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煊练了一会儿后,停了下来,他将先秦竹简译文取出,仔细研读。
因为,今晚他长时间处在超感状态中,一直未退出,让他格外的敏锐,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是超感带给他的强烈直觉,他练完金身术,便开始研读林教授送他的先秦方士传承。
今夜,他的状态果然非凡,领悟出不一样的东西。
当他存想、内养自身时,他发现一切都不同了,他像是被拉入一个特殊的空间中,静寂无声。
这一切是如此的突兀!
王煊没有恐惧,没有惊慌,反倒冷静的让他自己都有那么一丝意外,他像是一个超脱在世外的人,审视着这一切。
很长时间过去,这里依旧没有声息,绝对的安静,而他的思绪却异常的活跃与敏锐,记忆力更是惊人。
刹那的回思,整本金身术全部烙印在脑海中,甚至他可以倒背如流,因为他仿佛能翻阅这册秘本,从后向前看。
接着,他又尝试了下,先秦竹简译文也是如此,他可以倒背如流,甚至想到某个段落,都能正、反诵出。
这哪里还是超感状态,在他看来,简直是超神状态。
这是什么领域,他怎么会这样?
最为关键的是,这里像是一片隔绝的空间,没有丝毫声响,如同失去星斗的荒芜宇宙,冷寂无比。
自己不明状况,他从经文中来找,连倒背都可以,更遑论是再次的仔细研读。
不久后,他在先秦方士的传承中找到一段经文,超神状态的直觉告诉他,答案就在这个段落中。
关于这一段,在竹简译文中较为靠后,原本不是王煊所能接触的,需要他的境界更高一截才适合去领悟。
但是现在,他的自身的情况却与这段相符。
在这段经文中,提到了虚,谈到了静,又说到空明时光,相当的艰涩,断续间,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这个段落,林教授也不理解,他不得已附上先秦时期的古老原文。
如果是在平日,王煊难以琢磨出它的真义,但现在的超神状态令他大脑格外的清醒与敏锐,竟渐渐明悟出一些东西。
很快,后世的一些法,以及对修行的解释等,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冥想、黄庭内景、致虚极、守静笃……一些后世的法,以及字词等跳跃出来,帮他渐渐理清这段先秦经文的真义。
在冥想领域,有一种成就堪称极致,所谓的宗师都难以触及,追求一生都难有所获。
极致冥想,有时候又被称为最高冥想,那就是一个人进入这个领域后,可以在自己的虚寂世界中呆上几年,甚至很多年。
而在外界,可能仅仅过去几分钟。
现在,如果用冥想来解释的话,王煊就处在极致冥想状态中。
而如果用《黄庭经》来解释,那就是,他现在进入特殊的黄庭内景地。
在《道德经》中也有提及:致虚极,守静笃。
显然,这是隐语,描述了走旧术路的一种特殊状态——虚静,也道出了内景地的状况。
无论是从冥想,还是从黄庭道家来解释,都突显了这种状态的神秘,外人难以理解。
王煊回过头来再看,被视为冥想中的最高层次,以及黄庭内景地的描述,其实都只是……先秦方士根法的某种状态。
哪怕处在超神状态中,王煊还是一阵出神,相当的吃惊,最高冥想,黄庭内景地,都只是先秦竹简的正确演练方法?!
他很震撼,如果理解没有错误的话,他现在时间很充裕?
以冥想来理解,那么他在这片特殊的虚寂之地,可以呆上几年时间。
而如果以道家的理论来理解,他进入内景地,正处在空明时光中,可以长久停驻。
王煊没有亢奋,也未过于激动,而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冷静状态,他决定试一试。
然后,他开始在这里演练金身术!
第25章 接触神秘
金身术,一旦练成,从生命层次上提升,有着远超常人的体魄,从早期的抗击打能力,到真正的铁剑砍不动,再至金身不坏,在普通人眼中这就是超凡。
王煊投入在当中,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在冥想的虚寂世界中,时光对他来说,相当的漫长。
他在这里可以从容的思考,摆出最精准的体术姿势,稍有瑕疵就会被合理的矫正。
虽然在练金身术,但王煊发现自己依旧保持着一种超然的状态,可以冷静的审视自身,心神空明。
“冥想的最高层次,进入虚寂之地,是我的精神在常驻,立足在这里演绎金身术。”
王煊很清楚,这片寂静如同荒芜宇宙的空间,属于一片极为特殊的领域,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
他的真身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但是,这种修行似乎可以反馈到肉身中。
王煊内外通明,心神冷寂,宛若超脱出去,俯视着自身的一切,在练金身术的过程中,失误越来越少。
直到最后,他的动作与经文中的记载别无二致,挑不出任何瑕疵。
此时,透过虚无与死寂,他隐约间感应到外面的身体,似乎正在适应种种的变化,摆出一个又一个姿势。
他外面的身体做出了最为标准的动作,正在演绎完美的金身术。
不过,那种动作十分缓慢,像是在以肉身铭记着什么,而不像在虚寂之地那样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演练。
……
在这种绝对冷静的状态中,王煊思忖,最高层次的冥想,外界几分钟,这里可能就是数年的光阴,但真的能将这里的成果带出去吗?
如果离开这里,精神层次的感悟等,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带出去。
在虚寂之地,数年光阴流转,相对而言,主要是针对精神层次。
可是外在的肉身纵然铭记下这种感觉,会跟着提升吗?
他认为,肉身应该跟不上这里的变化。
这未免让人遗憾,但他又觉得无比的真实,毕竟肉身并没有跟进到这里。
如果精神旺盛,带着所有感悟与无暇的金身术记忆回归,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可以加速金身的形成?
不过,王煊也注意到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审视自身,在虚寂之地的外面,可模糊感知到的外在肉身,为什么也在动,并以最为标准的动作演绎金身术,真的只是潜意识在推动吗?
现在的他拥有超级敏锐的感知,立刻意识到,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
在虚寂之地,属于冥想的世界中,数天后,王煊竟然觉得有些疲累了。
他不禁皱眉,不是说最高层次的冥想,可以驻留这里数年之久吗?甚至时间可能会更长。
忽略了什么,哪里不对?他平静的思忖,看着正在演练金身术的自己,动作渐缓,都要出瑕疵了。
“不是这样。”他轻语,精神竟略显疲惫。
突然,他近乎淡漠的双目中,划过两道光彩,他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他为什么可以进入这里?一切都是因为,他在超感状态下运转先秦竹简中的根法,这才立足在此。
下一刻,王煊改变了,不再以疲惫的精神演练金身术,而是再次催动先秦方士留下的根法。
几乎是瞬息间,一切都变了,他的精神开始旺盛,疲累等逐渐消退,连感知等都在提升中,状态迅速变好。
很快,他的精神感知与敏锐程度不断增强。
随后,他的超神感知全面恢复,并蔓延出去,竟触及到了什么东西。
“运转先秦方士的根法,我接引来了某种神秘物质!”
他第一时间做出精准而正确的判断,那是一种难以阐释的神秘因子,散落在虚寂之地。
正是这种神秘因子的飘落,他的精神不再疲惫,而是越来越旺盛。
王煊处在最高层次的冥想中,察觉到有解释不清的物质自外而来,进入虚寂之地,让他的状态变得前所未有的好。
就像是天降甘露,浇灌虚寂之地,也滋养了他精神。
时间流逝,他觉得不仅是精神,连模糊间感应到的肉身似乎也在变化。
他意识到,用最高层次的冥想已经不足以描述眼前的这种现象,需要用黄庭内景地来阐述。
“这里是道家的黄庭内景地,绝对的虚与静,处在空明时光中,接引来不可言说的神秘因子。”
内景地,寂静,虚无,像是一片死地,但是立身在这里,却能接引来对精神与肉身非常有益的物质。
王煊明悟,旧术的根基在内景地!
刹那间,他进一步确信,开启先秦方士传承中的秘法,最正确的路数就是在内景地中进行。
甚至,他有些怀疑,旧术的起源也与内景地有关。
先秦方士何以那么强大?
因为,想练他们的法,必须先要以超感状态来到此地,这样便可以接引到神秘物质。
漫长岁月以来,后来者少有人登临此地,所以旧术愈发暗淡,后人的成就很难再与方士比肩。
进入最高层次的冥想,立身在内景地中,这是练先秦竹简高深根法的必要条件,这道门槛直接阻拦住古今无数人。
不久后,王煊感受到外在的变化,肉身果然得到好处,不局限于虚寂之地的精神。
随着时间推移,内景地飘落的神秘物质饱和了,再去运转方士的根法也无用了,王煊便再次开始练金身术。
这次他注意观察,效果果然比早先更好。
内景地中,他完美无瑕的演练金身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的体术在不断的变强。
同时,他模糊的感知到,其肉身也在动作着,被神秘物质滋养,金身术在缓慢的提升中。
他洞察到,从内景地中接引来的神秘因子可以进入现实世界中,被他的身体吸收。
这意味着,他在最高层次的冥想中获取的金身成果,可以完全的带到现实世界中!
哪怕王煊处在绝对的冷静与超然状态中,也在刹那间,略微一颤,但很快一切情绪波动就又被抚平了,内景地恢复到寂静。
一年,两年,在虚寂之地,王煊不断练金身术,每当稍感疲累时,他就会再次运转先秦竹简中的根法,接引不可描述的神秘因子,浇灌此地,直到饱和。
两年的时间,他在内景地中练成金身术第二层,并且感知到外在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脱下一层皮。
一切都是因为,从内景地中接引来莫名的物质,确保了肉身的提升与变化,与精神领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