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没有想跳下去,她此刻甚至忘记了痛苦。
她的脚下是悬崖,头上是蓝天白云,身体被崖底吹上来的风包裹着,风里裹着草木被太阳拥抱过的清香,明文深吸一口气,短暂地感觉到自己和这森林和这风和阳光融为了一体。
这一刻,她不再是明文,她变成了一棵松树,没有痛苦,没有焦虑,只是在悬崖上晒着太阳,迎着风,每片树叶都舒展。
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没有人贩子,没有张家人,山只是山,树只是树,它们也不再和这里的人合谋,不再形成一座天然的监狱,困住了她望向自己家的目光……
她甚至想起了小时候父母带她去爬山,最后,她们在山顶上,吹着风的感觉,父母仿佛都在身边,姥姥在下面喊她们。
“你们两口子要上去就上去,把我的乖乖放在下面啊!”
她睁开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她又回到了这里,傻妞正傻乎乎地拿了一个梧桐叶子给她遮太阳,李青青担心地看着她。
[要不要去那里看看?]李青青说的是本地话,但她指了指旁边的神仙娘娘庙,不需要翻译也能懂她的意思。
“去看看。”明文说道。
三个人便到了旁边的神仙娘娘庙,这就是个泥巴糊起来的土庙,上面是整整齐齐的茅草做顶。
可惜,门锁了。
木头门上挂了一把大锁。
明文晃了晃门锁,有些好笑地想,看来在这里,神仙的保佑都被垄断了。
“这里进不去,我们走另一边。”傻妞一直都是从后面偷偷走。
原来土庙的后面有些地方是用木头门补上的,一般人怕冒犯神仙,根本不可能去拆木头门。
傻妞不是一般人,这门哪里挡得住她?
她手脚麻利地拆开了木头门,带着自己的神仙娘娘钻了进去,李青青有些担心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可明文和傻妞都进去了,她也立马钻了进去。
入目皆是红,层层叠叠的红布放在神仙娘娘的身后,她们三个人就是从红布下进来。
离开了红布,便是傻妞每天都要提的神仙娘娘。
那是一个泥巴糊出来的菩萨模样的雕像。明文左看看右看看,怎么看都看不出来自己和这个菩萨的共同点。
傻妞依旧指着那菩萨,对明文说道:“现在有两个神仙娘娘……”
李青青一听这话,赶紧跪了下来,在心里默默地为傻妞说话。
[神仙娘娘,求你原谅傻妞,她小时候烧坏了脑袋,不懂事,求你不要和她一般见识。]
李青青又看了一眼并没有跪下的明文,又补充道“明文是外面来的,还不懂事,求神仙娘娘也原谅她。”
李青青过去来过这里,大家求了什么东西以后,一定要打个卦。
李青青求完,便打了卦,心里想着如果神仙娘娘生气了,就一定要让傻妞和明文买点香油赔礼道歉。
她一连打了三个卦,说来也巧,全是圣卦,这是李青青这辈子第一次打三次全都是圣卦。
旁边的傻妞还在跟明文说话,一边说一边去拿供在神仙娘娘那里的花生,给明文吃。
李青青从小也是听着神仙娘娘的事情长大,小时候自然也听说过,如果用手指指了神仙娘娘就会被割耳朵的事情。
而此时,她心都快跳出来了。
李青青赶紧又打了一个卦,“神仙娘娘,你介意傻妞吃你的花生吗?”
她抛了出去。
很快,落地了。
一阴一阳。
依旧是圣杯。
李青青又打了两次。
圣杯。
圣杯。
李青青咽了咽口水。六次圣杯了吧?
她赶紧磕个头,爬了起来。
而此时,明文正在查看庙。
整个庙很简陋,但也堆了不少香油,这些都只是看了看,最后明文站在两根大柱子前。
这两根大柱子,上面都刻着字,多数都是繁体字,想来是建国前就已经有了的记录。
第一段是对神仙娘娘红姑的过往介绍,明文听了这么久的神仙娘娘,可算是知道这位神仙的来历了——
神仙娘娘本名叫红姑。
她生活在几百年前的杏花村,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究。
红姑十岁那年,城里有一个读书人得罪了大官,带着自己的家眷来到了杏花村。
明文的意识拉远,看着这木柱子上的字,一切像是回到了几百年前。
红姑在这个读书人家里当扫地丫鬟。
一日,大雪,读书人来考察孩子的功课,当时,红姑便在屋外扫雪。
家中孩子背得磕磕巴巴。
“大学之道,在……在明明德……”
读书人越听越生气,他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借书学习,那个时候,这些书他一边抄写一边背,通常七八天就能背下来,现在,家里有一屋子的书,不用再到处求人借书,生活上也有仆人丫鬟,孩子们只需要读书,却不想,个个愚笨,都一个月了,依旧背不下来,读书人听了有气,干脆从书房出来,眼不见心不烦。
他刚走出来,就听到了院子里的女童叽叽咕咕地说些什么。
读书人一听——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原来是红姑扫干净了书房外的雪,又来扫后院的雪,她一个人在后院,天快黑了,后院这边是竹林,寂静无声,小姑娘心里头害怕,便开始背书,用自己的声音驱赶恐惧。
“你以前念过书?”读书人以为对方也是某个落难大家族的孩子。
“我家里穷,没有念过书。”
“那你怎么会背?”
红姑觉得很奇怪,道:“每天在这里扫雪的,里面就有人在念这些有的没的,我就记下来了。”
那读书人不信,这孩子如果没有念过书,怎么会只在门外听过几遍就记住了,他又拿了两本书,一本一本地念,念完就让这小姑娘复背。
红姑听了并不觉得为难,朗声重复了对方的每一句话。
读书人听得目瞪口呆,他这个时候才想起了另一件事,他刚来这里,要请人来帮忙,村子里的人都听不懂他们说话,导致请了好几次人都只能算了,后面就跑来了这个小姑娘,一口一个官话,还能帮他们和村子里的人交流。
之前没有细想,现在想来,她自己私下里就学会了官话。
奇了奇了!读书人自然也听说过有人天质聪慧,可天资聪慧的极限也只是记性好,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能不开蒙的情况下,只听过一遍的古文也能背下来,这是何等得聪慧。
那读书人拍着大腿,惊叹道,“这真是文曲星下凡啊,可惜了,怎么投了一个女胎。”
他围着红姑看了又看,心里头都是惋惜,没有家世背景,又是如此地天资聪慧,若是个男娃,他怎么也要把人认作义子,想办法送人去考状元。
可惜了,怎么就是个女娃,接下来,他不断地跟人说这件事。
村子里的人便都知道红姑的聪明,都心生羡慕,虽说不能考取功名,可有了这读书人的话,红姑怕是能嫁给不错的人家。
红姑十八岁这年,那读书人就想要红姑嫁给他儿子,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等一的大好事,村子里不少人都在说红姑也是命好。
红姑却只是摇头,这样的好事,她并不应允,村子里人都不理解她到底想要做什么。
那一年除了这件事,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年底出现了蝗灾,紧接着便是□□。
村子里不断有人饿死,红姑去山里挖野山药,饿疯了的人不只有人,还有山里的野猪,山里能吃的都被挖了,红姑子走了十几个小时,最后在一处悬崖上挖到了一个百来斤的山药。
她背着大山药往回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山里的雾起来了。
大雾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婆婆,弓着背,看到她,便声音沙哑地问她:“姑娘啊,你看我能修炼成仙的吗?”
红姑心地善良,见老人像是疯傻了,她不仅不嘲笑,还宽慰道:“我看那些古时书,多的是修炼成仙,既然有人能修炼成仙,你自然也可以。”
话音刚落,红姑身边的雾都散去了,眼前的老婆婆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头上扎了两根红绳。
原来这老人其实是红姑背着的山药成精,已经修炼了百年,就差一个机遇,就能成仙。
天上的神仙告诉它,让它询问第一个把它挖出来的人,问她能不能修炼成仙,如果这个人说能,她就能够成仙,如果说不能,那它修炼百千年的功力也都会消失。
它很幸运,遇到了红姑,哪怕没见过,红姑却还是给了肯定答案。
山药精感念红姑的善良,不仅将自己的肉身留给了红姑,还传给了红姑治病救人的本能,说是让红姑在人间积功德,有朝一日,功德圆满,会有凤凰来接红姑回天上,只一点,不可成亲生子,一旦成亲生子了,便是夫死子死的命数。
红姑背着那大山药回村,把这些事告诉了村里的人,大家一看,那山药果然如同一个娃娃一样,众人都不敢上前,更别说吃了。
红姑又把那山药分给了大家,又告诉了大家她得到了上天的恩赐,她有了治病救人的医术,以后会在杏花村修炼成仙,等回了天上,她也会保佑杏花村的人。
起初,村子里的人半信半疑,后面红姑果真有了治病救人的能力,偶尔还会通神通鬼,大家便信了红姑的话。
从接生孩子到救治老人,她救了无数人,也收了很多徒弟,十村八店,没有人说起她不说一声功德无量。
红姑就这样活到了一百岁,身体依旧硬朗,老了以后,她总是长久地望着天上,她什么也没有说,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她快要回天上了。
果不其然,一个冬天,村子里的人去找红姑,没有看到老人。
等到众人找到她,老人穿着红衣,坐在了悬崖上,她的身下是一块又一块红布,那都是过去她治病救人时,其他人送她的。
人已经没气了,她成仙了,回天上去了。
第二天,红姑的大弟子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她梦到大雾,雾中,红姑变成了年轻时候的模样,骑着一只火红的凤凰,左边白白胖胖的童女,右边白白胖胖的童子。
那童女说:“仙人原是天上星宿,下凡历劫,今功德圆满,得道成仙。”
红姑在梦里嘱咐大弟子:“杏花村是神仙飞升之地,多行善事,不可作恶,否则必有报应。”
村子里的人这才知道,原来她本就是天上的神仙娘娘下凡历劫,难怪她一句话就能让那山药精成仙,也难怪读书人家那么好的条件,她不愿意成亲生子。
要知道,凡人想要娶神仙娘娘,那可是要被天打雷劈的。
从此,红姑的故事便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而杏花村也一直供奉着这位神仙娘娘,并且把神仙娘娘的诞辰当做了神仙娘娘来人间巡查的日子。
物换星移,而现在,明文站在神仙娘娘的庙前,看着这上面的记录。她看着文字的目光像是穿越了几百年。
她笑了起来。
她和这位神仙娘娘,还真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