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对比,被当作镇物放在尼尔松、埃里克松棺材里的羊皮纸,其上笔迹与《魔鬼圣经》一模一样。
不能百分百确定那页羊皮纸就是《魔鬼圣经》缺失的八页之一,但可以推测两者的撰写者极可能是同一位神秘人。
退一步说,即便是有人进行一比一仿写,那也表明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页写着如何镇压亡灵的羊皮纸,是老约翰从路易斯老屋里偷出来的。
路易斯没有亲眷。
三年前,他连人带船一起消失,在斯德哥尔摩的老屋就完全废弃了。
比扬馆长带队搜了一遍,莫伦与麦考夫不放过任何角落地复查了一遍,都没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追查看似只能戛然而止。
直至半个月后,比扬馆长通过多方打探,终于收到一则可能相关的消息。
远在挪威北部的特罗姆瑟,三年前有人在近海发现捕鲸船的残骸。
仅剩下四分之一木制船身,船体外侧漆着「路易斯号」标识,不确定它是否属于斯德哥尔摩的托德路易斯船主。
三年以来,无人认领船只残骸,它已经当成燃料烧毁。另外,城内暂无托德路易斯的死亡登记消息。
路易斯是否去过特罗姆瑟?那里是不是深藏着某些不可言传的秘密?
莫伦与麦考夫决定继续北行。
特罗姆瑟本就在蜜月之旅的计划行程上,它是整个旅途的终点站。
不同于两人的坚持到底,旅行团的其他游客产生了知难而退的想法。
「一路向北」之旅是有赞助商出钱,不必为钱所困。
享受免费的行程,却有一个前提——身体健康,能承受一路风雪。
由幽灵船怪象引发的腹泻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周,突发疾病极大打击了游客们的出游热情。如果继续往北走,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对身体康复不利。
最终,另外六位游客决定止步斯德哥尔摩,自行乘坐返回伦敦的船只。
导游图林、队医西尔弗继续北上,继续去考察这条冬季游线路的风险性。
十人团变成了四人团,进入挪威后,车行速度愈发减缓。
深冬季节,遭遇大雪封路成了常态。
进入北极圈后,更要习惯一天见不到几个小时的日光。
整整一个月,让莫伦与麦考夫失望的是未能再遇上破解梦境任务的有效线索。
之前在童话镇拼图游戏里出现的挪威奇幻地图,未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对应地点。
这一路,山甸湖泊皆是白雪皑皑。
两人除了感受风雪呼啸,就是感受滴水成冰。皮肤被冻到疼到不知疼,深切领略冰封之地的万物沉寂。
一月底,终于抵达特罗姆瑟。
这是一座蓝夜之城。
位于北极圈,在冬季的极夜时段,仅能在午间两三个小时内窥见几缕天光。
哪怕是天亮时分,也看不到明媚阳光,只能望见蒙蒙亮的天空,透出浅蓝天色。
四人在午间到达,却连微光蓝天也没看到。
抬头,天空云层厚重。
冰原之地的云总是压得极低,今天更是低到随时能砸碎人的头颅。
四人不敢耽搁,立即入住预定的「北极入口旅店」。
旅店老板是萨米人巴克,对当地气候了如指掌。
他乐呵呵地招呼四人,“来自英国的客人,你们的运气真不错,赶在一场超大暴风雪到来之前入住了。请在这里安心住下,等风雪过后再出发。本店提供麋鹿雪橇车,只要提前一天告知目的地即可。”
巴克又问:“你们想去哪里?是要去北极探险吗?”
导游图林立刻摇头,他一点也不想再往北走了。
“不,我们是来特罗姆瑟欣赏极光。据说十二月是捕捉极光的最佳时节,我们待上一周能看到吗?”
巴克微微颔首,“基本没问题,但要注意时间。极光的出现时长不固定,不会整夜持续性出现。快的时候,只有几分钟,它就消失不见。”
莫伦问:“这里有专业的极光猎人吗?”
巴克:“有,我可以推荐几位,供你们选择。等后天吧。”
巴克瞧着窗外的阴沉天色,“后天,这场暴风雪预计能结束。”
*
*
伦敦近郊,一栋爬满枯藤的红砖房,壁炉火烧得正旺。
这里住着「一路向北」旅行团的赞助商,一对年迈的老夫妻。
爱莎刚刚收到装着游记的包裹。
之前接到电报,十一月末旅行团中途突遇变故,三对情侣放弃了继续前行。这六人寄来的游记,只记录了童话镇与斯德哥尔摩见闻。
爱莎拆开包裹,拿着六本游记上楼。
看向在躺椅上假寐的尤金,问他:“游记,你要看吗?”
“没兴趣。”
尤金眼皮也不动一下,从他脸上根本看不出因为喜好旅游而出资赞助的模样。
尤金只关心另一件事,“还有两天开船,我们总算能返回「阿斯加德学院」了。”
壁炉,烈火熊熊。
火光清晰找出尤金的模样。
他赫然有一张近似狮子的脸,全脸被金色毛发覆盖,面骨更似野兽。
爱莎曾经对旅行社的威廉太太感叹,尤金年轻时似一头狮子,喜欢到处探索新领域。
如果对照尤金现在的面庞,有的话就不是形容词,而是一种如实描述。
爱莎随手拿了一本游记翻阅起来,也是瞧得漫不经心。
“听你迫不及待想回去的语气,当时也是你接下了这个任务,为考核中的学员提供福利线索。”
尤金:“是我错估了时间差,在这里待得久,觉得无聊了。”
爱莎:“你认为考生889号与890号最终能顺利过关吗?”
尤金:“说不好。人皮任务书《欧美爱情故事》是被捕梦社盗走的,两个倒霉蛋没有通过正规手续就接下了任务,未能装备任何保命道具。希望两人能从本次福利之旅里领悟提示,闯过最后的生死一关。”
第160章
一场狂乱的暴风雪席卷特罗姆瑟。
这个通向北极的重要补给点,似乎被施加了霜雪咒。
万里冰封,满目皆白,城镇失去了街巷的边界,积雪将一切覆盖。
暴风雪预计持续四十八小时,期间无法窥见一秒日光。
如果不是建筑物的烟囱仍然冒出雾气,这座城宛如被瞬间冰冻,极难发现生命活动痕迹。
「北极入口旅店」的宴会厅,员工与旅客们齐聚一堂。
室外漫天风雪,众人凑到一起吃晚饭,至少能在气氛上热闹一些,对抗恶劣天气。
菜品不算丰富,但量大管饱。
大杂烩海鲜汤、鸡蛋乳酪面与腌鱼肉,这些食物下肚能让人获取充足热量以对抗冰雪魔咒。
餐后,老板巴克说他请客,大家可以免费喝阿夸维特酒。
这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蒸馏烈酒,度数在40~45度之间。
一杯下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再多来几杯,说不清是让身体或精神哪一方先热到沸腾。
莫伦几乎不在非休闲时间喝烈酒。
今夜的极端天气不免让她萌生出浅尝一口阿夸维特的念头,但终是婉拒了。
如果是真的蜜月旅行,多喝一些也无妨。现实却是福利任务即将结束,但如何终结梦境任务仍是雾里看花,不得确切要领。
麦考夫同样没喝酒,保持清醒才有机会抓住一闪而逝的线索。
他也不会忽视莫伦谢绝旅店老板请客时眼底一闪而逝的遗憾。
“等回伦敦,我请您喝一杯?”
麦考夫凑近莫伦耳边,低语提议,“或者将来某天重返特罗姆瑟时,我们再找一家酒吧畅饮?”
莫伦清楚所谓的将来重返,必是等到彻底解决人皮书的问题之后。
“好,回到伦敦后,我先敬您一杯。”
在场二十九人,唯有两人是滴酒不沾,其他人都畅快地喝了起来。
北极圈内,暴风雪肆虐。
烈酒入喉,围炉夜话,不知不觉就聊得热火朝天。
今夜,包括巴克老板在内,旅店工作人员有七人。
剩下的二十二位游客分成了三拨。莫伦四人是从英国来的游客,另有十一位北欧人组成的极地科考团与荷兰来的七人商队。
人群来自天南海北,谈的话题也是百无禁忌。
从特罗姆瑟的本土风情说到北极圈内的严酷生存环境,从萨米人饲养驯鹿的趣闻说到外来者的冒险经历。
等到酒过三巡,半数人已经趴着打盹或是醉眼惺忪了。
极地科考团的大胡子在半醉半醒间,提起了一桩令他印象深刻又倍感虚幻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