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景地的两年中,王煊不仅在练金身术,他也在尝试练几页金纸上的体术。
毕竟,这种法门对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那是道教创始人留下的东西。
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一则瘆人的真相,此术竟伤身,金书上记载的体术实在太恐怖了,很难练成。
“以前无知者无畏。”
这是王煊对自己早先没有进入内景地之前就练这门体术的评价。
在这里,他以强大的感知,近乎超然的状态,俯瞰自身,发现了很可怕的事实。
在他练这种体术时,只要有丝丝的疼痛,其实五脏六腑便受伤了,在内景地可以清晰的看到,脏腑上细微的出血了。
如果是在外界,恐怕需要最精密的仪器监测,才能捕捉到这种极其细微的变化。
因为这种伤很微弱,几乎可以忽略掉。
但对练体术的人来说,长期如此,慢慢积累,必然会出事儿,后果不堪设想。
早先,王煊觉得,这又不是撕裂的痛,忍一忍就过去了,每天都多坚持一会儿,早晚会慢慢适应。
现在立足内景地,他明白了,过去险些误入禁区中。
“金书上的体术,原来只有来到内景地才能练成。”
王煊注意到,当脏腑有微不可见的出血现象后,内景地的神秘物质就会弥漫起来,滋养脏腑,直至痊愈。
不愧是张道陵留下的金书,起点实在太高了,进入不到内景地的话,根本不能练这种体术。
而且,两年的时间,王煊也只是将第一页金纸上的第一幅刻图练成。
这次,他没有像在外界那般,囫囵吞枣,将第一页金纸上的几幅刻图全练,而是主攻一幅图。
果然,经过脏腑不断出血,两年世间的打磨,第一幅图被他练到圆满。
关于这幅图,无论他怎么折腾,脏腑都不再受伤。
“难度太大!”
王煊认为,这种体术不是为现阶段的他准备的,这完全是他不断负伤、生生熬着换来的成就。
第一幅图就如此,可以想象后续,只会更难!
他决定,先提升金身术,关于张道陵留下的东西,留待他将来境界更高一些时再去认真练。
内景地中时间流转,又过去三年,王煊将金身术练到第三层,他觉得再有几个月的时间,第三层就彻底圆满了。
这时,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他立刻知道,最高层次的冥想结束了,他即将从内景地退出去。
果然,虚寂之地,不再寂静,渐渐有了声音。
那是他自己的心跳声,还有窗外很轻的风声,以及更远处街道上驶过的汽车声。
内景之地消散,王煊的精神彻底回归现实中。
他第一时间感受到自身的变化,脱下两层皮,新的肌体晶莹而坚韧,体质比以前明显提升,更强了。
现实世界中,他的金身术达到第三层!
他去看时间,内景地五年的光阴,现实世界中居然仅仅过去……几分钟!
第26章 不具普适性
窗外黄叶飘落的轻微声响真切的传到王煊的耳畔,漆黑的天空中夜鸟划过的轨迹被他的双眼清晰的捕捉到。
有些不同了,即便不在超感状态下,他的听觉、视觉等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他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拉近了。
他以手指划过体表,立时感受到一种柔韧,随着不断加力,血肉轻颤,共振,竟将他的手指滑开。
现阶段王煊的手指可以在树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能在桌椅上刻字,但现在却被柔韧的体表挡住,被震开了。
这就是金身术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效果吗?
他自然知道,好处不止这些,他清晰的觉察到血肉中的勃勃生机,这是体质全面提升的体现。
可以料想,他如果受伤的话,伤口等会加速愈合,缩短疗伤时间。
此外,他的五感与精神都更胜从前。
“金身术的确非凡!”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金身术对他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能防冷枪,可以挡住枪械对他的袭杀。
仅这一点,就足以让王煊不惜代价练成金身术,如果那群人再敢出现,一个也逃脱不了。
最为关键的是,金身术的这种效果,让他看到了旧术这条路的可贵,虽然它没落了,但如果去挖掘,故纸堆里肯定还有很多宝藏。
在那消逝的古代岁月中,曾有各种奇功秘术的传说,有些更是极富传奇色彩,如果将最顶尖的那些找出来并练成,光想一想就让平日较为稳重的王煊激动起来。
他很快平静下来,现阶段想那么多没用,他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行。
“第三层的金身术,已经有了很强的防御效果,虽然还挡不住子弹,但是,冷枪对我来说不是那么致命了。”
王煊相信,经过坚韧的血肉阻挡,可以极有效的减轻热武器对他的身体伤害,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心脏等要害,短时间内多半难以射杀他。
如果那群枪手再次出现,只要王煊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灭掉他们全部。
“别让我发现你们!”
这件事儿不可能就此揭过,王煊会一直查下去,他要弄清楚究竟是谁想杀他。
“金身术练到第三层还是有些不够看,如果直接推进到六七层以上,那么子弹等多半都会对我失效。”
当然,大口径等威力更大的热武器肯定还是会对他造成威胁,不过若是将金身术提升到十层以上,那就不好说了。
至于金身术的圆满领域,目前难以猜想,毕竟北宋时期的周云空本人都没练成,他也只是留下凭空推演的经文。
王煊平复心绪,放空自己的心灵,他想再次沉浸到那种特殊的状态中,进入最高层次的冥想,立足内景地。
然而任他施为,多次努力尝试,都失败了。
纵然他将先秦竹简中的根法运转了数十遍,也感应不到那片幽寂的内景地,再也无法进去。
他又数次冥想,但是想达到至高层次,希望进入虚寂之地呆上数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
王煊轻叹,他有心理准备,可以接受这个结果。
毕竟,即便是冥想领域中的宗师级人物,一生都在追求最高冥想,却也罕有人真正成功。
最起码,近代以来从未听人做到过。
至于以道家的内景地来论,那只会更难,王煊认为,自旧时代结束后,压根就没有人进入过内景地。
试想,新星那边好不容易出了个旧术领域的宗师,结果却因为练道教祖庭的秘传经文,活活将自己练死,五脏都烂掉了。
如果他能够进入道家内景地,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因为,在内景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五脏的变化,并有神秘因子飘落,滋养五脏六腑,即便练不成,也不会死。
甚至,王煊严重怀疑,近代以来,研究旧术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内景地这个神秘的领域。
即使部分古宗门还有这种说法,但多半也只是当成传说,后人不见得相信人的精神能够抵达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
王煊并不急,既然他进去过一次,那么以后应该还会有机会。
而且他大体猜测出,怎样才能进入到那片神秘之地,毕竟,他亲身经历过,了解每一个细节。
“需要超感状态,然后运转先秦方士的根法,这样才能成功。”
怎么才能出现超感状态?
他思索,是在外界极致危险的刺激下,自身出现剧烈的应激发应,并与旧术共振,从而意外激发出超感状态吗?
“不急,可以慢慢来,用各种手段刺激,再现那种超感状态。”
甚至,王煊有种念头,去参与各种探险活动,这样的话触发应激反应、激活超感状态的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王煊起身,收拾那脱下的皮,这种景象实在是有些诡异,几分钟的时间他的身体究竟爆发了怎样的一股力量,才会有这种剧烈的变化与后果?
可惜,他当时的精神在内景地,对外只有模糊的感应,没有清晰的捕捉到那种短暂而又惊人的蜕变。
不过,他可以理解,世界上所有生物无时无刻都在进化中,从古至今从未变过,跟不上的物种,最终只能被淘汰。
只不过这种适应自然、自我提升的过程很缓慢,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进行。
但也有极个别的历史时期,某些物种会飞快进化,猛烈的提升。
比如人类,与其他生物分道扬镳时,曾有一段不可思议的爆发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速进化,从而实现生命层次质的跃迁
许多人猜测,人类因为某种莫名的变故,导致突然而又剧烈的进化,这才有了后面的璀璨。
在王煊看来,走旧术路的人其实也是在经历种种“变故”,有时可以极大的缩短原有的蜕变进程。
比如先秦时代的方士,普通人还畏惧虎豹豺狼呢,可方士却已经能够断河、掷象、削山。
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如何在很短的时期内获得。
至于列仙,那应该会更强,突变的更厉害。
到了现在,去过内景地后,王煊对于列仙的看法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觉得,未必没有那样的人。
当然,他依旧认为列仙还是人,是人应该就会死。
王煊去洗了个冷水澡,换上宽松的睡衣,翻阅黄庭经,查找与内景地有关的东西,但是很遗憾,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种典籍说的很笼统,偶有隐语,也都靠自己去悟。
真正的根法在先秦竹简中,后世这些书只能当做辅助资料,来了解更古时期的术语、旧术名词等。
“致虚极,守静笃……”
王煊不甘心,又去查找其他资料,然而,即便翻烂典籍,也找不到瞬间激发超感状态的方法。
“一定有某种常规的方法,不然的话,先秦方士不可能那么强,只有经常进内景地,才能有后人无法比肩的那种成就。”
王煊觉得,以后要留意各种先秦竹简,但凡与方士有关的东西他都要注意收集与翻阅。
他相信,在某些故纸堆里,说不定就记述着那种进入内景地的常规方法。
“可惜啊,好东西都在新星,都在那些生命研究所,以及顶级大财阀手中,我要是能够将他们手中的竹简、诸子典籍等,全部看一遍,一定会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王煊遗憾,同时愈发想去新星了。