那个手段。性子粗,照顾不到我的情绪,就他还操纵人心?”
莫伦:“现在是初步排查,我也没见过史蒂文,肯定无法给你确切答案。也许是我多虑了,路灯标记只是盗贼团伙留下的,与沃尔案没有关系。”
露娜叹气,“但愿这样简单,要不然我总觉得萨米沃尔是阴魂不散。”
莫伦没说自己的主观倾向,免得让露娜惴惴不安。
她也希望只是遇到盗贼,但墨菲定律总会作祟。
“时间不早了。”
莫伦看着座钟指向「09:25」,“你一会要去剧院,我先告辞。”
露娜:“等一下,今天你有其他事吗?”
莫伦摇头。
露娜:“不如和我一起去听歌剧,这场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团「夜莺」的巡演,一票难求。要不是北方剧院做开业大酬宾,也不会搞免费票抽奖活动,我也没可能幸运地获得包厢票。”
莫伦对歌剧不感兴趣。
本想谢绝邀请,但露娜的“幸运论”让她停止了离开的打算。近期疑心病发作,很难相信各种好运。
“好,我也一起去。”
莫伦决定去瞧一瞧,「北方剧院」是否暗藏古怪。
第16章
09:30,「北方电报公司」。
雷斯垂德瞧着面前的一堆指纹取样标本,他已经在这里采样近一小时。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时间倒退三个小时。
六点半的清晨,租屋附近的黑漆漆巷口。
雷斯垂德认为自己很有职业操守,未经线人同意不透露对方的信息。
同,对他如何掌握指纹痕迹检测的来历,没得到莫伦允许就不对外说。
他努力找回苏格兰场警探的主控权,驱赶脑内的不靠谱直觉,又不是真的见鬼了,来人是不会把他做掉的。
雷斯垂德不答反问撑着黑伞的男人:“你谁啊?”
“抱歉,忘了自我介绍。”
麦考夫似乎颇有耐心地致歉,说:“我只是外交部一名小职员,姓名不足挂齿。今早登门,是无意中获知您懂得指纹痕检技术。希望您能出于警探的职责,为白厅的一起小事故出谋划策。”
麦考夫又补了几句,“等候在您家门口,而非直接去苏格兰场寻人,是考虑到您可能不愿与同僚相处时被打扰。
刚才直接说明来意,是不希望您将我归属到鬼怪的范畴。如果吓到您了,我由衷表示歉意。您还有其他问题吗?”
这一通话砸下来,好像把该说的都说了。
雷斯垂德却越听越糊涂。
不对啊!在沃尔案中,他向上司伯德提出过指纹痕检,但被直接打回来。
那份报告被自己压箱底,而知道他进行采样的人,除了上司伯德,还有同为新人的同事葛莱森。
是谁透露给白厅外交部知道的?
伯德不屑于新的鉴定技术出现,他会主动说吗?
难道是葛莱森那小子?他也不像是多话的人。
雷斯垂德想不明白消息怎么泄露,好在他从没对任何人谈起是向莫伦学的指纹检测。
听这位黑伞男人的意思,应该没有恶意?
不去警局找他,是不想让他的优秀属性暴露出来而被同事排挤?
这样解没错吧?
雷斯垂德心底暗喜,拐弯抹角地被夸,让他怎么好意思呢。
但原则是要坚持的。莫伦没说过能对外泄露,现在又出现了古怪的灯柱标记,要更谨慎点。
雷斯垂德自动忽略那句“吓到您了”。他才不会被吓到,绝对没有的事。
“指纹检测是别人教的,但没经过他人同意,我不能透露细节。您具体要做什么?我能帮的话会直接帮忙。”
麦考夫眯了眯眼,这位探员的品性倒是与苏格兰场格格不入。也罢,今天只是来抓劳动力,无所谓雷斯垂德究竟师承于谁。
“那么请您为以下听到的事保密。前天夜间,外交部的电报线遇到投弹袭击,我在炸弹装置中提取到一枚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