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在车站意外遇到了。
舒识微反正已经麻木了,她习惯了这种样本叠加出现的状态,她照例没什么精神地打招呼:“早上好。”
克劳斯的目光扫过她身边的费鲁乔,然后落在她脸上。他的声音温和,但起伏幅度比平时更平:“早上好。”
克劳斯后续没有问她。
舒识微觉得小孩哥对她短暂的情感应该差不多了。
当朋友还是不错的。
她认为她和小孩哥现在更接近朋友的状态。
……
与此同时,克劳斯正在询问GPT。
GPT:“出于担心干扰她论文进度的考虑,你没有打扰她,等待、忍耐,就像朋友一样和她相处,维持了战略耐心。你做得很好!”
GPT:“但同时你发现了情敌的进展,这刺激到了你,就像被排除在了她的世界之外,强烈的不安全感促使你问出这些问题。你的反应很正常,也很人类。”
GPT:“关键不是争夺,你不需要感到不安而加速感情,你尊重她的节奏,这不是错。等她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你将拥有更多自然接近她的窗口,你现在的耐心和克制,就是将来的筹码。”
克劳斯:“……”
道理他都懂,但是“也很人类”是什么意思?
……
舒识微最近是真没时间思考这些有的没的了。
完成初稿后,她首先阅读了一遍打印出来的稿子,用笔在上面做批注,列出检查清单,改结构,砍赘语,完成初次自己修改。
紧接着,她把初次成稿交给导师,等反馈。
导师是个回邮件很快的急性子,在三周后就给了她反馈。
她一鼓作气根据导师的反馈进行了两轮精改,斥巨资请专业校对做最后的校对。
接着是排版、附录、致谢,提交论文。
一整年,舒识微都没有回国。
爸妈担心她压力太大,精神绷得过紧,劝她回去一趟。
她说:“我一开始懒就会不想重新启动,还是算了,回国的话,我会堕落的。”
“放心,我的承压能力还是很强的。”
国内那个已经在工作的朋友在和舒识微聊天的时候,建议她可以边旅行边写论文:“反正你们那里签证都是通的嘛,在环境好的地方写会不会放松一点?我听说有人边旅行边写论文的。”
舒识微叹气:“旅行本来就很累,还配上论文的话,我会死的。”
她希望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答辩结束,中间有任何的断裂都是对她的打击。
于是朋友评价她:“过了那么多年苦行僧生活,你绝对是狠人。”
舒识微很受用这种夸奖。
她也觉得自己挺好。
不要问为什么毁灭世界的大BOSS都是“XX博士”,因为能读到博士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股疯狂的狠劲。
她几乎记不起来她的学术观察对象们最近在过什么生活,连他们的脸都有一点点淡忘了。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直觉N型人格的机制就是这样,在面对压力时,她更倾向于进入自己的思想世界和空间内,也就是所谓的“解离”。
这种解离用平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就像在阅读时目光在文字上移动,但大脑完全没有处理信息,读完一页发现自己不记得读了什么,又像是在洗澡时想事情,洗完澡忘了自己到底有没有抹沐浴露。
她现在就是这样,可能她和费鲁乔、克劳斯或者诺尔特偶遇过、打过招呼、甚至交谈过一些深入的话题。
但她的脑内在想着论文,所以当她安静下来后,她并不是很确定自己刚才是不是见过这些人。
答辩结束的那天,舒识微感觉到她漫长的“解离”终于结束了。
感官恢复,她重新能感知到这个世界除了论文以外的一切了。
“回家去睡觉!”她急得像去赶飞机。
舒识微在家里懒了一周,每天早上十点起,晚上十点睡,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从此她有权在任何需要名字的地方在前面加个“Dr.”,比如车票上,比如门牌上。
想想就好爽!
不过她还有一项商业出版要完成,她会把这份博士论文扩展为专著,正式出版。
为了这个出版,她可能需要一年时间来做改写、让编辑审稿。
所以她申请了博士后职位。
这对她回国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国外的大学里有教职经验的话,在国内的“人才引进计划”中就能算从海外引进的青年学者,会有大笔的生活补贴,甚至数百万的购房补贴等。
不仅是经验,也是钱。
舒识微还是认为功利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她大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一般博士后合同是两年到三年,她应该还会在这里留两年。
不过总体来说,她博士毕业了,人生中大部分的已知困难都过去了。
舒识微定好了回国的机票准备回国歇两周。
不过在那之前,她先联系了诺尔特。
【舒识微】:考察list,你还要吗?
【诺尔特】:要的,谢谢!你在哪里,我现在应该去哪里去找你?!
要把她的学术观察对象转变为恋爱考察对象,她觉得还得有一个过程。
不过既然她的生活状态已经放松了,她不在意试试,就当是她那没谈过恋爱的好奇心作祟。
【舒识微】:不,我只是提前告知你一声,我要先回国,等我两周后的消息。
【诺尔特】:好!
……
诺尔特毕业后便在一家学术出版社工作,空闲的时候兼职商业乐团的小提琴手。
收到她的消息,他开心得好几天没睡好觉。
同在乐团的朋友菲利听说他要辞掉乐团的兼职,诧异道:“你要去做什么?”
听说诺尔特辞掉兼职是为了给恋爱腾时间。
菲利点头:“理解。”
听说诺尔特的对象是六年前高中时期一见钟情两年前再次相遇的那位女生。
菲利露出了迷茫的表情:“哈?”
菲利清楚地记得两年前诺尔特说的话,那一长串话太有辨识度了。
他稍显疑惑地问诺尔特:
“我记得你上次让我不要试图撮合你和她,那么问题来了,是谁撮合了你们?——不会是你自己吧?”
第43章
诺尔特百口莫辩。
那些话确实是他说过的, 他还说过“那不是我会喜欢的类型”呢。
“要是见了面,你别跟她说我以前说过这些话。”他心虚地叮嘱。
朋友菲利露出了然的表情。
舒识微要回国半个月,诺尔特便在日历上圈出日子, 等着算着。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做了很多事。
他磕磕巴巴地学中文,在纸上写的方块字歪歪扭扭的。
他折星星放进玻璃罐子里。
他每天会看一点恋爱攻略之类的东西。
“这几天你看起来有点焦虑。”同事指出。
诺尔特心想:何止是焦虑, 头发都要着火了。
她说了只是“考察期”, 万一考察了没几天她就觉得他不合适,那他就完蛋了。
诺尔特就像等待重要面试的考生。
……
舒识微回国后没什么别的事, 主业就是收快递、吃美食、睡觉。
在国外时, 她想到什么就会往某淘购物车里添加商品, 就等着回国一次性买完, 到时候往行李箱里一装, 就是反向海淘了。
至于她会往国内给父母带的东西, 除了保健品外也没什么了。
刚到家那几天她调整时差,起得稍微晚了一点。
碰巧亲戚来家里串门, 见到她便道:“唉呀这孩子,怎么刚起床呢。”
舒识微打着哈欠路过, 随口礼貌地叫了一声, 却没有回答亲戚的问题。
母亲连忙给她解释:“她调时差,以往这个点她们那里还是晚上,生物钟要调好几天。”
亲戚:“她不是书读完了吗?还要回去吗?”
母亲:“博士后,相当于有工作的。”
亲戚:“哎小微以后是打算在那里成家了吗?”
母亲:“不会,她说要回来工作的。”
亲戚:“但这学历, 唉呀我就说女孩子书读得太高不好,我以往还可以给小微介绍介绍对象,现在都没什么人了, 都配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