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云胡不喜(精修版)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尼卡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72 MB   上传时间:2025-11-15 18:39:54

  这车子坐着并没有轿车那么舒服。日常陶驷自己却喜欢开这辆车的。静漪把车子里外都看了个遍。要说从开什么车子也能看出人的性情来,可见陶驷是越见粗犷些。她还记得那日她心神不定地从戴镇回来,陶驷也是从这样一辆吉普车上下来,英武、风趣、开朗……他同雅媚在一起,是最最合适不过的一对。就像无垢和远遒,无瑕和碧全。得如此如花美眷,仍敌不过似水流年?不应该的……

  吉普车旧了,缝隙里钻进来冷风。

  风里有一点呛人的味道,熏的她眼睛要流泪似的,忙拿了手帕擦一擦。才意识到自己戴了眼镜的。就这么戴了一晚上,忘了摘下来。难怪看什么都那么清楚……

  她抬眼望着前方,街市上满是出门看灯的人。

  “七少,这前面不好走了,绕过去吧?”图虎翼看着前面十字大街南北东西都是行进的社火队。车子要开过去有困难,冲散了他们的队伍也不好。

  “秋薇没有看过太平鼓吧?”陶骧问。

  秋薇听到他问,看看静漪,猛点头,说:“只听张妈妈和我说过。”

  “阿图,把车子停在巷口。我们下去逛逛。”陶骧说。

  “是。”图虎翼倒是很高兴。

  静漪根本没心思去逛什么灯会,但看秋薇高兴,原先也答应了她的,不好食言,也就没反对陶骧的提议。

  图虎翼找了个僻静处把车停了。

  此处靠近寺庙,白天香火便旺,临近佳节,夜晚来上香的人也多。路旁店铺都张灯结彩的,门前燃着火盆,也有篝火,路边悬着花灯,加上震天的锣鼓声,行走其间的路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这份热闹繁华真不是一言能道尽的。

  “这两年,年景都好,也算太平,老百姓过年过节就舍得花钱些。你不要小瞧这些花灯,仔细看那上面的花样,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等会儿近了看,告诉你武威的花灯和凉州的有什么区别……”图虎翼走在陶骧和静漪身后,絮絮地说着。

  静漪便听。知道图虎翼是给秋薇讲呢。恰好秋薇活泼,阿图风趣,这两人你问我答,她可以边走边听。这里的风土人情,她了解得还是不够,顺便听听也好。此时漫步在街上,抬头便能望见檐上花灯,美妙绝伦,低头能看到堆堆篝火,热烈燃烧,舞龙的争奇斗艳,火球在空中高低飞舞……远远的听到鼓声震天,应该是此地最有名的太平鼓来了。

  “小姐,这就是太平鼓!”秋薇翘着脚,回头笑着叫静漪看。转脸问图虎翼:“太平鼓怎么个来历呀?“

  “问我你算问对人了……”图虎翼好得意,“据说是明初徐达攻陷兰州时候,正好儿是元宵节,他让部下扮成社火队,把武器藏在鼓里进城,里应外合才把元朝守军王保保给击败的。往后太平鼓就传下来了,打太平鼓,‘江山一统,天下太平’……你听,每段鼓都有不一样的意思。‘咚、咚、咚’叫三点水、‘咚、咚’叫单条,三点水就是……”

  静漪微笑了下。

  图虎翼平时看着粗枝大叶的,原来也有点意思。

  他们站在路边观望。

  打头阵的是风婆雨师,这应是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后面紧跟着的是舞狮、跑旱船、踩高跷……舞龙的队伍也极为壮观,龙首喷着火焰,上下翻飞,引得围观者惊叹。

  陶骧将静漪往后拉了拉,免得挤挤挨挨的人将她蹭到。她顺势跟着陶骧上了两级台阶,站到高处,能看的清楚些。她见秋薇蹦蹦跳跳地还在往前走,想要提醒她小心些,发现图虎翼就在秋薇身旁,觉得自己担心也是多余,不如安心呆在这里好了。

  陶骧在她身旁,并不同她讲话。

  她也不想开口。

  何况此时眼前景象正热闹,她看都看不过来,哪还顾得说话呢?

  舞龙刚过,先有装扮如牛头马面一般的神怪走来,虽是凶神恶煞,手舞足蹈的,却也有趣。在他们经过之后,便是太平鼓来了。领队在最前面,手里擎着的一把丈许的“压鼓竿”,缠着红绿绣球,指挥着数百人的太平鼓队行进,蔚为壮观。鼓手们穿的也精神,下着黑色灯笼裤上穿白色褂子外罩黑色坎肩,腰间是大红的腰带,那垂下长长的穗子和帽子上的红缨缨随着鼓手颤动不止……

  静漪是没有看过太平鼓的人,不免格外留意。

  她见那打鼓之人手里拿的并不是寻常的鼓槌,而是麻绳拧成的鼓鞭。鼓也好看,或黑或红,不是绘着“二龙戏珠”就是“狮子滚绣球”这样的热闹图样,鼓面则绘制了太极图。鼓鞭在鼓手手上飞舞着,鼓点齐整又有韵律,粗犷豪放里自有一种雄浑之美。

  身边很多围观的民众。他们说的话,静漪都听不懂。而她和陶骧的装扮在这里其实也有些显眼,加上心里还是惦记着雅媚,看过太平鼓,她就想回去。陶骧根本没有要回的意思,反而顺着街道溜达着,似乎是很享受这样难得的闲暇——真亏他有这个兴致——静漪只好跟在他身旁。他好像不管怎么走,都始终在她身边三步之内。

  “少奶奶买盏花灯吧?”一盏漂亮的莲花灯忽然举到静漪面前。静漪被吓了一跳,随即微笑摇头。她想要绕过花灯和擎着花灯的老汉,老汉却笑眯眯地望着她。“买个花灯好过节……莲花灯吉祥,吉祥如意,连年有余……”

  莲花灯粉色的花瓣里烛火飘摇,在静漪面前晃着。

  静漪正要摸手袋,才想起她的东西都由秋薇拿着呢。她不禁看了眼陶骧。

  陶骧还没出声,那老汉就笑眯眯地又拎起来一盏金鱼灯,说:“这位军爷,连年有余哇、连年有余!”

  静漪看陶骧的样子,就猜他大概此时身上也没有钱。她也不知为何,竟然想笑。猛地意识到自己还跟他生着气呢,就说:“我们不买。”

  她寻找着秋薇和阿图,远远看到他们俩在前面摊上仰头观望着。

  “五子登科?”卖花灯的老汉忽然拿出了另外一盏大花灯来。

  静漪抿了下唇,就听陶骧问:“我看你这里还能赢花灯?”

  老汉笑眯眯地说:“军爷,射箭,可不是火枪。而且说射哪个就是哪个,射中旁的可不算。”

  陶骧说:“这个自然。”

  “那请吧。”老汉把手里的花灯交给一旁的小子,手一摆,颇有一种豪气。

  地上有一道彩绸拉的界线,里面地上摆了好多花式各异的花灯。静漪在一旁看着,莲花灯、虎头灯……五子登科、鲤鱼跃龙门,这些也有。只是这弓箭么……她看一眼老汉拿给陶骧的弓箭——她虽然不懂兵器,也知道这东西已经有年头了。箭羽簇新,弓则古老得简直像一段朽木。她想着陶骧那把子大力气,怕不是会一把将这段朽木掰折了吧……

  陶骧摸着弓箭,却道:“这个弓好得很。”

  老汉哈哈一笑,说:“军爷识货。您请”。

  陶骧试着开弓。弓却纹丝不动。

第178章 一舒一卷的画 (四)

  老汉这铺子不小,灯棚也大,客人众多。陶骧人物又出众,打他站在这儿预备开弓射箭起就不少人被吸引驻足,此时见他一出手便失利,齐声叹息,又吸引来不少人观望,于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会儿倒不是他们看花灯,是看花灯的看他们了。

  陶骧倒也不理会这些,只是将弓拿在手中又琢磨了下,摸着下巴说:“还真是我轻敌了。”

  静漪见老汉依旧笑眯眯地望着他们,心想原来如此,哪有那么轻松就讨了便宜呢?

  陶骧索性将大衣脱下来交给静漪拿好。自己伸展了下手臂,再去开那弓,比之前又分外重视了些。这么硬的弓,还是被他慢慢打开了。如此一开一合有三个回合,他方才比着箭,问静漪:“要哪一个?”

  静漪看了看圈内的花灯,指着那个莲花灯说:“就那个吧。”她看莲花灯精巧,且距离比较适中。

  陶骧说:“就它了。”

  他瞄准莲花灯,“嗖”的一下将箭射了出去。不想这箭出去之后竟像是偏了十万八千里,没射准莲花灯,倒把旁边一个五子登科给打中了。

  围观人群爆发出一阵笑声,听得出来其中有不少女子。

  静漪看了陶骧一眼。他歪了下头,看那老汉。

  “这可不算数。”老汉笑着说,“不能算、不能算。再来、再来。”

  静漪也笑,陶骧无奈地又连射两箭,竟没有再射中一盏。他不服气,正要再来几支箭。静漪看一旁有几个姑娘在拿着竹圈套花灯,就问:“那个是一毛钱一个?”

  “是。”老汉都没有再问,就把十个竹圈给了静漪。

  静漪接着,陶骧在一旁看。

  哪知静漪套圈儿的手段比陶骧射箭还差劲,十个竹圈扔出去,连花灯的边都没有碰到。

  陶骧看她撅嘴,忍不住笑道:“干脆让阿图来救驾吧,这儿的灯你要全都买下来也成……”

  “不要。我才不信我们一个都赢不到。再要十个圈吧,咱俩一人一半。都是你,你怎么那么笨啊!射箭射不中……掷圈总掷得中吧?”静漪好胜心一起,早忘了这时候是什么状况,马上支使起陶骧来,也不看陶骧的脸色如何、被她当众嫌弃有没有不乐意。她刚要让老汉再给她拿竹圈,忽然听到身旁有人笑道:“这位姑娘真好胜。只可惜手上没准头。”

  静漪转头看,一旁站着几个人,看打扮有男有女,不过人人都戴着面具,阎罗王驾前的小鬼也似,一身打扮像是从戏台上下来的,掩去了真容。要在平常忽然看到这样一群人,也许会觉得怪异,但今晚这花灯会上,光怪陆离的景儿多了去了,打扮古怪的人儿更是乌央乌央的……静漪看着他们,不服气地挑了下眉,只是没出声。

  “这位姑娘要是不好胜,老爷子挣的谁的钱呢?”其中有个女子笑吟吟地说。静漪看她手中一把竹圈,说着话转身甩手便是一抛,竹圈在空中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准确地套在了那个莲花灯上。又一连两个圈掷出去,圈圈不落空。只不过她掷了三个竹圈之后就住了手。那老汉将一把花灯拿在手上给那女子时,还要做出哭丧脸的样子来说:“都跟姑娘手头这么准,我做生意要赔大了。”

  “老爷子您当然想着还是这位手上没准儿的姑娘多些就好了。”那女子戴着面具,说话有些不便,嗓音就见了沙哑。

  静漪一笑。此时她心情见好,被调侃也不理会。看见阿图和秋薇正往这边走来,她回手搭在陶骧手臂上,说:“咱们去那边猜灯谜吧?”

  陶骧吩咐阿图把账结了。

  图虎翼边掏钱边把嘴张的老大合不拢。陶骧瞪他,他才咬着牙忍笑把账付了跟上来,到底没忍住说了句:“爷,这怎么可能……”

  静漪故意叹口气。

  “姑娘留步。”那女子过来,将手上的莲花灯给静漪,“看你喜欢,这个送你吧。”

  “谢谢。”静漪大方地把莲花灯接过来,对她笑笑。

  一转身,她把花灯举高些观赏。

  “不怕这东西有毛病?”陶骧问。他回头,那几个人还在原地,倒像是目送他们离开。他略一颔首。其中一位举了举手上的三节棍致意。

  静漪瞅他一眼,说:“在你眼皮子底下,他们不会。”

  “不是不敢,是不会?”陶骧又问。

  “逄氏世代以扎花灯竹马为生。灯市上接洽的生意,决定他们大半的收入,毁了可得不偿失。再说,伏龙山不是刚刚受到重创?若在这里生事,毁了逄家的生意不说,他都出不了城。就算坐了伏龙山的头把交椅不也等于拱手让人了?”静漪歪着头看莲花灯的构造。真精巧。竹子做成的支架,细若发丝。纱灯细密的很,绘制的图案也不是寻常的手法。可见传承日久。

  她把花灯的横杆拿在手里,手指一划而过,横杆的尾部有小小的一个“逄”字,是炙在上头的。此地花灯多是秸秆制作,用竹子为材料的极少,可见逄家的花灯为保自家传统不失,不惜成本。

  陶骧脚步慢下来,问:“这都谁跟你说的?”

  “什么?”静漪反问。

  “伏龙山的事。”陶骧说。

  “就大姑奶奶提了一嘴,其他的都是我瞎猜的……又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对你来说,只会贩卖烟土、趁火打劫的伏龙山倒不足为惧,清洗掉了这些的逄敦煌才值得重视吧?”静漪手腕翻转,莲花的灯在横杆上旋转起来,仿佛飘在水上的莲花,美极了。

  陶骧问:“你怎么认出他来的?”

  “给我莲花灯的是他的结义妹子。我记得她手上有道疤,很深。脸遮住了,疤没遮住。”静漪说。但是她没承认,其实她最先认出来的是逄敦煌——就算是戴着面具,逄敦煌那如电的目光也锐利得很,她几乎是在转头的一刹那便认出他来了。紧张也有些紧张,可不知为何她并不觉得怕。大概是他的目光尽管锐利,却并不凶狠的缘故。

  “你不是打算今晚活捉他们吧?”她问。

  “我倒不知道,你还和土匪有交情了。”陶骧说。

  静漪顿了顿,才说:“谁和土匪有交情了……”

  陶骧看看她手中的莲花灯,道:“看在这莲花灯的份儿上,让人护送他们出城就行了。”

  他语气里竟有几分戏谑。

  静漪放开陶骧的手臂,转过身去,倒退着走,说:“你缴获的那些烟土,值不少钱吧?”

  陶骧眉一挑。

  静漪这样一步一步退着,顽童似的,也不看路。

  陶骧扫了一眼她脚下,没回答她。

  只看她此时的样子,断然想不到一个钟头前,因为那样的事还和他起口角……他清了清喉咙。

  “这个好玩!”静漪指着一家酒楼在门前搭的灯棚,许多精美的花灯挂在棚中,灯下垂着布条上写着谜面。她拿着莲花灯就走进灯棚去了。

  陶骧看着她,温暖朦胧的灯影下,她的面庞看上去线条格外柔和些,又一扫刚刚那天真无邪的孩子气了……

  灯棚挨着灯棚,静漪一家家逛过去,看的多,猜的少。秋薇紧跟在静漪身后,偶尔拉拉她衣袖,问谜面上的字怎么读。静漪就停下来给秋薇解释一番。谜面和谜底多半都是些典故,给秋薇解释这些,遣词用语都得尽量浅显易懂,这在静漪来说倒不是难事,且对待秋薇,她是有这份儿耐心的。看秋薇高兴,她又多了几分喜悦。

  陶骧跟在他们主仆身后溜达着。

  图虎翼不时地前后左右望一望,陶骧倒嫌他烦,瞪他一眼。图虎翼委屈地说:“爷,要不您就别带我出来,带老马出来。您带我出来又不让我担心,这太难为我了吧……”

  陶骧哼了一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9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4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云胡不喜(精修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